国防形势论文范例【推荐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国防形势论文范例【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国防形势论文【第一篇】
摘要:国防精神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国防观念,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烙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实现强军梦这个伟大的时代课题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防精神中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一、国防精神
1.国防精神的定义
国防精神是国家及其成员在国防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适应国防建设和斗争需要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为标志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2.国防精神的特点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国防精神来源于全民参与的国防实践活动,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一种群体的精神状态,因此其参与主体有明显的广泛性。
持续时间的长期性。国防精神与国家紧密相连,并存与共。国防精神发端于国家建立之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这是一个长期的漫长历史过程。因此国防精神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必将长期存在。
基本内容的稳定性。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国防精神发展的土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然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但是其文化核心从古至今一脉相传,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国防精神的基本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精神的本质就是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是国防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首先,国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保障国家利益;其次,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伟力的心灵纽带,是唤醒国人战斗意志,团结社会各阶层,枪口一致对外的有力武器;最后爱国主义是增强国防实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物质力量之外的有效补充,也是我国战胜强敌的制胜法宝。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当今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的主要体现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不畏困苦难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的革命乐观主义等。
爱军习武精神
爱军习武精神又称作尚武精神,即崇尚武事,以武为荣的精神。所谓爱军,就是热爱人民军队,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尊重军人职业,拥军优属的新风尚。
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主要是指独立自主、奋发图强、不畏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也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是我们克服万难,突破敌人封锁,取得伟大发展成绩的必要保证。必须不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有三點:一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底子差,必须艰苦创业;二是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们坚定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必须独立自主;三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作为重要保证。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在我国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的中华传统文化,本文所说的传统文化,偏向于思想意识领域。
三、传统文化与国防精神的联系
国防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产生于我国长期的国防和斗争实践中,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系统构成了国防精神的精神内核,表现在国防精神的方方面面。例如坚韧不拔,自强不惜的精神成为国防精神中激励我们民族不断奋斗进取的原生动力;崇尚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国防精神中崇尚团结和统一的高度的内聚力和向心力;“位卑不敢忘国忧”的家国情怀也成为国防精神中御敌图存、尚武卫国的精神追求。
四、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国防精神的影响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化对战斗精神生成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传统文化并不都是优良文化,它有积极与消极、昂扬与颓废、健康与糟粕之分,其中的一些观点明显已经不适用当今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造成的正负影响。
1.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的积极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诸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一代代仁人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正是因此主动承担起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中国历来崇尚民本主义,强调“国以民为本”,正是通过发扬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积极部分,逐步形成了我党全新权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战争的军事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家国情怀,不断激励无数人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民族解放和发展甘愿献出生命,为了保卫祖国而热血撒疆场。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抵御异族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的消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点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如果不加以仔细甄别,则不利于国防精神的培养。比如传统文化中的过于忍让和示弱观点,认为“义士不害生”,这种无原则的“博爱”和一视同仁的“怜悯”,与军人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精神格格不入;同样,传统文化中片面地强调不武,将尚武精神视为好大喜功,甚至是穷兵黩武的洪水猛兽,这显然与我们强调的军人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随时准备打仗,敢于亮剑的军人使命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固有的这种无原则的退让、不武、非攻显然与我们追求的国防精神相有很多抵触之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结语
在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国防精神之间的关系,努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官兵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战斗精神,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继峰.论传统文化与国防精神[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4:96-98.
[2]张建龙,韩阳.论红色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69-71.
国防形势论文【第二篇】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偏向宏观、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为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强化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问时从仁义角度阐述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1]。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精准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形成一种“超限战”的国防思维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必须以此为基本着眼点,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多层次无缝式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视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须构筑强大的国防屏障,方能赢得和平与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含义,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认清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危机,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忧患意识。面对当今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偏重于宏观指导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对军事技能训练进行重点强调。但是,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全国仅有六所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隶属于高等教育学专业。同时,教师教学任务偏重,部分高校专职军事教师既从事教学,还要负责人民武装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力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措施不完善,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防教育专款投入不足,表现在有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军训时学生全拥挤在一个体育场上,或校内马路和广场上,射击、战术课目难以实施。同时,技能训练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所设置专业联系程度不够、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训练质量不高、内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未组建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每年仅用一两次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所制订的国防教育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完全实施。尽管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检查评估,也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少,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将课程列进课表,国防选修课大多处于滞后建设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胡锦涛主席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国国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军区2011年对全省本科高校进行军事课课程评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其国防意识是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定位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
国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门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更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的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改变教研室及教师编制、有教学无考核、教育质量欠评估等状况,尽快促进高校国防教育迈向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也就是从国家到各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单位,这条路径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院校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落实、分解和执行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这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对口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合理定编、职称评定,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把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建设好。此外,后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迫在眉睫,当前六所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在职人员已于2011年停招,全日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仅有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化的人才累积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长效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适度规模建设,在学科归属和建设上增加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建立高校内部多层次国防教育体系,使国防教育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同时,邀请英模到校演讲,利用“双拥共建”活动等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全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组建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社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要将军事技能训练融入全学制阶段,而不应集中在两周时间,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使大学生能从更广、更深的层次去主动思考国家的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
[2]林杰.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4]于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国防形势论文【第三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目前已经逐渐象征着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此来促进引导部队把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逐渐对外公开,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进行努力的完善。文章对我国目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主要方法,并对不同定价模式的选用提出依据。
[关键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装备
1前言
目前,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对于我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军队装备技术的升级,国防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我国国防技术在创新方面的标志,因此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定价模式进行研究,来促进指导对国防知识产权实践定价的工作。[1]对国防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的估价,对于我国军队国防科技水平的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直接影响到国防知识产权的各方利益。有效保障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合理性,对于军队装备的研发、运用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对装备价格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以及对定价模式的分析
21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其定价管理的相关研究没有全面进行,不够完善。针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方法相对来说也不够成熟,在实际的工作中,国家各个单位方面的标准没有得到统一,这对于实际的定价工作来说极为不利。
对于知识产权的定价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知识产权的转让方面。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在转让运用状态下进行评估定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由国家出钱投资进行开发,而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对此具有无偿使用的权力。所以在这方面的估价上,相关持有该知识产权的单位应当将此知识产权无偿转用给国家相关单位部门。[2]②对于其他单位自主投资研发而形成的知识产权,在转让过程中需要双方对此进行协商,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一次性的定价,或者是从相关的产品销售而获得的收入中收取额定的比例,这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得较少。③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单位,其坚持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对外进行转让。
22对我国目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模式的分析
国防知识产权的相关定价,应当取决于该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上,对其进行价格评估工作应当建立在其价值高低的基础之上。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相关知识产权的定价评估发展滞后,通常情况下,因为知识产权不是实物,仅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对其进行定价工作充满了困难。知识产权本身具有一定的壟断特点,并且对经济、技术、管理以及法律等因素都有所涉及,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困难。[3]对于知识产权的定价工作来说,要注重其未来的收益,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不应当是对其研发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进行评估,而是要对其潜在的价值进行评估,正是这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使得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也存在了不确定性。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定价方法是沿用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这些方法自身在进行评估工作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样也为知识产权的定价带来了困难。
3我国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模式
31成本定价
成本法是将知识产权在过去以及现在所耗费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关的技术经济资料作为定价依据,以此来对相关国防知识产权进行价格评估。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对以物化劳动作为主体的装备进行定价,定价过程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不过该方法对于智力劳动形成的国防知识产权定价并不完全适用。国防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往往和其研发的成本之间联系不大,知识产权是一种创新研发而得到的结果,其实际运用带来的效果与其在研发过程中投入的成本是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的。[4]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很有可能对创新过程投入了较高的成本而没有实际得到相应的成果,也有可能没有进行较多的成本投入而得到了创新成果,因此依靠成本来对智力劳动形成的知识产权进行定价是极为不准确的。
32市场定价
市场法是根据目前市场中已经存在的价格来进行判断,或者是以相似的技术经济资料作为依据来进行价格评定。对于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分析,要将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相似技术作为参考,评估对该知识产权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有效对知识产权定价进行调整,确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国防知识产权定价。不过这种方法
在使用是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市场中必须要存在相关类似的技术参考资料,同时对价格影响的因素要足够明确而且可以量化处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对国防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才算是合理科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3收益定价
收益法是对知识产权在未来存在的收益进行合理评估,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折算,最后评估出该知识产权的总体价值。这种方法的定价值取决于知识产权在使用后而产生的收益来决定,对其研发投入的成本不予考虑。[5]该方法在使用时应当对预期的收益能够合理的预测,同时知识产权的拥有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然而国防知识产权的价值未必是由市场收益而决定的,其研发的目的往往并不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市场经济收益,而是以提高军队武器装备作为研发创新的目的,因此收益法在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方面并不是十分适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国防知识产权的合理定价对于提高我国国防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目前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管理模式上相对滞后,对相关定价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研讨,针对于我国的国情现状,来选择适合我国的定价方式,科学合理地对国防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定价,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07.
[2]姜洁.论效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63:34-35.
[3]郭金林.企业产权契约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演进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1:90-100.
[4]王桂月,王树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2:194-196.
[5]郑绍钰.武器装备建设面临自主知识产权不利环境分析[J].装备学院学报,20163:34-36.
国防形势论文【第四篇】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一、国家安全新形势对加强国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安全新形势为推动国防教育提供了新动力。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三、国家安全新形势下深化国防教育的新举措。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上一篇: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3篇
下一篇:廉洁自律评价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