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触动我的党史故事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最触动我的党史故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触动我的党史故事1
1970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20多分钟的路程从来走去走回。一次,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最后,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便用车,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最触动我的党史故事2
百年薪火,传承不熄。
一转眼春花秋月、星驰月异,距离那个最初的革命的种子播下,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之中,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毫无怨言,运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呕心沥血,为中国的革命铺平道路,为着光明的未来所不畏前行。
121年前8月25日,一位英雄诞生在湖北省秭归县,他就是为革命捐躯的一代英烈——夏明翰。
在夏明翰二十岁的时候,他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阅读了马列主义和有关十月革命的新书刊。1921年8月,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夏明翰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共产党。
1928年3月18日,因为交通员叛变告密,夏明翰在汉口东方旅社被捕。敌人软硬兼施,百般逼供,夏明翰始终没有屈服。3月20日,夏明翰在汉口余记里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临刑前,他写下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用鲜血写就的诗篇1直广为传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作为共产党人的典范,其英名与气壮山河的牺牲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在中国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最触动我的党史故事3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时隔半个多世纪,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无数游客读到江姐狱中书信的时候,无不被共产党人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
刘帅是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自2001年参加工作,15年来他每天都要为游客讲述在渣滓洞、白公馆里战斗的红岩革命者的事迹,包括人们熟悉的“江姐”——江竹筠的故事。
“做了讲解员后,我对江姐有了更丰满的认识,她不仅是一个女英雄,也是一个妻子,是一个母亲。”正因为如此,15年来,江姐的故事他讲了不下2万次,可每每讲到动情处仍止不住流泪。
1943年,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接受党的指派和彭咏梧假扮夫妻。在革命工作中,两人逐渐建立起深厚感情,于1945年结婚。
此后,江竹筠协助彭咏梧处理了大量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并以川东临时委员会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川东武装斗争第一线。为了不影响革命工作,江竹筠将出生不久的孩子送给亲戚抚养。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因为江竹筠负责过联络工作,掌握不少重庆地下党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被捕入狱后,她立即成为监狱特务重点拷问的对象。
随着刘帅的脚步,记者走进当年渣滓洞的刑讯室,老虎凳、烙铁、皮鞭……各种刑具按照当时的模样摆放在地,令人骇然。刘帅指着一排排斑驳生锈的镣铐说,这些不是仿品,而是解放后从烈士遗体上取下的。江姐所遭受的,是一种叫做“手刑”的刑罚:5根筷子夹住手指,两面用绳子一拉,十指连心,令人痛不欲生。
当年从渣滓洞大屠杀中脱险的15名革命志士中,孙重、李泽海两位老人至今健在。今年清明节时,90岁高龄的孙重依然参加了祭扫烈士活动,这成为他半个多世纪以来雷打不动的一件最重要的事。
孙重说,渣滓洞的男女牢室不在一处,虽没有亲眼看见江姐受刑,但在放风的时候,他看到江姐走路一瘸一拐,并且手指红肿,像腌萝卜似的。狱友们都知道,江姐受了老虎凳、夹手指的酷刑。
房间很小,没有床,被褥直接铺在地上……这就是当年关押江姐的女牢。重庆夏天潮热,冬天阴冷,很难想象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是怎样的煎熬。幸存的狱友回忆,江姐由于受刑重,为了忍受疼痛,她只有咬被子,被子的一角都被她咬破了,棉花漏在外面。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对江姐和共产党人来说,什么才是更大的考验?
在渣滓洞一间展室,记者见到了那张令人动容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幼童,脸上流露着满满的幸福。这是江姐一家人唯一一张全家福,拍摄于她和丈夫彭咏梧即将前往下川东地区参加武装斗争之前。拍完这张照片,江姐将他们唯一的孩子彭云送给了亲戚抚养,丈夫彭咏梧不久在战斗中牺牲,头颅被敌人砍下悬在城门。
“可以这样说,江姐夫妇对可能的遭遇是明了的,很难想象,照片上面带微笑的他们内心是一种怎样的不舍!”刘帅说,当江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梳子、牙刷、口杯……所有能送的东西都送给了其他难友,身上唯一带着的就是自己儿子彭云的照片。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存放着江姐最后一封书信。信纸只有普通手掌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信是写给寄养她儿子的亲戚的: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作为革命者的江姐,虽早已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可作为母亲的她又希望活下来陪伴儿子成长。可以想象,这种备受煎熬的心情伴随了她在黑牢中的每一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刘和平说。
纵有万般柔情,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可以抛弃一切慷慨赴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钢铁意志,这就是革命先烈经受的考验和无畏的牺牲,这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壮烈历程。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如今,每年都有超过600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红岩革命教育基地,感受烈士精神,凭吊烈士英魂。
“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刘帅说,江姐书信中说过的一句话,正是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的生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