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优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优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第一篇】
自2005年由中宣部、教育部出台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以来,我校从加强领导、组织保障、优化资源等方面着手,对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作了重新部署,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精心实施新方案努力上好新四课
1.调整布局,加强领导
在新方案实施前,我院在思政课教学方面主要设置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三门课,分由法律行政系的德育心理教研室和政治理论教研室负责落实。新方案实施后,根据新方案的规定,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规范,现在放置的四门课程与新方案要求一致,分别在大
一、大二的四个学期里完成教学。
其次,为加强领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更好地协调好四门课的教学,我校由党委牵头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由主抓思政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宣传部和学工部、法政学院领导担任副主任,同时在法政学院设立了系部一级的社科部,使学院对新四课的教学组织与落实能够进行更直接、更有力的领导。
2.强化师资力量,突出学科特色
社科部在原来德育心理教研室和政治理论教研室的基础上整合力量,对新四课中存在的重叠交叉部分进行了合理布局,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引进师资,按照各门课程的专业特色配备师资力量,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增设历史教研室和哲学教研室,并尝试开设思政课类新专业的可能,在提高思政课层次强化教书育人效果的同时,积极与市内其他院校接轨。
3.组织保障,优先“供给”
在实施新方案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均能力配合,尽力提供方便。比如,在全校排课中,新四课总是在首轮排课中先于其他课程安排,教学时间大都安排在黄金时间,如早上8:20起的一二三节或下午一时起的六七八节,从时间上让学生和老师感觉到这些课程与其他的专业课同样重要,对避免学生产生这些课程不重要的感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在教室安排上,有关部门也将多媒体教室优先安排给思政课,为思政课老师的教学实施创造了好的环境。再如,图书采购部门对社科部也是一路绿灯。对社科部提出的教学参考资料的购买要求、建立资料室要求,图书采购部门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响应。
4.资源优化,网络分享
为帮助社科部的老师尽快把握新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和熟悉掌握新教材,学院拨经费设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网络资源应用研究”课题(上海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了“思政课网络平台”,通过备课中心、辅导中心、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四大模块,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思政课网络平台”的建设目前还在进行中,开放的功能和提供的资料还十分有限,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明显的。我们准备通过下一阶段的建设,逐步完备其功能、丰富其内容,使“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成教师分享教学成果和集体备课的实用性平台,
5.强化培训,自我提升
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法,通过向其他教学单位取经、网络搜索、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等方式,使教师们及时了解、掌握新的做法和新的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实践考察丰富教学资料,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专门培训和社会实践,以确保一线教师深刻领会和掌握新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经过努力,在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院的四课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评介良好,教师在学生测评中的排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6.广开渠道,加强实践
为落实好实践环节,我们专门研究了设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运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报告讲座、亲身体验、影视观摩、网络搜索等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印证、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的实践体会。同时,我们还充分运用学生社团的作用,例如,组建和指导学生社团“三个代表实践团”、“消费维权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思政课教学从第一课堂延伸到了社会这一大课堂里,扩展思政课的效果和影响。
二、新方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根据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们的普遍反映,新课改不仅客观反映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历史,而且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三大理论成果,教材还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了我党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内容丰富体系庞大,知识系统完整准确,是一部好的教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材理论性强但缺乏可读性
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效果,教师和同学们大致有如下的想法。新教材用词准确、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反映时代、语言规范,同时,新教材也存在着过于呆板、类似文件等情况。一方面,这为教师准确把握和表述有关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也为教师实施教材,把教材内容教学语言化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由于教材的可读性不够理想,学生自觉阅读新教材的自觉性也较低,表现为一些学生不是为了考试,基本上不阅读教材。
2.教材的内容相互重叠。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各课程的相互衔接,特别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比如近现代史改革开放部分和新民主主义部分都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内容雷同交叉,精神文明建设部分“八荣八耻”在《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和《毛泽冻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都有体现,如何处理好不同教材中的内容和重点的讲解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应该四个编写组加强内容磋商和协调。
3.实践教学难以保障。主要表现在课外时间如何保证的问题上,《概论》课的实践课时有36课时,这相当于一门新课,加上理论课72课时共108课时,比专业课时还多一倍,现在运行的4+2模式,总学分6学分。如何在组织、经费、学生课外时间安排和内容筹划上进一步探索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4.过于大班化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班人数一般控制在80人以下比较合适,如果太大,一方面造成难以互动、无法全面批改作业、社会实践难以安排等不良影响,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学校就自身就不重视本课程的错误感觉。5.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但由于该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内容调整,原来的教研室进行重新整合为四个教研室,但原来教师的传统知识结构意味着发生较大调整,这就使得非专业教师在吃透教材,理解内容和拓展知识面上有较大困难。搞好教师培训和自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总之,自05方案实施以来,社科部围绕学院的各项中心任务继续完善职能,不断强化工作力度和自身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教学和学术研究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境界,扎扎实实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在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而上述问题也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使得问题逐步解决,使思政课成为一门真正为大学生所喜爱,听得懂、听得进并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增强实效性。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第二篇】
目前我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难度比较大,全国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学校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即怎样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隔行如隔山”,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差较大,但教学方式“隔行不隔理”。思政课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后两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等,都是在对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和我校大多数老师的专业,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此,我院教务处要求专业对应性比较强的老师,比如财会类、营销类专业、设计类、艺术类、环境类等专业教师掌握和运用好属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我院教务处也要求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要求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
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专业课教师借鉴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可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可以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思考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虚实结合。比如我校环境艺术课程的老师在讲废水治理、空气检测等课程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的生态观和“两山理论”,用简洁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失去一点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子孙万代的绿水青山”三个句子,就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职类院校经常遇到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犹豫彷徨。我们发动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结合旅游管理、机电、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未来,和他们谈职业生涯。但很多同学喜欢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比就业环境、舒服程度和收入高低,你硬要说让他们艰苦、吃苦、甘于清贫,他不一定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看职业,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这就需要哲学思维了。
比如在就业指导课上,经常有学生问:初入职场什么竞争力最重要?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给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一因多果,也有一果多因。但在所有联系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这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联系。有的同学进校不久就抱怨自己缺乏专业兴趣。问题是,“专业兴趣”这四个字,企业关注的是前面两个字,是你的职业(专业)积累,而不是后面两个字,不是你的个人兴趣。专业能力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联系点。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有什么竞争力呢?当然,事物也是一果多因的,就业竞争力还需要你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甚至其他如人脉资源等,这是其他的联系点。
有的同学总担心本专业没有大的前途,老在和外部的一些一些条件比。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辩证观”分析:外因很重要,所以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什么工作岗位都有精英阶层、大众人群和落后人群,同样环境条件下,个人内在的动力、努力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内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单位里走在前列、受人尊敬的作用在于: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坚持精神。你说你的专业不理想,“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抢翻跟斗的人,比地毯上“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越有局限越能显出能力。那些不轻易“跳槽”,能在单位坚持留下来努力若干年的毕业生,最后都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还有的同学说,师哥师姐很多都抱怨我们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行业不景气,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有反差,是年轻人刚工作的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个人在刚走向社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迷茫。因此,刚工作的毕业生由于迷茫而抱怨工作不好,很普遍,很正常,但这不能准确说明工作的好坏。2.因为刚工作容易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反差,因此刚开始工作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太挑剔,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要分析师哥师姐抱怨的两面性,要知道这种抱怨往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消失。3.坐等年纪大了“成熟起来”不再抱怨,是消极的态度,尽快消除反差的通常规律是,工作以后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社会未来需要的目标,然后再定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就能找到感觉。4.一般规律是,只要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尽心工作和创新努力,只要能坚持三五年,一般就可能成为岗位、单位的骨干,那时就会对工作有了一些兴趣和热爱。5.如果毕业后到了单位实在感觉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马上急于跳槽,因为这时候可能还看不清楚,坚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不是离开,这也是一个规律。6.如果决定了要跳槽,一般而言,也要从自己的积累、特长和情趣等综合因素出发,选择新的岗位。尽量不要离开专业太远,尽量在新单位有了着落后再“跳”,这些都是保证今后工作中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第三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
保障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第四篇】
目前我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难度比较大,全国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学校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即怎样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隔行如隔山”,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差较大,但教学方式“隔行不隔理”。思政课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后两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等,都是在对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和我校大多数老师的专业,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此,我院教务处要求专业对应性比较强的老师,比如财会类、营销类专业、设计类、艺术类、环境类等专业教师掌握和运用好属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我院教务处也要求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要求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
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专业课教师借鉴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可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可以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思考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虚实结合。比如我校环境艺术课程的老师在讲废水治理、空气检测等课程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的生态观和“两山理论”,用简洁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失去一点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子孙万代的绿水青山”三个句子,就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职类院校经常遇到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犹豫彷徨。我们发动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结合旅游管理、机电、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未来,和他们谈职业生涯。但很多同学喜欢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比就业环境、舒服程度和收入高低,你硬要说让他们艰苦、吃苦、甘于清贫,他不一定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看职业,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这就需要哲学思维了。
比如在就业指导课上,经常有学生问:初入职场什么竞争力最重要?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给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一因多果,也有一果多因。但在所有联系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这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联系。有的同学进校不久就抱怨自己缺乏专业兴趣。问题是,“专业兴趣”这四个字,企业关注的是前面两个字,是你的职业(专业)积累,而不是后面两个字,不是你的个人兴趣。专业能力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联系点。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有什么竞争力呢?当然,事物也是一果多因的,就业竞争力还需要你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甚至其他如人脉资源等,这是其他的联系点。
有的同学总担心本专业没有大的前途,老在和外部的一些一些条件比。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辩证观”分析:外因很重要,所以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什么工作岗位都有精英阶层、大众人群和落后人群,同样环境条件下,个人内在的动力、努力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内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单位里走在前列、受人尊敬的作用在于: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坚持精神。你说你的专业不理想,“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抢翻跟斗的人,比地毯上“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越有局限越能显出能力。那些不轻易“跳槽”,能在单位坚持留下来努力若干年的毕业生,最后都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还有的同学说,师哥师姐很多都抱怨我们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行业不景气,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有反差,是年轻人刚工作的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个人在刚走向社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迷茫。因此,刚工作的毕业生由于迷茫而抱怨工作不好,很普遍,很正常,但这不能准确说明工作的好坏。2.因为刚工作容易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反差,因此刚开始工作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太挑剔,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要分析师哥师姐抱怨的两面性,要知道这种抱怨往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消失。3.坐等年纪大了“成熟起来”不再抱怨,是消极的态度,尽快消除反差的通常规律是,工作以后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社会未来需要的目标,然后再定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就能找到感觉。4.一般规律是,只要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尽心工作和创新努力,只要能坚持三五年,一般就可能成为岗位、单位的骨干,那时就会对工作有了一些兴趣和热爱。5.如果毕业后到了单位实在感觉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马上急于跳槽,因为这时候可能还看不清楚,坚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不是离开,这也是一个规律。6.如果决定了要跳槽,一般而言,也要从自己的积累、特长和情趣等综合因素出发,选择新的岗位。尽量不要离开专业太远,尽量在新单位有了着落后再“跳”,这些都是保证今后工作中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下一篇:驻村发言材料(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