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事迹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道德模范事迹汇总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道德模范事迹范文【第一篇】

今年44岁的____是山东省____市安临站镇冯杭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她的身上闪耀着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坚强、执着、博爱等优秀品质的光芒。她曾连续两届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是山东省十大杰出母亲、2005感动山东人物、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山东分库的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奥运会火炬手等等。

21年前,____不满三岁的儿子蔡振国被大火烧成重度残疾,眼鼻严重倾斜,满是伤疤的面部已极度变形,鼓成拳头大的两个手掌上只有三根半手指在蜷缩着,腿部粘连,不能自由伸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孩子,却以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毅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2002年,他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省级重点高中。2005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山东轻工业学院提前录取,今年他以初试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在他一步步走向自强的背后,演绎着她的母亲——____,一位只上过初中的农村妇女,用孱弱的双肩、伟大的母爱扶持教育残疾儿子的动人故事。

为了能让孩子上学,以正常的心态接受别人好奇的目光,____多次带着振国到人多的集市上去,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写字,____就用绳子把笔拴在振国的两个手指间,然后用另一只手顶住再写。记不清这双手被勒肿了几次,磨出过多少水泡,这样练了近一年,终于使小振国能够自如地写字了。

孩子上学了,让____更加明白了一个理:“只要心不输,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孩子升入初中,____不顾老师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让孩子住校,并且还“约法三章”:衣服要自己洗,平时没事不能回家,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别人不理解,振国却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振国一直记得第一次洗衣服时母亲给他的鼓励,也正是从那时起更加坚定了他生活自理的信心。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振国回家试着洗一件衬衣,他不知道这时母亲正悄悄地躲在窗户外面看着,一件普通人只需要十分钟就能洗好的白衬衣,振国足足用了两个小时。她何尝不想拿过来自己三下两下洗好。可是这样振国什么时候才能自立啊!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社会的累赘,自己家庭的负担,____从小就给振国树立信心,鼓励孩子不断进取。

有一件事,让振国终生难忘:振国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老师给排在前十名的同学拍照,并把照片贴在学校大门口。考了第一名的振国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早早地穿着妈妈专门给他做的一身新衣服,就到学校去了,结果,却惟独没让他照,振国伤心地哭着回到家。当时,____的心里也象是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但坚强的她没有流泪,平静地对儿子说:孩子,振国,妈不是图得你这个奖状,妈是要的你那个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果说你考不上大学,今天就是给妈背回两麻袋奖状来,妈都不在乎。”

从那以后,上大学的梦想更深深地烙在了小振国的心中。为了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振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而每次当他遇到困难,犹豫彷徨时,给他信心和力量的总是妈妈____。在振国考高中时,有一项实验技能操作考试,要求学生有灵活的动手能力。面对这一正常学生都很难完成的考试,振国胆怯了,____电话里对振国说:妈妈送给你三个字,我能行,如果你不行就不是妈的儿子。

一次次的赞许,一次次的鼓励,为小振国生命的航船鼓起了风帆,振国以正常的心态、坚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勇敢的面对现实,在他人生的大海里破浪前行。

____、__x母子的感人事迹被____市“鲜花送文明”活动发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台、山东电台、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都市女报》等各大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____市人民医院免费为振国做了第一期整容手术,振国所在的学校、家乡、中华慈善总会、《大众日报》以及许多不相识的人纷纷为他捐款,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蔡振国以604分的成绩金榜提名。成为全国高考学生中第一个提前拥抱大学的人,四年之后,振国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儿子蔡振国动情地说:“从小时候我母亲就经常鼓励我,拿张海迪、朱彦夫那些事迹来鼓励我,从上小学、上初中一直到现在,我都有我母亲给我的精神力量,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

只有初中文化的____不但懂得如何用爱教育孩子,更懂得如何用爱心面对生活和他人。在冯杭村,____是出了名的孝顺媳妇。1995年,____的公公患上了脑血栓, 70多岁的婆婆也需要人照顾。____就把自家的床搬到了公公家里,时刻陪伴、悉心照顾着两位老人的衣食起居,直到____年老人离开人世。

____年面对素不相识的湖南烧伤女孩芳芳,____不顾贫寒,毅然向痛不欲生的芳芳敞开了胸怀。一声:“来吧孩子,远方的妈妈不嫌你丑”的呼唤,穿越千山万水回荡在芳芳耳畔,为芳芳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当年3月13日,____和丈夫在泰安车站举着牌子等了6个多小时接到了身穿单衣,冻得瑟瑟发抖的芳芳。

为了让芳芳忘掉噩梦般的过去,____给她改名叫青青。她象疼爱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疼爱着青青。为青青买来新衣新鞋,

带青青逛街赶集,鼓励青青要敢于走出去。 当年7月,____母子把济南市中心医院免费给振国整容的机会让给了谭一芳,术后芳芳回到湖南老家,她重新找回自信,开始了新的生活。

面对社会的赞誉,____说,社会上众多好心人的关爱改写了蔡振国的人生,她要用同样的爱去挽救了芳芳的心灵。友爱互助就象是永远也传不到头的接力棒,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大家心手相连,共同唱响和谐美好的主旋律。

道德模范事迹【第二篇】

文章导读:让爱来催放五颜六色的芬芳,让爱滋润焦灼干渴的心田。在希望的原野,我们共同祝愿: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更加和谐!……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文明天使促人间和谐”。

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关键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才能展翅翱翔!在这个社会上,只有互相帮助,才会有进步的希望!

我步入高中以来的几个月中,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星期天。

比我小两岁的弟弟要去新疆当兵,三年不能回来,要在北京办完手续后,马上离开。姐弟情深,他在周六晚上,独自连夜坐车赶来,连家也没有回。只是因为星期天我们有短暂的外出时间,我能陪他走一段路去车站。迫不及待地排队走出校门,看见满脸汗水,红着眼圈的弟弟,我再也忍不住,泪水肆虐地流淌。因为连日奔忙而变得憔悴消瘦的弟弟,勉强笑了笑,沙哑着嗓子说:“姐,你送送我吧!”我擦去泪,却哽咽地说不出一句话,点了点头。弟弟可是我最亲爱的亲人啊!

正当我叮嘱他在异乡要注意身体时,路旁一个蜷缩的身影映入眼帘。走近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学生,她的痉挛又犯了。里这里最近的医院就是我们学校的医务室。看看她痛苦得扭曲的面孔,再看看弟弟,当时我十分犹豫,但没有抉择的时间,也不允许抉择。我弯下身去,扶起那位同学。弟弟惊愕地看着我。我不敢抬头正视。转身的那刻,我看到他凄凉,伤心,甚至怨恨的目光,他又红了眼圈。

走向相反的方向,分手却没有话别。泪水朦胧了双眼,我没有回头。把同学送到医务室,我转身狂奔回那个路口。当我再次站在那个位置,头脑一片空白。三年啊!

我好想,想和弟弟在一起的短暂时光;我好恨,恨自己没有再快一点,哪怕再看一眼弟弟的背影;我好痛,好苦,好累,但惟独,没有悔。因为,没有理由。

亲爱的弟弟啊,姐的宝贝,不要怨恨我。姐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你一路顺风了。正如你去当兵一样,其他人,社会也需要我啊!

学习和生活赋予我多重身份和责任。教师节送上简单却诚挚的祝福;主动带来温馨宿舍的饰品和花束;为板报工作积极筹划;为监督和帮助同学们联查;为坚持公平正义而招致各异的目光;为班级管理而每日地繁忙;对需要思想工作的朋友无私付出;对暂时落后的同窗热情服务;为树立榜样而在各方面努力;作为课代表把意见在师生间传递;收发作业时留心书写和格式是否端正;对同学们的求教尽力做到有求必应……

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一起行动吧!如果说少数人的奉献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集体的共同的奉献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第三篇】

“主体创作的庄严”与“题材选择的开拓”紧密相连。纪红建所选取的对象有革命领袖(《韶山:伟人诞生的地方》)、(《人民的记忆》)和平民英雄雷锋(《沿着雷锋的足迹》《有一个地方叫望城》)、哑巴红军(《哑巴红军传奇》)、史光柱(《英雄路漫漫》),以及全国道德模范任菲莉(《母爱最真》)等。作者在进行其“崇高”叙事时,始终怀着庄严虔敬的心。即便是对不孕不育者(《不孕不育者调查》)也透露出深深的忧患意识而丝毫没有哗众取宠之意,始终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反映这个特殊群体的隐痛以及所处的不公平地位。尤其是在写作时,他注重配合时代政治,将颂扬旋律与针砭现实时弊有机结合。如《有一个地方叫望城》和《沿着雷锋的足迹》是在有关道德滑坡、社会问题比较严重的背景下写成的。在书中,作者一方面描写了雷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情操,写出了望城这个地方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有关“小人物”身上的善良与美丽;另一方面,又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扶不起的老人”“小悦悦事件”以及“三聚氰胺奶粉、化学火锅、苏丹红”这些“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着社会诚信和道德”问题进行抨击。而在“最美妈妈”任菲莉身上,也集中体现了责任担当与善良无私等美德。其次,作者还立足现实改革,记叙了某些重点工程建设,如《湘中大血脉》再现了湖南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韶山灌区的建设,《国家血管》反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重生与辉煌,《决战中亚》对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进行了揭秘。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开拓性。

《哑巴红军》是作者自认写得最好的作品。事实也是如此,它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人物叙事方面,都特色鲜明,成就较高。作品讲述了一个哑巴红军战士的传奇故事,再现了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红军战士质朴而伟大的一生。作品发表后给读者带来震撼,勾起了不少人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和对军旅生活的缅怀。哑巴不具备军人伟岸的身姿,也没有在战场上冲锋杀敌、战功赫赫,但却在最平凡的炊事员、警卫等岗位上作出了最不平凡的成绩,在最琐屑的生活中开出了最美的生命之花。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也使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意义。

“文体本质的非虚构”也与“主体创作的庄严”一脉相承,其“非虚构”程度也取决于作家创作态度的是否虔敬、严肃。纪红建在这点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综观他所有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每部作品无不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与财力。为了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作者到处走访、调查,翻阅大量书籍文献,以确保内容的真实、准确。如为了反映不孕不育者这一特殊群体,作者蹲点北京众多医院,深入采访众多夫妻与家庭。同时,还在在炎热的六月走进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沈和教授的办公室,请这位从事妇产科、计划生育研究工作30多年的资深专家为患者进行心理与医学辅导。为了写好韶山怎样从一个贫困落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展为世界知名的红色旅游区,作者多次自驾游访问韶山,深入各地、各人群进行访问调查,从而以一颗激动和敬仰的心,写出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正是这样,作者保证了作品的“言必有据”和绝对的“非虚构”。

纪红建的报告文学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如《走向崇高》《英雄路漫漫》《沿着雷锋的足迹》《人民的记忆》《母爱最真》与《哑巴红军传奇》等属“人杰宣传”――英模报告文学;《明朝抗倭两百年》《中国御林军》与《中国都城保卫战》等属“历史反思”――史传报告文学;《国家血管》和《决战中亚》等属“国土热流”――改革报告文学;《不孕不育者调查》等属“社会问题”――问题报告文学;《中国羽毛球在安化》等属“文体明星”――文体报告文学;等等。他的作品闪耀着“理性美”,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如《母爱最真》是对责任和担当精神的弘扬,《不孕不育者调查》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弱者的同情,《中国羽毛球在安化》是对不畏困难、执着追梦的奋斗者的赞赏,《决战中亚》是为一群为了国家利益与尊严,奉献在中亚管线建设的英雄们放歌。其中既有对社会正义、人间正道的弘扬,对社会道德滑坡、价值多元的思考,也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与理解――总之,都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最后,在“文史兼容的复合性”方面,纪红建的报告文学也给我们以思考和借鉴。报告文学虽不能如“虚构”文学或者说“纯文学”那样“随意点染”“肆意铺陈”,但也可以做到学术性和文学性兼具。纪红建在这方面也有较成功的探索。如对英模人物的描写,他不止于平面报道,而是融入真情实感;对事件的描述也融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且不止于“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如在《沿着雷锋的足迹》中,作者让雷锋走下神坛,“以‘人’的视点来观照雷锋,使其更生活化”②,让作为精神楷模的雷锋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从而避免了“偶像”雷锋一直被人们顶礼膜拜而产生的陌生与疏离,让人们从小事做起,做雷锋精神的继承人。当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对雷锋质疑,对雷锋精神的漠视甚至是讽刺时,作者认为:“忘记雷锋精神,必然迷失我们自己;丢掉雷锋精神,必定戕害整个民族。”③从而希望让更多人找回缺失的诚信与失范的道德。

总之,作为青年作家,纪红建在报告文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其成就不容置疑。然而,他的创作并非完美,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史传报告文学中的资料性和考证性太强,尤其是《中国御林军》和《中国都城保卫战》像资料汇编而少理性思考,我们相信,凭着作者的勤奋努力与聪明才智,今后一定能取得更好、更辉煌的成就。

注释:

①“新五性”为: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文史兼容的复合性。见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第四章,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下面有关流派的概念也源自该著。

②伍益中:《重回历史现场,感受精神力量――读纪红建的》,《文艺报》2013年11月1日。

③纪红建:《沿着雷锋的足迹》,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第四篇】

沈德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现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心理学科评审组组长、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16部,丛书6套,70余篇;主持研制第一代国产心理学仪器10种。为中国实验儿童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部级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部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天津市“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奖章和“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24项国家和省市部委级奖励。

该书共50万字,分为序言、祝辞、论文选粹、学术年表、媒体报道摘编等五部分,集中反映了沈德立先生50年学术生涯的具体成就。

已故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王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靳润成校长分别作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祖祥、车文博、杨治良、林崇德、欧阳仑等先生分别写了祝辞。

这本论文选集着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沈先生为中国心理学发展所做的三件重要工作:

第一,为了解决高校心理学教材内容陈旧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他与他的老师张述祖先生接受了国家教委下达的编写全国统编教材的任务,于1987年出版《基础心理学》一书。该书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具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并于1992年获得“部级优秀教材奖”。1995年,他们又出版了《基础心理学新编》,对《基础心理学》予以丰富和发展。

第二,为了心理学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使心理学研究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主持研制并生产了第一代国产10种认知系列心理学仪器和第二代国产心理学仪器――心理实验台,供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使用,并于1989年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第三,他在一所心理学基础非常薄弱的地方高校,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学科。具体表现为: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争取了世界银行贷款,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大型的先进心理学仪器设备,率先在国内建立现代化的心理学实验室;争取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大量国家和省市部委级重点课题;发表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些在教育部重点院校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一个普通地方院校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对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沈先生以“爱国、尊师、勤奋、认真”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按照“人以德立”的行为规范在心理学这块沃土上默默耕耘了五十年,反映出他对心理学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书中精选沈先生从1957年到2003年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40余篇论文。

该书收集资料内容翔实、全面,图文并茂,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老中青三代心理学工作者为发展中国心理学事业的艰苦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书中还介绍了沈先生先辈的爱国事迹,这些都是他一生成长及其半个世纪学术生涯的坚实思想基础。

该书之所以能顺利付梓,得益于沈德立先生至今所完好保存的全部资料。由于他在上大学学习心理学时,就曾下决心要为中国心理学事业添砖加瓦,而且形成一种习惯:凡做一件专业性工作,必须要有结果,并且尽量用文字记载下来。这样就为我们这次编辑出版工作提供了一大批非常有价值的材料。

70 626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