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党课范例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文化产业的党课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化产业的党课1
中原为天地之中,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自古就是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鹿中原者,方可鼎立天下。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涵养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提供着强大支撑。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成为国家方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离不开千百年来积淀的中原文化。
一、中原文化底蕴深厚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包含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中医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等十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凝聚力、引领力和推动力。
(一)黄帝文化。黄帝文化是根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不管中国人走在哪里,都是炎黄子孙,都要承认炎黄文化的根在河南。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1992 年,新郑市决定每年农历三月三举办寻根拜祖节, 2 后演变为炎黄文化节。2008 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由区域性的纪念活动发展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盛大节日,成为推动祖国统
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盛世大典。河南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挖掘黄帝文化内涵,强化时代主题,在打好“黄帝牌”中激活文化资源宝藏,以黄帝故里独特的寻根魅力,奠定黄帝故里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二)老子文化。河南作为老子的故乡,非常重视老子文化的研究学习和传播,在老子道学文化遗产保护、整理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研究弘扬老子文化,积极开发老子文化产业,是增强老子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周口鹿邑打造“中国鹿邑•道德之乡”,叫响“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栾川将老子文化苑建成弘扬老子思想、传承道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老子文化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魅力独具,老子文化开发被列入河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
(三)国学文化。河南嵩阳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之一,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河南思想文化的一张名片。历史上,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为使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辉煌的嵩阳书院再续国学渊源,弘扬其国学价值和国学地位,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于2009
3 年挂牌开学,使嵩阳书院有望从单一的文化旅游景点重回当初读书治学的传统,成为中原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四)清明文化及宋文化。千年清明文化及宋文化的文脉,铸就了开封清明上河园——中国清明文化名园的金字招牌。开封清明上河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方式,强化景区的宋文化特色。除观光旅游之外,清明上河园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教育基地和宋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展示基地。从《清明上河图》到清明上河园,从清明上河园到中国清明文化名园,既是清明上河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清明上河园承载历史使命,用文化诠释经典,用文化创造经典,缔造河南文化旅游奇迹的成功典范,清明上河园也因此成为民营控股旅游企业成功运营的典范。
(五)少林武术文化。少林寺最宝贵的资源是1500多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少林寺立足中华文化圣山——嵩山的深厚文化根基,从独具特色的少林功夫文化和禅文化中提炼出超越国界的核心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其精华,突出其特色与个性,凝聚中原文化影响力,使河南省登封市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伴随着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带动了少林寺经济的发展。打好“少林牌”,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
(六)豫剧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造就了兴盛的豫剧流派,
4 出现了常香玉、马金风、陈素真、崔兰田等豫剧大师,创造了《穆桂英挂帅》、《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经典剧目。经过创新与发展,豫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出了《程婴救孤》、《铡刀下的红梅》等一批精品剧目,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村官李天成》、《常香玉》等豫剧精品,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扬起了中原文化的风帆。河南电视台推出的独具河南文化特色品牌栏目《梨园春》,以演唱比赛和打擂的形式弘扬民族戏曲,打造出了河南品牌,叫响全国,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豫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对保护中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世界文化遗产。河南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有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及“天地之中”嵩山历史文化建筑群三处。这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被充分认识,不仅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守住中原文化的文化根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 有利于提高河南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促进文化、经济对外交流和对外开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中原文化繁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河南在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品牌知名度低。尽管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开封清明上河园、焦作云台山等一批文化品牌正在走向全
5 国,叫响全球,但这些知名品牌还太少。从总体上看,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不强,缺少高水平的策划和创意。文化产品品种少、开放度低,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中原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如濮阳东北庄和石家庄吴桥都是国家命名的杂技之乡。吴桥自1987 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世界杂技艺术节,成为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吴桥国际艺术节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濮阳东北庄的名气远在之下,发展相对较慢。温县的太极拳、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开封的汴绣、汝州的汝瓷、禹州的钧瓷、洛阳的唐三彩等,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但这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能力尚不够强劲,软小散滥,没有得到深度开发利用。不善创新,缺乏活力,以致出现开封汴绣不如苏绣的名气大,钧瓷、汝瓷产业落后于景德镇等。河南地方戏二夹弦、祥符调等受到国内戏剧界的关注,但观众所剩无几,观众也多为农民群众,往往出现有观众,无票房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位60多岁的戏迷直言不讳地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多少年来,唱来唱去还是那几个戏,没有新的。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影响力、吸引力不够,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在如何发掘利用文化资源,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方面还存在突出问
6 题。如何把开发、创新作为繁荣中原文化,提高河南文化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如何依托中原韵味、河南元素等国内乃至国际独特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出更多的“河南创造”; 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解决散小弱问题; 如何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 如何建立完善的文化投融资体系,保障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1、对红色文化挖掘不够。河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资源深厚,红色革命遗址数量多。从全国著名的鄂豫皖苏区首府和将军县的新县,到有着“小延安”美誉的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的确山竹沟; 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大别山,到曾弥漫着抗日烽火的太行山,无不展示着河南红色文化的恢宏气魄。从焦裕禄精神到红旗渠精神,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色文化是弘扬民族时代精神的有效载体,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不仅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而且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促进河南经济发展。近年,红色旅游开始升温,成为旅游业新的热点和亮点,但就河南红色文化建设的成效而言,与拥有的红色资源和地位不匹配。电影《小花》取材于河南省的桐柏县,但桐柏的
7 知名度在全国却不高。河南红色旅游景区点多、线长、面广,但总体上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存在景点分散,不成规模,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市场意识不强,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的往往只是简陋的纪念馆,以及馆中陈列的实物和图片,这样单一的内容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仅靠遗址、雕塑、纪念碑和为数有限的实物而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难以长期吸引游客。在某种程度上,河南红色旅游还没有真正“红”起来。这与河南省红色文化相关产业投入不足,红色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高,红色旅游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份额中所占比重不大,对红色文化挖掘不深等问题不无关系。
2、对名人文化重视不够。河南人杰地灵,老子、庄子、墨子、杜甫、张衡、张仲景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都生长在河南; 杨靖宇、许世友等革命前辈是我们的骄傲;焦裕禄、任长霞、李文祥等当代名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这些文化名人以其独特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座丰碑。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如何将河南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真金白银”的一个软肋就是:对名人文化重视不够,宣传文化名人的文章没有做够。在名人文化研究、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形成与河南名人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河南地域性文化软实力。全省各地利用历史名人而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的影响,远没有少林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在海内外的影响大。邓州的范仲淹文
8 化节、商丘的木兰节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发展,以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应进一步挖掘传播名人文化,一方面再现名人精神与风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资源强省。
3、对遗址遗产保护不够。河南文化资源底蕴丰厚,地下地上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有许多文物古迹别说开发,就连最基本的有效保护都难以落实。2011年8月19日的《东方今报》报道: 明清时期修建的太康文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破败不堪,而在此摆起算卦摊的“神汉”成了该文物的管理者。因保护不力,文化遗产任由风吹雨打,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将荡然无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破坏文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中新网 2011年7月11日以《河南叶县楚长城遭劫难》为题目报道:叶县境内的楚长城因风力发电项目施工数处遭到破坏,遭受了一场劫难。且楚长城如何保护和修复目前专家正在论证,何时开始修复和发掘没有确定的时间。观念上的轻视、经费上的不足与制度上的不完善,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遗产是文化的物质承载物,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它们的不可再生性。另外,由于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专职人员及必要
9 的文物保护经费,导致部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甚至遭到破坏,一些靠口授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有些地方受利益驱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意滥用,急功近利,过度开发,存在重开发、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保护意识的现象。如唐三彩、钧瓷等开发过滥,创新创意不足,造成艺术价值降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使之无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多措并举推进中原文化大繁荣
中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底蕴深厚,但要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性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中原文化发展中的问题。
(一)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河南数不清的名胜古迹,世代传颂的历史典故,斑斓多姿的民俗节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开发利用,可以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可以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如龙文化,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濮阳作为中华第一龙的故乡,要借助这一优势,大力发掘弘扬龙文化,使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这些称谓,名扬天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中原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重点围绕“根文化”、
10 “武术文化”、“名人名家”等中原文化,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策划开发一批具有中原特色、河南韵味且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系列文化品牌。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增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实施河南文化精品工程,提升河南的品牌形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动推进机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积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提升中原文化综合竞争力,提高河南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扩大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民族文化就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尽管中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仍有不少地方守着“聚宝盆”却端不上“金饭碗”,其关键在于盲目开发,科技含量不足等造成文化资源浪费、毁弃现象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复制能力大、原创能力低等现象大大削弱了市场竞争力。要改变河南文化产业规模小、数量少、品牌少、精品少的现状,不能只复制历史和传统,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聚各方智慧力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中
11 求发展、求突破。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独特的优势,在继承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以创新精神整合文化资源,将各地市蕴藏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潜力挖掘出来,发挥中原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要综合运用新理念、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以高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注重对中原文化进行开发包装,使中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正确处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对遗址遗产的保护,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根基,在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打造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拥有知名品牌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文化产业的发展合力,解决各自为政、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这样才能使中原文化在创新中取得大的进展,使河南拥有更多的品牌、精品,提升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竞争力,提高河南的国际知名度,创造出中原文化新辉煌。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文化产业大繁荣。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中原文化就缺少发展的动力。以中原文化为底蕴,由梅帅元等著名创意大师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型实景演出,成为河南靓丽的名片。云台山实施精品战略,邀请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 60 多位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详细规划和深度开发规划,在峡谷山水间创造了河南旅游精
12 品,使云台山的品牌在短期内迅速叫响全国。上述打响河南名牌的新创意、新杰作,大多是我们邀请国内著名人士完成的。一流的创作团队,才能打造出一流的文化精品。他们既能透彻地把握中原文化的精华,又能熟练地掌握时代潮流。他们奉献的作品在体现民族精神的同时,还能赢得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文化精品生产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目前河南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尤其缺少文化名家、大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缺乏文化领军人才,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家。这正是河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总量和规模偏小,创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实施人才强省是提升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紧迫战略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聘用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人才,造就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文化领军人物,促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产业的党课2
经过几天系统的党课学习,观看了秦绍德同志报告的录像,听了党委书记作的党课报告及动员报告,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涵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并通过以支部为单位的讨论发言,学习了《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教育读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资料》中的几篇文章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绍德同志报告的发言非常精彩,非常有思想有深度,从多个不同角度以及深度讨论了党员内部的许多炙手问题,以及社会上普遍成风、显而易见、需要从我们开始重视并参与社会讨论的政治问题,然而对于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应该更加了如直掌,身体力行。
这次党的先进性教育开展有几大的正面意义,就我自身而言首先是几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党员意识,先进性便是教育我们党员重视与非党员同志的不同性,意识,精神,觉悟,思想,以及各个体现在生活的方面都要时刻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到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与时俱进,敬业争先,团结民主,严守纪律。即要具有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般要求,也具有统一战线的自身特点,在每条标准下又有具体的要求,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我要紧紧抓住提高思想认识这个关键,认真学习《党章》,《xx大报告》,《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党员要坚定自觉地实践重要思想》、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部分论述,以及先进典型的事迹,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深远意义。深刻认识中心及所属部门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医院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通过学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中要处处起表率作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组织观念,更应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本人在第一阶段初步学习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思想得到了净化,感触颇多,真正感受到一个党员对社会的责任,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坚持下去,爱岗敬业,做群众的楷模。
敬爱的党组织: 感谢党组织给予我这几次党课学习的机会,通过几次党课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对我的影响之大,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洗礼。是这几次党课的学习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使我了解到: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一次党课是“让学习承载未来”,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而人才的竞争是其时代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走出校门后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注意能力的培养。 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发展需要竞争去推动,但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如果我们走向社会后,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就不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自己的竞争力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你会因此失去参与竞争的机会。
二是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科学知识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某一个领域的进步都往往是多学科科技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那些能较好综合应用科学知识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组织及协作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机会,培养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工作中协作配合的能力,这不仅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一名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四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21世纪的中国需要创新来推动,这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创新需要走一条不同于前人的新路,需要付出劳动和智慧;但只有创新,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前进,我们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才会有希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承担这份重任。 第二次党课是“重要思想和时代精神”,此次党课主要讲了提出的背景。“”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何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良好机遇,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加速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党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必然会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从党的建设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干部队伍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时期,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三次党课是“三观”,老教授用实例讲述了三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 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人生观是指关于人生的意义、目的和态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是世界观在考察人生时的具体体现。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么对待人生,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生价值观是人民对人生的意义、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三者的关系: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反作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世界观,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世界观是总开关,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看待人生问题和价值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第四讲是“先进文化”,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日益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力量和知识力量的竞争。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创造了许多工业化时代未曾有过的文化奇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已日益成为推动综合国力的重大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长期并存,相互冲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更加激烈。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应对21世纪的新的国际环境,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研究新的党建理论,探索新和执政经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这样的一个新的党建思想和新的执政思路。 以上内容是我对这几次党课的总结,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学好专业知识和培养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组织及协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我所学的知识来回报社会,来服务于社会。三是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
文化产业的党课3
为激励党员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角色意识,近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华为该校数码学院全体党员讲授“不辱使命,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党课。
党华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她指出:总书记的要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她从教育工作的形势与任务、做“四有教师”两个方面,重点围绕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形式与任务、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准则等方面做了精彩丰富、深入浅出的讲授,她希望党员教师们常修为师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同志们仔细聆听,认真笔记。党华强调: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生的光荣使命和时代重任,我们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切实做到六个“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她要求全体同志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一定不辱使命,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
通过学习,党员同志同志们更加坚定信念初衷,增强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决心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做合格的“四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