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世界粮食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范文范例【汇编4篇】
世界粮食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第一篇】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今天,就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古人曾云:勤俭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勤俭永无穷,坐食山也空。这些古语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些金玉良言指引着数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并代代相传。
珍惜粮食是一种可贵的情怀。诸葛亮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淡泊的心志和高尚的情怀用这样寥寥的几笔就勾勒出来。而珍惜粮食这件事,其实也是这样。看似轻而易举的四个字背后,承载的是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种过土地的人,不知道种地的辛苦,更不知道每一粒米饭在端上餐桌前被灌注的心血。而懂得珍惜之人,自古以来便如那天上的圆月,稀少却耀眼。珍惜粮食,是知晓人间千难万险后历练的一种可贵的情怀,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兼济天下,是白居易的“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的可贵便那样简单地倾泻而出,而反观现在随处可见的“舌尖上的浪费”,它让每一个字都那样沉重地烙印于心间。我们被奢靡之风吹昏了的不仅是行为,还有心灵。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倘若没有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也就吃不上如今的粮食作物。或许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做的,便是振臂呐喊: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唤醒社会,示以警钟。
民以食为天,且行且珍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世界粮食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二(6)班的陈xx,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厉行勤俭节约,行动造就未来——迎接第40个世界粮食日》。
也许有些人听到题目会觉得不以为然,毕竟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况且我国粮食年年丰收,有必要“抠抠搜搜”地节约粮食吗?但是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国人“吃不饱,饿肚子”的岁月难道真的非常遥远吗?事实上我们的祖辈父辈普遍都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我国当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粮食浪费总量约为3500万吨,相当于一个产粮大省的年产量,可以供养一个亿人口国家一年的粮食所需。我国14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省下16克粮食,也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午饭的一口,那么一年全国就可以省下近840万吨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这节省下来的数百万吨粮食也许就是我们国家的压舱石,救命饭。
坦白讲,具体到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也是很严重的,比如说在中午吃饭时间,因为疫情原因学校为我们准备了统一的配餐,虽说味道比不上外面的饭店,但也是符合大多数人口味的,尽管如此,每天在归还餐盒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到外面的桶里有很多同学们剩下来的饭菜。请大家认真想一想,难道这些饭菜是真的不能吃了么?还是因为个人口味的原因不想吃掉;说完学校中的午饭问题,再把目光放到家庭中来,大家今天可以回家看看自己家里冰箱中的食材保质期是几天?是否已经过了期限呢?如果过了,我们又是怎么处理的?相信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直接扔掉,这在无形之中就浪费了多少粮食,那么面对诸多粮食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归根结底,粮食浪费的问题还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此我呼吁大家:每天在学校用餐时,尽可能把自己份额的饭菜吃光;在家庭中,食材买够一两天的量足矣,等到吃完的时候,再去购买,避免不必要的粮食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每一点一滴的小事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那么又怎么会有诸多浪费的问题。
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只有作为青少年我们通过切实行动成为勤俭节约的表率,才可能在全社会真正营造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所以,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活动,自觉增强节粮意识,切实养成节约习惯,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把勤俭节约当成我们的生活方式,用我们的行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世界粮食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第三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叫姚xx,人民路小学六年3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惜粮篇,从我做起》。
民以食为天,粮以俭为先。
因气候原因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出现,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会议,呼吁人们重视粮食。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时至今日,已经是第xx个世界粮食日了。
世界粮食日的设立,让人们知道珍爱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从种植到收获,都浸透着耕耘者的辛苦和汗水,爱惜粮食,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古往今来,多少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在告诉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是一个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国家,一次次的苦难,让我们知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人民难以生存;没有粮食,国家难以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浪费粮食的现象却越来越多,“节约”一词似乎被人们渐渐淡忘,甚至成了“扣门”,“小气”的同义词。
同学们,不要以为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们的资源就是源源不断,随着国家人口数里的增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里的下降,水土资源的污染,粮食生产成本的提高,粮食供应问题也在日益加剧。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才能维护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俭以养德,我们浪费的每一粒米,扔掉的每一棵菜,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爱惜粮食,从我做起,让节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意识,成为我们一种社会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一起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世界粮食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第四篇】
5月22日13:07分,这是一个最让人难以释怀的伤心时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的逝世。
袁隆平爷爷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袁隆平爷爷在一线辛勤耕耘,每天为梦想奔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不断创造水稻亩产奇迹,这也成为“勤劳伟大的中国人民,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的最好注脚。
著名作家路遥说过:“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袁隆平爷爷正是这个国家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他用尽一生的攻关,使得亿万农民以辛勤劳动实现粮食生产“十七连丰”;他用尽一生的努力,让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那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成为当下中国最美的画卷;他用尽一生的追求,让“十几亿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变得更加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目前,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亿人口中至少还有亿人面临饥饿。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厉行节约,“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一些人依然缺乏节约的意识。前不久,某选秀节目就爆出“一天倾倒27万瓶牛奶,只为偶像能出道”的现象,我们一些人因为“碍于面子”,为了“讲排场”依旧在浪费粮食。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坚决不做浪费粮食的行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这也为全社会树立了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鲜明导向。
袁隆平爷爷已千古,但这位“稻田的守望者”永远都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让“节约粮食”深入人心,这才是对袁爷爷最好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