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评课稿范例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评课稿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评课稿1

今天听了夏老师的一节《分数的再认识》,受益匪浅。这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本节课的教学其目的是要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接下来谈谈本人对这节课的一些浅见。

一、引课自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夏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复习铺垫环节,夏老师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并用手势表示怎么分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唤醒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再次强调了分数要平均分。在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手势表示的方法很妙,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一个整体”的含义,接着夏老师要求把这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的四份一一剪开,提问:其中的一块还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吗?刚开始有些孩子的答案有点不确定,通过夏老师的引导,知道这些剪后的小正方形也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但如何表示让人感觉简单明了呢?夏老师又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探讨从而得出最优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

善于设置问题贯穿于这节课的始终,例如:当学生根据老师展示图形1/4从整体到部分找到原图形时,教师适时抛出了“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各抒己见;得出都是平均分成4份都可以用分数1/4来表示接着又提问除了四分之一,你还会想到其他什么分数吗?以及后来老师呈现6个苹果平均分,你又会想到哪些分数呢?从“一个正方形”“一些正方形”“一些苹果”“一些小圆片”等感受分数的意义,这样除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孩子对“整体与部分”知识点的巩固。

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并没有让孩子直接回答,而是让他们在平板上动手画一画、涂一涂、教师没有设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画出什么分数都可以,只要能把所画分数表述清楚即可,而学生们也没有辜负老师的良苦用心,纷纷呈现自己的成果。

四、教态自然,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整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对于学生的发言,总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教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错误也不要紧,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不足之处:在展示交流时,我认为有些学生说的分数如果和上面一位孩子不同时,老师是不是可以先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后,再引导孩子表述之前孩子没有表述完整的分数。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景,让学生自己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分数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评课稿2

这次有幸听了张教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这样设计,不仅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并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教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本事,让学生说说不一样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学生根据题目所供给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终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终再小组合作解决。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本事,与别人交流的本事。异常是最终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经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能够加两个教师,最终又想到能够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本事也更强了。

可是,我在那里也碰到了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预设中先告诉学生:教师是免票的。但上课时由于紧张,忘记告诉学生,在反馈时,学生想到能够加两个教师,我本能够顺着学生的思路,就加两个教师凑足50个人。但我想着自我的预设,就生硬地告诉学生说教师是免票的,错过了课堂生成精彩的好机会。事后我想了一想,能够在学生说加两个教师,

赞同学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教师免票的话,怎样办?再让学生思考。这样整节课可能更完善。

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评课稿3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

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根据二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程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老师的年龄、猜智慧星、猜水果、猜帽子的颜色等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层层递进,渗透数学思想

程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对后面的顺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接下来,通过猜水果的游戏让学生明确有序的推理方法:能确定的先确定的推理思想。最后再从猜红红、兰兰和亮亮三位小朋友年龄。从中明白优化的推理思想:明确先确定好确定的推理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乱猜,到有条件地猜想,再到推理,经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最后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三、方法引导,注重习惯培养

从两个事物“非此即彼”的判断到“三个事物的判断”,“三个事物的判断”中也是由“其中一个条件是肯定的”到“三个条件都是否定的判断”,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程老师突破“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的思考、合理的推理的意识”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细节。所有的解决问题,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寻找信息时指导学生用手指,手口并用。并向学生示范,把有用的信息在题目上做上标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老师这样搜集信息,并把信息作有效处理。这里老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怎么搜集信息,注重了对学生长久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四、收放自如,灵活动用推理

整节课程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让学生经历了初步的推理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在用推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能总结出简单推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设计推理环节,让学生在创设推理游戏和自主表演当中,对推理知识进一步深化,深化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思维训练层次提高。而通过有条理的说一说演一演,既让学生体验了推理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69 1442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