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米西亚狂想曲电影观后感集聚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波米西亚狂想曲电影观后感集聚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波米西亚狂想曲电影观后感1

昨天,与好友又一次来到了亚洲最大银幕,观看了在本届奥斯卡获奖4次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有人抱怨国家电影局剪掉了太多,但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够在大陆上映,本身就是一个惊喜  拉米•马雷克的影帝表演成功地展现了弗莱迪•摩克瑞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了解了一群与我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中,出现片名之前是弗莱迪走上舞台的画面。在那个镜头里,观众本来看到的是弗莱迪的背影,但随着镜头推进,画面变成了弗莱迪的视角。这预示了整部作品叙事的视角,这种手法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中也出现过。

紧接着,电影回到了弗雷迪的青年时代。这种倒叙的手法在传记片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关于传记片的主角,观众多少是有了解的,影片没有必要用故事制造悬念,倒不如开头就把故事的结尾放进去。这样既突出了人物奋斗的历程和性格的变化,而不是人物的结局,更何况弗雷迪的结局并不是很圆满,又体现了人物在巅峰时期和在奋斗初期的对比。  影片十分具有年代感,使用的配乐都是皇后乐队的歌曲。展现乐队到处巡演的蒙太奇中,影片故意使用了风格过时的特效。

影片受到奥斯卡青睐的音效和剪辑也十分精彩。虽然电影被删减的痕迹较重,但最佳的观影方式还是在电影院。在乐队表演We Will Rock You时,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座椅在震。此外,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首部将立体声运用到剧情当中的电影。片中,弗莱迪让剪辑师把一句唱词做成双声道后,我们能清楚地通过影厅的立体音响听到效果。影片中乐队在录Bohemian Rhapsody中的高音“伽利略”时,特意先加入了一段公鸡的镜头,让观众以为这是鸡的声音,非常具有喜剧效果。

总之,《波西米亚狂想曲》对任何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场视听盛宴,推荐给朋友们!

波米西亚狂想曲电影观后感2

我在格瓦拉平台关注这部电影好些天,无奈中山路金逸影城和西湖银泰都没有排片。好的电影,不看总觉得错过了些什么,于是在这个清风舒爽的夜晚,一人独自穿越两站地铁去看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取材于真实影片的电影。男主刚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整部影片看得人热血沸腾,有惊叹,也有唏嘘。看电影就是这样,不断地看到令人感动的,纠结的,欣喜的,绝望的地方,从某一种角度讲,看电影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电影写的是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皇后乐队”的故事。我们且看这支乐队的辉煌简介:

这支4人乐队创造了一种如歌剧般华美、如史诗般恢弘的音乐。成员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贝斯手约翰·迪肯。其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尤其高,英国史上专辑销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内,Queen名留两位。生涯专辑于英国专辑销售榜周数总计达1322周(27年,为史上最长。1991年,弗雷迪·默丘里过世;2018年,获得第60届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主唱弗雷迪·默丘里是摇滚音乐史上最有活力的人物之

一,曾被位列“20世纪十大最伟大歌手”之一,2006年,《时代周刊》亚洲版提名他为过去6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之一。他持续不断地被票选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之一。2005年,在美国电视台MTV2和杂志《Blender》组织的票选中弗雷迪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男性歌手。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曲

《Barcelona》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皇后乐队创作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二十世纪播放量最多的歌曲。这部电影一上映,网友的好评铺天盖地:

坐在几百个白发的叔叔阿姨中间观影,感觉我们虽隔了二十多年但共享了一段青春。

这电影是回顾,也是新识,是传记,也是传奇。这样一个张狂的、奔放的、耀眼的、非凡的乐队在大银幕上唱响,无他,只想融在那些旋律当中。

他当着自己的王,冲着自己超前而超常的想法拼命奔跑,可这样的脚程,注定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或许可以这么说,弗雷迪的一生太过传奇,而传奇意味着跌宕起伏,意味着人在局中,不知去路,只能一人承担身为传奇的沉疴……

这部电影长达131分钟,把皇后乐队的成长史一点一点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起初的泄气,希望,到迷茫,奋起,辉煌,逃离,到达顶峰,虽不是战争,但是全程跌宕起伏,让人看了心潮澎湃。

不过,我要关注的是弗雷迪与玛丽的感情线。

他们俩邂逅在夜店散场后。玛丽穿着一件漂亮的大衣,这件衣服引起了弗雷迪的注意。他说:“我很喜欢你这件衣服。”好像就在那一刻,所有的光亮都交汇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玛丽是一家服装店的营业员。弗雷迪前往购买衣服,并选择了女款,玛丽对此报以十分的理解。这样的举动实际上为后面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剧情自然而然地发展着,而玛丽也没有任何意外地成为了弗雷迪的女友。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始于理解。

还有什么比理解更让人感到舒服的呢?弗雷迪走到女装曲,并对一条女士裤子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玛丽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不仅如此,还为弗雷迪选择了可以搭配的上衣,正中弗雷迪下怀——这似乎与他相追求的音乐风格特别相切。于是,夜店里,穿着女士服装风格的弗雷迪绽放开来,成为一朵绚丽奔放的野玫瑰,台下的玛丽,始终用那双清明如水的目光看着这个天才。在她眼里,他的一切都是情有可原的,他的未来是可期的。

两人深深相爱,正憧憬未来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弗雷迪对玛丽的爱,实际上只是一种对他理解的需要,而他真正想要的,却并不在此。他爱玛丽,他需要玛丽,但他却需要自己的空间,还有——难以启齿的同性恋。

无法给予玛丽幸福的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与寂寞之中。此刻,也正是他事业发展辉煌的时刻。他的周围围着一群又一群无

关紧要的人,他借此麻醉自己,同时也憎恨自己无法以正常的方式面对大众。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却又对此无能为力。他依然像以前一样需要玛丽。玛丽搬到了他寓所的对面,两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电话里干杯,用灯光来确定对方还在。那一盏亮起的灯,是弗雷迪巨大光环褪去之后脆弱的内心唯一的温暖。

玛丽依然理解弗雷迪,信任弗雷迪。甚至,深爱着弗雷迪。但玛丽没有办法放弃自己的幸福做弗雷迪虚拟的爱人。弗雷迪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一边是离自己而去的至爱,一边是越来越迷茫的发展。他放眼四周,孤独而无助,比这更加可怕的是,那盏能够在他窗前亮起的灯,不再重复光彩。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经受住一边辉煌一边绝望的孤独呢?他的方式是:麻醉自己,寻求安慰。但越是麻醉,就越是空虚。他的身体与心灵都被掏空了,只剩下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架子。

他还染上了艾滋。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灾难?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云中行走》,也是真实事件改编。菲利普·帕特拥有杂技表演天赋,并不断调整自我。1973年,24岁的菲利普在牙医诊所的《LeGrandParis》(大巴黎)杂志中,看到了那时还未竣工的世贸中心。他的牙痛消失了,他的心被攫住了。他深深地为这两座美妙的建筑物着迷。经过重重险阻,菲利普终于站在了世贸中心双塔间架设的钢索上。在《云中行走》里,他在钢索上走了4次,两个来回。而事实上,现实中的菲利普·帕特走了8个来回,共在钢索上待了45分钟。这样的举动让菲利普名声大噪,成为英雄。然而,光芒四射的时候,也正是你最危险的时候。像是站在万山之巅,没有对手,没有朋友,也没有追求的孤独。看完那部电影,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陪伴他的至爱与其只有善始,却没能一起走到终点——因为被光芒迷惑了心灵的菲利普早已不是当初的菲利普,此后的生活也是一片狼藉。

刚看到1文章:《真正的朋友》,写的是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成名后,他的随手一画都价值不菲。据说,有一次,他在一张邮票上顺手画了几笔,然后就丢进废纸篓里。后来被一个拾荒的老妇捡到,她将这张邮票卖掉后,买了一幢别墅,从此衣食无忧。

然而,正因为此,他没有意外地成为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人。他觉得身边每一个人靠近他都是由目的的,都是为了他的画,这些人都没法走进他的心里,尽管他很有钱,但他买不来亲情和友情,直到最后,一个对画毫无兴趣的安装工来到他的家。这个安装工,就像是上帝在毕加索晚年的时候赠与他的一件无价的礼物。毕加索去世后,安装工才知道毕加索的画价值连城,他一数,发现毕加索一共送给了他二百七十一幅画。最终,他把价值一亿多

欧元的画卷给了法国文物部门。

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人在巅峰时刻的寂寞,跨过去,就是鲜花璀璨的春天;跨不过去,就要进入混沌黑暗的深渊。毕加索很幸运,晚年得到心灵的解脱;而弗雷迪、菲利普等人,却没有能在人生顶峰的时候顺利下山。唯一值得欣慰的是:

爱、理解与信任并没有因为婚姻的消亡而失去。玛丽一直陪伴在弗雷迪的身边,用她深沉的宽容与爱护。没有玛丽,也许弗雷迪只能在他朋友黑暗的魔手笼罩下度过最后的时光。

当弗雷迪站在1985年7月13日那场轰动世界的“拯救生命”的演唱会现场时,他已经成为音乐史上的奇迹。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弗雷迪,但他的传奇故事,却不会离开。

玛丽的马双眼睛,永远清澈闪亮。这是深深打动我的地方。致敬传奇人物创造了一个时代。

波米西亚狂想曲电影观后感3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被称为“英国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佛莱迪·摩克瑞的传记片。他在机场做行李搬运工,因缘际会,毛遂自荐加入杰·泰勒与布莱恩·梅的乐团,用自己横跨四个八度的超广音域、高亢璀璨的音色与戏剧化的表演方式,铸就了皇后乐团的旷世传奇。影片神还原了诸多场演唱会,如《波希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等划时代名作的创作和演出,特别是1985年“Live Aid”援非义演,表现得极为震撼和富有感染力。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特别之处,在于表现天才歌手辉煌成就的同时,细腻地叙说了这位“龅牙叔”音乐之外的“另类人生”。影片没有如众多充满“正能量”的传记片一样,用春秋笔法“为长者讳, 为逝者讳, 为尊者讳”,编织一个激荡人心的“励志”故事——讲述“传主”逆势而上,通过拼搏奋斗战胜时乖命蹇,战胜先天缺陷和人性弱点,最终“王者归来”,或“成圣作祖”,进阶为人生赢家。而只是娓娓道来“龅牙叔是何许人也?”影片还原了“传主”佛莱迪的本真面目,重点展现了他的感情生活——他的天赋异禀、他的自卑敏感、他颠覆伦常的性取向、他的神经质,他的苦恼和叛逆。本片虽然讲的是摇滚巨星的“另类情感”,但卒章显志,曲终奏雅,强调了“我们是一家人,要在一起”的亲情主题,非常符合欧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主题表达和戏剧冲突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传主”与亲人和合作伙伴的“摩擦”及和解来完成的。

首先是和父亲及家庭信仰之间的矛盾。摇滚乐的先锋叛逆精神与主流社会恪守的中庸保守传统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佛莱迪的家人是虔诚的波西索罗亚斯得教徒,而天生“异像”的“龅牙叔”逆行其道,我行我素,与父亲摩擦不断。影片表现了龅牙叔忤逆父母时的矛盾心理和对亲情的渴望,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演唱《波西米亚狂想曲》时,当他唱到“MAMA……”,并对画面献飞吻,画面切到他父母的画面,让人泪目。最终他义演的成功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与家人和解。

其次是和妻子的矛盾。佛莱迪的性取向为主流社会所侧目,他最终死于艾滋病所引发的肺炎。作为同性恋者,佛莱迪“心有千千结”,觉得对不起妻子玛莉·奥斯汀。他先后与PA唱片公司执行官David Minns、吉姆·赫顿等同性伴侣交往,影片点到为止地表现了他的非主流情感经历,这种悲情畸恋在他演艺的巅峰期受到媒体的责难和攻讦,他不胜羞辱的尴尬处境令人唏嘘同情,影片表现了他的内疚不舍和举止无措。最终义演成功,他也得到了已成为人妇的前妻的理解。

第三是和合作伙伴的矛盾。虽然佛莱迪在舞台上举步生风,挥洒自如,但私下却是内向而害羞的,他常常通过貌似桀骜不逊的言行,举办挥金如土的舞会等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愧疚。影片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虚构了保守不懂变通的EMI唱片公司老板极力阻拦新歌发行,最终摩克瑞愤然与其决裂,另辟蹊径取得了成功。后来他为利所惑,极度膨胀,听信谗言与众人决裂单飞出个人唱片,当弄明白真相后,他毅然离开了“男宠”保罗,选择了回归,向合作伙伴衷心道歉并得到了谅解,义演大获成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为主流社会所推崇的人。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作战如此,拍传记片亦然。我以为,没有把“摇滚巨星”的逸闻轶事编排成一部遵循常例的“励志片”,而是还他的本真面目和情路历程,即是本片不同凡俗之处。

波米西亚狂想曲电影观后感4

由拉米·马雷克、格林威廉·李、本·哈迪、约瑟夫·梅泽罗及露西·宝通联袂出演,颁奖季狂揽31项大奖并斩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四项大奖,记录传奇乐队“皇后乐队(QUEEN)”的音乐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将于3月22日登陆全国部分IMAX影院。昨晚有幸提前观影了IMAX  在武汉地区举办的超前点映场。

我一直觉得在音乐的世界里,有的旋律是属于东方的,如梁祝、如春江花月夜等,有的旋律是属于西方的,如瓦格纳的仙女、理查·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而最好的旋律是属于全人类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就给我这种感觉,学生时代,除了一度迷恋港台音乐外,西方的老鹰乐队、后街男孩、U2、皇后乐队的一些单曲伴着我走过了人生中最迷茫的岁月,成年后,在自己身心麻痹,失去了灵魂的时候,重听这些经典的旋律,依然让人温暖和澎拜。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旋律,作为影片的高潮,片尾对1985年皇后乐队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会的完美复刻也成为了我心中经典的一幕,在放飞的镜头之下,重回1985年万人欢腾的温布利体育场,IMAX大银幕上的每一帧画面奉上了史上最真实的穿越,奥斯卡影帝拉米·马雷克的每一步舞姿都是像素级的还原,从舞台到场面,就连场上的饮料酒水的放置都与当年的实景演出如出一辙。在IMAX的震撼音响系统下,身体中的每一个音乐细胞都被带动起来,皇后乐队再一次用温暖而澎湃的音浪穿破苍穹,而我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又再次青葱……

69 774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