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党史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党史范例【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党史【第一篇】

学党史,强信念,做共产主义事业的举旗人;学军史,铸军魂,做履行使命的合格军官。这是主任在学党史学军史活动中教导我们的,这两句话激励了我们去学党史学军史的热情。

学党史军史已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确实学到了不少、收获了不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有了很深的了解。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既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我们只有学习好了党史,了解了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只有学习好了军史,作为一名未来解放军军官,我们只有打牢基础,我们才能争做一名合格的共和国军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紧密的同人民联系在一起,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是这一支人民的革命武装部队,与中国人民一起经过8年的浴血抗战,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之后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带领这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蒋介石始终没有用真正放弃消灭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的企图,知识为了进行准备、争取时间,才在表面上与中共进行和谈。在他完成全面内战的准备与部署后,不顾他自己于1946年6月21日下达的延长停战八天的命令,6月26日就对中原解放军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是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开始。但是的国民党军队占有极大优势,火力和机动性都远较人民解放军强。蒋介石凭借其在军事上的优势,决定采用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但是人民解放军没有被强敌吓到,对其发动了坚决反击,慢慢的极大的削弱了国民党军的力量。击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且实行局部反攻,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解放军的重大变化,为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八年抗日战争中,党倡导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随后惊进行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重新真正的站立起来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随着中国革命的进展,主张走中间道路的人丢掉了幻想,在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做出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选择,使党的领导有了最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将新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正是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面对强敌时,紧密的同人民联系在一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解放军在内战中赢得胜利就像在抗日战争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内战开始之前国民党有那么强大的优势,然而被人民解放军打到如此地步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二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国民党方面政治腐败,指挥不当,不得人心。四是解放区全体官兵的英勇作战。

一个装备精良的部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是不会有什么战斗力的,但是无论什么部队,都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因为广大人民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所谓“得民心得天下”,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部队就会有更加强大的后盾,还有军队里面官兵要团结,要英勇善战,这样才能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最重要的是战争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为了国内的和平才与国民党发动战争的,而国民党是为了推翻中共共产党的政权而发动的全面内战,蒋介石破坏了停战协议,本来就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将人民至于水深火热之中发动战争,这也注定了蒋介石的失败。

“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党史【第二篇】

一、学好党史国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20xx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通知强调,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通知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在主题教育中对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出具体安排,可把《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新中国史著作作为辅助读物,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抓好自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主题教育结束后,要形成长效机制,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持续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唯物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

二、从党的百年历史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这次主题教育要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同志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理,不断地合理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据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不断的改革,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1. 坚持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坚持理论自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坚持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而形成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 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四)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准确把握创新理论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伟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主题和基本框架。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路径

193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简单演绎,而是演绎和归纳的综合运用。

我们党在建党初期,演绎思维体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结构,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革命的纲领、革命的行动方案等,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演绎思维存在着重大的局限,在极端情况下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盛行,从而在政治上表现为极“左”思潮,给党和人民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

在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归纳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归纳思维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经验,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首先形成实践经验材料,在实践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归纳思维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归纳思维逐渐成为党的传统,体现为每到重要节点我们党都要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例如,1927年到1928年冬天,面对一些红军干部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泽东同志先后五次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回答这个问题,最著名的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党内通信形式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这也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1976年10月以后,围绕着中国究竟往何处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问题,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到1981年6月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党的决议形式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形式方面逐步正规,理论创新形式每五年总结一次,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概括来说,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首先,解放思想。为了取得实践经验必须大胆探索,同时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在未取得经验之前不贴标签,为形成经验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此外,解放思想必须遵循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实践检验后对有关理论进行重新审视,或纳入创新理论或消除影响。

其次,实事求是。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解放思想形成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坚持,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摒弃,并高度警惕其政治影响。

其三,与时俱进。即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其四,求真务实。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认真、客观、务实,防止感情、情绪、利益因素的介入和左右,即坚持理论创新的党性原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问题的新版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 习近平同志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主要特点

1习近平同志的贡献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以归纳思维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决定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逻辑,而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政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全党奋力实践、积累经验,因此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但是,只能由政治家最终形成其完成形态,毛泽东思想如此,邓小平理论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如此。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习近平同志个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要创立者。一方面,自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以来,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外交等多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政治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以中国梦为引领形成了包括“四个全面”、“四个自信”、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伟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全方位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加以命名,不仅符合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也符合党的理论创新的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形态的低调、局部和内敛的状态,呈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全面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的政治话语权,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时候,更多强调了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在这样的政治心态中,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自己的领导核心和基本方向。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不仅证明了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底线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引领改革开放的坚强意志和驾驭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的基础上,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标志着政治心态的重大转变。

一方面,从主观意愿来说,中国特色不是中国模式,相反,我们希望世界各国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形成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努力在党内和国内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到底是对党的自信。由此可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的政治底线,又是中国的优势逻辑所在。底线思维和优势逻辑的变奏,是让国人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解的必要,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须。

优势逻辑是政治自信的体现,同时,也需要文化自信得以支撑。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树立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自信,依然来自于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态、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就不可能彻底摆脱旧文化的束缚,也不可能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文明转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政治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1.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框架的划分问题

以历史逻辑为基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发展论、改革论、制度论、核心论、政策策略论、军事外交论等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诸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国家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思想。

以政治逻辑为基准,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重点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和主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以理论逻辑为基准,即通常学术分类的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教科书式的划分,据此可以划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重要论述。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框架。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方面呈现出随着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解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3. 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基本框架

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1“八个明确”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八个明确”是: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行动纲领

“十四个坚持”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而系统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八个明确”中最核心的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十四个坚持”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步,也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现代政党,又不仅仅是一个现代政党,有着别的政党所不具备的特殊品质、特别能力。在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方式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政党系统和制度系统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具有那些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这种统一的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更是其他政党不具备,也做不到的。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保持了几十年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的最重要的原因。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同时,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

2.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出发,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补天填海的气概,带头履行主体责任,直接领导指挥,具体部署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不搞藏着掖着,把问题揭摆开来,牢牢抓住不放,狠抓整改落实,件件要有着落;严明党的纪律,监督执纪问责,解决“灯下黑”,打通“中梗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冲破利益藩篱,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制定修订90多部党内法规,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推动破解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确保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航船行稳致远。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我国抗疫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成果的一个有力证明和体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具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并发扬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党史【第三篇】

在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

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这里所谓“大历史观”,就是指将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或较短的历史时期与其他历史事件或较长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坚持整体化的历史意识,综合运用归纳和比较等手段,通过长时段、大视角的观察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

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也要具备这种“大历史观”的视野。具体来讲,就是应当把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成长史、改革开

放40多年奋进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发展史,放到180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500多年近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和3000多年人类政治文明探索史中去认识和把握。

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完成了“180年中国人

民近代以来斗争史”由衰转盛的关键转折

2020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也是中国历史走

入近代180周年。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痛苦折磨,因为落后而挨打,因为挨打又更加落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列强一次次践踏中国国土、摧残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因此,也同样是从180年前开始,中华民族就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站了出来,进行不懈奋斗。这里所说的“先进”,是相对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言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断涌现,但却没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命运。直到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人终于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之落后,不仅仅在于器物和制度,更根本的是思想。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中国终于看到了命运转折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从1949

年到1978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

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年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近百年的奋斗,完成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转折。

二、“新中国70多年成长史”实现了“5000多年中华民

族文明史”追求理想社会的最高成就

最新发现的距今53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河洛古国”,再次用考古证据验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与传承有绪。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凭借着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建设大好河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中国人民当然知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但我们从未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我们用一代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执着追求全面小康、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伟大的飞跃。70年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新中国跨越式成长,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处于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我们

的综合实力远超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即将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步迈向现代化。我们当然还要居安思危、继续奋斗,但无可否认,新中国70多年成长,取得了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到目前为止追求理想社会的最高成就。

三、“改革开放40多年奋进史”创造了“500多年近代世

界经济社会发展史”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

世界历史步入近代,是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开始的。虽然早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直到16世纪才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在

之后的500年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共同构成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资本主义一方面在全球血腥扩张与掠夺,另一方面也确实促进了巨大的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500年,是全

球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500年。

当然,人类发展史上的这段伟大传奇绝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带来的,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诞生的社会主义力量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1978年以来,坚持走社会

主义道路的中国,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传奇中的传奇”。我们用4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论从发展的速度还是质量来看,这40多年奋进所创造的增长奇迹,即便放到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中,也堪称前所未有。

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发展史”书写了“3000

多年人类政治文明探索史”最伟大的辉煌篇章

追求理想社会是全人类共有的普遍现象,只要文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就一定会产生出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既体现于经济发展方面,也更典型地体现在政治文明方面。距今2000到3000多年前,世界各主要文明大都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开始自觉地追求善政、良政,力图从政治制度的完善入手,建立“人间天国”:在古巴比伦,颁布了

《汉谟拉比法典》;

在中国,有周文王“制礼作乐”;

在古希腊,发展出相当完善的“城邦政治”……3000多年来,由于理想社会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歇,人类的政治文明成就也日新月异。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在追求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上最接近成功的努力。社会主义几乎与资本主义同步诞生,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乌托邦》,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遭受过失败,

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失败掩盖不了成就,历史表明,未来人类政治文明探索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必将由社会主义去书写。中国共产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最终的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所有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在进行“四史”的学习时,需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样才能真正清楚地“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从而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党史【第四篇】

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时间轴,记录了这99年来的光辉岁月。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派出13名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纲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二大在上海举行。最低纲领为: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为: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三、党的三大

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四、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北伐,直接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五、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领导下,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六、“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着重批判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七、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鄂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八、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湘赣两省交界的井冈山。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九、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等;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等。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红军长征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一、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十二、“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十三、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十四、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借口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则开展了全国性抗战。

十五、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达到105个团、20万余人,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振奋了全国民心。

十六、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七大在延安举行。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十七、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十九、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度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十、党的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召开。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是一次解放思想、民主开放的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二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我国改革开放由此拉开了序幕。党和人民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载入党的光辉史册。

二十二、党的十二大

1982年9月1~11日,十二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大会制定了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二十三、党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十四、党的十四大

1992年10月12~18日,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五、党的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二十六、党的十六大

2002年11月8~14日,十六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写入党章,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1月15日,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七、党的十七大

2007年10月15~21日,十七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11月22日,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八、党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14日,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九、党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三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9 833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