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论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3000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论文【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第一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 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 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 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第二篇】

摘要:進入人生转折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进行着急剧的转变。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容易偏激,自控能力差。且心理逐渐显出“闭锁性”,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如此多的原因导致中学生常常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56

初中的孩子告别了幼稚的童年,进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期。在这个时期里,初中生经历着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急剧的转变过程。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思维的片面性大,容易偏激,自控能力差。初中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必然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而这些原因导致中学生常常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下面主要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初中生交往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与解决方法。

一、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发挥着持续的示范、导向、濡染、催化和校正作用。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家庭和生活环境发生巨变。如父母不和、天灾变故等造成学生生活急剧变化,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苦闷、压抑状态而出现心理问题。此外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漠视或溺爱,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不公平,专制;放纵、迁就等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不少家长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理解,难以沟通;很多孩子也在埋怨父母对自己不理解,很少向父母敞开心扉。孩子们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爱,而是精神上平等的理解和关怀。有的家长平常一天到晚都没能见到孩子,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觉了,白天起来孩子已经上学了,但是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时候又开始打骂孩子了。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孩子的心理也容易受挫,导致玩游戏机或者无心学习。并且这时候对父母的责骂是非常反感的,容易让孩子走极端。所以家长无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多和孩子沟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学校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台湾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陈安龙先生所说:“心理咨询不是说教,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批评,是指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解决问题,是协助成长;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

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应用心理保健的方法,通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般学生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来调节心理:一是转移法,转移自己注意力。如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要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消除学生当时不正常的情绪。又如学生受挫后的压抑、内疚、羞愤,要及时用恰当的发泄法进行排解,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诉说,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对着空椅子发牢骚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使得心理平衡。也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老师进行诉苦,以解除内心的冲突。二是自我暗示法,当忌恨念头产生时,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压抑自己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自卑并不是自己的实际状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采用“我能行”“我一定做得好”“我不比别人差”等的暗示心理方法,不轻言放弃。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他们常常是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人生的思索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它会给人带来失望、压抑、沮丧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反应。遇到挫折时应冷静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从主客观等方面找到受挫原因,结合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效地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失败乃成功之母”,保持自信和乐观,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学会悦纳自己的态度,培养自己在合作、交往中的能力。

三、青少年交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交往与合作,二者具有重合之处,都是与他人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渐形成的,缺少这方面问题的人经常游离于人际交往的圈外。这些孩子要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克服羞怯。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豁达大度、克制忍让、温和亲切等有利于交往与合作的品质。

每个人都有快乐和忧愁,但快乐与朋友分享会更快乐,忧愁向朋友倾诉就会减轻。而通过倾述的过程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会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大量的研究证实,离群索居会使人产生孤独、忧虑,可导致心理障碍。愉快、广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有助于个性发展与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和谐。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了比较全面发展的学生,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同别人的交往以及人际关系都很好,他们更积极去建立交往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如友好、可靠、替别人着想、温厚、诚挚、信任别人等。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个人学习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心理发育更是会影响到其今后的个人发展,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广大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第三篇】

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后期,在此期间他们要在自我接纳、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取得经验和发展基础上,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真正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而全面成熟起来,并最终树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可见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正经历这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和改善方法如下:

一、理想与现实的心理矛盾

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彩色的、崇高的、神圣的。在他们的理想中,置身其中的校园是花园式的学校,课任老师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有光明的专业前景,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亲切友善的人际关系,有温柔漂亮或英俊潇洒的恋人……然而,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大学以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很多人面临的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气氛不浓、品位不高、频度不足的校园文化、名存实亡的学生社团组织、庸俗化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学业的确是沉重的,就业压力是很大,可是,每个大学生都一样,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别人不责备,又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找到工作。此时,我们应调整好心态,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全力以赴,以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的态度迎接课业,迎接就业压力。

可能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在抱怨学校文化的气氛不浓,品味不够,,频度不足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一下,大学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园,学校文化应该由大学生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共同构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学校相当于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没有理由不为它美化。

与此同时,大学的社团是比比皆是,可是当我们报完以后却发现它们名存实亡。此时,不要抱怨,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的时候了,用我们的行动维护我们的权利,找相关负责人交流,更是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最后提醒我们大学生同胞们,过度的抱怨只会增加抱怨,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才是良策。

二、角色定位产生的心理偏差

在校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一般为佼佼者,犹如“鹤立鸡群”,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而进入大学以后,发现现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和周围同学相比,没有让人注目的文艺特长,没有漂亮的容貌,没有让人羡慕的家庭背景,就连高中阶段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 大学生中人才济济,唱歌、舞蹈、美术、摄影、运动等方面会有很多佼佼者,只能作为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很多大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心里矛盾重重,不愿接受自己成了“普通人”的现实,苦恼缠身,表现为急于、焦虑甚至逆反等不良情绪反应。

可是,在羡慕别人家庭背景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那些为了生活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们,当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时,他们也许正在为一捆柴禾、为一筐猪草、为某些生存必须的条件而在烈日下、风雨中流着汗、流着泪甚至是流着血。当我们因没有物质享受而哀怨叹惜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还有多少人为了一顿满足的肉食而无比欣喜、为了一件普通的新衣一些简单的文具而笑意盎然。我们已得到了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理想与上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如果是因为我们那些物欲上的理想,只能靠我们自已在生活中打拼得来,也只有那样我们才可以享受的安宁。

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写到:“如果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能把两者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你就有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培养自己能力,扬长避短,在众多普通学生中凸显出来。

另外,创造自信的气氛,消除借口和拖延,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能量,一种效能感,一种力量感,在自信的氛围中,我们未必能赢,但在胆怯的状态下,我们肯定输;同时,保持个人本色,消除恐惧和忧虑,我们才能挖掘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我们还可以利用服饰来表现和张扬自己,适当的装扮,会使你看起来很重要,同时也会使你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

三、学习适应不良的心理困扰

学习适应不良是很多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不同,把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大学学习中,结果遭遇了成绩不理想、挂科等情景。特别是上课时间的减少,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多,一些同学在下课之后感到无所事事,不知道从何学起;还有的同学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不高,一个晚自习看不了几页书;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来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困扰。

生活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支点。首先,我们先明白大学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种种难题给我们造成了迷惘。

哲学家陆九渊说:“学而不得其法,则反受其蔽。”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的几个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做作业、考试。明确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大学学习要求我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目标,科学安排时间,学会做笔记;同时,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为此,我们不应该对教授讲的深信不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老师、同学探讨,喜欢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不断和校外社会现实相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浪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要善于学习课外知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取自己必读之物。

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外,不要忘了劳逸结合的道理,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自己的营养,补充必要的元素。

四、人际交往不适应产生的心理挫折

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但大学的人际关系和高中阶段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不同。高中阶段,交往双方是根据个人好恶来取舍的;大学的交往是一种似成人的人际交往模式,要求大学生不管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因为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一直很多人体验到孤独、寂寞、害羞、恐惧、拘束等情绪体验,进而在交往中出现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从而导致心理挫折。

“一个人成功15%要靠专业知识,85%要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这句话是人们所熟知的,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人交往,要平等交往,正确估计自己,在态度和人格上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热情关心朋友,不求回报;说话时要称呼得体,注意礼貌,用词准确,巧妙掌握和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努力增加自己的人际魅力,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说话时微笑,提高自己的外在形象,适当的修饰自己的容貌,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自信、谦虚、积极、努力、宽容,是理想伙伴不可缺少的内涵。

被人爱是一种幸福,被一个合适的人爱是一笔财富。在准备接受一段感情之前,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也同样喜欢对方,是否有足够的地心理准备开始一段感情,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拒绝别人时,首先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首先应感谢对方对你的这份感情,而不是仗着对方喜欢自己就百般刁难,说话尖酸刻薄,尽量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给对方讲明自己不能接受感情的理由;在追求恋爱的过程中,可能因为遭到对方的拒绝而让恋爱受挫,也可能在恋爱的过程中,因为对方的退出而遭受失恋。失恋后,先自我总结一下,好好分析一下原因,要不收拾行囊出去旅行换一种心情,或者化悲痛为力量,失恋后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趁机好好给自己充充电,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五、生活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远没有成熟,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时难以应对诸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等问题,难以承受理想中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等,致使他们产生孤独、苦闷、烦恼、忧愁等不良心理。同时,这个时期是人生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大学生的独立精神、自主精神还没有完全成熟,许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头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去培养、去锻炼。只有尝试着独立去解决问题,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能力,早点适应大学生活。正如日本一句名言所说:“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因此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并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力。

要适应“大学生角色”,就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向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共同的家庭背景能够让彼此迅速熟悉并开始交往,可以适当的在班级担任一定的职务,负责一定的工作,与同学、老师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能力提升的越快,自信心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正如陶行知所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前进,就一定会有彩虹!

最后,让我们微笑着学会面对

每个人对生活、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抱有美好的愿望,我们希望生活既舒服又顺利,我们希望社会处处美好,我们希望他人真诚友好善良,我们希望自己完美优秀成功……我们期待美好的同时也应该管窥一下现实,自己是否具有心理问题,是否应该解决,应该既看到好的一面,又看到自己的弊端,不用抱怨,只需自己的行动,美好的一切不会太远。如果你想在这条路上往前走,墙上的每一块砖头都是一个你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不管这块砖头是别人放置的还是你自己放置的,你都要一一认清,并判断怎样解决。

走进大学,一段美好的开始,必不可少的心理问题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你成长的脚印,微笑着迎接你美妙的四年时光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第四篇】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人民群众的压力变大,心理问题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因此,相关部门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研究与调查,并高度关注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传统教育中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目前学校更加关注于学生的科技文化教育与学生知识素质,从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该文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地说明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a)-0204-02

近几年以来,由于国家最新推出大学教育普及化的要求,各大高校为实现培育人才的目标,积极进行扩招,很多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各大高校应结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地为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享受生命的喜悦与美妙,并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没有过于严重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压力,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自信地生活,并对未来充满积极的向往[1]。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存在少部分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到了21世纪,据统计我国有5%以上的学生患有轻微的强迫症、抑郁症以及焦虑症,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与交流。另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失眠几乎夜不能寐、不愿意与外人进行交流,封闭自我的内心,不能敞开心扉,在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着多种挑战,阻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特点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保持充足的求知欲;第二,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第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情绪;第四,能够合理地调节与控制情绪;第五,能够处理人际关系;第六,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行为。因此,需要针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实现大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2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出现的原因

学习引起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2]。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结束时期,面临成为成年人,是一生中心理活动作为明显的时期,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处于严酷的社会竞争中,现代都市快速的生活节凑,致使学生难以适应,感到焦虑。

此外,由于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意识,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生活问题,便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在大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注重学习,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无法正确的树立目标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许多高校向优秀学校学习,借鉴发展经验,实行奖学金制度、淘汰学习制度,在促进学生取得学习成绩进步的同时,导致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较大的学习压力。

学习环境

在大学时期,学校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很多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完成,由于学生刚成为大学生,存在不适现象,对于学习环境充满陌生感,对班级的学生或者社团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导致学生在新环境难以适应,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人际关系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进入到大学之后,其对于新环境的人际关系难以接受,与其他学生生活在一起,对群体生活也非常不适应,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来自不同的城市,必然产生不同的性格,而学生之间的性格冲突也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題的重要原因。

此外,学生之间需要磨合,在生活中必然会产生更多的摩擦,尤其是现大多数学生是9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群体生长环境导致学生出现人际关系困扰。

就业压力

每一名学生都要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多数感到迷茫与困惑。理想与现实、就业与爱好、职业与地区等,到底该何去何从,学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学生的压力无从宣泄,日积月累导致学生采用极端的手段改变心理忧虑,从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情感问题

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会产生恋爱的想法。学生渴望交友的心情值得体谅,但是由于学生存在心理不成熟的现象,无法实际地预想事情的后果,通常将事情思考得简单化、理想化。例如,在某大学因为女友单方面宣称与男子分手,男子难以接受打击,出现跳楼的想法,采用偏激的方法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条新闻令人震撼。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以下将详细地分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以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3 高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面对学生存在着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应选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并积极开展心理课程,为学生宣传积极的心理观念,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成长的最后时期,为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并使学生树立乐观的人生观。同时,科学地为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正常的调节日常规律,确保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 主动参与课外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并扩展人脉,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学校可以为学生专门制定心理社团,并呼吁学生积极参加,在心理社团中为学生科普心理知识,并运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在社团与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保障学生更好地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从而展开幸福的学习生活。

加强心理调节管理

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以及指导人员应主动地采用心理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加强心理调节管理,并倡导采用科学的方法为学生讲解应如何应对心理挫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另外,教师应注重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使学生勇敢地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学生周围的环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出現问题及时治理

不少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或者人际关系问题,碍于面子,学生无法与室友或者其他学生交流,进而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应针对学生出现的此种情况,及时地开设心理交流室,并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展开交流,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另外,应组织学生会干部进行心理聊天室的宣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实际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困扰与精神苦恼。

此外,学校要招聘知识丰富的教师,其具备雄厚的专业素质以及充足的社会经验,进而结合咨询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专门性的交流,采用专业的语言以及温和的态度为学生纾解心结,并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心理情绪宣泄法,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充分地协助学生,并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在大学校园中充分地把握学生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态进行研究与了解,并采取先进的方法找准学生的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人才,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海玲,阴山燕,李海英,等.天津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50-52.

[2]赵红伟,徐海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咨询趋势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8,40.

69 922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