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人世间读后感集聚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800字]人世间读后感集聚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世间读后感800字【第一篇】

《人世间》是梁晓声先生历时数年完成的1篇皇皇巨著,在本书中可以看见梁先生的影子,他曾做过40余年的知青,高考恢复后,先生去了大学读书,顺利完成了人生蜕变,也因此他在书中设计周秉义、周蓉双双考入北京大学。下面我就周家三姐弟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哥周秉义,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酷爱读书,一开始他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兵团,高考恢复后去了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一直做到了市长的位置,可以说正是读书让周秉义完成了华丽转身。

姐姐周蓉,长的漂亮又冰雪聪明,在做知青时与诗人陈化成恋爱,并生有一女,同样在高考恢复后考取了北京大学,之后顺利读博,留校做了一名教授,最后与爱恋她多年的蔡晓光结婚,结局也很完美。

再说周秉昆,与他的哥哥姐姐相比,他就有些差劲了,他读书不行,又一根筋,家里人也从不对他寄予厚望,他没有走哥哥姐姐们走的高考的路,而是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我无意贬低任何一种职业,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字眼:阶层。周家三姐弟同样出身于共乐区光字片,属于城市中下层,和秉昆结为朋友的也是和他一样的底层人家的孩子,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却住着最小最破旧的房子,勉强温饱。而周秉义和周蓉却可以住在单位分发的宽敞的房子里,成为了中产阶层。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读书,正是读书,让他们跨越了阶层,让他们看到了光字片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抱怨读书苦的时候,殊不知不读书的人生更苦,读书只是苦一时,不读书却会苦一世。读书是最廉价、也最直接的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式,也是贫寒子弟实现人生跨越的最简单也最快捷的途径。

作家梁晓声通过本书向我们展示了那个知青年代的生活面貌,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读来让我们获益匪浅,但无论哪个年代,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奋斗都是我们人生不变的主题,一根筋的周秉昆尽管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考上大学,但也在生活中努力挣扎,从木材厂进入酱油厂,最后进入编辑部,也是一路飞跃。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哪有什么一帆风顺,不过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在生活这艘巨轮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人世间读后感800字【第二篇】

读完《人世间》,已是入伏的盛夏了。这本书分了三部,一百多万字,从上山下乡年代写到改革开发之后,涵盖了多少人的一生啊。读完,想了很多,又不知道写些什么,不写点记录下又觉得太可惜了。

书中,周家第二代人经历的时间段,差不多是爷爷辈年轻的时候。很少听爷爷辈讲那时的故事,提起来也就是以前的日子多么苦,吃土上河工。现在爷爷们也大多退休,含饴弄孙了,想想书中周家最优秀的第二代人,老了应该也是他们现在这样。由此对照,在当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周家人多么难又多么可贵。

周家长子周秉义简直是过分的优秀,优秀的知识青年,有能力有理想的军官、领导,忠诚可靠的丈夫,有自己内心的追求与坚守,连对家人的“严苛”都是种完美。这样一个理想化的人也是周家第二代里最先离开的,太辛苦自律的一生,是非功过,自有衡量。

周家女儿周蓉,也是过分优秀的知识青年,身在那个年代,却活得轰轰烈烈,大胆追爱、离婚、第二段婚姻,唯独女儿,像是个误差,但即使陪女儿海外留学时也靠自己的能力活得精彩。最后的周蓉写了一本书《我们这代儿女们》,虽然她因为女儿结束了学术上的追求,但踏实接受、踏实努力,终究有了另外的收获。

周家小儿子周秉坤应该是主人公,围绕他展开的人物与故事最多。相比于哥哥姐姐的优秀,他更像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我们。但他又是那么不普通,孝顺、专情、义气、老实、正直、善良,太多的品质在贯穿了他的一生。

周家第一代二老,父亲是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在山区,母亲承担着家庭与街道“干部”的角色,也都是有着各自美好品质的一代人。

周家第三代显得人丁零落,只有外孙女和孙子,这两孩子耗费了大的心力,却终究与长辈的期待越离越远。

书中还出现了很多人物,大部分都是有着美好品质的,少数的称不上坏人的人。所以,这本书总是让我有种抽离,虽然讲述的是城市底层农民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按书里的描述,那城市的基础还是比农村好太多太多了,书里的善也太多了,恶就相对太少了。其实生活中本就是善良的人多,恶人还是极少数。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不懂得适时而放弃的人,其实是没有活明白的人。你不可能在你的一生中,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适时的提醒我们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在人世间,秉持善念,真心做事,真诚待人。提醒我们“峥嵘岁月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人世间读后感800字【第三篇】

周秉义自不必说,上山下乡的政策实施之前,他就已经被兵团给录取了。

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周秉昆和周蓉姐弟俩必须留一个在家里,按照周志刚夫妇的计划,是打算把周蓉留在家里的,但是没想到周蓉为了追求爱情,不管不顾地跑去了贵州,把整个家都扔给了周妈妈和周秉昆。

当然,那时候的周蓉应该不会想到后来的事情。

这些年来,一直是周秉昆在家里,虽然比哥哥姐姐少吃了一些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受累最多的,周秉义在兵团,因为有才华的缘故,一直比较受重要,如果不是为了郝冬梅,可能他早就成了军区领导了;周蓉在贵州,虽然远离了家乡,但是做一名乡村教师,倒也不算太累。

毕竟,那时候的老师,只要教好书就够了。

反观周秉昆,作为兄妹三人中读书最少的一个,先是在木材加工厂上班,从事体力劳动,后来去了酱油厂,又被分配到了出渣车间,干的还是体力活。

最为重要的,周秉义可以和郝冬梅出双入对,周蓉可以和冯化成相亲相爱,反倒是周秉昆和郑娟,明明彼此相爱,却不得不地下恋。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家里就只剩他一个孩子,遇到家里的苦活累活,也只有他去干,周秉义和周蓉就算再担心家里,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那时候的周蓉,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爱情和爱人的诗歌,未必会操心家里的事情。

所以,相比而言,周秉昆吃的苦要比哥哥姐姐多。

人世间读后感800字【第四篇】

梁晓声作家的著作《人世间》让我大饱眼福。在他的笔下,各形各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让我感受万千。

我将感受分为四点,第一点便是: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

第二点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文章中周家子女所认识的人不乏高干人员。在主角秉昆周围的朋友有困难时,他懂得向有权的老太太及时求助,在老太太的帮助下,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无法挑战的困难,迎刃而解。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第三点,是要找好伴侣,或者说学会辨别身边的人和事。书中秉昆因娶了郑娟,在郑娟的帮助下,本来为植物人的母亲成功醒来。周荣也因为有了伴侣蔡晓光的帮助,从而衣食无忧,家庭走向了稳定幸福。一个好的伴侣对家庭后代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生活中我们也应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的事物。

最后一点,也就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60年代文革,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以此共勉。

69 1128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