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第一篇】

新学期的开始带动了座位的变换,于是,我班光荣地实行了小组合作制度。当然,随着这样制度的发展,语数外也适时地增加了“加分方法”。但是,小组合作也有不愉快发生,记忆中关于小组合作较深刻的事渐渐闪现在脑海。

又是一节紧张的数学课,不知是课前准备没做好,还是有组内的不安分子蠢蠢欲动,反正我们的课前分没有加到。课在我组成员的自我安慰中开始。我连忙转身坐好,等待老师把知识传递给我们。

课进行了一半,陶醉在老师激烈的讲解下的我们被突如其来的寂静“惊”醒。呵,好家伙,数学老师正盯着我们组看呢。瞬间我明白了“虎视眈眈”的意思。似乎同一时间,班上那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射过来,眼神里却饱含着幸灾乐祸。我两眼问号地询问王组长:“?王组长却一脸长话不能短说的无奈,我扪心自问:“刚刚我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来啊。会是谁呢?”“王舒欣组扣一分!”老师不急不徐地开口,殊不知,我组王瑜惠子的侧脸流下一滴冷汗,可没有人坐在王瑜惠子身后,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微小的动作······

终于熬到了下课,待老师加完上课所得分后,我立马冲到王组长旁:“王舒欣,课上那是怎么回事?”王组长慢悠悠地回:“我先帮你把便利贴扯下来吧!”“嗯?”我星星眼,王组长伸长手递至我面前,原来是两张细长的便利贴成十字架状贴在我身后。可恶的是,每条长上却写了同样的话:“我是笨蛋!”中间还写上了“白痴”二字。“谁干的?”我吼道,“王瑜惠子和高勇,老师课上扣的一分就是他们俩在策划这个呢!”“他俩人呢?”我怒气冲冲地咆哮,“早跑了~~”王组长漫不经心地说,我瞬间失语,不知该“何去何从”,只能暗暗说道:“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们两个小人计较。”

中午,他俩给我道谦了,我当时也消了气。诚恳的歉意打动了我,他们后悔的表情与真诚的歉意印在我的眼里,我大度地“教育”了他们,他们也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了。现在,他们在课堂上已经乖乖听讲,作业也认真对待,比起以前好了很多。比如:11月份的数学积分我们组鱼跃至第三名,要知道上个月我们组可是倒数第二!

小组合作真是有喜有悲,有怒有happy!你的小组活动是什么呢?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第二篇】

自从踏入东方双语学校的大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非常注重。

“小组合作”。开学以来,老师几乎每天要强调。

“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就领着大家来理解。

“小组合作”这个整天在我耳边回荡的四个字的含义。

“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班里一个为学习上方便组成的小集体,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既然是小组合作,那没有小组,怎么合作?首先我们先来谈一谈小组。我记得彭老师说过一句话:“要做学习的主人。”同学们,你们成为学习上的主人了吗?我觉得,想要做学习上的主人,就要先在组里明确自己的位置,知道在上课时小组合作自己应该干什么,自己怎样做才能展现小组成员合作的特点等等。另外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团结,要让小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小组没有合作,那也不行。所以我想着重谈一谈合作我们应该怎样合作?我认为“小组合作”应该运用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要做学习上的疯子”在小组合作时,每个组员都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疑难问题,并要认真解答同学的问题,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倾听,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补充,不能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讲。对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视而不见。

我认为:只有将“小组合作”认为成一种常态,我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就是我认为的小组合作,不知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高见?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耐心辅导的过程。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这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

69 886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