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主要先进事迹(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乡村医生主要先进事迹(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第一篇】

__X,男,_岁,汉族,_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学士,从事骨科工作22年,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为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20_年通过人才引进本院担任骨科主任。

从医近23年,他信守从医誓言,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深受患者爱戴;他孜孜不倦,不断学习,技术精湛,救死扶伤无数;他刻苦钻研,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他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他以身作则,带出了一个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他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他用良好的道德素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党性的辉煌,真正体现了一位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他视工作为生命,待患者如亲人,没有丰功伟绩,只是用平凡的事迹诠释着一名骨科医生、一名共产党员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天职。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掌握本专业高难精细操作要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他先后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进修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真诚、朴实、严谨、稳重的作风赢得了患者的普遍信赖和同行们的一致赞扬,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医术,展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的品格与风采。

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二十二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理解了医学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知识的有限,在业余时间他都积极汲取新的专业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截止目前在各类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脊柱融合术后继发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经双侧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Z-plate早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课题《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应用》获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Z-plate早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获广元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市科技论文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1项。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要求骨科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要有三颗心:一是责任心,二是耐心,三是爱心。作为主任他率先带好头,检查病人认真仔细,解释病情透彻,并带领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用真情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医患之间架起了心的桥梁,给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找他做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可他知道一个人的强大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如何能让科内的每一个人强起来,这是作为青年学科带头人的他经常考虑的问题。担任科主任的他在精心做好其它工作的同时,每天查房,他都准备一些业务学术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讲给科室的其他同志;手术台上,对每一个要点,他都一一指点给年轻同志,希望他们能尽快掌握、取得进步。他经常鼓励身边的同事们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探索新的方法,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了解最新医学动态,他为科室订阅《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等临床专用书籍供科室同志学习。在他的带动下,我院骨科很快成为了专业强、技术过硬的团队,在群众当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生命,因他而一次次感动。数以万计的亚健康人群患有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四川的患者慕名而来,一是因为他医术高明,二是因为他热情诚恳,凡接受他帮助、治疗过的贫困百姓,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一旦遇上了,都会被他的医技和真诚所打动。去年冬天,120送来一位全身多处损伤的车祸患者,大小便失禁,没有家属陪同,在一旁的实习护生都不愿靠近,贺主任接诊后,丝毫不顾这些,一面积极抢救,一面亲自帮患者拭去脸上的血迹,初步诊断:失血性休克、双下肢毁损伤、血管神经断裂,需要立即手术,贺主任立即通知手术室组织人员参加抢救,通过争分夺秒的手术,患者的生命得救了、双下肢保住了。患者出院那天,家属怀着感激的心情悄悄地递给他红包,被他婉言谢绝了,患者一家人热泪盈眶,竟向贺主任下跪表示谢意。

这样感人的事例在贺主任身上屡见不鲜。一位遂宁患者因膝关节骨结核并窦道形成,在遂宁市多家医院治疗,一直不见好转,最后经人介绍找到了贺主任,贺主任对其病情进行认真分析、细致诊断,精心制定了治疗方案并组织实施,他的病很快被治好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患者一家带着礼物致谢,说什么也要其收下。看着患者一家真诚淳朴的样子,他深有感触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我不能收这‘红包’,把手术做好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并通过特殊方式退还给病人。今年3月5日,一位经过手术治疗好转患者将1000元现金偷偷塞进贺主任抽屉,被贺主任发现后立即将现金交到结账处作为患者医疗费用,多年来,贺主任碗绝了多少红包和礼物,他自己已记不清了,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就是他从未收过患者的任何一次“红包”。

时刻为患者着想,这是贺主任的一贯作风。他总是千方百计让百姓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能用最普通的检查绝不用贵重检查,曾多少次有病人找他开CT检查,他在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病人改做拍片检查,并详细说明理由,使患者愉快接受,最终达到了“少花钱,看好病的”目的,事后患者对他说“你不糊弄患者,是真的为我们着想呀,心里装的是我们病患呀”。

“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一名骨干医生,仅仅干好日常工作还不够,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经得起考验”。汶川地震,他所在地广元是地震的极重灾区,他接诊救治地震伤员近400名,连续3天3夜基本未休息,手术近300台,累了就在手术室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点矿泉水,因工作出色,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劳动奖章”,被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去年全院“二甲复评三甲创建”期间,作为学科带头人,贺主任每天坚持带领团队加班奋战:学标准、讲制度、拟方案、抓落实、促整改,每天第一个到科室查看手术患者病情、坐门诊、开医嘱、上手术,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晚上集体加班时间结束了,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病房,因为他放不下所有的患者……

来到本院近两年的时间,贺主任带领骨科团队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骨科的影响力迅速遍及江北区及周边区县,现骨科病人量迅速提升,床位使用率长期维持在150%左右,20_年9月,骨科正式成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同年8月,骨科成为区级医学重点学科。门诊病人、手术病人数量成倍增加,骨科在贺主任的带领下,在江北卫生界正闪着熠熠光芒。

“让人生的价值在事业中得到升华,让生命在奉献中闪烁光芒”。这是心的声音,更是面对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庄严的承诺!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风采。这就是我们的骨科主任、我们身边的基层好医生__X。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第二篇】

她是一位普通的妇产科医师,在生命的田园里,用真爱吟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就读于专业医学院校的我,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二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医生,一名系母婴安危祸福于一身的妇产科医生。

通常的我,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心理学上被称黏液质气质类型,换一句通俗和时髦话就是“比较淑女”。但在一次对一位双胞胎产妇抢救及预后康复的过程中,我最初由温文而雅的医生变成“高分贝开道员”,之后又从“高分贝开道员”变成了不收佣金的“广告商”,几近从淑女变成了“捍妇”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值晚班,突然接到乡卫生院的紧急会诊请求,说是有一位双胞胎产妇,孩子是生出来了,可是产妇大出血。当我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时,人已经奄奄一息,连血压脉搏都测不到。万分危急之下,我果断用电话一边紧急请示科主任和分管院长,一边与我院相关科室详细沟通。当120车火速开到该院楼下,用最快速度做好相关工作后,我们抱上双胞胎、抬着产妇就跑。路上遇到塞车,我一改往日的矜持与涵蓄,伸出头去就用平生最高嗓门为救护车开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全然顾不上因失态而引来的惊奇与诧异。经过迅速有效地救援和抢救,产妇总算转危为安。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产妇家实在太穷,不说住院费用,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非但如此,由于之前的大出血,术后又并发了极其可恶的席汉氏综合症,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可怜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要面临无奶可吃的困境。无奈之下,我又由医生客串起“掮客”,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县电视台替他们寻求社会帮助。或是出于对产妇境遇的真切同情与关爱,抑或被我们对一母三命的真诚敬畏所感染,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慷慨解囊,纷纷送来钱和奶粉,产妇和两个她刚刚带来的小生命得以彻底走上安全健康之路。

在医疗工作中,我力求严谨,从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或事故。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积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努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最新诊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及医疗质量。凭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胜任各种妇产科病人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症的分析、综合判断及处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益求精、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做好每一件事,无愧于我们神圣的职业,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第三篇】

储,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xx省xx县xx镇xx村人。自19xx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2019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20xx年5月9日,那是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19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19年9月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为自豪,以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第四篇】

王森鑫,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王森鑫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 王森鑫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王森鑫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王森鑫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王森鑫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王森鑫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王森鑫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王森鑫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王森鑫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

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

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王森鑫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2000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王森鑫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王森鑫助残、救灾捐款达20多次,计8000多元,捐赠衣物100余件,便民义诊服务150多次,免费义诊群众2万多人次,帮扶困难村民6户,帮助贫困大学生11名,资助资金6万元。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王森鑫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王森鑫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69 2044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