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群众利益无小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优秀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观看群众利益无小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观看群众利益无小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第一篇】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揭露了建党以来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缘由所在,同时也提出了新情势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造福群众。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根本因素。我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不断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坚持这一根本宗旨,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如何的试金石。坚持这一根本宗旨,必定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应当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入变化,我们党面临很多巨大考验、存在一些风险,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题目。解决这些题目,关键就在于强化宗旨意识,使全党同道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宏扬良好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题目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题目。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血脉、气力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上风和良好传统。历史充分证明,只要紧密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不怕任何强大的敌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紧密联系群众,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聪明和气力推动事业发展。
作为一位基层公务员,身处农村,面对的是朴实的农民,就要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办真事,把他们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对待,一切工作重在落实。平时工作多与群众进行交换和沟通,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取群众的意见,与民打成一片。同时还要重视自己,不卑不骄,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观看群众利益无小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第二篇】
胡xx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质朴无华,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当巴黎公社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执掌政权成为实践的时候,他们就提出要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充分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使人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斗争。
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为部队规定了三大纪律,其中第二条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后来根据革命斗争发展的实际需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过多次调整,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却始终没变。不拿一个红薯、不拿一针一线,看似事小,却从根本上划清了我军与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展现了我军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成为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而这一变化的历史动因,就在于改革开放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就在于我们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们清楚地记得,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突破是从农村开始的,而这恰恰是关心群众最现实、最直接利益的表现。一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长期受压抑的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形成以顺乎民意、稳定民心、富民强国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起点和归宿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既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所坚持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这一价值观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并处于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加大了,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以及领导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等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带来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体现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确立起来。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这个辩证统一,统一到哪里?胡xx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我们不是为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不是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都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论、目的论和价值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而是不是始终坚持人民高于一切、是不是努力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则是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是得到真正贯彻落实的根本标准。
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情景:当非典疫情袭来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关键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其心切切,其意拳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关爱之情。正如胡xx同志在广东省考察时所说:“我们既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揪心,又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欣慰。”这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生动体现。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是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患难与共、忠实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党。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就是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具体的,它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执政党的全部理论、纲领和行动中。人民群众怎么看我们党?党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三个代表”?这不在于讲了多少道理,而是要看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不是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际利益,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他们谋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利益无小事”是用一句朴实的语言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时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事迹为什么能感动千千万万人,就在于他“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作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当年毛泽东同志从边区一个农民发出的一句牢骚话中,反省征粮过多、群众负担太重的问题,及时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展大生产运动,二是实行精兵简政,密切了边区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今天,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开言路,尊重民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弄清群众想什么、急什么,查民情,解民困,济民苦,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实,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具体利益构成的,各方面具体利益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把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就要认真研究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问题,尤其要重视有利于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建设。不仅要谋一时之利,更要谋长远之利;不仅要谋局部之利,更要谋全局之利;不仅要关注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要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增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物质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利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种政策、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保障机制、扶贫增收机制、劳动就业机制等;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些同志已经不大讲世界观的问题了,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立起来,于是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出来了,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了。他们口头上也讲要关心群众利益,心里想的却是自己。所以,党中央一再强调,坚持执政为民,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牢牢记在心里,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这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到的。
资料来源:>
观看群众利益无小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第三篇】
维护群众利益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一项重要国策,是否注意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密切群、干群关系,巩固执政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主要部门,就要求纪检干部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纪检监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职能,树立民本意识、解决群众问题、纠正不正之风,狠抓落实,切实有效地维护群众利益,做一名人民满意的纪检干部。 树立民本意识。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只有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拥护,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才能让群众满意。因此,纪检干部要树立以民为本意识,以人民满意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力把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愿望和行为引导好、组织好,在工作中体现民意,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立纪检监察工作重点,着力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件,一切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解决群众问题。《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增强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和对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着重解决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严禁拖欠、截留和克扣征地补偿费,切实解决一些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没份”的问题; 解决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问题,坚决不搞超越地方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形象工程”,严格依法拆迁,严肃查处违规拆迁;
解决破产、重组、改制过程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切实保护好国家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
解决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和公路“三乱”等突出问题,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问题,维护群众利益。 纠正不正之风。作风关系形象,关系战斗力,作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进而影响工作开展,损害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不正之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纪违法的问题。纪检干部要承担起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的重任,重拳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坚定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要”。一要严肃党的纪律,用《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从严惩处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以儆效尤。二要克服官僚主义。切忌做表面文章,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群众中掌握第一手信息,切实改进领导方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要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听证会、协同谈判、民主评议行风等制度,构建群众利益诉求机制,畅通民意诉说渠道,落实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观看群众利益无小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第四篇】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群众期盼有最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要针对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实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展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资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广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视增进人民服祉;发展愈是向前,愈要体现到民生改革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每一个新起点都是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都对应着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生目标。时间节点正是民生事业积小胜为大成、在谋大势中成大事的重要坐标和里程碑。
保障和改革民生必须量力而行,既不能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能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懈向前走。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奋斗目标。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让所有劳动者在推动发展中分享发展成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