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观后感集聚【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两弹一星观后感集聚【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两弹一星观后感【第一篇】

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感受行走的力量,学校组织了这次研学旅行。让我们在旅行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领略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2日早晨,伴随着老师、同学们的歌声和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入住了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达玉部落,随后来到了原子城爆轰试验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悠远的情歌所描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上个世纪后40年中,这里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核物理专家和人才,秘密从事核武器研制;这更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于此。那抵爆钢板早已锈迹斑斑,但密密麻麻的弹痕仍能让人体会到当年实验的惊险和震撼,前去参观的同学们奔走在那广袤的实验草场上,冲破了平时城市中高楼大厦的束缚,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由。

在原子城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当年核武器研制人员艰苦的工作环境,卓越的科研成就和振奋人心的“两弹一星”精神。中国人研制原子弹,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仅用5年时间,从无到有,何种困难?那声巨响使中国扬眉吐气不再受外国的威胁,这震撼世界的巨响,凝聚着成千上万名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名族的脊梁,是国家的骄傲,墙上那些陈旧的照片,述说着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由内而外焕发出“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用于攀登。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与传承下去的。

这次参观,能看到这些陈列的珍贵事物和文史资料,能感受到211厂走过的风雨历程和两弹元勋们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范。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次研学旅行在寂静的夜晚为我们带来了一次激情火热的篝火晚会。剖开学习压力,沉浸在嘹亮的歌声,舞动着热情的身体。熊熊燃烧的篝火,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炽热。在一阵狂欢后,我们又置身在草场,仰望星空,徜徉在浩瀚的宇宙中,拥抱大自然的宁静。也愿我们每个学子,像那浩瀚银河中的明星,时时刻刻,经久不衰的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在仓央嘉措广场中,诗歌的韵味渲染在每个人身上,在马海轶先生的讲座中,我看到了诗歌的雄浑激越、轻灵优雅、壮丽崇高。我们对诗歌的喜爱也越发浓厚。

时光悄然流逝,两天的研学之旅接近尾声。本次活动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我代表全体学生向这次精心准备并全力付出的领导及老师们表示感谢,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这样珍贵、丰富的成长平台,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希望同学们能把本次的研学精神传递下去,再生活学习中,谱写中绚丽的人生篇章!

两弹一星观后感【第二篇】

50 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50 多年前,广大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 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观后感【第三篇】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与誓言终成现实。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50年来,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4月24日,人民网)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强化政治引领。关键是要把广大青年的心凝聚起来,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要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要坚持政治引领,推动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更加自觉地与党同心同德、爱国报国,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和胸怀,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造福国家和人民中把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事业结合起来,让个人价值在报国实践中得到最大彰显。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绽芳华。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搞出“两弹一星”,靠的就是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精气神。面对一片空白的工作环境,科研工作者秉持“一万年也要搞出原子弹”的拼劲,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用实干苦干书写出惊世奇迹,祖国为之喝彩,人民为之骄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经历了奋斗,才知汗水的甘甜。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我们要高扬奋斗之帆,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做一个逐梦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奋斗中绽放新时代的最美芳华。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展业绩。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一代又一代青年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在新时代面临许许多多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在新时代大潮中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伟大机遇。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是脱贫攻坚歼灭战,都活跃着青年一代的身影,他们或攻关科研技术,或奔走贫困乡村,或白衣执甲,或冲锋陷阵,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之引航灯塔,朝气蓬勃,勇于进击,展现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历史是一部教科书。我们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在实践中探索,在磨砺中成长,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新的业绩。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们要从航天精神中感悟信念和力量,挺起逐梦前行的精神桅杆,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精气神,顽强拼搏,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两弹一星观后感【第四篇】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胡锦涛同志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中指出: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果断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茫茫沙漠中风餐露宿,团结协作,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异常艰

苦的环境中,广大科研工作者何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以此为借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加强我们干部职工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学会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科研人员都在国外学有所成。那时,国外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国内优越,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艰苦奋斗,以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爱国主义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弘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并掌握建设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练就建设祖国的过硬本领。要培养务实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研究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走到一起。面对重重困难,他们表现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互助友爱、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同事之间情同手足,战友之间情深似海,这种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两弹一星”研究集体凝聚成了一个向心力极强的战斗集体和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正是因为这种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广大科研工作者才战胜了重重困难,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用“两弹一星”精神中的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惧严寒酷暑,不畏狂风暴沙,在茫茫戈壁滩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两弹一星”的巨大的成功。我们要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顽强斗志,开创新事业。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

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奇迹。研制“两弹一星”是在我国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进行的,广大研制工作者在“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进程中,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地镌刻在中国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的迫切需要。中组部、团中央开展博士服务团工作20年来,共有256名博士响应党中央号召,到青海基层一线服务锻炼,接受“两弹一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洗礼,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走进原子城,回望那段历史,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越发能感受到巍峨精神的丰碑、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争做爱国奉献的青年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青年博

士服务团成员,有幸成为“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新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要把保持与党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向作为正确政治选择,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追求人生价值。

争做砥砺奋斗的青年一代

在研制基地建设之初,成百上千的科技人员离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身来到遥远的地方,投身研制会战。在这些开创者中,有领导干部、知名科学家,有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伴,与筚路蓝缕、自强自立同行,最终建成了中国的“原子城”,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书写了一部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与研制“两弹一星”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我国具有了较为雄厚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国防科研生产条件获得很大改善,艰苦奋斗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的知识青年,要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就出彩人生。

争做自强自信的青年一代

“两弹一星”基地创建时期面临重重考验,而科技工作者的创举向世界庄严宣告:社会主义新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敢于迎难而上、敢于赢得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制造出“争气弹”“争气星”,给我们留下自强自信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今,国家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一代要把学习、观察、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磨砺党性心性,提高党性修养。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

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知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勇于实践,不断奋斗。

争做协同创新的青年一代

没有任何资料,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帮助,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两弹一星”实验,这是一个奇迹。核武器研制与试验是一项规模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关涉研究、生产、试验、使用各个部门。当看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院士“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的毛笔字手迹,我们真切感受到集体和创新发挥的巨大能量。

今天,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科研条件已今非昔比,但大力协同、勇于创新的好传统不能丢。无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在党、国家、人民最需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支撑作用的紧要关头,青年一代知识分子,要把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作为必备品格,敢走“华山一条路”,瞄准关键领域,潜心钻

研、协同创新、聚力攻关,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化“两弹一星”精神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69 506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