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例【推荐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例【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
唐王沟村位于阿荣旗那吉镇北部,东部与圣水村相邻,北于霍尔奇镇相邻,西以阿伦河为界。在唐王沟村的后山有阿荣旗北出口。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共537户、2069人,党员44名。村两委干部5人,驻村工作队3人,旗、乡引领队各1人。唐王沟村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富民强村为中心,较好的完成了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使全村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新飞跃。
一、抓班子、带队伍,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几年来,党支部不断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全力做好“五个一”工作机制在村党支部层面的落实工作。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
202-年村“两委”换届过程中,成功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村党支部班子任书记,并完成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任务。换届结束后,村党支部“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村级事务集体研究,重大事凡重大事项,均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在处理重大事项时,党支严格执行:“3221”工作法,把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了决策程序和村干部行为,增加了决策透明度,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两学一做学习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主动为村和群众做贡献,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实现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要求每个党员要在农业生产上带头;在思想政治上带头。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培养农村能人,在保护地、畜牧和个体经营产业中发挥党员领富带富先锋模范作用。
二、整资源、强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该村的肉牛、肉羊、柞蚕养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规模,村两委一班人上任以来瞅准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养殖产业规划。扩大养殖数量,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肉牛、肉羊养殖16户,引进优良种畜进行品种改良,不仅牲畜品质提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益。目前,全村肉牛、肉羊养殖户达54户,柞蚕产业年创30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
完善“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为了解决该村贫困户脱贫后续产业的长效性,村党支部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扶贫办项目建设圈舍,投资150万元新建养殖小区2处,购置养殖设备,改造圈舍1000平方米,安装电力设施500米通上生产用电。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基础,落实黑毛驴养殖项目,计划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和公益事业发展。保障了贫困户脱贫后有收入,带动贫困户搞黑毛驴养殖有后续产业。
鼓励土地流转,由于交通便利、距离政府所在地较近,村人均土地少收入低。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积极与旗、乡农业部门联系,引进土地流转公司将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全村土地流转万余亩,同时土地流转公司每年向村里交纳万元的服务费,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利用毗邻阿荣旗的地理优势,积极与阿荣旗社保局联系用工单位,每年劳务输出200多人次,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党支部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便利服务,鼓励在家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如今,该村2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两委一班人干事创业的干劲更足了,今年,村党支部将加大惠民力度,下一步将推动养殖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黑毛驴养殖项目,推进财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建设,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中。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惠民生、保稳定,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村党支部始终把惠民生、保稳定作为提升党支部公信力的根本任务,想方设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促进全村发展。
人居环境改善,党支部看到村民关注的出行问题,将原来村中的砂石路改造水泥路硬化22公里,维修房屋215栋,衬砌边沟公里,解决排水问题。建设广场4处,方便村民健身活动。砌筑院墙万米,村民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
党支部时刻关注环境卫生工作,春秋两季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各街道、角落垃圾全部清理,同时设立保洁员7人,生态护林员17人,充分发挥保洁员、生态护林员作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全村环境卫生常态化制度化。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唐王沟村地理位置特殊,蚕场余万亩,绥满高速傍村而建,所以该村每年的防火和安保任务显得尤为重要。村党支部积极调动村民调组织、妇女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参与各项任务的积极性,在每年的防火期,动员全村村民组建巡逻队5支,确定护林员17名,村两委班子实行24小时无缝对接值班制度,轮流带领巡逻队上山巡逻,排查隐患,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防火期间,实行公路、蚕场防火任务分片到户、责任到人,全力筑牢安保防线,圆满完成了上级党委交付的重要任务。
四、抓党建、促脱贫,助力脱贫攻坚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该村党支部发展的重中之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不仅仅要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还要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为此,村党支部号召“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必须顶上来”,结合党员服务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评星定格等活动,组织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包扶干部和发展好的党员、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为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制定发展计划、监督计划落实、提供贷款担保,完成扶贫牛场贷款项目,让贫困户脱贫后,有一个长期稳定产业收入支撑,确保脱贫不返贫。并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执行。近年来,党支部推动党员选择“带头致富岗”、“扶贫帮困岗”,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先富带后富的生动格局。
集体不富领导没思路,由于村集体经济“空壳”,党支部在为民办事、组织群众开展活动方面就捉襟见肘。群众一有空闲时间,不是打麻将赌博就是喝酒、闹事。该村党支部认识到,要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用文化活动来杜绝不良风气。
近年来,村党支部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投资入股,年收入8万元的集体经济,大力推行党内关爱机制,逢年过节,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包扶干部一班人带着党的温暖上门慰问贫困户、老党员、老干部,并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村级秧歌队,组织开展了建党周年庆祝、“婚育新风进万家”、农民科技竞赛、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奖励十佳创收户等活动,暨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为群众提供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逐步形成了淳朴勤劳诚信的民风和积极上进的村风。
如今的唐王沟村百姓和睦、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今后,村党支部将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向着富民强村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第二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与农民联系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根据国家党委组织部的规定本着调查通知的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认真思考,形成了以下调查报告。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基层党组织的设置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严格坚持党章的要求,以党员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根据党员的生产、工作场所和行政区划管理原则,合理建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县委共有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支部,833个党支部,13148名党员,平均每个党支部有15名党员。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支部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党委6个,党支部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党支部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支部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 ××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协会、××协会、××协会、××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 ××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8%,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基本情况
红柳沟镇沙场村位于红柳沟镇东北13公里处,全村总土地面积万余亩,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地面积6600余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共235户921人,其中贫困户47户170人,有党员33名。沙场村地处沙窝腹地,常年遭受风沙侵袭,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多年来村民依靠传统种植业广种薄收,经济发展滞后,202-年被定为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魏于章同志带领下,坚持支部引领、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书写下了辉煌的章。
二、主要事迹
(一)抢抓精准扶贫发展机遇,加快本村经济发展。
1、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以香瓜种植为主的塑料拱棚种植并取得空前成功,通过科学种植,每棚实现了一年两收,单棚年均纯利润达一万元以上。截止202-年底,该村拱棚种植数量达1112座,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几年前的不足两千元飙升至一万多元。有了产业的强力支撑,贫困户除2户外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三变”改革。目前沙场村已被全县确定为“三变”改革的试点村。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支部通过实地勘察,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又在本村平整出500亩土地用于种植葡萄,目前已种植成功300余亩,后期经济效益已逐步凸显,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二)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1、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每年召开党员培训会不少于4次,同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 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各位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2、加强学习培训。村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针对性的学习十余次,着重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中蕴含的发展机遇。通过学习,全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四个意识”明显增强;3、加快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多年来该村的村级阵地由原来的学校改造而来,若遇阴雨天气,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早已成了危房,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极差,老百姓有什么事情只能在露天环境下办理。后经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于2017年底新建起五间楼板房,办公室、幸福院、爱心超市、农家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阵地有了,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也显著增强了;4、建立建全村两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村党支部组织和带领全村群众修公路、兴水利、解决安全饮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高。
1、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02-年,流转土地300亩,引进陕西秦宝牧业公司,五万头养猪场,20年租金30万元,且每年养猪场的粪肥无偿提供给全村农户使用,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2、全村还利用村民“一事一议”项目,在村内拓宽沙粒石道路公里;拓宽硬化乡村水泥道路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3、安全饮水方面,在本村的最高点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主管道5800米,入户管线6300米,解决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4、随着全村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针对盛夏时节,农业生产用电短缺,群众”轮电”这一现状,经多方努力,升级改造高压线路千米,低压线路2千米,更换125安变压器3台,新增100安变压器5台;升级改造高压线路9千米,低压线路11千米,新增100安变压器5台,为全村90多户群众农业生产用电提供保障;5、针对全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的现状,该村积极筹资酬劳,村民出一部分,上级部门资助一部分,在村内建起幸福院一处,花小钱办了大事,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四)以强化民主管理为手段,推进依法治村。该村将依法治村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实行“四议两公开”,坚持把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对争取到到的资金和流向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审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使村里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民主管理的范之内。同时,加大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工作力度,坚持开会中谈、走访时宣传,把依法治村渗透到家家户户,有效的维护了全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文化建设稳步推进。随着村级阵地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村的文化广场也在紧锣密鼓间建设当中,目前文化广场已硬化,后期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农家书屋、爱心超市也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每年还组织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邻里关系祥和稳定。
今后发展中,沙场村党支部将紧扣十九大关于决胜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带领群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第四篇】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夯实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日,我们通过实地调查、下发调查表、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办法,深入农村一线对全县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如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榆林市中部,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6乡,396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全县共有党委16个,乡镇党委13个,其中“五个好”乡镇党委4个;村党支部395个,其中“一类”支部256个,占总数的%,二类支部128个,占总数的%,三类支部11个,占总数的%。目前,全县共有党员11551名,其中农村党员7168名,占党员总数的%。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呈现的主要特点是:1、从年龄结构上分析,年轻党员明显增加,但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依然突出。我县近3年来,发展农村党员981名,其中35岁以下的47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但党员的老龄化问题仍很严重。目前,全县46—60岁以上的党员292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0岁以上的党员212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可以说党员年轻化的速度比不上党员老化的程度。2、从文化程度分析,党员学历升高,但低学历者依然十分普遍。近几年,随着学校毕业的学生党员进入村支部以及农村党员走出去参加培训等,可以说学历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大专以上的农村党员有26名,占%,高中及中专党员有941名,占%,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党员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县农村班子建设呈现的特点是:1、从班子职数看,两委班子健全,交叉任职人数较多,但“一肩挑”的比例还相对较少。在全县395个村支部和396个村委会中,现有支委、村委成员2252名,机构健全,人员基本配齐,平均每个村有近6名干部。在村两委中,交叉任职的有368名,其中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30名。从这次调研的情况发现,这些交叉任职及“一肩挑”的村大都能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其号召力与战斗力也比其他同等条件的村要好些,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有所提高。2、从班子结构看,总体趋于合理,但各阶层的优秀分子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岁,支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岁,村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岁;在文化程度上,两委成员多以初中为主,占了近70%;在班子组成上,大多是老中结合,青年党员占的份额很少,这样的班子架构,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但整体缺少创新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没有新生力量的注入,造成了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
二、主要经验及成效
近几年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县农村发展“五个一”工程这个主题,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取得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元,较上年增收181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农村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努力。同时,从调研中我们得出,这与全县严格按照中、省、市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关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创新载体,严格标准、强化管理,使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分不开的。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打基础,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用好一个人,带强一班子;选准一个人,富裕一村人。我们坚持把那些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群众反映好的人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从而带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是着力保障村干部的待遇。在核定村子人数的前提下,分三个类别对村干部进行定期补助,即村子人数在500人以下的每年800元,人数在800人以上的每年1000元,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每年1200元,由县乡两级党组织从财政上划拨资金进行兑现,对任职时间在20年以上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经综合评定审核后,每人每月给予200元以上的特殊津贴,对年满65周岁,因健康原因不宜继续任职的,每月给予80元的养老金。在此基础上,还大胆创新了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2003年高渠乡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高渠乡党委副书记,开创了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格局,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着力控制村干部的职数。结合去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大力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着力压缩村干部队伍人数。通过村“两委”换届,村“两委”班子人数2252人,比2003年村“两委”班子总数减少36人,全县有368名村“两委会”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有30个村实行村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占村子总数的%。三是着力提升村干部的素质。三年来共选调了56人次到省、市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每年县委党校都要对村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395名村支部书记先后全部参加了培训。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先后共培训村干部1842人次,其中1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干部全部进行了集中培训、578名村干部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还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达980人次,使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建平台,强化村级阵地建设。村级阵地建设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村级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强村扩建、大村修建、小村改建”的原则,实行“三个一批”,即明确政策要求,新建一批;利用现有房屋,改造一批;盘活闲置资产,利用一批。同时实行阵地建设销号制度,建成一个、销掉一个。截止去年,全县有220个村的阵地建设实现了规范化,16个村经过改建后也达到了“六有”标准(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图书、有档案资料)。目前,还有96个村党支部无活动场所,63个村租借活动场所。从今年以来对30个村的阵地进行的新建,对36个村的阵地进行的改造已基本完成。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六个一”的方式,即“县上补一点,乡镇拔一点,村上拿一点,党费帮一点,包扶部门给一点,向上级部门争一点。几年来,县财政累计拨款近50万元用于村级阵地建设,乡村两级政府、包扶部门共筹资200多万元,县管党费累计拿出40多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新建和修建的村给予一定的补助。此外,一些村党支部能紧紧抓住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发展机遇,不断状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动员致富能手和外出经商人员出资,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有力地推动了村级阵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强管理,狠抓村级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随着“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先进性教育等一大批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如何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管理,我县狠抓了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乡(镇)、村制度汇编》、《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带动型、制度型、激励型支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问题和学教活动成果巩固提高长效机制定期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不断规范了村级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也丰富了农村党建工作的载体。一是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制度,印发了《*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履行职责考评实施办法》,建立了对村支部书记的考核管理机制,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以及对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村干部的职业道德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二是规范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建立了规范的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农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工作制度等,并全部上墙;三是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了各项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大多数村都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定期对村级财务、重大事项等进行公示,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抓关键,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县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做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不断强化党员队伍管理。特别是村级组织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大力加强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发展党员330名左右,全县没有一个发展党员“空白村”。县委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在农村外出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在全县开展了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实施了“1040”工程,要求各村从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科技示范户和外出致富能手中重点培养3-5名村级后备干部,3年来共有327名致富能手被发展成为党员。同时,实行了发展党员预审制、培训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每个村支部每年都要确定1-2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今年发展积极分子446名,使村级党组织不断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双带”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县每年组织开展“一区三户”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2005年巩固创建党员“双带户”1100户,党员科技示范户360户,党员先进文化传播户240户,建立党员责任区2200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13个,这些党员及党组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县现有83个村配备了电视机,有282个村有光盘机,可以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我县还创办了“*党建”网站,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了“党建经纬”栏目,县城周边村庄可以观看到这些节目。几年来,全县广大农村党员主动参加组织活动率达90%,自觉按时交纳党费率100%。
(五)树典型,引领村级经济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发挥典型带动上,我们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典型引路,指导全盘。结合农村实际,广泛开展了“三个一”党建示范工程,其中每年100个村支部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1000名党员争当党员示范户。几年来,先后树立了高西沟村党建与生态双示范、后王坪村创建“五型支部”、冯渠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庙也村党员分类管理、牛沟村“双培双带”、陈家沟村“一阵地三联系”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新典型。红花村——银州镇孟岔村支部,在退耕还林中独树一帜,实行“花户退耕、大户承包、集体提留、规模经营”的办法,将1600亩山坡地集中承包给9户农民,建设鲜食红枣基地,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不仅为农民致富找到一条好路子,而且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好经验,该村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当代陕西》等多家报刊对此进行了报道。通过媒介宣传和现场说法,使先进经验逐步在全县生根、开花、结果,不同特点的先进典型,为其他村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参考模板。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后进村的整顿作为典型示范的另一个方面,坚持每个乡镇每年确定2—4个后进村,由乡镇领导亲自负责进行整建,几年来,先后整顿后进村56个,这些后进村经过整顿后,得到了长足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六)抓创新,推动工作上台阶。多年来,我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通过不断创新各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使村级党组织建设走向了规范化的轨道,也跨上新的台阶。去年以来,围绕农村五个好目标,制定的《关于做好“三级联创”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反映”内容要求,全面建设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模式,目前,全县70%的村已经建成了标准规范的档案资料管理体系,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联创活动的面貌。在指导村级经济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村也能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业”,印斗镇对岔村和桃镇牛沟村分别组织农民成立了养猪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力量分散而难以解决重大问题的状况,确保了农村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整体较强,农村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村级欠债严重与产业格局难形成之间的矛盾。全县有315个村无村级集体积累,占全县村子总数的%,有村级集体积累的村仅81个,占总数的%;村级负债总额达万元,76个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11个村无集体收入。而还有个别村长期得不到发展,也没办法发展,主要是由于人口大量外流,在家的人数很少。据统计,全县396个行政村中有131个村的人口数达不到300人,加之青壮年劳力长期在外,在家常住的人口很少,有的村子在家的人口不到10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找到一个好的发展项目,也有一个比较适合自身发展的好产业,但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种种原因,根本谈不上扶持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在产业的升级上做好文章。
2、村干部待遇低与村干部作用难发挥之间的矛盾。农村干部承担着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据调查,全县现在村干部的待遇虽然还可以得到保障,但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每人每年的平均工资补助还超不过1000元,相对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说,差距十分明显。加之大多数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在村组干部退下来后的待遇都还没有保障,这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有盼头。
3、党员素质偏低与党员先进性难体现之间的矛盾。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党员没有致富本领,缺乏一技之长,自己都难以走出贫困的境地,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有的因年龄和知识老化,虽然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面对新情况,思想转不过弯,仍然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认识保守,思想老化,程度不同地地产生了不适应感。在对待村里的一些大事上,不能从大局出发,对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不体谅、不理解,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打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只好“从矮子里面选高个”,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加之,有些村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害怕失去领导地位,不是从培养新生力量出发,而是看作对自己地位的威胁,还有的即使发展党员,也只是从自己身边或亲属中发展关系党员、家族党员,致使一些村后备干部十分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进来,党员的先进性无从体现。
4、党内民主滞后与民主化进程难加快之间的矛盾。村支部与村委会产生的方式,导致了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不团结。一是“支部独政”。有的书记把党支部在农村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的领导绝对化,忽视和否认村委的职能作用,沿袭着村里不论大小事都由支部说了算的做法;二是“村委揽权”。一些村委会干部把基层民主极端化,认为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无权过问,并以此为借口,排斥支部的领导;三是“两委争权”。部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双方坐不到一条凳子上,互相争吵,互不妥协;四是“两委搁政”。有些村两委成员职责不明,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清,工作随意性大,好事争着做不停,麻烦事推诿扯皮。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是关键所在。
5、干群关系疏远与群众事情难解决之间的矛盾。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干群矛盾仍然是当前农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导致矛盾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干部带领和指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跟不上。大多数群众盼望干部能找出致富的路子,而村干部又缺乏一整套引导农村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招数,这样群众认为干部没能力、没本事。二是干部管理农民的办法跟不上。有的干部说现在的农民懂得太多了,不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主要还是干部管理的方式方法得改一改。据了解过去一说管理,就是我说你听,就是上对下,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以势压人,这样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不是农民懂得多,而是我们的干部懂得太少。三是干部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跟不上。有的村干部很少到农民家中坐一坐,问一问,更谈不上为他们排忧解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长期拖着不办,群众对此很不满。四是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的素质跟不上。有的村干部不注意平时的学习与修养,私心杂念重,多占多得,手中的权力不是用来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为自己谋利益,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四、主要措施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今后的主要措施或提出的建议是做好“五项”工作,努力实现“五化”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拓宽渠道,壮大队伍,实现党员队伍年轻化。一是要通过努力,使全县农村党员队伍平均年龄由现在的52岁下降低到45岁左右,其中45岁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60%,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也要占到一定比例。要本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拓宽发展党员的视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二是将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积极做好从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个体户和农村种养大户中,从毕业回村的高中生中,从复转军人中,从有一技之长、并愿意入党员的青年中,从长期在经营、自闯市场的本籍村民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三是每个村要确定一定数量的、主动要求入党的青年人,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对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村支部,可以适当地增加培养对象;对于村委会班子中的非党成员,可严格按照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作为培养对象,要通过不断拓展渠道,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纳新到党内来,实现党员队伍的年轻化。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实现“两委”关系协调化。一是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干部言行,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农村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的同步推进。二是要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规定支村两委班子的职责为依据,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对支部班子监督约束机制。三是要对两委关系紧张、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不团结等一些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力争建立长期有效、科学分工、协调配合的两委工作制度。
3、规范管理,推进民主,实现领导方式制度化。一是坚持两委议事会制度;对村中的重大事项,由村支部会议与村民代表议事会进行民主决策,经认真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和决议,然后实施。二是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办好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公布于众,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坚持财务监督制度,村里财务支出实行由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联签制,由党员和村民推举出代表组成村级财务监督小组,每年年初,对上年度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四是坚持村务顾问制度。推举村里有权威的老党员、老干部及有威信的村民,组成顾问组对村里的有关事宜进行评议、协调和解决。
4、转变观念,发展经济,实现作用体现服务化。在新形势下,谁给群众带来实惠,农民群众就拥护谁,发展经济、多办实事是农村干部执政富民的第一要务。一是村干部必须由过去的指挥者,变为现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对农民发展好的项目,要帮群众去跑部门、找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诸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有条件的村要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发展特色经济,形成规模产业,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积累,实现农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动性,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三是要为群众多办实事,解决一些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诸如吃水、上学、看病、养老等,真正体现党支部的作用,增强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5、强化教育,提高素质,实现教育培训经常化。一是在党员教育方面,村级党支部在重点进行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教育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基础上。要加强以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的培训力度,要使党员的思想和行动都能跟上社会发展变革的趋势。二是在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可采取灵活多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培训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定期化、长效化,县乡党校及主管培训工作的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培训计划,使干部培训力度明显加快,干部素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