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一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在新时代征程上阔步前进,实现好人民群众“向往的生活”,托举他们“稳稳的幸福”
锚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决扛起“干实事服务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基层干部应带着初心使命出发,凝心聚力谋发展,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时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实地走访人民群众,制定乡村振兴发展的“规划图”,寻找村集体经济的“致富经”,从村情实际出发,找准产业发展突破点,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造血”功能。同时,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话说到点子上,将事干到关键处。自觉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关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将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标准,真抓实抓、真干实干,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锚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提高“学经验促进发展”的能力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基层干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化解社会风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策的力量和温度。正如开展的十项暖民心专项工程,“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模式精准发力,岗位送到“家门口”;老年助餐服务深入基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物美价廉的“暖心饭”;安心托幼、延时服务,让家长不再“一心挂两头”等等。用真心换民心,用行动换真情,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学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扎实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探索治理新路径、开创事业新局面,真正锚定群众的“需求点”、发展的“关键点”,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托举他们“稳稳的幸福”。
锚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信念凝聚起“扎基层淬炼能力”的奋进力量,增强基层干部自身的“安全感”。基层是高质量发展的神经末梢,高质量发展呼唤强基层能力。作为基层干部,要注重化解“本领恐慌”,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建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认真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精准的服务和情感的牵挂交流作为民生工作的态度,把落实民生实事作为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基层治理工作能力,紧盯农村发展短板,织密农村保障安全网,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治理机制现代化、治理手段智慧化、治理方式法治化。在敢揽、做好高质量发展的“瓷器活”时,不仅“用力”“用脑”更要“用心”。善学勤学,苦干实干,成为业务工作的“政策通”、群众工作的“多面手”、迎接挑战的“活字典”。练就过硬本领,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二篇】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合理有效决策的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迈开腿、张开嘴、沉下心,下足真功夫,“多走一步”让调查研究“深入三分”。
真入实地、足践以知,调研脚步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党员干部体察民情民意的重要利器。无论是各地特色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政策措施,亦或是百姓当前的意愿需求,只有脚步踏出办公室的“圆圈外”,只有“身到心至”,杜绝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才能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迈开腿”“跨开步”,常坐群众的“热板凳”,常听常思群众“心里话”,用“真心”换“真情”。既去发展迅速的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也去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了解具体情况,综合、全面地梳理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做到“收获满满”。
去伪存真、以点带面,调研方法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找准脉络精准发力,大而化之只能事倍功半。“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调研时要放开架子张开嘴、放下身段问民情,只有融入到群众中去,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才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要看后院和角落,不要只看花瓶和盆景。”泛泛而观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也达不到调研的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掌握调查要点,学会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解除思维定势,努力拓展延伸,做到“以点带面”而非“以点概面”,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真正做到“研”之有物。同时,要甘当基层“小学生”,摒弃“骄”“娇”二气,常怀“半杯水”心态,向群众请教、向前辈请教,善于“剥丝抽茧”,直击问题本质。
求真务实、靶向发力,调研成果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在《谈谈调查研究》中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总体分析面上情况,细致深入解剖“麻雀”,做到“抓大”“抓小”“抓牢”,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兼顾当前问题的解决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牛皮糖”类的顽瘴痼疾,要明确“作战目标”,以“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三篇】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出来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之所以说是世界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又是“开源代码”,对于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示范。
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重要特色,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九个方面本质要求,指明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五个坚持重大原则,既阐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又提供了“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人民之问”。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伟大的创举,必然要付出艰辛努力,克服更多艰难险阻,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三大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做大做好“蛋糕”,又要切好分好“蛋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一在于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根本的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奔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非凡十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夙愿。党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转变为“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在探索中遭遇过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独特的中国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独立自主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发展中国家眼中的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单纯追求经济、政治等单一向度的、非均衡的现代化,最终难以持续;即使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会因为忽视某一方面的发展不均衡而导致国家衰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特别是拉美、中东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表明,通过“跨越式”发展追赶世界现代化前沿的过程,必然会牵动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这就需要国家现代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统筹协调、重点推进。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四篇】
任何国家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取得实实在在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必要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使得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结合发展阶段实际制定国家战略规划,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接力奋斗,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接力赛”模式。而西方国家则陷入政党相互倾轧的“拳击赛”内耗中无法自拔,一切以选票为中心,既不对民众诉求进行及时回应,也不对国家发展进行整体布局,无法实现长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用“接力赛”超越西方的“拳击赛”,始终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力赛”模式有利于推进全面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统筹规划;
有利于统筹效率与公平,不仅做大蛋糕,同时也分好蛋糕,构建初次、再次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有利于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新模式,以“五年规划”为抓手,开展国情调查和发展规划,凝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沿着行进路线图,朝着奋斗目标不懈奋斗、接续奋斗;
在各个发展阶段披荆斩棘,在不同历史时期迎难而上,跨越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在既定的奋斗征程中马不停蹄“接力”赛跑,呈现出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现代化宏壮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