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第一篇】

走进那个红色的传说,看着那奔涌的黄河,一时间血脉膨胀感慨颇多。

1935年10月19日共产党在经历了自成立以来最艰苦卓绝的挑战后,结束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陕北吴起。曾经沧海,盛世与乱世,交织成历史的梦影,笼罩着葱葱郁郁的山川,回首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令人感到无尽的苍凉和悲壮。兄弟相残骨肉至亲,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迫害,让我的内心阵阵作痛,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他以其长远的眼光毅然决然的选择在延安这个食不果腹的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却辉煌的革命征程。

选择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被所有人接受,这里条件艰苦,而且远离经济政治中心,表面上看这一决定似乎是在“逃离革命”。后来实践充分证明了毛主席对于时局判断的正确性,人们被他远大的目光深深的折服,正如斯诺说:"毛泽东使人信服,是因为他目光远大!"蒋介石任西北“剿匪”总司令时,声称两个月剿灭红军,然而共产党人始终把民族的危亡放在首位,在千辛万苦的长征路上,从民族大义出发,发出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号召,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这一事件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后有人提议处死蒋介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国家的安危,为了抗日的大局,不计前嫌选择了释放蒋介石,来维持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毛泽东的这一决定有效的缓解了当时国共两党的尖锐矛盾,体现了共产党为了坚决抗日的决心。对于毛主席选择释放蒋介石的这一决定不光是在当时,现在也有很多人觉得有些唐突,然而这就是主席的魄力,这就是伟人的眼界,事实证明主席的选择再一次对全国的抗日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安事变后共产党甚至将军队改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平型关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情绪,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赞许。1941年1月4日,驻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

一支部队,共约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到达茂林一带时,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多人外,三千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余被俘。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向新四军其他部队进攻。这个严重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内战的丑恶嘴脸,陈毅奋笔写下“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的诗篇。毛泽东带领中国红军来到了延安,找到了革命的方向,使得延安成为了红色中国的起点。白求恩、马海德等无数的中外有识之士来到延安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流血流汗,这就是延安精神!作为一个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孩子,毛泽东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用自己的力量教书育人。然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8岁时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就写下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诗篇。同样是二十多岁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先辈们奋斗过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但是也不能在和平年代桀骜不驯狂妄自大,完全忘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忘记了自身背负的历史使命。

毛泽东让贺子珍给给他缝了个文具袋装上文房四宝,说用文房四宝打天下。无论革命形势多么严峻,条件多么艰苦,毛主席始终以乐观的革命精神和不懈的革命斗志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当时党内一部分领导人嘲笑毛主席说:“山沟沟里没有马列主义”,直到贵州遵义会议才纠正了王明等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党的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李家窑完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著作,“两论”的发表,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了中国共产党,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原则奠基的不朽之作,是独立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经验的哲学总结。他们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没有“两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正确结合,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很多生活在新时代的人民忘记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丢失了中国革命时代的思想之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灵魂的思想者,都应该时刻缅怀延安精神,更应该认真的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著作。

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了严格的封锁,根据地人民和军队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很难保证。然而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们群众一起开荒种田种菜,纺纱织布,建设工厂,自己动手生产通讯设备,生产武器弹药。那种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困境对于我们这一代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来说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不光是粮食,根据地的各种物资都很匮乏,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因为战士丢掉了铅笔头而发了脾气,然而现在的人们很多都有铺张浪费的行为,中国每年的餐桌浪费将近2000多亿元,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450亿双,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那些骄奢淫逸的国人啊,你们确实该醒醒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浇灌出来的,如果我们再这样浪费下去,留给我们子孙的恐怕只有灭亡了!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我们依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国民党从来没有把共产党看做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用枪炮打碎了人民和平的愿望。人民刚刚从抗日战争的水深火热中走出来,却又被拉入了内战的泥潭。国民党虽然有美国提供的最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没有人民的信任。内部矛盾激化,贪污腐败严重。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而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拥有顽强的意志,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他们大多来自于普通的老百姓,深知最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有像红军这样一支革命力量,才能取得最后的革命胜利!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一集总结了延安精神的内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时期,形成了良好的党风、军风、学风和民风。延安精神,既是一种对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更是一种实践精神。不管社会多么发展,科技多么进步,经济多么强大,延安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它集中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传家宝。

不曾忘记这红色传说,有一段岁月如诉如歌......随着片尾曲的响起把我从深深的思考中拉了回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句话成为了几代人的座右铭。虽然我们不能清楚的知道那名在冲锋路上倒下的战士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是一名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里的一名军人,他的牺牲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他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不能倒退,新时期的我们要牢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充满斗志,充满激情,充满责任感,拿出革命者的勇气完成历史使命!背负起民族的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第二篇】

担当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历史和实践证明,担当和作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内核。一个堂堂的大国总理,日理万机,百事缠身,仍不忘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延安老区人民,遂抽遐过问关怀,表现了他崇高的政治品格和责任意识。那些在历史上敢于承担、为民请命的勋吏廉臣,被人民记载于青史书籍之中,传颂于口碑歌曲之内,而那些视百姓如草芥、以私利为荣耀的乱臣贼子,则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被人民唾骂千秋,以至遗臭万年。而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异常复杂,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如延安一样的相对落后地区要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缺乏担当作为和奉献精神,缺乏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品格和根本责任,是难以承担使命的。具体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个人,莫不是职责所关、任务所系,纵难为伟人之大事,敢不尽岗位之微功?

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第三篇】

为民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践行初心使命的终极情怀

据有关回忆文章讲:1970年春节,从延安返京的知青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向周总理反映了延安的贫困和落后。1970年3月,周恩来总理把陕西省和延安的领导同志叫来北京开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市的领导。总理要求陕西省要关心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北京市支援延安地区,派科技人员,帮助延安发展。自此,延安的“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水泥、小化肥、小农机、小水电)才逐步有所发展。延安的贫困状况一直牵动着周恩来的心。在他去世之后,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周恩来选集》,给邓颖超寄来了一笔二万元的稿费。邓颖超对秘书赵炜说:“恩来同志1973年去延安后回来说过一段话,意思是延安人民的生活艰苦,今天虽有变化,但仍不平衡。恩来对这些变化是看不见了。把他的稿费送给延安,让它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钱虽不多,算是替他圆了个心愿。”并一再吩咐:不要宣传,不要登报。从历史事实和回忆文章中,我们足以看出周总理心系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他岂止关怀延安人民,而是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中华热土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他是毫不利己、一心为民的典范。

20xx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和人格魅力,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应当永远仰止他、学习他!

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第四篇】

在延安作风的光辉照耀下,延安时代的学校生活充满着革命朝气。为了打日本、救中国,到延安求学的青年,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很多海外华侨。

抗战初期那几年,从西安到延安去的路上,青年学生络绎不绝,热闹得很。蒋介石、阎锡山是不喜欢青年到延安去的,被他们抓住了要进集中营,可是他们抓不了那么多。到了延安,第一课就是劳动。打窑洞,开荒,种地,纺线,一切自己动手。延安没有多少房子,宿舍是窑洞,露天作课堂。课程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常识、群众工作、哲学、游击战术等。前方急需干部,学习期间不能太长。三个月、半年就是一期,有时短到三个星期。学一年,那是很例外的事。可是,同学们不要以为时间短就学不到多少东西。那时学的东西,都很有用。有些同学只学了三个月的游击战术,后来在实际锻炼中成了很好的指挥员。下课以后,开讨论会,读书,劳动,参加社会活动,做群众工作,生活愉快而紧张。晚饭以后,自由活动,延河两岸歌声不绝。活跃,朝气蓬勃,这就是延安生活的特色。参加社会活动,深入到工农兵中间去,向群众学习,与他们打成一片,对于知识青年特别重要。我们在华北的时候,经常派同学到新区工作,访贫问苦,住到最贫苦的农民家里,跟部队参加作战,照顾伤兵,与群众同甘共苦,一起生活,一起种田,一起冲锋杀敌。在战场上,同学们勇敢得很,战士到那里,他们到那里。歌剧《白毛女》的作者贺敬之同志,那时刚从“鲁艺”毕业出来做助教,战斗当中,他就冲在前头。通过学习革命道理和革命实践斗争,使大家获得了锻炼,改造了思想,培养了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坚定勇敢的革命精神。

同学们渐渐由只知道打日本救中国,进而知道了社会发展规律,知道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许多人参加了党,成了优秀的革命战士。大批的革命干部,就是这样培养训练出来的。

我们应当反思与践行的延安作风

青年一代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同学们应当和延安时代的同学一样,听党的话,做自觉的革命战士。不要糊里糊涂地跟着时代跑,象旧社会演戏跑龙套的那样,无精打彩,跟时代脱节。要有理想,有志气,要经得起失败、成功、困难、挫折的考验。为什么有人动摇不定,一点困难就吓倒了,在工作顺利的环境下又容易头脑发热,最主要的是没有理想,看不远。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有了困难就看不到前途、出路同时又很容易满足,有一点成绩就觉得够了。

无产阶级不同,肩负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任重道远,既不怕困难、挫折,又绝不会为某些成功所陶醉。巴黎公社时代,法国工人阶级是何等的勇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又经受了怎样严重的考验。希特勒可以拿下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首都,可是就对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奈何不得。为什么因为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国家。

我们的前途远大,无限光明,什么困难都不怕。我们要永远发扬延安作风,学习和培养共产主义精神,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69 608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