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关于西路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800字]关于西路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西路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800字【第一篇】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西路军精神

西路军精神

内涵

西路军精神是一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

西路军精神

习近平语录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xx年8月19日至22日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

西路军精神

中国革命精神

红西路军西征,表现出服从大局、勇于牺牲的大局意识。红西路军在无根据地、缺衣少粮、缺枪少弹的情况下,与数倍强敌奋力拼杀,用血肉之躯坚守着每一个村寨、每一块土地,直到撤出阵地或流尽最后一滴鲜血,表现出英勇顽强和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为配合河东红军作战,他们或西进,或东返,或驻守,或转进,在不知实情、身处险恶的情况下,仍然服从命令、统一行动,表现出听党指挥、顾全大局的可贵意识。在“无日不战、无日不亡”的艰难征程中,他们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与群众同甘共苦,买卖公平,借物偿还,打扫卫生,乐于奉献。在新时代,西路军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西路军是一座丰碑,是一段传奇,是一部诗史,是一堂党课。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传承和发扬好红西路军精神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载体和有力抓手,把红西路军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化作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告慰先烈、昭示未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西路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800字【第二篇】

昨天我参观了血战高台英雄群雕,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民族气质,革命精神和高尚风范。又去纪念了红五军阵亡烈士公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又去参观了西路军红五军展陈馆,展示了西路军作战计划与战斗历程,西路军精神永载史册。纪念馆里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再现了当年西路军英勇奋战、血决祁连的那段悲壮历程,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感天动地的革命历史,述说着西路军指战员动人的英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里面我做了相关记录并拍了照。

在调研的路上,我遇见了许许多多的感动人物,但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是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的那群守墓人。一段薪火相传,八十载忠心守护。1936年,两万余名红军战士西渡黄河,在千里河西走廊与国民党马匪军展开殊 死搏斗,在敌众我寡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弹尽援绝,最终以失败告终,众多红西路军战士血沃祁连。虽与红军仅有匆匆数日的短暂相处,他们却已经和这支“人民的队伍”鱼水交融。此后至今的80多年时间里,三代人、四代人、五代人……代代相传,把红军烈士当作自家亲人,守护烈士英魂……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很感动。汪家三代人80多年深情守护红西路军忠骨的故事,也被人人称颂,代代相传……中国正是有了这些奋不顾身的人民英雄,才有了如今的和平。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他们,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他们的精神、他们爱国的信念,也将由我们继续传承,永垂不朽。

作为石大学子,我们必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西路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800字【第三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光辉论断。党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擘画新中国建设蓝图。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谋划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早在1948年4月,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的热烈响应。他们陆续从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汇聚到解放区,参与新政协的筹建工作。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构架起新中国人民政权建设的“四梁八柱”。周恩来曾说过:《共同纲领》草案初稿写出以后,历经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计由先后到达北平的政协代表五六百人分组讨论两次,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两次,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这部“临时宪法”是各党派共同千斟万酌的结果。正如许多民主人士称赞的那样:这里充满着民主自由的空气,蓬勃向上的精神。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美国记者斯诺曾把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根植群众、服务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誉为“东方魔力”。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毛泽东广泛接触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与他们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5月1日,毛泽东从双清别墅前往益寿堂访柳亚子,在交谈中,柳亚子说:“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我们都很清楚,蒋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为他们腐败无能,太不得人心了。共产党要胜利,这是肯定的。共产党的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主席回答:“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有一百万军队渡江,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向北平,充分彰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烈拥护、对新中国的热切期盼。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就在于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新政权的“四梁八柱”上,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情怀,上升到国家意志,细化到制度体系中,凝聚成历史合力,实现了由精神向物质的伟大转换。

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能够掌握群众的党。谁能代表人民利益,谁就拥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能倾听人民呼声,谁就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谁能回应人民期待,谁就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这句话鲜明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能完成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出色完成一张张赶考的“考卷”,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形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革命力量,完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才能凝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力量,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些都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力,为筑牢国家制度根基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国家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多种力量的“协奏曲”。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一切依靠人民的大格局,以高山大海般的伟大胸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仁人志士,集中在自己的旗帜下;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吸纳进国家机构担任要职,为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建立广泛而牢固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各个党派和各方代表,推动形成历史合力,将人民意志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体现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西路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800字【第四篇】

西宁市原来的西路军纪念馆是一座灰色的回廊式建筑。纪念馆占地960平方米,展厅面积只有70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着七十余件西路军的遗物和上百幅珍贵的图片资料。

我省党史研究专家陈庆春介绍,西路军纪念馆筹建于1986年,开馆于1988年,展馆共分奉命西征、血战河西,惨遭迫害、山河垂哀,坚持战斗、忠贞不屈,党群营救、冲出罗网,欢庆解放、再立新功,人民怀念、万古千秋6个部分,完整地展现了西路军从组建到兵败的全过程。1996年,西路军纪念馆被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6年年底,一座占地3050平方米的西路军新纪念馆开始筹建,新纪念馆坐落在烈士陵园内一片广阔的空地上。新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西路军纪念馆。目前,这座纪念馆正在紧张地布展,预计今年清明节开馆。西路军新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展品从原有的72件增添到了一百多件。

青海省军区、西宁市警备区等单位为新纪念馆捐献了不少红军时期的文物,其中,西宁市警备区捐献的一把红军时期的步枪格外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在展厅内容上,新纪念馆较之老纪念馆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这几年社会各界对西路军历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使得人们对西路军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更加体现了我党对历史的尊重。新纪念馆的总体风格匠心独具、气势庄严,充分体现了缅怀烈士,追思历史的主题。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纪念馆是一个设计精巧的浅灰色两层建筑。整个建筑酷似三面迎风招展的军旗,这三面军旗,表现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5军、30军、9军组建西路军的历史。纪念馆的正面还镶嵌着主题分别为“一条山大捷”“古浪激战”“梨园口战斗”“妇女先锋团”的浮雕。纪念馆的门厅中设有一口有机玻璃罩面的旱井,旱井中用黄沙和干枯的骆驼刺再现了河西荒漠地带的景致,这是西路军挺进西北时遭遇的最主要地貌。在这片人造的沙漠中,散落着数十枚红星和三十多双草鞋。红星暗示西路军顽强的革命意志,草鞋则代表了西路军远征西北时艰难的处境。新纪念馆筹建的过程中,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甘肃省找到了一位曾经给西路军将士编过草鞋的老人的后人,听说西宁要建一座新的西路军纪念馆的消息后,他十分激动,连夜用当地最原始的方法和材料编了50双草鞋,其中30双草鞋陈列在了旱井之中。

纪念馆共有3个展厅紧邻门厅的是一号展厅,一号展厅主要再现了西路军的历史。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看到西路军将士曾经使用过的枪械、战刀,还能看到西路军老战士、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在结婚时以及后来在行军途中使用过的毛毯。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一个个发生在西路军征战河西时,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二号展厅主要是西路军革命先烈和老战士们的生平事迹展,华双全、廖永和、刘思贵等十位西路军老战士的生平事迹将在这个展厅用文字、图片、实物的方式集中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一侧,还设计了一面长6米、高米的英烈墙,墙面上铭刻着一百多位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名字。在英烈墙的下方,设有一个长方形的祭台。三号展厅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半景画馆,这里将全面再现西路军的奋争历程。

占地500平方米的半景画馆由参观走廊、巨型沙盘、一幅300平方米的背景油画组成。巨型沙盘位于参观走廊的下方,参观者站在走廊的任何位臵,都可以将沙盘全貌尽收眼底。据半景画馆的承建方负责人李志学介绍,巨型沙盘占地三百多平方米,集中反映了西路军东到黄河沿岸,西至星星峡,涵盖甘肃和青海的活动区域,是目前我国反映西路军征战史面积最大的沙盘。巨型沙盘上方的背景油画也是迄今为止以西路军将士为主题创作的面积最大的油画作品。高科技在展厅中的运用新纪念馆中,高科技的运用,较好地营造出了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在一号展厅,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电子沙盘、幻影成像、语音感应等技术。幻影成像是一项尖端布展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图片、影像、仿真音效等方式,真实地还原了展览内容,从而为参观者营造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据介绍,十年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青海电视台先后制作了不少反映西路军的专题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为西路军新纪念馆制作幻影成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制作幻影成像的时候,有关部门首先邀请演员以表演的方式还原了西路军将士战斗的场景,并将这些场景和这些精心收集的影像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了一种跨越时空回归历史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参观者对于那些逝去久远的历史感同身受。

西路军新纪念馆还使用了先进的语音感应系统,这套系统将会根据参观者在某个展位逗留的时间,自动播报与之相应的解说词。在半景画馆里,巨型沙盘和巨型油画的上方设臵了多个投影仪,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巨型沙盘上空的投影仪会自动播放出与之相关的影像资料,从而加深参观者对西路军历史的了解。西路军新纪念馆开馆后,预计每年接待的参观者将突破35万人次,它将是我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生动的教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勤动嘴,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吃苦肯干的精神。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向领导请示汇报、多与同事们交流沟通。要用勤勉的工作态度,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工作中,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让我们握紧自己的拳头来庄严地承诺:我愿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不息!

69 50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