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2

总结经验就是在实践和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和再认识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使认识升华和发展的工作。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除了具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外,还一贯重视在战争中学、向人民群众学、从历史中学、从错误中学,把总结经验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直接和参与指挥的战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夫人时,突然主动向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不知所对。毛泽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这个说法完全符合他本人以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实际情况。他有一段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还说:“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众所周知,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第三世界国家奉为游击战的经典。1964年,他和周培源、于光远一起回忆往事就提到了这“十六字诀”的来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去搞军事,去打仗。后来自己真的带起部队打起仗来,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打了一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个大胜仗,于是,经过总结经验,产生了“十六字诀”。

针对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诬蔑他不懂战争,嘲讽他是从《三国演义》上学来的战法,毛泽东并不掩饰,他坦然地说:“是的,我不懂得他们那种蠢猪式的打仗方法;我确实读过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也看过不少关于外国战争的书,但我的军事知识主要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使毛泽东练就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中,导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叹服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为全世界所瞩目。英国学者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评价说,“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是政治军事天才人物”。

“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不但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还重视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代表团成员马拉问:“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怎么能够这么伟大?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毛泽东坦率地答道,“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认为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曾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鲜明地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人民群众的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进而表示经验是检验政策的标准,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毛泽东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领导,“不但要交任务、交政策,而且要交经验。要做好工作必须总结经验。不但要总结领导的经验,而且要着重总结群众生产的工作的各种经验”。他虽为一国领袖,依然以身作则保持战争时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关注各地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群众当中值得推广的经验。1953年2月,毛泽东在江苏泰兴乡下调研了解到当地养猪、肥多、庄稼长得好的经验,后来在党内干部会上,多次讲到养猪、积肥与农业的关系,足见其对群众经验的关切和重视。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越重视读史、鉴史,他曾说:“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在抗日战争刚刚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面世,引发毛泽东的高度热情,他把该文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同年11月,又特意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把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毛泽东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总结了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的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还在于善于吸取教训,从中寻找成功的先机。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1935年1月底,遵义会议后重掌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在土城战役中失利,红军损失惨重。在扎西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出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二是轻敌,三是分散了兵力。正是吸取了这一仗的教训,毛泽东以“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留下了战争史上的“得意之作”。

因为重视利用错误教训,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总是抓正反两个方面。他在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既讲到了湘赣边界割据的成功经验,又讲到4月和8月两次失败的教训;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是既总结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又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训。他多次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

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也包括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为我所用。毛泽东有句名言:“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他曾以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为例,说明错误的经验对指导中国革命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讲,他认为他本人就是王明的“学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教员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应包括帝国主义、蒋介石以及犯错误的同志。没有他们,我们就学不会办事。

毛泽东重视经验,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号召全体党员深入了解中国的革命运动,包括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整个革命工作的各个侧面及其内部联系,并总结经验,把它提高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毛泽东重视总结经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所创新、不断进步,做好各项工作。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3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开辟与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备。自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以来,它已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长久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值此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化对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本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源于其丰富的时代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结果。它是当年那个时代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后,列宁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列宁关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纲领。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又进一步东移到中国等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此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

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只具备一个要素即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进行不下去的,必须是两个要素的互动,即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来源或实践基础(这个实际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明确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这两个来源或基础,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关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2]这一阐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在不断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并制定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和策略。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导致中共中央接连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同各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同时,围绕这一科学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创造,毛泽东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这些创造和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又是中国革命艰难实践的呼唤。正如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3]

总之,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实事求是”,本是《汉书》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毛泽东却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升到新的学风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

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已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源于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就是说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王明等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对于这种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做法,毛泽东曾给予深刻的批评和讽刺,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4]这里所说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他还曾说教条主义者连猪都不如,因为猪碰到墙上还知道痛,马上转弯,而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转弯。正因为毛泽东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领导全党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可见,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烙印,折射出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之光。因此,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际过程,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际、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这三条,今天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这三条,而且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把它们称之为“灵魂”,其意在于说明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正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才在实践中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相结合”的本领,做好“相结合”这大文章。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也主要是看他能否做到“相结合”,要真正做到这种“相结合”,就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而晚年又犯了严重错误,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和疑问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而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我们应着力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倡导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即是说,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有了新的认识,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真正做到“常学常新”。

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著作,一是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回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我们一直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正确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创造性分析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政治方面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张;在经济方面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在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都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下来了。有些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上虽然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执政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问题没有解决好,但那时的探索对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有启发的。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分析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精辟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科学关系。

第二,毛泽东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经验有正面和反面之分,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反面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使人们发现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中认识的。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科学总结,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看作一笔难得的财富。他曾评价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改革开放要归“功”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因为“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6]邓小平的很多正确的理论,就是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内容上有不少是相同的。如在政治上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都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经济上都主张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主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发展速度上都主张要有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思想文化上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都重视知识分子等;在理论品格上,两者都不迷信本本,都主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等。因此,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上承马列主义,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它们有着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呈现相继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发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后,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或学者研究的课题,会贯穿这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南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处在农村,不能不吸收大批农民入党,使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党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党还能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认为不过是一个“农民党”。可是毛泽东认为,一个党的性质不决定于党员的出身和成分,而决定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因此,他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而没有过分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入党条件,只列了五条: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吃鸦片、不赌博。应该说,这些条件是不高的,只要拥护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起带头作用,就可以入党。当然,党员入党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党根据实际提出入党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某种成分,就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由于党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终于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培育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明的作风,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当年建设一个革命党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从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学习任何理论,都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仅仅引用某些具体的词句和结论,而应该系统、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站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这对于进一步加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裨益。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4

今天我阅读了《毛泽东思想》这本书,深受启发。深深的被其中的智慧哲学所震撼。以下是几点体会心的。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可以说,在中国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

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光辉

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如何正确对待共产国际给我们的指示?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确立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但是,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不仅思考我们党在苏维埃后期的“左”倾错误,同时思考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他认为“左”和右看似两个极端,但是能从“左”到右,说明两极相通,相通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

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首先,实事求是着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毛泽东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深入研究中,在同王明等“左、右”倾教条主义斗争中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次,实事求是的根本点是要从对客观实际的研究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第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说毛泽东当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强调“立”。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这就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理的光辉。

三、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永放光芒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提

出了党的群众工作思想。实践表明,只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才有力量。正是在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上。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因此,他始终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依靠群众的大多数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放在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上。代表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根本标志。毛泽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者能够给予人民的“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是群众路线的立足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原则,是群众路线的依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向人民负责”这一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这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提出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但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行调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完善。

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思想。毛泽东指出:“一个国家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道路。首先,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他把现代化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逐步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其次,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地阐述了农、轻、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三者。

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5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终生与书为伴,学习与其革命生涯紧密相联。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实践中,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鲜明的学习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笔者在整理资料中,作了一些梳理。

一曰学贵有志。“志者,学之师也。”立志是学习的先导。毛泽东13岁那年,与弟弟毛泽民和另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给长辈拜年,堂叔问道:“你们三个读书的伢于,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人?”“我要做有钱的人。”“我要做不受别人欺负的人。”毛泽东最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学生时代,他和同学们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务琐事。毛泽东立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勤学苦读,掀天揭地,成就了解放新中国的伟业。

二曰学贵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恒为本。”古人这一治学经验深为毛泽东认同。他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提倡用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来学习。他对老友萧三说:大家总推忙得很,学习不可能,我过去也总是这样推诿,但近几年把这种理论推倒了。忙,就要挤,好比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就可以挤进去的。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

三曰学贵勤勉。“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泽东认为,刻苦俭朴的生活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天起床特别早,做完冷水浴或其它运动后,就迅速走进教室自习。他非常赞赏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从现存的毛泽东读过的大量书籍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他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即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四曰学贵质疑。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其他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他不仅对待我国的古书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是这样。他注重书本知识,但又不迷信,不盲从,不照搬,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也正是凭着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注重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集中全党的智慧,产生了光耀千秋的毛泽东思想。

五曰学贵应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1942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如此精辟地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读书学习与探索治党治军治国之道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革命战争中,他导演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的“活剧”,所谋划的用兵真如神的境界,所创造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历史,无不闪耀着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观,贯穿了他学习实践的全部和生命历程的始终,深刻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及构建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具有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学习观博大精深,绝不是1短文所能概括的,仅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受到启迪。

69 846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