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纪录片观后感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他乡的童年纪录片观后感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他乡的童年纪录片观后感1

看完《他乡的童年》后,我对不同的社会环境能造就不同的学前教育的观点深表同意。纵观各个国家幼儿的童年以及他们所受的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国家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教育方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讲述日本学前教育的纪录片中,选取了三所幼儿园为讲述的范例。每个幼儿园都有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人性化的教育。其中一所幼儿园鼓励幼儿们大声喊出想说的话,并且着重于户外活动。还有一所幼儿园训练幼儿的集体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在教育中自然地懂得秩序。还有一所幼儿园在园区里设计各种大型玩具,鼓励幼儿们玩耍。通过在游戏中设置一些障碍,以此让幼儿们克服障碍,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日本的催泪活动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日本人有过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的习惯,所以很多日本人都会过度克制自己的感受,并且给幼儿在人前不能哭泣的心理暗示,所以很多日本的成年人不敢在人前哭泣。催泪师根据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催泪方案,鼓励他们用哭泣的形式释放自己的压力。日本隐忍克制的社会环境既给他们带来了坚持不懈的“忍者精神”和工匠精神,但同时也影响了大部分人的心理。

英国的精英教育从平时的新闻报道以及报纸杂刊中可窥一二,在讲述英国学前教育的纪录片中着重介绍了英国的精英教育,英国的精英教育贯穿英国人从小到大的教育,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表面的、肤浅的举止行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从小西装革履,说着一口标准的英伦腔英语的表象。真正的精英教育的内涵在于充实人心,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性。英国的学前教育是有深度的教育,学习这些不是为了别人的欣赏和赞扬,而是让自己更加能够了解自己。

英国的精英教育非常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把体育摆在教育的前沿,因为体育精神带给学生和社会的互动价值是深层面的契约精神的体现。英国精英教育的精髓在于学生不仅对培养广泛的爱好感兴趣,而且对如何成为一个有趣、好奇的人感兴趣。但这种精英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弊端,即阶级固化。据统计,英国只有不到10%的幼儿能进入私立精英学校。在阶级固化的英国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英国的学前教育乃至其他的教育。

在观看完芬兰的纪录片后,芬兰的教育让我羡慕并且感触颇深。虽然芬兰的纪录片里介绍小学的篇幅很大,但是芬兰的教育氛围是相通的。芬兰学校没有死规矩,孩子在课堂上可以吃东西,脱鞋,做喜欢做的事。让孩子放慢生活的脚步,体验自然,感受细节,观察他们通常不注意的事情。芬兰对待儿童就像对待成人一样,绝对地尊重平等,并且反对使用暴力。

芬兰的社会具有返璞归真的特质,注重内在品味和朴素,注重人而不是物质。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具有深度的价值观。但是,芬兰一些教育工作者反对这种教育模式,认为如果社会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整个芬兰社会将具有怠惰的“保姆”的性质。

说到印度社会,总能让人主观片面的联想到“不安全”这个词语,但是客观地说,印度也并不是那么的恐怖。从纪录片来看,印度的教育总结为一句俗话: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印度的教育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我欣赏印度的教育风格——质疑。敢于质疑权威,质疑所有能够质疑的知识和事物,带着问题学习,在混乱的问题中寻找秩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力。因此,印度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质疑一切的做法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教师也学会了改进和补充后续的教学。老师的知识储备只增不减,同理学生也是。但由于质疑声音太多,同时也对印度的教育形成了一种限制的局面。

纪录片里的以色列相对于前面几个国家来说,它的画风截然不同。以色列的教育以创新为中心,这个国家有着宗教色彩,曾经饱受战争之苦。以色列自称“创业之国”,这个国家的孩子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创业。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CEO,每个人都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无限地接受失败,让孩子拥有强大的抗压能力。

在以色列,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开诚布公地交流。除了学校教育,家长与孩子在家庭中的相处方式也是民主平等的。父母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去尝试,帮助他们成为自己,而不是要求孩子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

最后说到我们的国家——中国。“中国式教育”多年来一直饱受争议,学习成绩很重要,但学会好好生活更为重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教育就讲究规矩和礼仪,传统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精华,同时也有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东西。所有人的规矩和礼仪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还是幼儿时,规矩对我们来说本身是不存在的。传统的真实面目可能要求我们回到原点重新去认识它,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用理性不断地质疑和探索,把优秀的传统带入一个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所以对于教育来说,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和社会应该尽其所能地无差别对待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通过他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去理解和反思中国教育,同样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形式来改良创新我们的教育,并且继续延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他乡的童年纪录片观后感2

用了几天,抽出一点点时间,终于将《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看完了。每当心中有感触的时候,就忍不住写下来,而我本人喜欢教育方面的阅读和研究,因此我写了这篇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真的值得一看!年度最佳教育纪录片,这是君君姐周轶君和她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她曾经是一名国际新闻战场记者。她走遍不同的国家,看战争、冲突、外交、内政等。然而,近年来,君君姐姐专门研究和采访了一个普通但特殊的话题——教育。其他地方的童年是通过童年来看待教育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君君姐姐走访了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了中国,首先是家乡的童年,最后是家乡的童年。虽然她一开始觉得这个设定很奇怪,但实际上很有趣。从一开始到最后,她给出了对未来的总结和展望。每一集都有非常经典的句子。我花了很长时间复制六集中的一些感人的句子,并最终记录在电子文档中,因为它们真的能给你一种启发感。

通过这个节目,我认识到这5个国家每一个都个性鲜明,独特的文化和教育。日本的共鸣集体主义、为他人着想、重视伙伴的力量;芬兰的重视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不贴标签不贬低人、没有竞争且培养合作精神;印度的在混乱中制造希望、团结友爱、尝试由小积大的改变;英国的对精英教育的新定义、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课程内容与课外活动相贯通;以色列的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在批判和质疑中发展。每一集都足够让我感到震撼,当然世间并不是任何事物都美好的,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这5个国家的教育也存在缺陷和问题。日本因为太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导致很多人过于重视他人的感受和他人的眼光,压抑自己,使得很多人情绪低落、压力很大,也滋生了校园欺凌;芬兰太过淡化和缺乏竞争,引发一些学者和教育人士的担忧,生活太过于容易,大部分人缺乏忧患意识,他们怕芬兰会逐渐缺少动力,补充一下,芬兰历史上经历过战争,当年的西苏精神帮助他们度过了困难时期;印度的社会环境压力也比较大,一方面还存在种姓制度,一些不平等的现状根深蒂固,一方面人口基数太大,人口太多,大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的状态;英国的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而且在英国有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色列是创业乐土但并非创业之国,因为以色列的环境创业难度很大,而且地缘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从我个人的角度,主观角度来看,我最喜欢的一集是哪一集?如果非要从6集中选一集,我最喜欢的是芬兰。这一集的感触真的很大!虽然第一期是日本,但旅程的第一站是在芬兰,有好几个画面让我十分感动。一,学校几乎没有任何考试,因为他们要避免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与团队意识,教育对成功的定义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二、首先,芬兰政府把孩子视为国家未来的宝贵资源,这里由多个方面来体现,孩子们真的是接受的是素质教育,学习是为了生活,其次,芬兰的学校差别不大,每一所学校的资源都分配得差不多,但各有特色,那句话真的令人震撼,“最好的学校是哪一所?~最近那的一所。”然后,在一所师范学校的那个部分,君君姐与师生的对话也是一个亮点,从对话中了解到,芬兰学校尽量不给学生贴标签,不贬低人,而且学校招生不会刻意调查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学校大家都是平等的;三、君君姐在芬兰与竹幼婷(主持人)再次同框,坐有轨电车的时候的对话,那句话超暖,“妈咪是Boss”,结合之前的介绍,芬兰父母在孩子出生到一定岁数可以得到“免费的纸盒子”,还有一些福利,估计这是对宝宝和妈妈最好的一个天堂了,真的,一个社会对待母亲(女性)、对待孩子的态度,能够体现这个社会的文化、人文氛围是怎么样的;四、最后的片段,拉妮老师带着学生去老人院做一个关于时间、角度、人际关系的互动,她忍不住落下了眼泪,看到这段我差点也要哭出来,其实心里在默默流泪,因为在这里看到了温暖,拉妮老师我感觉不仅仅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爱思考的哲学家,因此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之一。芬兰真的是一个平等、自由(法律和人文允许内的)、友爱、人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即使芬兰人大多内向,看完这一集我又进一步认识了芬兰,因为个人之前有段时间看过关于北欧社会的一些文章,也想去旅游看看,感受一下。

当然芬兰之所以如此惊艳,是它的国情、资源、历史综合方面决定的,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达到的。从客观角度来看,其实每一集都很精彩,虽然每个国家都有个性,但也有共性,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推动社会进步。可能有人认为我在吹捧外国,我想讲的是这确实是事实,但国内也不是全盘糟糕的。最后一集的中国篇1开始我以为是重点批判国内的应试教育和考试,但这一期着重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藏,这一期没有重点讲学校教育,而是一些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我们的关联,还讲述了一些民办学校,用于补充公立学校教育的不足。在这1篇中我非常喜欢小团山香草农庄中英书院,他们真的是用心在创办学校,让孩子即用传统又很现代的方式来学习,来获取知识,其中有两位老师我非常喜欢,他们带着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知识,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接与互通,其中有两句话我也超赞同,“我们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也是地球人(世界人),与我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我都要去了解”,“我们现在好好针对我们已知的生活,来跟孩子做沟通,来跟各种知识做连结,他能够学到的是宽广的世界,而不是狭窄的道路”。这是多么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啊!这才是真正的书院!

其实中国文化很多也是很好的,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东西在当时是前卫的,很多传统文化非常优秀,尤其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个人比较喜欢道家文化,讲究的是随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微妙关系,当时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在很多方面也能成为前卫的。只是比较可惜到了宋朝之后,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曲解、扭曲,因此越来越落后、腐朽、保守、故步自封,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人文的东西被继承了下来,个体被压抑得不到发展,社会也缺乏包容、多元与活力,以至于到了近代,我们开始被当时的列强给侵略、欺压,当时的西方文化还没有转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把我们原本人文一些好的方面给改变了,尤其是以金钱利益为主的资本主义,直到新民主主义运动再到改革开放,我们才重新发展。随着生产力和物资资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了,所以这也反映了近年来提倡的“民族复兴”,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复兴文化,更应该让教育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剂,虽然近年来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和物资资料的日渐丰富,军事和科技力量越来越强,“硬实力”使得中国对国际的影响力有些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的“软实力”个人觉得还欠缺很多,尤其是教育、法律方面,其实我们一点也不输给西方国家的,但它们之所以还是发达国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们在精神人文方面能够有所改善,那离真正的复兴也会越来越近,人们也会更加有凝聚力。

最后我想讲的是,通过这部纪录片,6集的视觉、听觉、思考的盛宴,加上我个人的思考,我的感想是这样子的。教育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是先进的、科学的、开放的,那么教育能够让这个社会进步,越来越好;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是落后的、腐败的、保守的,那么教育则会让这个社会停滞甚至衰退。因此,教育的作用真的至关重要,希望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的改革和优化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比较严峻,需要改变,这也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发展。另外,在这部纪录片中,6个国家都有思想开明的大智慧人士,都有思想先进的人,他们个性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点,就像日本篇中的幼儿园校长讲的那样,每个个性不同的人,他们发出共鸣,产生回响与共振,其实,先进开明的思想思维是无国界的,不分古今中外,只是有的地方启迪、觉醒得早,有的地方晚而已。我觉得人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对新时代事物保持好奇,去探索它去了解它,跟随时代的步伐,甚至能够超越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学习,我自己的人生中即使我年龄老了,我也会去认识和了解新事物。真的感谢君君姐和她的团队们!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了解各方的长处和短处,便于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良自己的短处,往大的方面来说,一滴水改变不了什么,但诸多水滴汇聚在一起成为河流甚至大海,推波助澜,如果很多人一起努力,能改变我们的教育,那么社会的进步就有了推动器,因此,也要非常感谢那些为教育和公益一直付出的人士们!在我的认知中有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爱与生命”,刘文利教授和她的团队们,为我国的性教育启航,制造启蒙的希望;有从事性与性别的学者专家方刚,也在与其它公益人士携手,帮助改变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有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多年来推进性别平等和校园欺凌的改善;还有贫困地区的“云学校”建设等等……各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们总有个体或团队在致力于改善教育,值得敬佩和崇拜!每一位孩子强大了,社会的未来也会强大,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孩子们的发展和未来,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种下的森林结出什么果实开出什么花,取决于当年种下的种子。”

在现代这样一个的大世界,我们要怀着包容、多元、开放和发展的心态去面向未来,因为未来将会是时代在进步在发展,虽然没有完美的教育理论,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但重要的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去改变、提高它,让它更好的融入未来,因为未来必然是多彩丰富的,就像君君姐讲的那样,我们真的要有一个共识,未来从来不只是一个样子。

他乡的童年纪录片观后感3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

——结合中国、日本、芬兰三国教育分析

日本的教育是以集体教育为主,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所以成就了日本的社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集体重于个人的特色。对于教育方式,在日本的幼儿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我惊讶的是原来在幼儿园也可以学到这么多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和道理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进行集体气势训练,所有孩子在一个教室用最有气势的声音大喊,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主动自发地去遵守并维持秩序和规则。我想日本民族之所以成为遵守纪律、素质良好的民族主要得益于这样的教育吧。

幼儿园的教育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教会学生分享,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习惯(不是简单说教,而是用行动:将水槽卸掉,如果不及时关水龙头水就会溅在身上)。注重运动,园长说运动使孩子们完全燃烧,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疲劳,会激发大家的可能性。幼儿园的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推拉门的设计教给学生做事要彻底,学会照顾他人的习惯,不给别人造成麻烦。并且幼儿园不仅教育孩子而且教育家长,协调多方面的影响。

虽然日本在集体教育下国民素质高,工作效率也很高,但是民众压力要比其他国家高,自杀率也尤为突出,所以一种疗法目前备受关注,即“感泪疗法”,让人哭出来释放压力,这大大减小了一些群众的压力。

总之,日本的教育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集体教育和一些道德教育,但是也要注重学生本身的所思所想,尊重孩子的性格特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芬兰的教育和日本有所差异,这个国家更注重孩子的天性,回归本来面目。在课上,学生很自由,并不像我们国家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而在芬兰,学生可以用ipad,可以自由讨论,对于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让学生展开想象。

对于上课的形式不仅局限在教室,还可以在森林,老师会让孩子们在森林寻找颜色、寻找气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没有特定的答案,培养孩子和自然的关系,与环境产生关系,学习是为了回到生活。在芬兰,为了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学生们没有考试,所以学习知识就不会是为了达到某个成绩。老师说不是看他们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如何学习,非常注重创造力和雄性的培养。即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不擅长,老师也会努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这和中国过于追求成绩是相反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对于教育的投资,芬兰政府无疑是最大的,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午餐这在其他国家或许都做不到,并且在芬兰的教育系统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即使是校长,在打饭的时候也需要排队。另外在学校没有种族歧视,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与老师也是平等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是平等的,真的做到教育资源平均分配。

孩子们虽然不注重成绩但是课下也会上建筑课,目的是培养学习张力。有钱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直接获得钱,而是会让他们出去打工来体会赚钱的辛苦并对在打工时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而解决问题。对比中国人,虽然很努力但难以获得成就的原因或许是不会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吧。

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学生一样,没有考评,教师也不用写报告,不需要迎接检查,几年后教师会直接涨工资,所以芬兰的政策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友好。虽然没有考评,但是芬兰的教师兢兢业业,带领学生探索多样的教学。在芬兰,没有工作上的歧视,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即使没有上大学也是没关系的。社会的高福利使得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竞争,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尊重。

但是对于家庭之间的关系来说,父母与孩子却没有那么亲密,父母不随意表达爱,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有边界的,这与我们中国的相处方式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总之,芬兰的教育得益于社会的高福利,国家经济发达是基础,只要是适合国情的都是好教育。

最后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的教育,在我们小时候,不那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较重视成绩,在初中时开设了传统文化的课程,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在这个纪录片中我惊喜地发现,现在的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已非常充分,孩子们会通过夏令营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自然、历史、烹饪,有些注重教育的家长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些小学生可以谈历史、贯古今。现在的中国教育是把更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中国教育很核心的一部分是通过小细节来发展,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也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我们不可能像芬兰一样为教育提供如此大的福利,但是国家在逐渐加大教育投资,更加重视教育,我们的教育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要使中国的教育发展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成熟,离不开我们这些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相信在国家教育部以及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下,中国的教育也会走向世界,成为优秀的教育。

他乡的童年纪录片观后感4

纪录片中,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日本教育部分。集体教育是日本幼儿园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一集中就提到日本幼儿园。纪录片中的幼儿园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纪录片一开始,便可以看见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庭院中自由玩耍,有些孩子打着赤脚跑来爬去、爬来爬去,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充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幼儿园的老师不会过多干涉孩子活动,但当孩子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该幼儿园十分注重孩子集体意识的培养,会采取各种运动方式对孩子进行集体教育,比如早操运动、专门的发声训练中都会渗透相关教育。但是该幼儿园所追求的并不是孩子们整齐划一达到某个目标,而是一种认同并包容孩子之间差异的集体教育。

日本幼儿园的集体意识教育方式会给我国幼儿园带来一定启示,提供了很多经验。我国幼儿园可以在我国教育实际基础上,借鉴日本相关经验,进一步提高幼儿集体意识教育质量。

69 769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