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群众工作也出现了新特点、发生了新变化,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形势,增强工作本领,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在不同场合就群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途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根本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二、正确认识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一是工作对象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逐渐丰富,由过去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和离退休职工等社会阶层,到现在已经广泛出现了个体户、农民工、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同时,人们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社会阶层的多样性与流动性,使得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元。
二是价值取向复杂化。当前,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了更多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观念和理念文化的引进入的同时,国外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也趁机而入,导致群众价值取向日趋复杂、思维意识日趋活跃、精神世界日趋丰富。
三是利益诉求多样化。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的利益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更为多样,主要表现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热点、痛点问题备受群众关注;群众在脱贫攻坚、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利益诉求更加突出;群众不仅希望能解决现实利益问题,也希望自己的感情、情绪能够得到尊重、理解和沟通;群众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参与愿望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四是工作环境多维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不断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社会矛盾处于易发多发状态。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网络时代,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就是“现场直播”,回旋空间大大缩小,“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使得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挑战越来越大。
五是工作方式简单化。新时代群众工作出现了新变化,但是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却还存在工作方式简单化的问题,表现为: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个别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我说你听”的传统说教,群众工作缺乏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互动性;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命令,强制、压制的方式要求群众、解决矛盾,致使党群矛盾、干群矛盾升级恶化;有些年轻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树牢群众观点。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把党的群众观化为自觉的信念,在思想深处扎下根来,真正成为自己思想、观点、感情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对群众的态度,就是对党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态度、就是对政绩的态度”,把对群众负责与对党负责统一起来,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铸入脑海,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最好的政绩。要充分尊重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既要尊重群众的现实利益,又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的事,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凡是应该让群众知道的事,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群众;凡是公共利益和社会事务,都要老老实实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把群众要求想在决策之前,要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要把群众利益落实在实施之前。要真诚服务群众。焦裕禄同志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没有半点“官腔”“官气”,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他的为民作风和成功实践,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仍然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让群众更加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工作、更加幸福地生活。这方面,原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要把握基本原则。主要有四条原则:一是依法依规的原则。法律法规是群众工作的最大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办事。群众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法、是不是合理,我们作出的判断和结论是不是站得住脚,都得看法律法规上能不能立得住。要带头尊法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使“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一种习惯,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捋清事实,敢于坚持事实,敢斗歪风邪气,绝不欺软怕硬,绝不感情用事。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重在平时的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地方的群众工作不是突击一下就能做好的,人心向背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干部平时要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与群众交成朋友,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感情基础,有问题群众才会与你商量,有信息群众才会告诉你,有矛盾群众才会信服你。四是以心交心的原则。只有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才能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很多问题只要以心交心,顺应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解决问题。以心交心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以商量式的口气与群众交流,命令式、武断式的口气,只会加深矛盾,使问题更复杂、更对立;二是要学会群众语言,做好群众工作前提是让群众能听懂你的话,如果话都听不懂,也就很难做好群众工作。
三要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好群众工作,根本之计在于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办好民生实事。在林州市,我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悬挂在绝壁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间天河”的红旗渠,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刻体会到为群众办实事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作为县委书记,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惠民政策,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主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就业上学、住房行路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把扶贫济困、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城市低保等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要妥善解决问题。群众的诉求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能“一刀切”,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类化解,做到“四个到位”,即:合理的解决到位。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一次解决到位,哪怕一分钱也要给到位。不合理的解释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群众难免会提出一些过高的或不符合政策的诉求,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说明和解释,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有困难的帮扶到位。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可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进行帮扶,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违法的打击到位。对坚持无理要求并缠访闹访的违法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以儆效尤。要注重源头预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建立健全源头预防机制,重视解决好关乎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在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变“事后被动应付”为“事前主动防范”,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要用正反的典型教育引导群众。典型引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尤其要抓住三个典型:一是正面典型。对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正面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力求使选树的每一个正面典型,都能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推动,都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实现“一花引来百花开”。二是反面典型。对于影响发展环境、阻碍工作推进、恶意串联煽动、挑头闹事的反面典型,要狠下决心,坚决打击,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该严惩的严惩,而且要点名道姓地进行曝光,引导群众从反面典型中发现问题、敲响警钟、吸取教训。三是身边典型。要善于从普通群众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让群众从身边凡人小事中看到不平凡的事迹,近距离感受到榜样的人格魅力,以群众身边的先进、身边的感动来引导和激励群众。
五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借助三个方面力量:一是借助政策的力量。做群众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见子打子,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好现有的低保、扶贫、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政策,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争取福利,使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实意。二是借助部门的力量。强化各部门责任意识,推动群众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群众工作大家做、就近做、随时做的良好局面。发挥志愿者协会等各类新型社团、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其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三是借助群众的力量。善于引导群众自治,让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尤其是发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人,比如经济能人、家族长辈、成功乡贤等来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往往更容易听得进、心里服、效果好。
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2
高校教师要如何立德树人?我认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体现,我们将这样的道德情操称之为师德。良好的师德是作为高校教师的底线,做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追求,所有的教师应该将之作为行为常态,以自己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带动学生。
从古至今,师德便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教师一直是人民心中神圣的职业。那什么是良好的师德?所谓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思想意识方面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修养,它是教师人格特质,是关心教育学生的源泉,是教师的天职。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要时刻反思,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
当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后,就要体现到从事的教育事业中来,我们要热爱教育行业,热爱我们这份工作,热爱我们的学生,教师不能仅仅把这一份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一个职业。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修养,认真的对待工作,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神圣的职责,端正自己的态度,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去,深入到学生中间,认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掌握学生目前的状态,他们心中都存在什么问题或疑惑,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关心爱护我们的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督促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我们热爱一个学生就能促进一个学生成长,而我们厌弃一个学生时就无异于在毁掉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要善于去引导,发挥学生们的特长,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我们要坚持履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成为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原则,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严格要求学生、真心关爱学生、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等无关的事情。为人师表,我们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正派的作风,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的关系。坚持原则,处事公道,不得在学生评优评奖、就业保研等各项工作中弄虚作假,不得利用学生为自己谋取私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一名好教师,专业的知识是教育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教师还要学会真正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能使用粗暴的态度,让学生感到老师陌生,如果我们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学生慢慢就对我们不再信赖,师生关系一旦失去了相互的信任,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减少,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拘束。我们要和蔼可亲的,尽量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师者乐教,学者乐学,这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希望看到的教学效果。
但是,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坚持“遵守法规,人文关怀”的管理原则,将警示与教育相融合,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牢记立德树人的宗旨,用心做好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3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师德师风上尤其要注重,如何做好立德树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而师德师风也有其重要意义,也就是必须要从政治思想品德感染熏陶学生,以达到学生进步的目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例如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孜孜不倦和有教无类就是一种师德,平等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他们,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能力品德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老师而言,一视同仁的去对待他们是师德的体现。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去自己的内在准则,与师德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因而造成不良后果,这就丧失了师德。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二、良好的师风诠释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它包涵了教师的风采、风操、风格、风气。首先,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仪表应该庄重端肃,整洁大方,教师举手投足,应该方寸不乱,一丝不苟,透出师者的不凡气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现一种教师的外在形象,用师者的形象去感染每位学生;其次,每个教师应具备自己的风范和操守,就是人内在品质的表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属于自己的人格,向学生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再者,教师应该具有容人的气度、包容的胸怀。教师正是用宽厚和包容,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正确面对学生的不成熟和顽劣,使学生得以在一个宽松和人性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最后,教师应该有健康高雅的爱好和追求。把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主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使教师群体永远行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前列。教师群体还要敢开优良社会风气之先,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样的师风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合格的引路人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让自己博学多才,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师德师风。在当今社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更好的胜任教师的工作,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不仅如此,新时代的教师还要做学生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课程设计的专家、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独立学习的指导者等等。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而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4
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方可学文。汇文,汇集文萃,根基在于育人。“树德立人”强调了品德的作用,德为先,而后立人。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我认为高校教师树德立人,做好新时代学生的领路人,教师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德”。教师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如果教师的“三观不正”,那也容易教歪学生。培养国之未来栋梁,需要教师的辛勤培育,栋梁之根本在于正确价值观。
我认为品德优秀的一名高校教师,首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又该如何“立人”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首先应理解“立人”中对“人”,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其次,应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需清楚为谁培养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的人才应为这四者服务。
第三,应明确教育怎么做:如何培养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专任教师,应该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学生:1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2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精神,听党话、跟党走;3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爱大德大情怀;4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珍惜学习时光,求知问学,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5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高远志向,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6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那么又该如何做好领路人呢?首先,我认为应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才能办好中国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充分理解习总书记提到的: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需将“树德立人”的目标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师者,要做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也是树德立人,回归教育初心。我会以优秀高校教师的德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带头的领路人,以为共产主义培养优秀接班人而奋斗终身!
做好新时代接班人读后感5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青年干部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忠诚履职,刻苦磨炼,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发扬优良作风,增强斗争精神,矢志永远奋斗,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有助于及时充分的掌握当前形势,把握政治方向,筑牢思想之基。只有对党的新理论新知识学透、悟透,工作才能找准方向,思想政治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党的事业才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更好的担负起领导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艰巨重任。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我党一直注重理论学习,且不断创新发展。终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坚持学,又要积极想,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将理论学习与研究调查充分结合。学习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检查,深刻检视剖析,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切实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我们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要提高执行力,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把初心使命变成青年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要珍视身份,珍惜机会,严于律己,在各自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始终要把守初心、担使命成为青年干部的自觉行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也是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丰富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先进政党。历史不断证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就能够千锤百炼更坚强;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失去精神动力、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给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在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挑战新征程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每一名青年干部都应当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的奋斗中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