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课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实用【实用8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党课讲课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实用【实用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范文(精编6篇)【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就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成绩列举和现象描述,而要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还应该进一步阐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道理清才能更加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道路”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xxxxx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坚持走、正在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道路正确才能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越来越近,才能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否则将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照抄照搬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是选择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选择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20xx年,xxxxx在欧洲访问时,也曾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国情与俄国相近,俄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够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上、方法上、精神上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厚影响,“催速了中国革命的实现”,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以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就,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经过40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一条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立足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道路,所以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精神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要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先进。
如果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大的历史时段。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控诉和对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情。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资本必须不断扩张,但是资本主义却受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身的发展极限,并且资本主义为了自身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从空想变为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和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与实践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该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所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为鉴戒,但拒斥西方的“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出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提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似乎和西方资产阶级倡扬的核心价值观并无二致,难道西方国家就不倡扬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倡扬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倡扬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吗?实际上,这一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同时也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肇始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的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包含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的、可以称之为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元素。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以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鉴戒,吸收其中包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斥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旗号,传播“普世价值”。因为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绝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恰恰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运用“普世价值”这种非政治性话语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这种承载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所应当要加以拒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决定。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强调社会与个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出发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个人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三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20xx年5月,xxx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6【第二篇】
各位党员,下午好!
今天下午由我为大家上党课。党课的题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下个月,我们将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需要各位党员思考几个问题。
(一)对党总支、党支部班子成员及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逐一开展谈心谈话活动;
(二)每个党员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拟出整改台账,我们将开展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17【第三篇】
党的教训[1]这是一门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课程,旨在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党课讲课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实用【实用8篇】”,要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的要求来安排、来推动、来落实,做到“四个了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认真做好党分配的工作,把激情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学会历史思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多读党史新中国史故事,多读党史新中国史原著,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养分,用历史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历史思维洞察世界,既要看到地球村的变迁,又要看到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只有珍惜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精神食粮,才能懂得我们党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党员干部只有铭记历史丰碑,学会历史思维,才能在党史新中国史的熏陶下,走好新的长征路。
培养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跋》中有言:“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了解我们党的探索,我们党的经验,既要掌握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重大事件,也要掌握重大事件本身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要在“深”和“远”上着力,培养自身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既要做勤于耕耘的实践者,又要做善于把握未来趋势的预言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走在新时代的前沿,在复兴之路上作出更多有益的积极探索。
增强历史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增强“四个意识”;要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要深刻认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员干部要争做推动发展的开路人,担当作为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历史是的教课书,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责无旁贷,要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启迪思维,在鼓劲扬帆中弘扬好逢石开路、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
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100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百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总书记这段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启发我们:
第一,要坚持历史的观点,从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中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充分相信,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昨天,才会更加清晰的认识今天,才会更加坚定的走向明天。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会发现,学习党史就是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牢记从哪里出发,从哪里起航,无论走多远都不忘来时路。
第二,要坚持运动的、发展的观点,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中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现实使命感。运动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是一部从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到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历史,是一部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会发现,学习党史就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成长壮大的辉煌历程,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治、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进新时代、拥抱新时代、创造新时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同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作最顽强的斗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进一步增强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
第三,要坚持整体的观点,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战略紧迫感。整体的观点是在反对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重要内容。整体的观点告诉我们,国家是一个整体,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没有什么桃花源,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孤立存在,冷战、热战、贸易战、信息站,斗争无处不在。用整体的观点看待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会发现,学习党史就是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统筹“两个大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属性,我们要立足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珍惜学习教育宝贵机会,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总书记这段讲话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伟大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襟。
我们要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更加自觉地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办文、办会、办事、办案是法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每一名法院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要将讲政治落实到办文、办会、办事、办案工作中,以讲政治引领法院各项工作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对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鲜明的人民性,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要通过对英模的学习,更加深切地感受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用思想和行动捍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把分管负责的工作放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来谋划和推动,特别是发挥行政审判对依法行政的监督职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服务大局实质化,深化府院联动,推进跨区域行政调解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市;我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落实院党组“三个一”高质量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分管部门工作提质增效,补短板,强弱项,出实招、树品牌,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我要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妥善化解涉诉信访案件,实质性解决矛盾纠纷,防止出现踢皮球、甩包袱等漠视群众诉求的问题;我要认真落实“七刑会”精神,在刑事审判中做到循天理、遵国法、顺人情相统一,深入推进“平安xx”“法治xx”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同志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使命。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活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及其伟大成就,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通过深入学习领悟,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学习交流:
一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挣救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治理中国,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四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五是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推进自我革命,今天我从五个方面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一)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旧中国曾经受到的耻辱。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2000万两,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处为通商口岸。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
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相关官员。
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场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期间发生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即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至1938年2月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对中国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活动,30万中国同胞惨遭自杀害。2014年我国确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二)再让我们回顾一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对中国革命时期,即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革命时期。
主要了解党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简单情况、伟大意义和我们党在这二十八年中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在帝国主义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进行了五次大的反侵略运动的背景下成立的。
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是: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中国由封建国家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五次大的运动是: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98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爱国运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而发动的。运动后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人阶级举行大罢工,走上了斗争的前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从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五四运动后,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于1920年8月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等。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成员有李大钊、张国涛等。此后,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谭平山、陈公博,在日本、法国的周佛海、施存统、张申府、周恩来等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义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2021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范文(精编9篇)【第四篇】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同志们:
按照xx单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学习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为大家进行专题党课授课。应该说,通过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我们党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发展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如红军在长征前后的两次重大挫折:一个是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再比如,张国焘错误路线,不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方针,另立中央,执意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遭受残重损失;同样,“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残痛教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也在想,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走向胜利的,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理想信念,当时并不知道要走到延安,可能也不知道走到延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几万人会走成什么样,但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到延安,从延安换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今天强起来,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新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的、非常正确的,大家从十八大以来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理论上、战略上、经济上、政治上、反腐倡廉上、军事外交上以及中国智慧推动世界上等等,都取得了举世瞻目的重大成就,干成了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所以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要真学真信真用,入心入脑,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作为党员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回顾我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才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为全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如李大钊、王进喜、焦裕录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这些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不能忘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来干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干好工作。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三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行动之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要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为关键的是要认同、跟随、捍卫领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的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全党的共同心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上,我粗浅地谈了几点个人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深走实学出成效。要把“四史”教育融会贯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xx系统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志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xxxxx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使命。
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xxxxx的重要讲话精神。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
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100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百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同志们:
按照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大家都是知道今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要求,要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奋斗历程,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中央要求,我们及时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下面,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围绕“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学习党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借鉴。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学习党史我们就会知道,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九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从客观现实来看,全面了解党所走过的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初心使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至关重要。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认真学习党史,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能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读深悟党史,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地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永远在路上。
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也在不懈奋斗中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要从党史中激发责任之心,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民族之大我承担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要从党史中激发担当之心,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一是要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翻阅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奋斗史。从嘉兴南湖承载革命火种的小船,到劈波斩浪领航复兴伟业的“中国号”巨轮,中国共产党谱写了执政14亿人口大国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科书。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获取奋进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当时代重任。
二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在党的历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线一旦出现问题,形势就会变得复杂,局势也会随之艰难,党的前途命运则可能出现危险局面。历史经验和现实面临的任务告诉我们,全党上下只有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自觉站稳政治立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获取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汲取革命前辈的智慧,练就“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判断时事的深刻洞见,处理人际关系的练达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能力”,是我们学习党史的落脚点。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坚克难,一路成长,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具备崇高信仰、严明纪律、自我牺牲精神、敢于且善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前进。党的__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这需要全党站在历史和现实交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
三是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治理,作风有明显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说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作出艰苦努力。这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党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关于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11【第五篇】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xx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xx。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xx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xx工人被缴械,当时xx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xx转移到xx,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xx东部和xx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xx,因为xx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xx、xx、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xx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xx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xx,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xx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xx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xx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xx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xx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xx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xx,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xx,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xx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xx的陈潭秋,xx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余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决定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必须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什么?在当时,“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不是专政的对象,通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商建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个过渡时期,通过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一化三改”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采取让资本家从公私合营的企业中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办法逐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农业合作化采取由低级到高级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
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1956年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确立的党的正确路线展现了党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做的探索,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应该转向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来。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任务,而且强调走这条道路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这段简短精辟的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充满了自信。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制度体系。
新中国70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善和发展,我个人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姓“社”姓“资”的问题,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定义,纠正了我们以往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第二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种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这两种民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那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之后,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充分强调了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2018年3月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同志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第三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祖国大陆对台湾人民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就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提出了九条方针(叶九条),这九条方针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慈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这六条方针集中体现了邓小平运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就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开了历史性步伐。为了坚持“九二共识”,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之后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付诸实践首先是被用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了生动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英国政府把香港交还中国。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外国列强占领中国国土的时代彻底结束,开创了港澳两地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通过外交谈判并以“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各国国情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1律、归于一尊。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国家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二者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同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另一个“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中国70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些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我们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前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概念的内涵。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旗手,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具有可借鉴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了重要的世界意义。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14【第六篇】
党的教训[1]这是一门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课程,旨在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党课讲课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实用【实用8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使命。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2019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举国欢庆,喜迎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我们走过的70周年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70周年致敬。下面我对中国70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我中心公路建设行业的改变做以下几点总结。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人常说“若要富,先修路.路通百业兴”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落后的交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旦交通得到了改善,当地的资源优势就能迅速的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的发展.改善交通必须先修路,不但要“建(修)好路、养好、管好、营运好。”只有达到“四好公路”才能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法。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显然公路养护显得十分重要。
从我亲身经历的公路养护的变化来看,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公路养护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从养护机械的升级,养护条件的改善,养护技术的优化,养护水平的提升,养护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养护条件的改善,过去我们养路骑一辆自行车,带上铁掀洋镐,起路肩、填坑槽,风里来雨里往。现在坐着舒适的通勤车上下班。过去养的砂砾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养护一线职工非常辛苦。现在油路,路况质量好。职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特别油路修补,机械化作业又好又快。居住环境条件大改善,过去公路站住的土坏房,现在楼房,不但有读书室、还有健身活动室洗浴室。尤其,路面保洁,拿一把老扫帚满路扫。尘土飞扬、满脸满身灰尘,只有两个眼仁转动。现在扫路王、扫的干净又快。扫路王不但能扫路,还能清洗护栏、标号志、护墩,达到标志牌醒目,过往行人司机更有安全感。清洗作业更安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公路养护提出‘四化’要求:桥涵永久化、路面黑色化、养路机械化和道树林荫化。这‘四化’在之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快得到实现.”。这也是我参加工作转正定级考试的第一道考试题。什么是公路的“四化"。公路养护交通工具、施工机械、养护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养护现场靠步行,八十年代靠自行车,九十年代靠拖拉机,到了2000年以后,有了通勤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路也变得更为常见、普通。铺筑依然主要依靠人工,但这和砂砾路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采用的是路拌法铺筑,将石子刨个小坑,将油倒入坑中,两人一组进行翻拌,拌均路面铺筑.用推耙推平碾压,在撒细砂。这种方法最辛苦的、最艰难的就是在翻拌过程中,粘在铁锹上的油渣和砂越粘越厚,铁锹又厚又笨,只好不时地在火桶上烤,砂子和渣油脱落后又去拌料,这样的工作让在路面铺筑的养路工人,满脸汗渍加上烧锹的烟熏火燎,一个个如同“黑脸包公”,但看见我们铺好的路面时,我们还是非常自豪的。
再后来发展到炒盘上拌料,炒盘就和咱们农村家的土炕是一样的,上面放了一张厚铁皮,底下用煤加热,然后将石子铺在上面加温,再倒沥青、渣油混合液,用锹进行翻拌。这样拌的料,温度高,粘结性能好,不浪费油料,铺筑硬度好。铺筑后不会出现泛油,拥包等病害,而且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但这种方法不好的就是炒盘上炒拌石料的职工更辛苦,砂子蒸出的热气、沥青、渣油,焦油味交织在一起,呛得人咳嗽,有时会让人感到头昏、恶心,在加之头顶炎炎烈日,脚踏炒盘,双脚被烫得非常难受,只能用砖头、石块垫上脚才能踩在上面。有时炒拌时浓烟四起,连身边的人都看不清楚。炒盘上的石子因加热会跳起来伤人。虽然炒料的同志们很辛苦,但是,比路拌要轻松得多,也先进得多。
当前"四新"技术广泛应用,一系列新型养护机械,铣刨机、灌缝机、开缝机、摊铺机、自动翻斗车一一在施工现场露面,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由铺筑更是先进、快速。平整度、路拱适度合适,这在过去都是人工测算调整的,劳动强度大既费时有费力。铣刨机铣削下来的旧料直接现场回收利用,降低了养护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灌缝机处理过的路面能减轻路面集水渗入基层。裂缝密封胶,添加了橡胶混合料,有橡胶防冻效果,高温下不软化,低温情况下不易变硬、变脆,不会脱落。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社会效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养护施工一线的应用,标志公路的养护正在向“高效、节能、环保”发展。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从我亲身经历可以看出交通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真是突飞猛进、曰新月异。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明显的是当前交通四通八达,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十公里交通公路,现在是“十纵十横”通行里程达到2800多公里。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骨架,通村公路为网络,通组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结构图。全县人民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意气奋发奔走在小康的大道上。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7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70年来,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70年的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70年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70年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同志们:
按照xx单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学习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为大家进行专题党课授课。应该说,通过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我们党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发展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如红军在长征前后的两次重大挫折:一个是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再比如,张国焘错误路线,不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方针,另立中央,执意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遭受残重损失;同样,“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残痛教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也在想,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走向胜利的,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理想信念,当时并不知道要走到延安,可能也不知道走到延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几万人会走成什么样,但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到延安,从延安换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今天强起来,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新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的、非常正确的,大家从十八大以来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理论上、战略上、经济上、政治上、反腐倡廉上、军事外交上以及中国智慧推动世界上等等,都取得了举世瞻目的重大成就,干成了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所以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要真学真信真用,入心入脑,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作为党员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回顾我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才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为全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如李大钊、王进喜、焦裕录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这些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不能忘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来干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干好工作。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三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行动之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要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为关键的是要认同、跟随、捍卫领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的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全党的共同心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上,我粗浅地谈了几点个人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深走实学出成效。要把“四史”教育融会贯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xx系统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同志们:
按照xx单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学习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为大家进行专题党课授课。应该说,通过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我们党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发展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如红军在长征前后的两次重大挫折:一个是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再比如,张国焘错误路线,不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方针,另立中央,执意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遭受残重损失;同样,“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残痛教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也在想,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走向胜利的,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理想信念,当时并不知道要走到延安,可能也不知道走到延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几万人会走成什么样,但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到延安,从延安换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今天强起来,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新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的、非常正确的,大家从十八大以来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理论上、战略上、经济上、政治上、反腐倡廉上、军事外交上以及中国智慧推动世界上等等,都取得了举世瞻目的重大成就,干成了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所以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要真学真信真用,入心入脑,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作为党员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回顾我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才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为全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如李大钊、王进喜、焦裕录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这些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不能忘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来干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干好工作。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三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行动之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要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为关键的是要认同、跟随、捍卫领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的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全党的共同心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上,我粗浅地谈了几点个人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深走实学出成效。要把“四史”教育融会贯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xx系统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志们: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开展,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些学习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
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
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
与此同时,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大批年轻而且有知识的新党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中来,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和平年代,怎么样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
事实上,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一些人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走向腐败;一些没有实际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这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等现象,给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今天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般地谈论加强或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做法,而首先是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全党更好地树立“为民”意识,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阐述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阐明了群众路线的务实本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及其务实本质,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关于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3【第七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党课讲课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实用【实用8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xxxxx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使命。
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xxxxx的重要讲话精神。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现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是,我们不仅要说明成绩的列举和现象的说明,还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进一步说明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确,道理清晰,许多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道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xxxxx在新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事业兴衰的第一问题,道路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继续走路,走路是人类的正确道路。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接近两百年的目标,中国才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否则,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的推测和模仿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中国面临着去哪里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先生说:其他的都试过了,失败了。2014年,xxxxx在欧洲访问时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考虑过,尝试过,结果不顺利。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人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中说:十月革命响起,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国情接近俄罗斯,俄罗斯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有很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方法、精神上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大大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富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也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
(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1516年开始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时期,可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模式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党建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大历史时期。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馀价值学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而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诉求和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同情。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益,为了最大化剩馀价值,资本必须不断扩大,但资本主义受到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己的发展极限,资本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挖掘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力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导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而是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评》中批评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使改革成果更加惠及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主义价值观不同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市民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好,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要求似乎与西方资产阶级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不一致,西方国家不提倡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提倡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提倡市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好实际上,这种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修养,同时吸收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开始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包括吸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参考,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吸收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绝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招牌,传播普遍价值。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利用普世价值这个非政治语言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承担这种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理应予以拒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或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远发展和对立统一观点,有助于打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强调社会和个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起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社会发展进步为个人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三者。
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2014年5月,xxx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同志们:
按照xx单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学习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为大家进行专题党课授课。应该说,通过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我们党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发展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如红军在长征前后的两次重大挫折:一个是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再比如,张国焘错误路线,不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方针,另立中央,执意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遭受残重损失;同样,“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残痛教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也在想,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走向胜利的,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理想信念,当时并不知道要走到延安,可能也不知道走到延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几万人会走成什么样,但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到延安,从延安换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今天强起来,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新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的、非常正确的,大家从十八大以来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理论上、战略上、经济上、政治上、反腐倡廉上、军事外交上以及中国智慧推动世界上等等,都取得了举世瞻目的重大成就,干成了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所以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要真学真信真用,入心入脑,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作为党员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回顾我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才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为全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如李大钊、王进喜、焦裕录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这些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不能忘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来干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干好工作。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三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行动之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要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为关键的是要认同、跟随、捍卫领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的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全党的共同心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上,我粗浅地谈了几点个人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深走实学出成效。要把“四史”教育融会贯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xx系统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范文(通用6篇)【第八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党课讲课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实用【实用8篇】”,今天由我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为大家进行专题党课授课。应该说,通过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我们党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发展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如红军在长征前后的两次重大挫折:一个是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再比如,张国焘错误路线,不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方针,另立中央,执意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遭受残重损失;同样,“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残痛教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也在想,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走向胜利的,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理想信念,当时并不知道要走到延安,可能也不知道走到延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几万人会走成什么样,但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到延安,从延安换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今天强起来,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新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的、非常正确的,大家从十八大以来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理论上、战略上、经济上、政治上、反腐倡廉上、军事外交上以及中国智慧推动世界上等等,都取得了举世瞻目的重大成就,干成了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所以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要真学真信真用,入心入脑,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作为党员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回顾我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才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为全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如李大钊、王进喜、焦裕录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这些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不能忘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来干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干好工作。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三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行动之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要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为关键的是要认同、跟随、捍卫领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的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全党的共同心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上,我粗浅地谈了几点个人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深走实学出成效。要把“四史”教育融会贯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xx系统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同志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xxxxx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使命。
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xxxxx的重要讲话精神。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同志们:
按照xx单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学习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为大家进行专题党课授课。应该说,通过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我们党是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发展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如红军在长征前后的两次重大挫折:一个是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再比如,张国焘错误路线,不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方针,另立中央,执意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遭受残重损失;同样,“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残痛教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也在想,长征两万五千里是怎么走向胜利的,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理想信念,当时并不知道要走到延安,可能也不知道走到延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几万人会走成什么样,但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到延安,从延安换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今天强起来,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为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新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的、非常正确的,大家从十八大以来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理论上、战略上、经济上、政治上、反腐倡廉上、军事外交上以及中国智慧推动世界上等等,都取得了举世瞻目的重大成就,干成了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所以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要真学真信真用,入心入脑,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作为党员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回顾我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才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为全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样的共产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如李大钊、王进喜、焦裕录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这些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不能忘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来干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干好工作。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三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行动之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要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为关键的是要认同、跟随、捍卫领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的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全党的共同心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上,我粗浅地谈了几点个人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深走实学出成效。要把“四史”教育融会贯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xx系统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迎元旦演讲稿范文【汇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