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党史纪录片观后感(精彩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观看党史纪录片观后感(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观看党史纪录片观后感【第一篇】
从浙江嘉兴红船的创业维艰,到井冈山革命岁月的艰苦卓绝,再到西柏坡“赶考”的成败之惑,纪录片——《重生》这部精神大片,通过史诗般的拍摄手法,以情形再现的情势,通过勾画上个世纪210年代至410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南湖红船到81枪声”“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维度,讲述了我们党从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讲述了我党在绝境中凭仗入党的初心和精神的气力,取得重生的艰巨历程。看过以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也晓得了我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胜的关键所在。
1是“不辞辛苦出山林,希望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溥仪退位,标志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但此刻的中国仍面临着列国列强瓜分、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内忧外患,老百姓仍处于水生火热当中。在这类环境当中,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国内进步青年舍小我,为大家,秉持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为民情怀,义无返顾的投身革命,给中国这片饱经战乱的焦土带来了新生与希望。我走到行政岗位上已有1段时间,作为1名党员干部,每天琐碎的工作让我经常困惑自己存在的价值,观看纪律片后,我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作为党员干部,首先需要建立的便是为民情怀,“些小吾曹州县吏”,不管身处何位,只要能够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体现出1个共产党员的价值。
2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献身精神。革命没有顺风顺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国共合作期间接连策划并发动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1系列诡计诡计,中国共产党的有生气力得到了致命打击。在此危险存亡之际,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并没有低沉畏缩,反而犹如扑火的飞蛾奋起抗争,给革命留下了希望的火种。作为1名党员干部,平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委屈,不应当时时刻刻只想到的是自己的1点小利益,正如毛主席在诗中写的“怨言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当有大格局和广阔的眼界,把自己融入到祖国的发展洪流当中,为党的事业,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1份气力。
3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执着精神。在腥风血雨中,中国共产党身上有股宁死不屈的执着定力。面对第5次反“围歼”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走上了漫漫长征之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轻易”,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的这支队伍用热血在长征的路途中谱写出了“4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样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用脚步丈量了两万5千里的沃土,在连绵起伏的雪山上,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留下了英烈的累累白骨和革命的点点足迹。现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新时期的南图将会由我们所著就,我们需要学习先辈们身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做新时期的先行者、建设者。
4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心。在栉风沐雨后演变,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着贯彻始终的强大信心。“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止休干戈,1致抗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8路军以平型关大捷为出发点,获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对日战争的第1场大成功,打破了日军不可克服的神话。到1940年,国民党完全断绝了对8路军的经费供应,并对边区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闭,同光阴军也不断对占据的边区推行“3光”政策,致使边区物质供应匮乏,战事难以为继。面对困难,军民齐心,在南泥湾这片土地上演奏了丰收的旋律。内战不断,硝烟弥漫,在西柏坡的指挥部里,决定未来中国走向的“3大战役”的战役号角从这里吹响,红色政权自北向南席卷中国,共产党人用了28年的光阴,历经无数磨难,终是带领着这个多难多难的民族,冲破了历史中的黑暗,走向了重生后的光明。习总书记曾说过,“理想信心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心,理想信心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1名党员干部,建立远大的理想信心10分重要,只有强大的理想信心才能支持我们克服1个个看上去不可克服的困难,才能让我们行稳致远。
影片结尾处援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经典之句来作为总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诚然,历史已成了过去,在这个新的时期里,我们便是时期的主角与弄潮儿,我们应当继承起先辈们的精神与遗志,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时期建设的更加美好!
党史纪录片《重生》观后感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有力的引导者。学校党委组织了多家学院的党员及入党积极份子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纪录片《重生》,这部4小时的精神大片,它向我们显现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生、为什么而立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浴火重生、艰苦奋斗的历程。观看以后,我深深为之震动和动容。
这部片子讲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x建国这1段历史,为了更好地讲清这段历史,影片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末帝溥仪退位开场,向我们展现了1921年建党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和中共成立的条件。
在旁白平实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在建党前的那段峥嵘岁月里,这群有志青年为建党做出的不懈努力。在那段列强横行,军阀4起,混战连绵,生灵涂炭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甚么才是正确的道路;也没有人知道,谁能够带领中国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所有人心里都没底,只由于当时全中国的景象就是:万马齐喑。
但是此时,有1群人,怀着纯洁、纯洁、纯净的爱国热忱,犹如普罗米修斯,将珍贵的火种谨慎翼翼地移植到苦难的旧中国上。
为了寻求光明,挽救衰朽的旧中国,不惜百死,这是何等的决绝和坚毅呢?犹如巴金先生所说:“为着寻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孤单的生,却不如大张旗鼓的死。”
火种是引来了,但如何让它越着越旺呢?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虚。固然,在这“燎原”的进程中,曾有过大雪纷飞的寒夜,也有过冷心透骨的狂风,它们都企图扑灭这萌芽1般充满着生气,充满着生命力的火种。比如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的“715”反革命政变、致使第5次反围歼失败的“左倾”毛病等。这些都使得我们精心培养的火种遭受巨大打击,有时乃至岌岌可危。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次次的打击并未将共产党人击垮,反而使共产党人凤凰涅槃,取得重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经国大业,谁称英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闻1多先生曾说过:“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这些磨炼曾几近将中国共产党击垮,但也正是这些磨炼造就了后来有理想、有目标、敢吃苦、重团结的全新的中国共产党。“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共产党的重生不是重复过去的足迹,而是怀着新的希望,开启新的征程!
看完这部影片,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由想到了自己。遥遥新征程,孳孳求索路,作为共和国的豫备警官,我感到自己已身披戎装,长缨在手,随时准备接过前人留下的仍在发热的珍贵火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自己的重生!
党史纪录片《重生》观后感3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54”以来构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扬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成功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710年,但长征精神仍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人。
我是1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习了红军的业绩,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类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看来,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1次”的长征,每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成功,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绩。
叶落归根,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记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710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记念活动,缅怀老1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1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无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切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心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710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深深地感遭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单单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1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设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没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捉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能够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1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岩穴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大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业绩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1部份,在那个年代里,承当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类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记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甚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从资料上见到当年红3104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45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闭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捉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取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1支军队,1个民族具有这类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1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收获颇丰。
如果要问我,记念长征的感悟是甚么?我们今天记念红军“长征”,已没有了烽火纷飞的氛围,710年前艰苦程度乃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久鼓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1个人做点好事其实不难,难的是1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10年如1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眺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显现长征中1个个鲜活的面容。本日的记念活动远远没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观看党史纪录片观后感【第二篇】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把党史、新中国史当作一门必修课学好、学深、学透,不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回望历史、激发担当、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一次心灵洗礼。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
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中国焕然一新,成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史、新中国史的教科书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的所有答案。新时代新长征路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才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反之,“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忘记了“老祖宗”,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联共历史,乱了思想,丢了信仰。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必须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必须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必须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从“红船精神”里的中国革命精神源头,到长征路上攻克娄山关、腊子口;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西柏坡出发、踏上“进京赶考”之路,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到历史转折年代的“关键一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我们才能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历史从来都是由具体的细节构成的。在我们的党史、新中国史上,写满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篇章。长征路上红军女战士给老乡留下的“半床被子”、用棍子顶着疼痛的腹部坚持工作的焦裕禄、“将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国、用“最美的青春”染绿塞外明珠的塞罕坝人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什么是共产党人、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牢记这些“历史的细节”,我们就能在学习榜样中更加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守初心、什么才叫担使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奉献。
观看党史纪录片观后感【第三篇】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重在通心”。党员干部多读史书,特别是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除了开阔视野,增长自身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获得更大收获。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恢弘巨著。从1921年建党至今已近百年,党在这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风雨,战胜无数困难,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更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入了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复杂问题,明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从党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阶段,都有巨大的价值值得去挖掘,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更能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新中国建立72年,在历史长河中虽然只是短短一瞬,但取得的成就却是中国几千年从未有过的辉煌。一部新中国史,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创造一个个不朽奇迹的历史,取得的伟大成就堪称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传奇史诗。党员干部学习新中国史要同党史结合起来,追根溯源,深刻理解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本源,进一步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进一步明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大的进步。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成为懂史明史之人,特别是对党史,新中国史更要细细品读,反复领悟,真学深学,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
观看党史纪录片观后感【第四篇】
在上个星期天的晚自习,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信仰》,它讲述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故事;也讲述了令人敬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开拓创新的故事。
看完《信仰》,让我感到能够坚持这个信仰,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这个难,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当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伟人毛泽东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六位亲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年仅15岁的刘胡兰应对铡刀,宁肯选取光荣的牺牲而不选取卑鄙的“自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钱学森放下优厚待遇,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回到祖国,建立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能够坚持这个信仰,也就意味着他们选取了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难,不能做到的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观看《信仰》,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影片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了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整部影片及资料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描述的十分清晰,虽然影片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却十分深刻。很多情节都使人潸然泪下,那些坚定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不慕名利,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远离家乡,甚至不能见父母最后一面。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别的力量能够要求他们如此。那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务必心存信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理论,以便为祖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