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神启示青少年(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脱贫攻坚精神启示青少年(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脱贫攻坚精神启示青少年【第一篇】

同志们: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夯实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根基,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那么,如何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夺取乡村振兴新的更大胜利?下面,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当时我们面对的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深,自身发展能力弱,而且大多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在8年攻坚期内,我们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短短8年时间,从温饱有虞到吃穿不愁,从看病、上学有困难到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有保障,从住危房、喝苦咸水到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从坐等救济到自强不息,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贫困地区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

(二)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的“规律”,历史性地实现了绝对贫困清零。2012年年底,我国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用8年时间帮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成功地攻克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贫困人口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往往难以继续下降的世界难题。国际经验表明,当贫困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时,减贫就会进入最艰苦的阶段。2017年我国接近这个临界点时,党中央及时作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有了这样的战略部署,我国的减贫速度才得以保持。2018年至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仍分别减少1386万人、1109万人和551万人。

(三)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2020年10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可能将新增1亿多极端贫困人口。这是世界银行1990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而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出色地答好了抗疫、抗洪两道“加试题”,如期兑现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汲取脱贫攻坚经验,完成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儿女谋幸福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步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内容更广,在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衍生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意愿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新时代“为人民”思想,实现新作为。

(二)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统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为最终实现全面脱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抗击外来侵略的革命战争,到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制度优势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大底气,它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为我们有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利益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时期,面对风云变换的形势,唯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战胜各类风险和挑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力量是基础,集中执行才能发挥出洪荒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下好全局一盘棋,集中执行,全力行动,所谓“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就是要在前行的道路上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三)要坚持“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为途径。实现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我们坚持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受地理环境、人文渊源、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贫困原因不尽相同,因此,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精准定位便于精准施策,才能取得精准扶贫效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真抓实干”,要求我们运用科学手段、科学方法,对事物的发展做出精准研判,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与人民需求相呼应,最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三、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是夺取乡村振兴更大胜利的新起点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高点,我们应当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一)要锚定新目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要回归新的起跑线,瞄准新目标新任务,接续奋斗,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要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了促进群众增收,发展了一些短平快的产业,在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要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把产业发展从简单的产业扶贫模式转换到产业兴旺的思路上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要从补齐贫困村短板向全覆盖提升。在脱贫攻坚阶段,重点是补短板,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主要向贫困村倾斜,在非贫困村投入上相对不够。推进乡村振兴,要适应发展的新特点和群众的新期待,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升整体水平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各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目标。要从注重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要针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激发产业活力上下功夫,实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从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要抓好关键点。乡村振兴是个长远目标和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抓好关键重点,科学谋划,有序推进。要坚持规划先行、因村施策。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还是促进群众增收,都要编制规划,而且要注重各项规划的统筹和融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高质量振兴。要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内涵。乡村振兴不可能千篇1律,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优势,聚焦文化、民俗、产业、生态等,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坚持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角,要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着力发挥其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重大事项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要坚持固本强基、党建引领。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村干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靠战斗力强的党组织来引领,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提升工作,使农村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三)要强化领导力。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要建立领导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包村机制,推进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下沉,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展。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要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工作,把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一线,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宣传典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浓厚的氛围。

经验之举是前行之本,学用结合是攻坚之要。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世人点赞“中国经验”,我们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把实事办得更好、好事办得更实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谢谢大家。

脱贫攻坚精神启示青少年【第二篇】

1.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9899万、832个、万个)

2.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 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 以上。(亿、70%)

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 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 调研扶贫工作,走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7次,50多次、14个)

4.全国累计选派 个驻村工作队、 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 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万、300多万、200万)

5.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 的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6.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 、 的起点。(新生活、新奋斗)

7.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 ”,承诺“ ”,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 “六个精准”,实行 “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

10.我们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脱贫攻坚纳入 ,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 ,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12.我们把 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群众满意度)

13.我们发挥 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政府投入)

14.事实充分证明, 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15.我们始终强调,脱贫攻坚,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16.我们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 、对扶贫资源实行 、对扶贫对象实行 ,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

17.在脱贫攻坚斗争中, 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1800)

1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 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贫困地区)

19.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我们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施策, 施策, 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因村因户因人、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

20.我们要求下足 ,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绣花功夫)

21.我们坚持 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 扶贫向 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开发式扶贫,输血式,造血式)。

22.我们紧紧扭住 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

23.事实充分证明, 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开发式扶贫)

24.我们注重把 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只要我们始终坚持 ,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26.我们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 、 、 、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

27.我们 、 、 ,形成了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创新社会帮扶方式)

28.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拿出 、 的劲头,把脱贫攻坚一抓到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29.对脱贫地区产业要 ,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长期培育和支持)

30.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 ,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后续扶持)

31.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 。(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32.要坚持和完善 、 、 、 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

33.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 的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34.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乡村振兴)

35.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

3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 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精神启示青少年【第三篇】

我们这个活动为什么叫做2020减贫论坛,是因为我们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到2020年让现有的贫困人口脱贫,这样一个目标实际上包含几层含义: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要超过全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让最贫困的老百姓获得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让贫困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均等。

目标中包含了我们改革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是让我们的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各个方面等有更加公平的机会,有一个更加宽松、宽裕的发展环境,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核心力量是贫困群众自己,我们希望通过发布这样的一个行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让他们自己成为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

我们这个活动为什么叫做2020减贫论坛,是因为我们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到2020年让现有的贫困人口脱贫,这样一个目标实际上包含几层含义: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要超过全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让最贫困的老百姓获得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让贫困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均等。

目标中包含了我们改革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是让我们的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各个方面等有更加公平的机会,有一个更加宽松、宽裕的发展环境,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核心力量是贫困群众自己,我们希望通过发布这样的一个行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让他们自己成为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

脱贫攻坚精神启示青少年【第四篇】

岁末年初,是每个家庭团聚、共话美好的时候,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却突袭而至,打破了安乐祥和的过年气氛,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彼时,举国上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所说,“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不仅是我们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心剂。

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干部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合奏曲”。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场艰难的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具有中国精神的基层干部。秦玥飞,一名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大城市发展,而是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扎根祖国的边远贫困农村,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场中。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工作方式,授人以渔,帮助当地百姓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时刻,基层干部应以中国精神为指引,坚持打赢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干部的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不是一种爆发力,而是一种不屈的韧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我们才能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脱贫攻坚的奋斗史中,这种中国力量体现的淋漓尽致。3 年,“头牛”拉犁耕耘希望的田野,这是塘约村支书左文学的年份。6 年,“羊书记”脱贫攻坚大情大义,这是姜仕坤扎根晴隆忘我奉献的年份。13 年,啃山不止挖通进村隧道,这是“女愚公”邓迎香的年份。36 年,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这是老支书黄大发的年份。脱贫攻坚之路绝非坦途,基层干部需要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啃穿山洞”“绝壁天河”的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离不 开基层干部的中国担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担当精神,“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面对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全力担当。特别是驻村扶贫干部要坚守“扶贫”初心,牢记“为民”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敢于作为,倾心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真抓实干,担当有为,实现精准脱贫,杜绝脱贫返贫。

69 609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