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第一篇】
今天我们去了石河子,那里是个干净富有历史意义的城市。那里的马路只有树叶,没有一根烟头,一张纸屑而且树木都是一条直线,非常整齐。哪里有有军垦第一连、军垦博物馆等历史印记。
到了石河子,我们先去了军垦博物馆,那里是讲述了新疆的发展史。我知道了新疆是由各个团场开垦出来的.。分别是第一军、第二军、第六军,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楼房,就打地窝子住;没有工具,就拿手干活;没有水,就自己挖井。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也留下了许多见证历史的地方。
我印象深刻的一是军垦犁,前面用一个粗粗的麻绳套住两个人像牛一样的拉着犁,后面一个人扶着犁扶着犁。我觉得麻绳套在人的肩膀上一定会很勒的。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地窝子。地窝子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洞,屋顶铺上芦苇。当我走进里去的时候,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房顶芦苇的缝隙透出光亮,芦苇上布满了蜘蛛网。屋子有一个木架子的床,床上铺着芦苇,床边用红布围成床帷子。旁边的说明写着?“公共洞房”和现在的洞房比,只能说无法比较。房间里面不是蜘蛛就是泥块,轻轻一跺脚,就会扬起一阵尘土。
我本身就有过敏性鼻炎,被着灰尘一熏马上就流涕不止、咳嗽不断。我在想我在这里待一会儿都受不了,拿过去那些前辈们,天天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那还怎么生存下去?平时我们天天住在楼房吹空调、吃零食、看电视,可我们还不知足,指望更奢华的生活,可跟老前辈们的生活一比,我们还能不知足吗?
希望我以后能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第二篇】
10月24日,我随团委全体成员参观了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了解了兵团的历史,并且内心有很大的感触。
首先,我特别佩服兵团人的能力。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我了解了兵团人开拓新疆这片土地的艰难历程。从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如今充满绿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现状,这是兵团人奋斗的成果。没有他们超人般的能力,就没有我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其次,兵团人身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颇为震撼。在开垦这片广袤大地的过程中,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们始终能够乐观的面对,或许这就是兵团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吧!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兵团精神那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十六个字不仅仅是兵团人的标志,更是兵团人永远不变的信仰与坚守!
感谢每一位兵团人的辛勤付出!我会继承发扬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苦累,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兵团人!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第三篇】
20xx年4月5日我与班里同学一起参观了军垦博物馆,在军垦博物馆我深深的被军垦人民的精神所感动。你不难想像出她经过这一代人怎样艰苦的劳动才变成这么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她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兵团发展的历史,他的精神就是兵团精神,每一个参观过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人肯定都会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石河子是从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颇具传奇历史。1950年,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她是农八师和农七师的驻地,有着很浓郁的军垦文化。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它给我们展现了石河子从建设到发展的全过程,它是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往里走是生产建设初期那些我们曾见过或没见过的生产用具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使用的一吨酒海、1956年的乌拉播种机、莫合烟机、风车、创业初期兵团人使用的雪上交通工具——乌拉爬犁、创业初期粮油加工厂自制的肥皂切块机、八一毛纺厂早期使用的纺织机、第二展厅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建设时期的一幕幕场景。第三展厅展现了发展时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最后就是那幅镇馆之宝“半景画”了,所谓"半景画"就是一部分是真实的,一部分是油画制作。初进大厅,我略微感到眩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的时候,会有一种很震撼很澎湃的感觉。画面上生动展现了进驻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场景。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浸透着建设者们的血汗,也是军垦精神的象征。我们了解的、不了解的、新奇的都凝结无数生产者的血汗。所以石河子被称为是“戈壁滩上的奇迹”。
作为全国唯一的军垦博物馆,同时是军垦精神、军垦文化的展现和缩影。屯垦戍边,始于汉代。世事桑变,化为烟云。这里展出的是与共和国同龄的新中国屯垦戍边史。数百件文物、图片,虽无九鼎之尊、青铜之贵,却是垦荒者的真实记录,大漠儿女的真实写照,新疆军垦事业的浓缩见证。它是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它是那么平凡,却充满了神奇。
天山南北,军垦战士用双手开垦出来一片片美丽的绿洲,共产党人用血与火铸造了一座座生命丰碑!数百件文物图片,虽无九鼎之尊、青铜之贵,却是大漠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充满神奇。农八师师部驻扎石河子市,该市为享誉中外的军垦文化城,是新疆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粮棉、甜菜生产基地,羊毛品质居全国之首,其工农业总产值占整个兵团的四分之一。
参观过军垦博物馆才深深明白军垦人民的精神感动着我,他们屯垦戍边,把荒无人烟的沙滩戈壁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石河子,他们的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生活动力的源泉,激情的爆发点。军垦文化是一个解读不完的精神宝库,我渴望从这个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体会【第四篇】
20xx年3月17日,在我院社团的组织下,我们各社团的40多位同学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有幸的请到了大三的导游师哥和师姐,在他们的讲解下,我大概了解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其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其中第三展厅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市政府前的市民广场清秀、优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归功于老辈军垦们的勤劳,艰辛。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
再上二楼参观就会看见那生产用的工具、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
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不由得,我的心又凉了起来,又想起了高中时参观农一师阿拉尔市的359旅军垦博物馆,她并不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悠久,但其中同样记载着老辈军垦们的生活事迹以及用过的生活用品,她们所盛放着的都是老辈军垦们辛劳的见证,
曾今他们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着我们的园地,如今我们安然的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再艰辛的环境也无法挡住我们兵团人的激情。
再往后就越来越接近现今的社会了,我们仿佛跟着老军垦一同穿越了历史,看到越来越繁荣的今天,相信老军垦们一定在笑。
整个馆内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师哥说那件棉衣上打了100多块补丁。棉衣虽物小,精神永不消,他们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必将感到这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热情。我们要感激老军垦,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奉献??
当年的老军垦,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后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工作,要让兵团的明天更美丽,更灿烂。
生活在现今安乐无忧的我们,不能忘记老辈军垦们的辛劳付出,是他们开拓了我们的家园,是他们奠定了今日繁荣的基础,是他们用血和汗水感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勤劳、勇敢、不屈!我们当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定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
刻骨铭心的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