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范例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7日至20日,我有幸前往上饶市弋阳县方志敏干部学院,参加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举办的首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员培训班。通过此次封闭式的管理教学,使自己的理论基础、道德水准、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拓展了眼界学识,完善了知识结构,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聆听教授们的讲课,现场就学参观,并于学员相互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认识到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就像满载希望的“火种”,是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骨干力量,更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坚定信念,立足本职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做一个优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员。

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2

中央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决策部署后,X市X镇X村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率先在全市成立首家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提升X人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切实汇聚成让“美丽的X村更美丽、幸福的X人更幸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教育引导,使文明实践融入村民政治生活。建村58年来,X村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既没有“淡季”,也没有“旺季”,而是几十年的“一贯制”。20世纪80年代,X人就编写了以“X的天是共产党的天,X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为主旋律的《村歌》,以及人人耳熟能详的“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广泛开展村史、家史和个人成长史“三史”教育。1988年,成立全国唯一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产、供、销”,专抓看不见的“钱”。吴仁宝老书记坚持30余年宣讲“社会主义富X”,我只要在村里,也必定给各地前来学X的干群讲课,宣讲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村内的道路旁、楼宇间,都发布有各种党性教育的公益广告,有游客赞誉:“X的空气中都有社会主义信仰的气息!”以党员干部和青年一代为重点,深入开展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通过举办事迹展、纪念座谈会和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让“X精神”薪火相传。通过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宣誓,遴选优秀村企干部到西藏、年轻人到贵州等欠发达地区锻炼,引导他们不忘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初心。

注重文化熏陶,使文明实践融入村民精神生活。通过“送知识、送健康”的方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每年举办立夏“诚信节”、立秋“丰收节”等,把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教育融入传统节庆之中。精心培育诚信文化,开展全民诚信教育,表彰诚信典型,使诚实守信成为X村最响亮的品牌。全力打造奉献文化,树立“有难官先当、有福民先享”的价值导向,唱响“一名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发展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引进时尚的教育、运动、娱乐项目,为村民提供学习、健身、休闲的好去处。“X青年特色艺术团”每年自编自演通俗鲜活的文艺节目500多场,同时成立文联、文学院,提高村民文化艺术修养。村党委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用良好的环境来感召人,村中心位置设有以党的第一代领袖群雕景观为核心的农民幸福园,常态化举办有仪式感、庄严感的教育活动。在旅游景区,兴建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和以故宫、长城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景观公园,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在生活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打造“10米场景圈”,兴建4个主题社区、50多个微型景观,树立260个灯箱、350对道旗、1820块公益广告牌,让村民在生活起居的10米之内,就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

强化家风涵育,使文明实践融入村民家庭生活。坚持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点,广泛开展“弘扬X好风尚、家风家训传美德”活动,组织村民晒家训、传家训、写家训。设立“敬老奖”,凡家庭中有80、90、100岁老人的,就重奖其直系亲属。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涌现出各类“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390个,占全村家庭总数的40%。村党委每年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每月召开经济分析例会、村民大会、党员联户学习会、联户组长会、村民代表会、支部会议、青年智慧论坛、读书会等8个会,以家庭为单位征集村民意见建议。同时,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通过《X月刊》、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进家入户的宣传引导。

构建制度规约,使文明实践融入村民法治生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X不仅坚持“依法治村、依法治企”,而且坚持把“用制度管人、管财、管事”作为文明实践的有力保障。注重村民自治、民主立规,面向全体村民征集村规民约内容,在逐条讨论基础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现凡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创新开展党员联户“1+10”制度,由1名骨干党员联系10户左右村民,全村95名党员组长为970户村民家庭服务,每周入户、每月集中学习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精神,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畅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党员干部进得了百姓门、解得了百姓忧。20世纪80年代以来,X村实现“三无”:无赌博、无重大刑事犯罪、无封建迷信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对村“两委”领导班子的监督,X人提出“不是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每年通过自下而上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村干部和企业高管进行民主测评,2018年各公司管理层、村“两委”班子、支部书记、联户组长4类对象平均分在97分以上。

精神文明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物质文明强化保障、提供支撑,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吴仁宝老书记生前说:“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2018年,X村可用资金和上缴税收再次实现“双增”,进入“2018中国企业500强”和“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X村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加强文明实践的发展史。面向未来,X村将以更广的覆盖、更深的探索、更实的成效,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趟新路、做示范。

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3

X省X市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严格按照党中央、X省、X市的部署要求,结合X地方实际,立足群众需求,在资源、队伍、项目、保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多久”的问题,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做到百姓家门口,聚集人气、激发活力,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盘活阵地资源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X市着力整合市、镇、村公共服务资源,在统筹调配、盘活激活、联通共享上下功夫。

深化实践所(站)建设。在全市建立1个中心、22个乡镇(街道)实践所、485个村(社区)实践站,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均由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担任,构筑“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全市现有的百姓宗祠、古民居、廊道、青年驿站、道德讲堂、文化场馆、体育馆、科教基地、民富中心站点、乡村教育院网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中小学校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突出文明实践功能,融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科教学校、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廉村立足本村特色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依托“X省廉政教育基地”利用旧祠堂宣讲新思想;楼下村古民居变身新时代“精神地标”,既保护了古民居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发展了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阳春社区巧用百米文化长廊开展“六贴近六服务”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弘扬时代新风,成为居民欢迎的“精神家园”;松罗村改造旧客运站大楼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互联网+文明实践服务”新模式,精准对接农民群众新需求。这些家门口的服务场所接地气、受欢迎、聚人气,不仅群众喜欢,也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统筹调配七大市级服务平台。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统筹建立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七大平台。七大服务平台分别由1个市级部门牵头运营、若干责任部门配合,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服务阵地、网络发布平台等纳入文明实践阵地。创新“七重点七服务”工作机制,实施“思想筑魂、核心价值、关爱和谐、惠民共享、产业兴旺、全民健康、移风易俗”等七项重点工程。着力完善内容服务和供给体系,建立文明实践服务“总菜单”,加大优质内容提供力度,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吸引群众走进所(站)。截至目前,七大平台累计开展530多场活动,服务群众万多人次。

联通网络平台资源。发挥全市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作用,运用好市级融媒体中心、政府门户网站、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各类宣传阵地和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强国app、“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推动新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新文化走入千家万户。“X新时代文明实践”动画宣传短片、《X一分钟》《“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等文明实践主题短视频5部,点击量近20万次。“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播放,取得了良好效果。整合X“民富中心”服务网络、新时代乡村教育院资源,全力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32个基层“民富中心”,为农村群众提供“5+X”服务。新时代乡村教育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市、镇、村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以固定讲堂、流动讲堂、自助讲堂、网络教学等形式,群众现场参与及网络点播总人数突破70万人次,被群众称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统筹志愿队伍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

通过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褒奖激励,着力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队伍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整合志愿资源,构建志愿服务覆盖网络。建立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并以服务总队、服务分队和服务小队方式开展活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任队长。镇、村层面,注重吸收在群众身边威信高、口碑好的党政干部、教师、乡贤、退休人员、科技能人、乡土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典型等,实现市、镇、村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发挥市级部门的专业和职能优势,搭建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七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乡镇(街道)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各服务总队定期协商、调整、制定文明实践方案,统筹志愿服务队伍、活动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重点对全市实践所、实践站提供专业指导、队伍培育和活动孵化。在各平台推动下,各地农村所(站)也纷纷跟进,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文艺队,开展各式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农村文化再现活力,全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风貌。“白云山合唱团”“白云山少儿艺术团”“白云山器乐团”“平讲戏传承基地”“曲艺新时代”等群众文化活动新平台不断涌现,湾坞村民开展“七彩周末”活动;廉村组织平讲戏演出及传统说书;范坑、社口农民“经营”民俗乐器,发扬本地锣鼓、唢呐文化;赛岐、下白石农民也自掏腰包组建剧团等。

强化管理培训,促进志愿队伍专业发展。联合新时代乡村教育院,协同市级机关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知识传递、技能传授、项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制定出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计划,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项目化发展。中心先后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与提升、志愿服务知识技能、户外应急救援等系统性培训8期,培训1300多名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育制度,健全注册、培训机制,搭建网上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做好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的网上注册、岗位发布、项目认领、管理记录等。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总数达万多人,占常住人口13%,居全省县(市)第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7万,近四个月日均开展活动志愿者达100人次。

完善褒奖激励,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制定出台《X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办法及星级评定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X市文明实践志愿“益栈”,打造“保障+激励”型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在民富中心市级运营点和穆阳镇文明实践所分别建成2个志愿服务积分线下兑换平台,现入驻爱心企业20家,上架积分兑换商品40种,目前正在筹划成立志愿服务爱心商家联盟。开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站(岗)”宣传推介评选活动,先后有100多个先进典型获得X市级以上表彰,阳头街道阳春社区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实施活动项目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怎么做”的问题

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两个重心,巧妙设计活动项目,精心组织实施,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

建立实践项目动态清单。定期召开部门、群众代表和志愿服务组织座谈会,根据阶段性学习宣传教育重点和群众现实需要,研究推出文明实践项目清单,把好文明实践项目“准入关”,让文明实践项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心整合七大平台资源,采取菜单式管理,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精准地把全市各平台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层。“制单”网络化。利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等工作,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注册、活动发布、资料存档、管理考核信息化。“点单”简易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根据群众需求,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总菜单”中点单。“派单”程序化。由文明实践平台专业分队组织志愿者报名,市总队进行审核,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等形式下发通知派单。“考核”专业化。志愿服务结束后,市总队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确认服务时长。2018年10月以来,通过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考核“结单”的形式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90多场,覆盖群众万人。

组织文明实践活动配送。以七大志愿服务平台为主体,广泛开展“四下基层”“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文明、送健康、送幸福”的“四下七送”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理论进基层“百千万”工程,以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骨干重点讲、乡村讲师团深入讲、文艺分队生动讲、融合媒体立体讲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轻骑兵”“廉政讲坛”“理论下基层”等各类活动400多场次,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开展“农业科技强筋壮骨计划”,举办技术培训、科技指导和科技咨询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书香X——全民读书月”“社区文化五个一工程”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社区群星秀”等活动,把文艺活动送到群众身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等各类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把乡风文明送到群众身边;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活动,为群众提供帮扶,把幸福送到群众身边。

在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做多久”的问题

牢牢压实市、镇、村三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中心管理运行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建设,均由党组织一把手负总责。市级层面,由市委书记任中心主任、政府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镇级层面,文明实践所设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或党群服务中心,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在村级层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

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总召集人,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每月一次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运行情况、各所站文明实践开展情况以及群众的反响,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建立文明实践周台账月小结制度,定期由市级有关部门、镇(街道)报送本月文明实践平台、项目、队伍、活动等情况,推动工作向基层延伸;建立文明实践督查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道)、市级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由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新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总平台,管理运营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中心的日常运营、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建设、市新时代乡村教育院的运营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文明实践项目的扶持培育孵化、大型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网络志愿服务平台的开发及运营等,常态化、品牌化、项目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闯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X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4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全国重点中心镇、全国文明镇,X县X镇先行先试,按照规范建设所站、全域组建队伍、深化志愿服务、党群共建共管的思路,全镇域整体推进所、站建设,努力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上下”同步,推动实践阵地规范化建设

镇级实践所承上启下抓落实。X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选址时,特地设在镇西路繁华地段,周边有X中心小学、楚东大市场、X客运站,可谓人气满满。实践所融供需对接、项目孵化、资源整合、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近1000平方米的场地设有10多个功能室,分为宣传展示、便民活动、延伸拓展三大区域,从各方面满足群众需求。如延伸拓展区域展示了X镇文明实践与龙虾产业、居家养老、阳光扶贫、党的建设等方面结合的内容,是文明实践在生产生活各方面落地落实的体现,为“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提供了宽广思路。

村居实践站丰富活动聚民心。在推进3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时,按照“八个有”(有队伍、有标识、有场所、有宣传栏、有人员、有培训、有考核、有活动)的要求标准化建设,同时为避免出现“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雷同现象,又注重因村而异、一村一品。实践站地处居民聚集区的,以各类功能室为阵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实践站地处偏远、设施较少的,以提供基本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主。选取部分重点打造、基础薄弱的实践站与淮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利用文明单位人才、信息、技术、资金、文化等方面优势,帮助实践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惠民服务供给等。

特色实践点延伸服务最基层。为了让文明实践“走街串巷”拓展到每一个“神经末梢”,充分发挥张红梅、陈云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楚东职业技术学校、徐健特困群众帮扶队、张杰理论方针送读队、钱彦移风易俗宣传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构建所、站、点三级立体式组织服务体系。

“纵横”联动,推动服务队伍全域化组建

一个中心多支队伍齐头并进。以“一马当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为龙头,组建以党政机关在职人员为主的机关志愿服务队,以教师、医生、农技、文艺人员为主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以返乡创业先进人物为主的乡土志愿服务队等,让各条线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村居各方志愿力量倾情投入。以村居工作人员和党员为文明实践“领头雁”,37个村居全部成立志愿服务队,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队长,带头做文明实践志愿者。充分激活农村各类志愿力量,组织引导农村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百姓名嘴”、返乡创业人士、文化能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新乡贤”积极参与村居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批以村民为主体、“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提高X人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情。

“点面”结合,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开展

镇级系统调研部署规定项目。X镇以整合资源为抓手,通过上门走访、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X民生面对面”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征集群众需求,梳理出12类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并以此设计出20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比如,对村民反映需要更多农业技术服务以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问题,针对性设计出“科学技术到田间”项目,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最新科学种养知识,使农民足不出户也能学到西瓜、虾稻共生等先进经验。

部门结合自身优势下送项目。各部门不断延伸本职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实现为民惠民利民。比如,辖区内的X县第二人民医院实施“爱心天使送健康”项目,把健康、保健等送到基层困难群众身边;X中心小学实施“四点半课堂”项目,教师志愿者利用放学、周末、节假日,为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文广站实施“文化夜市”项目,文艺志愿者定期开展大型户外文艺演出;楚东职业技术学校“张红梅工作室”,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类个性化、精准化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都广受群众赞誉。

村居因地制宜开展自选项目。指导各村(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和群众需求,开发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比如,以“为留守老人洗澡”为服务内容的“村居临时儿女”关爱老人项目,以定期为有需要的独居老人、五保老人洗涤衣物、被褥为内容的“爱心洗衣房”项目,从物质资助、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心理援助等方面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困境的“连心家园”项目等,都突出关心关爱主题,在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思想问题,起到了温暖人心、滋润心灵的作用。

“党群”共建,推动文明实践制度化发展

述职考评推进志愿服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镇对村居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核,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述职评议会,总结近期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推广典型案例,加强对村居、单位以及志愿者个人的考核奖惩。将机关事业单位及村居工作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入党、干部储备、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推荐要素和考核依据。

礼遇十条激励志愿服务。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优先推荐参加身边好人、劳动模范等荣誉评选。试行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礼遇办法,对志愿者按服务时长进行星级评定,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贡献突出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其先进事迹,量身定制拍摄专题片。为优秀志愿者提供职业介绍、创业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优待,鼓励企事业单位、村(居)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

七项制度护航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志愿服务需求对接制度、志愿者培训制度、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志愿者服务保障制度、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制度、党团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制度等七项制度,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69 1191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