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政绩观大家谈交流材料集聚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正确政绩观大家谈交流材料集聚汇总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正确政绩观大家谈交流材料【第一篇】

根据学习安排,就“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围绕“五个方面”,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精神实质

1.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准确把握内涵实质。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对于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记从深浅、远近两个角度做过阐释,即“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以此为标准追求自己的政绩。

2.围绕“依靠谁实现政绩”,准确把握力量源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们党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绝不是靠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实现的,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3.围绕“为谁建立政绩”,准确把握目的动机。习近平同志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的政绩本质上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业绩,是帮助、引导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实践过程。这也决定了我们做工作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4.围绕“怎样实现政绩”,准备把握方式方法。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了的道理。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灭的文化痕迹,就必须从实干中开拓出一条路来。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5.围绕“追求什么政绩”,准确把握评判标准。群众、实践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因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政绩只能由群众来评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绩只能通过实践来甄别;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三者的主体是群众,统一于群众公认。也就是说,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二、厘清“五个关系”,切实避免政绩观错位的行为偏差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必须警惕政绩观错位,避免“五重五轻”(重业务指标轻党建工作、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重个人得失轻行业大局、重上级评价轻群众认可、重门路关系轻踏实苦干)的行为偏差,切实厘清“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领导干部的政绩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层的内容上,可以说,没有深功夫,就没有真政绩。往往重大的改革创新以及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机构优化职能调整、“三个生态”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奋斗、持续改进才能见成效,这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潜功”精神与境界。

二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立足于大势大局、民生福祉,方能料远若近,负重前行,以发展的眼光善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甘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反,禁锢于个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则不免经常患得患失,挑选“开花早、结果快”的任务,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

三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做人正不正的试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权力不是“任性”的资本,而是领导干部“奉献”的基石,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我们摆正权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乱想,嘴不能乱吃,手不能乱伸,笔不能乱签。

四是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不能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受疫情的影响,恢复经济增长是全国、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迫切任务,但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具体到黄冈,应该是符合良好市场生态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五是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在行业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落实的关键之年,面临“改革创新提质年”的任务要求,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纠正固守旧模式和老套路的倾向,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政策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中闯出新路。

三、找准“五个定位”,全力推动正确政绩观落地落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找准“思想定位”。当前受疫情影响,不仅对湖北经济、中国经济影响巨大,对我们经济增长、专卖管理等各方面也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专卖专营的央企,更需要我们心中有大局、前进有方向。我将始终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责任制落实及行业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为抓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抓好落实。

二是保持为民情怀,找准“角色定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需要全面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人民满意幸福为工作出发点,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上,并认真抓好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务人民意识。我将抓实抓好领导干部一线带班作业,多听基层呼声,汲取一线智慧,通过真正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深入工作现场协调,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基层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立足长远长效,找准“目标定位”。领导干部的职务有任期,但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市局党组提出的“三个生态”正是从长远长效出发的,我将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持续优化完善“一好一高”专卖目标管理体系、专卖执法风险防控体系、规范经营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分管领域各项工作成效经得起群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修炼人生格局,找准“价值定位”。我将在谋大局中折射品格,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在谋中心中彰显担当,以党组班子成员间、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不断提升总体运行质量;在谋长远中凸显作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升分管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强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我个人将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同时,对于分管领域干部职工,将以建设“四讲四有”(讲政治有品格、讲责任有担当、讲学习有能力、讲纪律有底线)的高素质队伍为目标,切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以扎实作风过硬本领推动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以上交流只是学习的一些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正确政绩观大家谈交流材料【第二篇】

几天来,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讨论辨析,使我对政绩观的内涵要义、实践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把握。我觉得,政绩观既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内生动力。作为烟草行业的党员干部,必须在如何看待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做出政绩的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自觉,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实干精神,创造出经得起时代和实践检验的政绩。下面,结合学习思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政绩是我们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与履行职责的实践中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追求政绩、创造政绩,是每名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的奋斗目标。同时,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我认为,政绩观好比一件衣服的第一个扣子,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后面的就全错了。下面,对照习总书记的“四有”要求,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围绕树牢正确的政绩观谈一下认识。具体来讲,就是要有“四颗心”。

一要有一颗“公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两个月来,在系统学习和耳濡目染中,自己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事求是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的好,工作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的不好,工作就会遇到挫折。要做到实事求是,我感觉:一是在思路谋划上要实事求是。思路决定出路。做好县域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思路。全国2800多个县,每个县都有每个县的县情,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点,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符合形势要求、符合县情特点的发展思路。X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明确了“X”的总体发展思路。几年来,这一思路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对统一思想、明确路径、推动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在目标确定上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于引领方向、凝聚士气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目标的确定上,我感觉既要积极向上又要稳妥可行。一方面,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跳起脚来摘桃子”的劲头,把目标设定的高一些,发挥好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画饼充饥,提一些不切实际或不能实现的目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是在工作推进上要实事求是。对群众期盼的事情,有能力去做的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条件暂时不成熟也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能完成多好就完成多好。同时,一个县的财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分清轻重缓急,办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不能不顾财力、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

二、要有一颗“爱心”,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政绩为谁而树,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首要问题。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非常朴实的话语,点明了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也决定了我们做工作必须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把政绩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焦裕禄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一样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在福建东山已经形成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习俗;

杨贵同志几十年后重回林县,成千上万的群众翻山越岭看望老书记。比较之中见差距。应该说,现在的县委书记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难度都比过去要长、要多、要大,经常“白加黑”、“5+2”干工作,但为什么达不到焦裕禄、谷文昌、杨贵的口碑和高度?甚至有的时候还费力不讨好、群众不买账。究其原因,我感到最根本的还是有的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出现了偏差,有时没有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焦裕禄同志“除三害”、谷文昌同志治风沙、杨贵同志修人工天河,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忧难、谋利益。对照焦裕禄、杨贵等模范的先进事迹,自己也深刻反思,多年来,自己虽然从内心来讲始终抱有为百姓谋发展、造福祉的朴素情怀,但囿于条件限制和工作能力等等原因,也并不是每项工作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有的工作虽然坚持了群众观点,但由于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工作的效果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件事情更让我体会到,只要我们做决策、办事情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始终从群众利益出发,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群众、倾听呼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群众最有智慧,群众最有力量,只有赢得群众的真心理解和支持,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工作也就能顺利推进。我们经常扪心自问,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我觉得,当我们离开一个地方,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我觉得比做多大官,获得多大荣誉都重要。

三、要有一颗“恒心”,始终树立久久为功的理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地方的发展是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跑好“接力赛”,关键是要有基石精神,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实举动,核心是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总书记指出:“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我感到要向右玉的县委书记们学习。右玉曾经是晋西北黄沙弥漫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19任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里都有一把植树的铁锹,60多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他们始终都在做同一件事:种树。右玉林地面积由解放前的不足%提高到53%,让荒漠变成了绿洲,创造了被总书记高度称赞的右玉精神。追求显绩还是追求潜绩只是在“一念之间”,但这“一念之间”考验着我们的政绩观,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成效。近年来,中央、省、市都修改完善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弱化GDP等指标,强化民生等指标,释放出了重视潜绩的强烈信号。对照总书记要求,我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绝不做“一任政绩、几任包袱”“一方受益、八方遭殃”的事情。

四、要有一颗“决心”,始终强化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并将“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五条标准”之一。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五个敢于”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和时代解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新形势下,县域工作呈现出工作任务重、发展瓶颈多、自主空间小、社会管理难等特点,县委书记敢不敢于担当、善不善于担当、能不能够担当,直接决定着一个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到河南学习,我感到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焦裕禄同志顶着违反粮食统购统销的政治风险,购粮救济饥民;

杨贵同志面对施工方面的重重困难和来自上下两个方面的反对指责,打通了穿越巍巍太行山的人工天河。焦裕禄和杨贵同志这种冒着风险也要担、顶着压力也要干的精神和勇气,就是县委书记敢于担当的生动教材。在县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各种矛盾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有的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有的是困难阻力比较大的,例如企业改制、信访积案等。对这些问题怎么处理,是捂着乌纱帽当官,还是拎着乌纱帽干事,是为发展负责、为群众担当,还是为揣摩意图、明哲保身推托,最能考量我们的襟怀和担当,最能考验我们的政绩观。身为县委书记,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魄,跳进矛盾漩涡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矛盾问题的解决带动工作全局。城中村改造有“天下第一难事”之称。我市主城区内散落着几十个城中村,村内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现象比比皆是,群众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我们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拆、富民拆迁的原则,近年年累计拆迁改造X个村,涉及X多户,近X万人,相当于动迁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乡镇,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

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到,机遇稍纵即逝,抓住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遗憾,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责任和担当。历史的人就要干历史的事。只要我们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实际出发,选定了方向,就要以担当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下去,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松手,这样才能取得成绩,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正确政绩观大家谈交流材料【第三篇】

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之路,完善“三个民主机制”。

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民主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1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地方“让位”。各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出名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关键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一要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二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参加,制定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三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界定应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都无权不经会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

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检验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

1、把握一个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关键。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倾听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集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评,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层次上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要限期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的要追究责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认真处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

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掌握,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做到依法行政,必要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已经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函询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坚决撤下来。

正确政绩观大家谈交流材料【第四篇】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全市党员干部政绩观专题教育和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的工作要求,本人认真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等五个方面要求,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深挖问题原因,找准整改方向,落实问题整改,回忆起近段时间的所学所思,所想所误,感觉收获颇丰,现就在专题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围绕“五个方面”,深刻查摆自身存在不足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方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本人始终能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也能跳出“给自己留名,给自己邀功”的小格局,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舍尺寸之功,不损毫末之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本人也积累了相当的工作业绩,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缺少拼搏精神,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面对一些长期推进的工作,一开始干劲十足,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往往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当前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依靠谁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努力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个宗旨,眼里有群众、心中有群众。但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知行合一不彻底,导致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上本领不够强,业绩不够突出。虽然也做出来一些实绩,但没能真正做出几件让群众都拍手叫好的实事。

为谁建立政绩方面。本人能够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时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当前的重点工作中,上级检查什么准备什么,上级考核什么重视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一线调研,了解群众最急最优最盼的精力,降低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

怎样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的各行规章制度,自觉践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有时候因为主管工作负担较重,不能经常性以“双重身份”参加组织活动,在一些党建工作的安排上也大多是贯彻执行上级部署,在主动安排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上还有欠缺。

追求什么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干事创业要有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明知道上级的一些决策部署上有些不周全、不到位的地方,但主动提出意见的次数较少。比如,在推进的农村改厕工作中,县里要求由各乡镇开始推进,但是在乡镇完成改厕后,县里连通的主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管道还没有建成,仍需要在乡镇建一个三格化粪池作为临时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虽然当时在县里的推进会上向上级提出了这个顾虑,但是县里明确将在村级改厕前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便不再过多坚持意见,导致没能妥善完成工作。

二、理清“五个关系”,明确认识自身努力方向

(一)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而不是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但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用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是坚决不被允许的!秦岭事件的惨痛教训需要我们始终铭记!我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持推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坚决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绝不贪功冒进,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的代价去给自己添政绩。

(二)立和破的关系。世间万物,破旧才能立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把握好“立和破”的关系,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把握新常态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牢固树立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取向,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不搞“急就章”“一刀切”,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虚和实的关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偏偏仍有一些领导为了彰显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绩,大干快上甚至弄虚作假搞一些“面子工程”,主要目的不在于服务群众,而在于让这些“特色”“亮点”成为自己仕途晋升的筹码,这种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愧对党和人民的期望。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干精神,不求务虚的政绩,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化解矛盾,在实干中做出成绩。

(四)标和本的关系。要把握好“标和本”的关系,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理。新时代,要以新政绩观倒逼发展工作,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抓发展的劲头。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需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紧紧扭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对自己驾驭风险、跨越关口的能力检验和担当尽责、攻坚克难的作风检验。除此之外,还要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群众满意等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内容。

(五)近和远的关系。要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就是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如果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就会导致“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这必然会影响发展;如果只顾长远,不顾眼前,就会慵懒懈怠、碌碌无为。

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处理好这“五大关系”,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才能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五个意识”,争做忠诚担当作为干部

(一)持续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的严峻复杂形势。立足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就是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特别是从维护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大局来看,就是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当前最要紧最突出的大局。

(二)持续强化政治意识,自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前,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离年底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且第一季度又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件不能少,一件不能差,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将坚持“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当下比后劲”的思想,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好,把分管工作落实好,把群众所需所盼干好,脚踏实地,不计得失,不贪政绩,切切实实为XX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持续强化为民意识,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将持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为民服务上做表率,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在具体工作中,我将继续把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时时同民意对表,事事向民心聚焦。

(四)持续强化担当意识,自觉守初心勇担当。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种优良政治品格,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就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就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就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就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甜瓜生在苦蒂上,辉煌多在苦难中。我坚信只要克难攻坚,忠诚担当,就能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五)持续强化廉政意识,自觉维护政治本色。毛毛细雨沾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严管小节,不碰红线,严格执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坚决抵制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自觉维护理想、信念、斗志、党性、原则,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69 1323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