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全域旅游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乡镇全域旅游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镇全域旅游工作总结【第一篇】

同志们:

在全市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X市全域旅游推进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在近两年疫情中受到重挫,如何摆脱疫情影响快速恢复元气,按照既定的思路和目标蓬勃向上发展,需要认真地研究。下面,围绕当前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加速X旅游业发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怎样抓好X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X旅游的现状

X的旅游可以用“三个五”来总结:“五大特点”“五个持续向好”“五个方面问题”。

(一)X旅游具有“五大特点”。一是资源多。就单项的旅游资源而言,以市州为单位看,放在全国都算多的。二是起步早。全国还没有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抓的时候,X就已游客不断。X省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就是在XX召开的。三是名气大。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X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不知道X的人很少。四是区位优。现在X同城化发展,X毗邻省会X,旅游景区基本都集中在交通要道上。五是后劲足。X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培育等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二)X旅游业发展表现出“五个持续向好”。一是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向好。近三年,全市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速都是X%以上,和全省一样实现“井喷”。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X个,在全省最多。近年先后荣获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等称号。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向好。自X年X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以来,连续举办六届,累计实施重点旅游建设项目X余个,每次旅发大会都极大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包括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酒店等,甚至“无中生有”发展了一批蹦极、跳伞、露营等旅游项目,全市旅游接待能力,床位数、房间数、酒店数大幅提升。三是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持续向好。率先在全省探索大管委管理模式,整合X、龙宫、大屯堡等景区,组建X旅游区管委会,成功构建全市一盘棋、一体化的“大旅游”管理模式。四是旅游宣传营销持续向好。X旅游集团公司、管委会充分应用智慧旅游信息化手段,率先在全省推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中国瀑乡·秀美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五是旅游助推脱贫的作用和效果持续向好。X近年打造了很多乡村旅游点,带动旅游产品销售、人员流动、服务发展、就业保障等,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扶贫车间都在生产旅游产品,旅游发挥的脱贫作用和效果持续向好。

(三)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旅游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X旅游资源面积占国土资源面积的X%,远高于全省X%和全国X%的平均水平,但发挥的经济效益与之不相匹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A级景区在我们X,但更多停留在门票经济上,一流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管理、服务以及转化为经济效益上,没有与一流资源相匹配。X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仅为X(X亿元)的X%、遵义的(X亿元)X%。二是旅游有效供给与市场消费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还需要做文章,按照旅游发展新、老“六要素”要求,我们在文旅融合、旅游商品、食住行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旺季容不下人,淡季没有人;白天容不下人,晚上留不住人。“夜间游”业态也是X十分明显的短板,X年全市客房平均出租率不足X%,旅游这张靓丽的名片对X发展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三是旅游市场主体小、弱、散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各景区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真正形成“点、线、面”全域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旅行社X家,仅占全省(X家)的X%,是X市(X家)的X%,是遵义市(X家)的X%,而且本地旅行社主要是组织游客外出旅游,很少组织外地游客到X。X旅游资源富集,但还是X一枝独秀,缺乏高水平的本地旅行社,就无法掌握旅游市场主动权。以X旅游资源、旅游大市的现状来说,旅行社数量至少应该占全省X%。四是全域规划X旅游的研究、落实还不够。各县(区)、各景区、各平台公司各自为政、自主开发、自求盈亏。全域旅游是指区域性都是旅游景点,但X“慢游”交通系统不完善、路网体系不闭合、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差异化要求;旅游智能化程度较低,网络旅游攻略领域没有足够重视;多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深,特别是文旅融合开发方面,其他市州比如黔东南,酸汤鱼一道菜、“高山流水”敬一碗酒、侗族大歌一场文化演出令人印象深刻,而X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中完全没有彰显特色。五是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逐年下滑。X年全省综合排名第四位,X年排第八位,X年全省挂末,这不是X旅游产业应有的地位。各级各部门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我们拥有最好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差的考评,旅游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希望大家以今天的全域旅游推进会为转折点,真正重视X全域旅游和军民融合两张名片的打造,以目标为导向、问题为导向、结果为导向,精准抓好落实,全力打好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翻身仗”。

二、理清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通过反复研究,提出要聚焦“一个抓手”,突出“两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四大建设”的X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一)聚焦“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和示范县(区)”这一抓手。从X全市来讲,就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从各个县区来讲,就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文旅厅明确表示支持X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从全省来看X也最有条件创建成功,因为我们县区数量少,旅游资源富集、基础好。按照验收细则,X只要有X个县区通过国家级验收认定,就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大家要坚定信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我总结为三句话: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全域旅游实现了,就能带动区域内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全域旅游关键抓什么?具体化来说就是抓“三张网”。一是旅游交通网。“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旅游交通网是最关键的第一张网,要实现快进慢游相结合,方便快捷、线路闭合。二是公共服务网。游客进入X境内希望得到的服务,我们都要能提供,自主全方位、高中低端结合。三是智慧旅游网。现在提全域旅游,必须是“一网全域通”“一号万事成”,只要进入X境内,登录一个网站,各项服务都能做到。

如果要再深入的分析,全域旅游和传统旅游比较还有X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单一的景点景区建设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性作为目的地发展模式的转变。进入X境内就是旅游,不是说一定要到X、到龙宫才是旅游。游客进入X境内,进入X高铁站、机场开始就是旅游的享受。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我们现在还停留在门票经济上,全域旅游带来的收入增长应该是全产业链的收入增长。三是从导游、旅行社运作的封闭式向自由流动的开放式转变。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旅游都离不开导游、旅行社,但是运作要向自由、开放式转变。四是从粗放低效向高效精致转变。粗放低效就是依靠环境资源的破坏、巨大的投入,但效益很低,而全域旅游是整体打造完以后基本上零投入,但带来的是高收入、高回报。五是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要实现今后所有在X的市场主体都是旅游产业主体,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甚至农业基地、机关单位都是全域旅游的参与者和共享者。六是旅游部门单一抓向党政主导、各行各业参与抓转变。全域旅游不单独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是全X人民的事情。

“全域旅游”最初提出的时候,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提出了“六个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今天再加一个“全天候经营”,扩展成“七个全”,今后要围绕这七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全域旅游。

(二)突出“疫情防控、市场主体”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疫情防控。当前国外疫情势头蔓延,防范输入压力很大,旅游流动性大,所以当前旅游业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按照我们既定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位。现在,基本上餐饮、住宿等各行各业都可以开放,但是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谁经营谁主管谁负责。各县区、各部门必须抓好三件事情:一是所有医疗服务点不能擅自接诊发热病人,发现后必须第一时间报告指定医院。二是全社会要再宣传、再动员,对任何进入X境内的人必须如实报告个人行踪。三是公安防控工作,原则上不是X身份证,不是从X境内出去的,从疫区国家回来的人,不得进入X。第二个重点,市场主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旅游业的恢复,X月X日谌贻琴省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做了详细安排。X月X日省政府印发了《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黔府办发电〔X〕X号),从资金奖补、项目实施、旅游惠民、信贷支持、融资担保、以工代训、酒旅融合、精准营销、门票优惠、差异化支持等X个方面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抓好落实。X月X日分管副省长胡忠雄到小河湾现场调研指导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规划引领、效益优先、关联三农、注重市场运作”等要求,并指出X还没有全国百强旅行社,今年省里将集中力量打造X至X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系统研究,推动本地旅行社从今年起要提档升级,旅行社数量、质量以及在全国的排位都要提升。

(三)实施“产业升级、景区提升、产品创新”三大工程。一要围绕项目的谋划,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抓经济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在项目上,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包装线路、发展旅游企业都是项目,发改、旅游和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高水平编制规划、大手笔规划线路、大力度推进旅游多元化发展,统一规划,整体打造。训华书记特别讲过X在气候资源环境方面具有极大比较优势,我们要在康养和旅游文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发展。二要围绕基础设施,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在建的旅游领域工程要倒排工期、快速完工、投入运营。相关县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督查督办局要盯紧。要加强景区景点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研究旅游线路重要节点上的配套。今年要在“夜间游”方面形成突破,西秀区已经在研究X湖XA级景区如何发挥经济效益,经开区在娄湖等为载体的“夜间经济”消费要实现突破。三要围绕文旅融合,实施产品创新工程。这是X旅游很大的发展潜力,宣传、文化部门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文化的东西不能躺在博物馆睡大觉,要让千百年扎根在土地上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当代的经济活力。我们经常讲若飞精神、顶云经验、屯堡文化,在当下怎样发掘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若飞精神在今天怎样激励我们的干部推动工作?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很重要,机构改革组建了文化广电旅游部门,不光要抓旅游还要抓文化,在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凝聚X地域文化特色和本地资源,开发方便携带、成本低廉而又有文化品位、利润丰厚的旅游商品,同时还能宣传推介X,每个县(区)至少得开发几种出来。

(四)推进“旅游营销、服务质量、管理效能、人才队伍”四大建设。一是旅游营销要专题深入研究。网上网下怎样用X这样的旅游龙头来宣传好。二是服务质量要和营商环境、“创文”工作全方位联系在一起,要加大旅游执法和行业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做好服务提升。三是推进管理效能建设,从政府方面来说,旅发领导小组要发挥作用,定期调度X旅游发展工作,加强督查考评,阶段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要“送出去、引进来”,加大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开发、扶持力度。各级组织部门、文旅部门以及地方高校要结合X全域旅游实际,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抓旅游工作队伍建设,配齐精兵强将。

三、扎实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十件实事”

第一,重点景区景点的打造升级、按期投入营运。加快格凸河景区升级打造,X年X月实现营业;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今年必须投入运营;通过景区线路串联,带动“大兴东”起死回生。第二,X景区改造升级。X(镇宁)西部游客集散中心今年要完成基础建设,明年X月前全方位运营;X景区入口改造今年X月份要完成;实施好管委会、集团公司交叉任职制度;X党工委、管委会和集团公司要加快扶梯经营权收回;发挥各国里项目的联动效应,加快“夜间游”业态开发;加快景区线路包装打造,充分发挥X景区对X旅游产业带动作用。黄、龙、屯、格一体化,不仅是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根本还是线路、资源线路的一体化。第三,旅游系列商品的开发。文旅、宣传、商务等部门要牵头研究,开发有标志性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每个县(区)结合自身特点研究X至X种文创产品、旅游商品,集中在全市旅发大会上进行展示,部分平台公司可以研究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第四,旅行社打造升级。市级层面重点提升改造X家旅行社,冲击全国、全省十强,每个县区增加X至X家旅行社,占全省份额至少X%以上。要实现质量上提升,在服务、线路包装、对外推介等方面要经营有方、产生效益;职能上转变,改变“X日游”状况,研究以X为中心、辐射周边市州景点的“多日游”。研究对旅行社奖补政策,以及对引进旅游集团的奖补措施。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等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第五,开好第七届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确定主题、预定目标、开出效果,对大会召开后在基础设施改善、对外宣传、游客量拉动、旅游线路策划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收获进行评估。围绕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认真谋划筹备X半程马拉松等国际赛事,积极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第六,打造、升级、新建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结合农村宅基地管理以及脱贫攻坚结束以后农村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对原有乡村旅游景点改造升级,每个县(区)至少新打造X个乡村旅游景点,力争今年新打造X个乡村旅游点。对纳入国家保护的传统村落列为乡村旅游打造点,不能简单地大拆大建。第七,X景区各国里项目今年要建成开业。第八,旅游文化的开发。宣传、文旅部门总体牵头,全市有关部门参与,有序打造“一首歌、一台戏、一张导游图、一本解说词、一部宣传片、一位形象大使、一张检索(攻略)网”等等,必须求奇求特,做成精品。第九,开展旅游“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开展“十佳导游”“十佳示范乡村旅游点”“十佳酒店”“十佳餐饮”“十佳旅行社”等系列评选活动。第十,编好“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请专家策划,认真研究,一是要统筹“十个注重”:注重全域与特色、注重区域与精品、注重商务与培训、注重文化和文产、注重养生和健身、注重休闲与度假、注重探险与赛事、注重信息与科技、注重快进与慢游、注重宣传与推介;二是突出“七个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天候经营”;三是充分体现新、老旅游“六要素”: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基础,新推“康、养、学、闲、情、奇”六要素是拓展;四是要有项目清单,详细列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清单;五是要有经济效益测算,对老百姓收入、对财政税收、对GDP、对三次产业联动带动等,要有一个科学、精准的经济效益测算。

“全域旅游”是X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下去。同时我们要增强信心,X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X省第一个成功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发展的思路理清了、问题分析准了,最根本还是抓落实,下步要把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责任,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方位把X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乡镇全域旅游工作总结【第二篇】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并且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的相关的经济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發展的理念,对于当今的经济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发展全域旅游出现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展开思考,探讨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开展方式。

前言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不断的完成战略新目标的重要的发展方式,但是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和探讨都只是初步的了解,应深入了解国民经济,开展对全域旅游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一)明确全域旅游的内容

全域旅游的意思就是需要每一个行业都积极的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作为吸引不同游客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齐心协力,在开展全域旅游的城市需要每一个居民都积极的进行配合,要做到对旅游地的所有吸引物的关键要素都能进行充分的调配,为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游客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力求达到游客对整个环境最高的满意度。全域旅游的重点是不再关注来旅游的人数,而是注重游客来本地区旅游的质量。这是旅游行业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标志着旅游行业将进入新的层次。

(二)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人民的角度讲,全域旅游是一种能够让农民有效的脱离贫困的方式,农民在生存的环境中通过开展全域旅游使农民在有效的利用家乡的环境,脱离贫困。充分做到了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例如,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开展了全域旅游,在未得到开发的时候,当地农民的每年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左右,后来在开发了全域旅游的行业之后,当地的农民每个人都能收入到5000元左右,

使当地的农民有效的脱离了贫困。另外,开展全域旅游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措施。全域旅游使人们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保护好旅游的环境,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体验山清水秀的美好。并且,全域旅游是一种重要的转型方式,以旅游为基础,通过各行业的配合,培养旅游业新的业界态势,推动经济的再一次发展。

(三)全域旅游的重要性

全域旅游的提出和有效的发展,能够让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旅游不再是单一的景点的观赏,全域旅游使旅游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全域旅游的特点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放大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培养富有竞争力的主打产品、主题形象和产业体系,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另外全域旅游能够有效的发挥本地区的实体行业的优点[3],有效的提高经济的效率。全域旅游通过提高居民的家庭收入有效的推动了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全域旅游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通过对全域旅游重要性的分析,可以知道全域旅游的重要的目的,带动传统的旅游行业焕发出新的动力。

二、传统旅游业的问题

传统的旅游业注重的是来旅游的人数,但是全域旅游注重的是整体旅游环境的质量,力求做到游客的最大的满意度。并且由于传统的旅游业的盲目扩张,造成比较大的环境负担,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工作人员不足,管理漏洞等使景区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景区得不到有效的恢复,破坏却是一直在持续的进行,从而造成了景区的环境逐渐恶化,围景建区的方式让景区的人文环境比较混乱,大量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使游客对景点的感受变差,降低游客的满意度,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所以建设全域旅游改善景区环境势在必行。

三、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的重要方式

(一)推进旅游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进行全域旅游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应该对全区域的建设设施进行规划,应该做到充分的与景区的环境一致,或者与景区的建筑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样使游客充分的感受到了景区的景色以及建筑之后,在本区域也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特色,有助于提高游客对本区域旅游的热情。

(二)进行全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化

进行全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化的作用是可以让游客在游玩过后,可以找到宜居的地方进行充分的休息,这样更加有利于游客的满意度的提升。所以,进行全区域的旅游资源的优化,对景点,景区还有交通设施,休息和游乐以及对酒店和餐馆的有效规划,让旅游的景区能够适合人们的玩乐的同时更加适合人们休息。这是进行全域旅游的重要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例如,国家的某个景区在没有进行全域旅游规划的时候,周边的环境混乱,并且地方偏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虽然大部分的游客都觉得这里的景色很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个景区环境虽然好但是游客并不多。在政府对这个景区进行全域旅游规划之后,政府首先改善了通往旅游区的交通环境,增加了车辆的进出,然后,对周边的乡村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和规划,让周边的乡村也成为这样全域旅游中的一个特色。这样既改善了周边的环境,同样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这个景点的改革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的重要的一个改革措施。

(三)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特色,促进各行业的相互融合

全域旅游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旅游+”的功能,有效的使传统的旅游业从围绕着某个景点打造建设成一个区域,每一个景点都要设置一个售票的地方充分的转变成了一个区域和景色是一个大的人文生态环境,旅游业和各个产业之间的一体化。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等的各个产业进行深入的结合[1],促进新的旅游模式的产生,同时使新的旅游业更具市场竞争的优势。例如,过去的某个景区由于人民自发的围景建区导致人文环境比较混乱,负面效应很大,在进行全域旅游规划后,通过政府以及管理部门的有效规划,相应的引入不同的行业,并且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得这里的每一个产业都散发出了新的生产活力和良性的竞争态势,有助于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将带动更多的地方进行革新,全域旅游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越单一的旅游行业所创造的价值和经济影响。随着全域旅游的战略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旅游业将进入全域旅游的全新格局。

乡镇全域旅游工作总结【第三篇】

在前不久成功举办的第23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市委书记刘南昌接受了新华网专访,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刘南昌书记指出,七届市委把旅游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来打造,迎来了三门峡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基本思路是“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开发、大企业牵引、差异化竞争、品牌化运营”,重点是围绕全域旅游,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和全区域管理”的要求,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使三门峡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核心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的集散中心。

这不仅是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目标的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也吹响了发展全域旅游、推进转型发展、发力“三次创业”的号角。那么,究竟该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呢?笔者认为,要着重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全面认识旅游业发展新常态,形成发展全域旅游大格局。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党和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推动转型发展、增加人民福祉做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在视察贫困乡村时,多次对旅游扶贫提出要求,寄予厚望。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并将旅游定位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全国各级各地都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抓旅游的良好格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人均出游近次,旅游总收入达万亿元,同比增长%。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亿人次和万亿元。旅游扶贫效果明显,三年以来全国超过500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实现了脱贫。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这是国家对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新定位,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省际中心城市、重振崤函故地雄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批准将“三门峡市旅游局”更名为“三门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发展全域旅游,重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和全区域管理”。因此,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的宏观管理、行业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全域旅游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助力旅游的发展合力。

二、科学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新路径。

发展全域旅游,在于“全”、在于“新”、在于“实”。要按照“全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树立大旅游规划观,依托我市历史、自然、文化、经济、社会资源特色,围绕“服务人、陶冶人、提升人”这条主线,邀请富有实战经验的顶级专家团队编制融合文化、教育、体育、交通、城乡、国土、工业、农业、商贸、水利、养生、养老、服务等于一体,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方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引领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合理布局全域旅游产品架构,激发联动发展、转型升级原动力。

要按照“分层次开发”的基本思路,合理布局旅游生产力。就我市而言,要以沿黄半岛景观带为主体框架,构建休闲度假为要素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一核两轴七区”的发展格局。“一核”即天鹅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两轴”即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发展轴和蒙华铁路—三淅高速—209国道发展轴,“七区”即围绕提档升级,有效推进三门峡大坝风景名胜区(含黄河三门峡峡谷)、黄河丹峡旅游区、仰韶文化旅游区、函谷关道文化旅游区、小秦岭旅游度假区、玉皇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双龙湾旅游度假区等七大旅游区建设。同时,以主城区为中心,打造“一小时”旅游圈,构筑渑池峡谷风光、文化圣地,陕州民俗风情、温泉养生,灵宝道源天下、森林度假,卢氏自然山水、生态休闲等四个新型旅游功能区和环主城区乡村旅游产业带,建设沿黄河旅游景观带、卢氏山水、灵宝小秦岭、陕州区张村塬和张汴塬——甘山、渑池韶山峡谷等绿色旅游风景道,形成由点线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四、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龙头带动性吸引物。

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有标志性的龙头带动性景区。要按照“大企业牵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快整合天鹅湖湿地公园、陕州公园、黄河公园、青龙涧河景观带、虢国博物馆、庙底沟文化遗址公园、陕州地坑院、高阳山温泉、温塘村等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进诸如华侨城、中青旅等知名大型骨干旅游企业进驻,运用其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和营销渠道,联合打造名副其实的具有龙头带动功能的旅游极核。同时,全力推进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区、黄河丹峡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三门峡旅游业的龙头真正扬起来、带起来。

五、遵循旅游经济规律,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新产品。

要按照“差异化竞争”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饱览黄河风情·体验休闲文化”主城区旅游线、“感悟道德真经·寄情名山胜水”西南旅游线、“品味历史文明·穿越峡谷奇观”东部旅游线和“春季沐春光、赏百花”、“夏季玩漂流、游山水”、“秋季赏红叶、采硕果”、“冬季观天鹅、泡温泉”四季精品旅游线路等独具特色、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豫西山水、民俗风情、名特物产以及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和旅游小镇。

六、积极实施旅游精准营销,塑造全域旅游大品牌。

要按照“品牌化运营”的基本思路,全面科学深入研究我市旅游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分层分类塑造旅游品牌。一是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塑造国际旅游品牌。依托函谷关、《道德经》、熊耳山空相寺、陕州地坑院、崤函古道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塑造“黄河文化圣地”品牌,培育国际旅游市场。二是发挥黄河山水优势,塑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依托黄河风光、天鹅湖湿地、三门峡大坝、高阳山温泉、黄河丹峡、仰韶大峡谷、小秦岭和卢氏山水等资源,塑造“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品牌,引爆国内旅游市场。三是发挥城市乡村优势,塑造区域休闲康养旅游品牌。依托主城区休闲商贸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抓好主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美食娱乐旅游发展,塑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品牌,炒热周边旅游市场。四是强化旅游目的地宣传营销,全力做好“九省联动,十万游客看黄河”主题推广活动,创新策划黄河文化旅游节、暑期游学欢乐汇、白天鹅旅游季固有品牌活动,抓好横渡母亲河、万人帐篷节、豫西大峡谷双胞胎漂流大赛和萤火虫原创音乐节、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陕州灯会、千人穿越函谷关等旅游营销活动。同时,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引导全市4A级以上景区策划组织专项事件营销活动,突出休闲度假主题,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促动远程客源市场。积极争取举办或承办国家、省和跨区域的会议、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实现高端旅游市场新突破,持续提升对外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七、完善旅游服务公共体系,营造城市旅游大环境。

游客的最终落脚地是在城市,主要消费地也是在城市,建设旅游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城市旅游、拉动城市消费。因此,要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质和旅游功能,以商务中心区建设、棚户区改造、青龙涧河景观带提升为契机,突出山水特色、生态宜居、文化传承、休闲度假,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生态廊道、慢行绿道、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点、游憩处、游学基地、露营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提升旅游交通通达条件和标识体系。以建立12301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采取“旅游+公司”的模式,打造集资讯、线路、景区、休闲、餐饮、购物、酒店、交通、救援、管理、营销、预订、交易为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路径;是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有效载体;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脱贫攻坚、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是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党委政府主导、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全区域推进,才能实现我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乡镇全域旅游工作总结【第四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市旅发大会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按照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方位、全季节、全天候”旅游业态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创建XX“一城多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20xx年,我们以承办首届旅发大会为契机,以唱响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XX、XX两个千亿元大项目强势入驻,旅游项目聚集效应显著。XX湿地景区荣获“中国旅游总评榜XX年度旅游景区人气奖”、“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旅游景区最具潜力奖”,升级为国家AAA级景区。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XX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XX余万元,同比增长30%。预计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XX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突出“一套规划”,推进全区域建设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多规融合、多业并举办旅游,科学谋划空间布局,完善城乡结合、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XX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城”为核心,一城多点、同步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突出“两大提升”,推进全方位升级

2011年以来,我们投资XX亿多元,持续不断地加强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的良好开局。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实施要素配置计划,完善景区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二是推动城区功能提档升级。结合创建省级园林城区和“一区三边”违法建设整治行动,加大城区街道、景观节点、水系桥梁等环境建设,打造大通道,完善大生态,提升大环境,促进大旅游。

三、突出“三类主体”,推进全社会参与

一是明确产业主体。明确旅游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的的旅游产业推进管理体制和队伍建制,完善符合XX实际的旅游产业管理、运营和投融资机制。抓紧制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和阶段任务,统一发展共识,凝聚各界力量,齐心协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培育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招大引强和强化服务上,用真功、使真劲。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市场主体作用。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四、突出“四大项目”,推进全领域带动

以总投资规模XX亿元的四大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发挥龙头项目带动效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投资XX亿元的XX项目、投资XX亿元的XX项目、投资XX亿元的XX健康小镇及民俗小镇项目和投资XX亿元的XX世界非遗小镇和影视小镇项目建设。要保配套、强服务,对水电、路、气、讯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超前谋划,提前安排。在用地保障、规划设计、手续办理等方面全程帮办、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五、突出“多点发力”,推进全产业融合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融入生态、文化、健康、娱乐等要素,大力推进“旅游+”,形成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一是促进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打造XX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XX现代养殖观光园、XX生态采摘园等一批农业观光体验项目,推进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二是促进旅游与城市景观融合。在现有城建规模基础上,完善建成区,做好在建区,完善功能,注重生态,注入文化。新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完善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景观带,提升城市休闲和旅游功能,实现城区景区化。三是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元素,融入体验式旅游产品之中,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适应游客各种需求。

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实践,是推动XX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XX产业园区将按照省、市和XX工作要求,乘借本次大会的东风,进一步创新思路,精心谋划,细化举措,狠抓落实,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实现XX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69 797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