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优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谈谈辩证法问题【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一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的发展观,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前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种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矛盾的存在就肯定既有统一又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绝对的,不能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斗争是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能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否定其本质的绝对性。那么,对于同一性做这样的理解和说明,从而认为同一性是绝的也未尝不可啊。可见,作为同一相对性前提,也可以构成斗争绝对性的前提,而作为斗争绝对性的前提也适用于证明同一绝对性。这种观点和列宁的观点并不矛盾,单纯的只看这两种观点似乎是相对立的,但任何一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立场,这里,两种观点的出发点和立场是不一样的。列宁说“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从将两者区别开的角度来说的,将两者表现更加突出的特性提出来加以比较,显然斗争的绝对性较相对性更能体现其特征,而统一的相对性较绝对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搞清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列宁就这两者的关系作了说明。
“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这句话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相对和绝对是有差别的。“相对”一般指有条件的、特殊的、暂时的等等,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暂时的静止状态、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都指事物的相对性的方面;“绝对”一般指无条件的、普遍的、永恒的等等,如:矛盾的斗争性、普遍性。相对和绝对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但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是相对的,这即是本句话的第二层意思。相对和绝的差别不是固定不变,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的范围很大且无限发展,在一定场合为相对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会成为绝对的;在一定场合为绝对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成为相对的。
“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这里列宁指出了“相对和绝对”关系的另一个层面。相对和绝对两者不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且相对包含绝对,相对之所以是相对就是因为它包含着绝对,同时绝对总体现在相对之中。没有不包含相对的绝对也没有不包含绝对的相对。
最后,列宁指出了主观主义关于相对和绝对关系的错误观点。“对主观主义和诡辩轮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这是说,在主观主义那里,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绝对的,相对就是相对,相对中没有绝对,两者香水火一样毫不相干。那他们对于“绝对”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绝对中没有相对,绝对就是完全、纯粹的绝对。这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两者都是十分有害的。列宁在这里重点是批判相对主义,反对诡辩论。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还必须熟悉生活,熟悉所研究的对象。为什么有一些深入生活、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的同志,看问题往往比较全面、比较辩证呢?道理就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辩证的性质。为什么有的同志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强,看问题也会陷入片面性呢?原因是他们不熟悉生活,不熟悉所研究的对象。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除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还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注意克服知识水平、工作岗位、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给认识带来的局限。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思维的全面性,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的最佳准则。作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自身的哲学认识水平。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随着不断的实践被继承和发展,未来也将诞生更系统、全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
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二篇】
《马恩选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一员有必要认真研读《马恩选集》,一方面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自然辩证法》是《马恩选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格斯思想智慧的代表。《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该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而我从中受益最多的也是一种从理论提升出方法论的思想,这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本和相关资料,联系大二上学期我们班去杨柳青庄园的学习交流感想,我的收获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图探讨、文本回顾、理论意义、实践感想,最后一部分是行文重点。
一:意图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1873至1883年间,这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由于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编辑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在《反杜林论》序言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他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意图,即“系统地并且在每个领域中都来完成”。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
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的工作,并且在做这件工作之前,“不言而喻,在我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作概括叙述时,我在细节上也确信那种对我来说在总的方面已没有任何怀疑的东西,这就是:在自然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它们的全部单独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自然辩证法应该是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内容回顾
《自然辩证法》由10篇论文、169段札记、两个计划草案,总共181个部分组成。大部分论文和札记的内容与两个计划草案相符合。根据“总计划草案”的结构,全书大致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①关于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自然史。主要反映在《导言》和有关札记中。《导言》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概述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恩格斯在该部分指出,与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自然科学水平和研究方法相适应,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面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之而起的必然性。恩格斯在《导言》的第2部分,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材料,描述了从星云物质到人类产生即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分化过程,论述了自然界有限事物在有生有灭、有灭有生的大循环中无限发展的规律性。
②关于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反映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这论文和有关札记中。在前1篇论文中,恩格斯说明了辩证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最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论述了自然科学家自觉学习辩证哲学的必要性。后1篇论文以受经验论思想束缚的自然科学堕入唯灵论的实例,生动地论证了“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③关于辩证法。主要反映在《辩证法》这篇论文和《偶然性和必然性》、
《关于判断的分类》、《关于耐格里的没有能力认识无限》等许多札记中。在这部分中,恩格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材料论证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几对重要范畴。《辩证法》这篇论文没有写完,只论述了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但是在札记中,作者对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见对立统一规律)有较多的论述。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范畴,在书中也是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加以论述的。在一些札记中,恩格斯还阐明了主观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一些基本观点,包含着对进一步发展这些理论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诸如概念的辩证本性、判断的辩证分类、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因果性的实践检验、假说的作用、对不可知论的批判等等。
④关于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主要反映在《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一论文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关于‘机械的’自然观》等札记中。恩格斯在这里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观、运动观的一些基本原理,着重说明了物质运动基本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说明了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还批判了将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的机械论观点。
⑤关于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主要反映在《运动量度──功》、《潮汐摩擦。康德和汤姆生──台特》、《热》、《电》等论文以及《关于现实世界中数学的无限的原型》等有关札记中。恩格斯在这一部分里,从当时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具体内容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并运用辩证法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某些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科学预见。
⑥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恩格斯通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论述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并指出了人类只有过渡到共产主义,才能成为社会和自然界的真正主人。这篇论文把自然辩证法和社会辩证法即历史唯物主义衔接了起来。
三:理论意义
《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通过对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哲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将唯物辩证法
的主要规律概括为三条,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同时还明确提出了辩证逻辑的一些论点等等。
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代学者将如上几方面的研究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分支学科。
③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很有见地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预见。
四:实践感想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自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本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自然发展的规律,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
面对环境破坏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之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法自然”,既是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律。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承认并尊重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必须从《自然辩证法》中汲取智慧,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制建设层面。基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有必要而且只能通过这种硬性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来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
第二,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人类永远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其实也就是尊重和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第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正确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改造永远也不会停止,问题在于如何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这就必须认识自然,尤其是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只有在科学认识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按自然规律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第五,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六,高度重视和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已任的绿色技术。这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三篇】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必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的应对周围的环境。但是,现实中,我们却越来越感觉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那么,为什么人类现在越来越显得不能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我想答案就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之中。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在生命史中短短几千年里成为地球傻瓜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与此相对,文化进化是通过引入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能够使自己在几乎一夜之间就改变整个社会。比如19世纪中期的蒸汽机、20世纪的内燃机和今天的核能、计算机等,这些人类发明的新工具深刻得改造着我们的环境。明白了这些,我们再看看一个悖论: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的同时,越来越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环境,但是,却越来越不能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适合居住。
之所以出现这个悖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我们不不了解环境,而是我们有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做不好这个,那么人类便会像爱因斯坦警告我们时说的那样: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在我们步入工业社会后,变出现了一种病态般的社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所自有欲望和自身能力的肯定,对自身利益、个人主义倾向一种过度追求所导致的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倡导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许多人的吃、穿、住、行、用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本来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在饮食方面,明明是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即可。可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场合下的请客吃饭是为了讲排场,摆阔气,显富贵,把这种实际需要发展到极端铺张浪费的地步。从住房条件看,明明是求得安全、方便、舒适、温馨即可。但实际情况却把这种需要发展到宾馆式,宫殿般的豪华享受而且陷入盲目的攀比中不能自拔,人人累得气喘息息。正是由于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消费观,造成了当今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系统的高破坏。因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如果无人消费,这个产品就无法生产了。因此正是由于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而高索取必然造成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平衡的高破坏。从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高消费→高生产→高索取→高消耗、高污染、高破坏的恶性循环之中。可以说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终结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
那么这种观念导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我们面对种种非正常的人与自然关系所表现出得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历史性难题。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当然,我们不仅是要从传统理论中找答案,也要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找答案。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制建设层面。基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有必要而且只能通过这种硬性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来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
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首先,人类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万物之一员,自然之一份子。人类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这个位置,给自己定好位。人类不能狂妄自大,不能什么都以人类为中心。其次,人类要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三,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已任的绿色技术。这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环境破坏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之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法自然”,既是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律。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承认并尊重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
最后,我想感谢章汝先教授带给我的这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对我今后的成长、发展、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均有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另外在此感谢章教授的“阳光心态妙语200条”及课堂上的精彩讲授。
谈谈辩证法问题【第四篇】
其实,笔者真正的在对哲学有概念上正确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而且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哲学就和宗教一般“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在初次意识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时候,我决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进一步了解,因此我找到了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攥写的《自然辩证法》,打开这本书后,我阅读了其中的第1篇论文,也是整本《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涵盖众多学科,其内容涉及领域浩繁广阔。同时,也令我从新认识了这位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总体而言,《自然辩证法》是想要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毕竟,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建立在百年间无数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索,研究和实验过后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之上的。正如恩格斯在书中写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这在“导言”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博学的恩格斯给读者展示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巨大发现,涉及了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一些宗教文化领域;星云假说,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也有被称之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是在这样繁杂的学科发现成果里,恩格斯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套自然哲学理论体系。通过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一般与特殊,联系与发展等关系,指导科学工作者们更多地横向思考问题,将自然哲学当作从“自然科学”通向“大自然”之间的灯塔航标。
从星云假说到能量守恒,再到生物进化论,恩格斯看到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有力佐证。文中反复提到的太阳系和所谓的“宇宙岛”——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恒星系,其产生与消亡的始终,也让恩格斯更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永恒的运动。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了解人类与猿的区别,即直立行走、有准确音节的语言、手的特定分化和工具使用与制造等等,阐明了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即道出了生产的终极意义;并且指出了只有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在自然界打下自己的印记。这一切其实都揭露了一个问题,事物的普遍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是在不断的往精细化的方向进发,但是其相互间的固有联系是永远也抹杀不了的。这一辩证的思维正是指导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法宝。正如恩格斯在“导言”中说到的,“用思想的彻底性去补救有缺陷的知识”。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得益于人类所制造的工具在不断地革新改进,而结果就是,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一个个惊人的发现与理论成果正不断地检验着自然辩证法,证明着后者的科学性。也许我们现今的普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都远超两个世纪前的科学家们,但是因为我们所欠缺的是拥有站在哲学高度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所以科学发现的灵光总与我们失之交臂。而一些诸如诺贝尔奖得主一样的科学家,他们往往也是优秀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拥有着卓越的思辨能力,以及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来审视整个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可以把握永恒运动的真谛所在。
人类社会因分工得以进步繁荣,自然科学也因不断分支细化的深入研究而高速发展,然而当一切走向瓶颈的时候,我们应当在此时停下埋头摸索的脚步,直起腰杆,抬起头展望一下整个大自然,领略感悟她的伟大与非凡,跳出自己熟悉的小领域,拨云见日,一览众山小!也许就会闪现出柳暗花明的感悟。这就是自然哲学的价值所在,就是哲学的魅力!
上一篇:控辍保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