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方向,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一条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始终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为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国际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工作,不断提高执行水平。要将正风肃纪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推进现代化进程,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了“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和未来走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迈向前进。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要紧紧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十年来,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实践充分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路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使我国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走内涵式经济增长道路;坚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坚持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保持协调均衡,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建设和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增进民生福祉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道路。

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唯物史观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全体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保障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民主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经济工作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将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制度保障。

五、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将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倡导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新时代我们党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勤劳致富,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赓续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代阐释,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夯实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要坚持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补齐民生短板,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注重机会公平,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既尽力而为满足实际需求,又量力而行保障持续供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重点放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上。要坚持分阶段循序渐进,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把握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发展策略,分阶段扎实推进,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可及性。

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国是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更好承载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质上抛弃了人对自然的掠夺性思维,摒弃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更广意义上的和平发展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应人民群众呼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统筹好“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将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各国共同利益为重,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动、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九、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现代化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进程,在为文明发展提供舞台的同时,也使各种文明接受现代化的冲击和洗礼。只有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化成功实践,才可能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肇始于欧洲、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使一些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未能给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提供可行的现代化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现代化探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引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交融共生,创造出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相结合,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打破了人类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持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明,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二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涵义的重要论述,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涵义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学理上揭示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确立其理论范式,这种范式,就是人民至上、平等互利。就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而言,它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战略全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此,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中国与世界关系而言,它注重平等互利,即走和平发展道路,注重中国与世界、世界各国之间的平等发展、合作共赢。基于这种理论范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4大支柱,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政党谋强大。

基于上述理论范式与4大支柱,可进一步揭示和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1)领导力量上,它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道路在性质上的“定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才能行稳致远。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2)历史方位上,它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中国道路,它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是道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定位”。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是如此。否则,就会封闭僵化,缺乏创新;(3)奋斗目标上,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不断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这是道路在一定历史方位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定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富起来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强起来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4)总体方略上,它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新征程的战略步骤。这是道路中的“定法”,即路径和方略。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确立实现奋斗目标的总体方略,离开总体方略,确立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5)推动力量上,它整合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是道路上的“定力”。没有推动力量,路是走不出来的,也走不远,更走不宽、走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党的领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人民作为党执政依靠力量的最大源泉,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6)世界维度上,它确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道路上的“定和”。不走和平发展道路,就难以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强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定性到定位,经定标到定法,再从定力到定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政党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既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三篇】

7月26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会议由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承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做线上发言。

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表现为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经济规律与人的规律的统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的道路,在政治上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经济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文化上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上体现为坚持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上体现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专家学者认为,之所以我们要走一条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在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同时西方的现代化道路遭遇了危机。西方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为人类制造了种种磨难和困境。历史和现实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只能开辟新路,这条新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本质就是既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正面成果,又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第四篇】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关系到中国的存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升华。

党的领导、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属性层面的本质要求从属性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展了中国。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造世界经济奇迹、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命脉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达到发达社会标准的过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五个前置词,对应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我们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累加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打开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现代化是深度的精微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出社会健康发展中的和谐、互容与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是生态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命运与共、再造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世界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体现为一个不断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必然包含对“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将向何处去”的回答。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是相统一的,这就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资本为中心,走扩张掠夺殖民的现代化老路,而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用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之中,既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应以更加自信、自豪的心态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69 638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