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读后感集聚(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亲子沟通读后感集聚(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亲子沟通读后感【第一篇】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1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亲子沟通读后感【第二篇】

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多了,上小学二年级,从他刚一出生起怎样教育他长大,就是让我很忧虑的事,作为妈妈理论上的东西我懂,闭眼抹杀孩子的权利,知道不行,但实际上孩子淘气时偶尔也不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用一些野蛮的方法去对付他,想着孩子受过的体罚和叱责,我的心酸溜溜的,人性也许真的是二元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无比矛盾。为此,我有空时就会跟其他家长聊天听取一些好的建议,再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看,事实证明,有些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确实有效果,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带好样,要言行一致。

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家长要严以律已,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家里家外都要一个样。如果你在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孩子自然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孩子的爸爸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但他自己没事就拿着手机玩,你在教育他时他就会反驳说:“为什么你们大人可以玩,而我就不能玩?”争取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游戏、不网聊、不打牌。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互敬,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你可以把没做完的工作带回家但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用的人。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就学会了自己吃饭,一开始他对自己吃饭充满兴趣时,我就让他自己吃,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件事时,完成的并不好,吃的到处都是,但我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并加以鼓励他说:“崽崽真棒,今天掉的饭比昨天的.少了,加油!”慢慢的就养成了吃饭不掉饭的习惯了。而且我要求他每次吃饭都必须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许剩饭,如果饭菜装多了吃不完要提前告诉我们,请求我们帮助,不允许剩饭。所以孩子上幼儿园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墙上的红花总是最多的。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出去旅游,早餐是自助餐,我看见他盘子里打来的东西没有其他孩子多,我就故意问他:“为什么崽崽只打这么一点啊?”他说:“我怕吃不完浪费,那里还有好多好吃的,我想都尝一下,我吃完这个再去打一点其他的。”我当时心里有一股很强的成就感,平时要求他吃干净碗里的每一滴饭不准浪费的习惯养成了。从一生下来我就坚持让他和我分床睡,后来,五岁多的时候,我就提出要他独自睡一个房间,他开始有些不愿意,说他怕黑,我就跟他讲:“崽崽,你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帮你在客厅留一盏小夜灯你的房间就不黑了。”他还是同意了,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是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踢被子,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盖好的。后来,我就比较放心了一般不会特地起来查看他是否盖好被子。

这也是我和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当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分房睡的问题苦恼时,我就会很自豪地说我的孩子一直都是自己睡的,他也会经常跟小朋友说:他早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了。我平时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饭后坚持让他自己把碗收到厨房、帮助择菜、收拾自己的书包、洗碗、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等,做不好时,我就偷偷再翻工,但是我还是会适当地鼓励和赞赏。我们家长平时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他的缺点,久而久之,他就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形成,它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设立“贴苹果本”。

设立“贴苹果本”对我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办法,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我就给他专门用一个本子来贴苹果,并设立多少个苹果兑换一个他想要的商品。根据商品价格的高低来规定兑换苹果的数量。例如“收好玩具”、“不乱扔垃圾”、“作业完成得好”、“字写好”等等,每天都去发现他做的好的地方,然后给他贴一个苹果,每次给他贴苹果时他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数一数自己得了多少苹果。所以,孩子的玩具、课外书籍、学习用品90%以上都是他用贴的苹果换来的,他为了多得苹果,就会努力表现好,长期以往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学会写字后,我就让他在贴苹果处记录这些小事,例如:“羽毛球打得好”、“主动跟别人问好”、“坐姿端正”等等。与此同时也学会了写不少字。

我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能一概而论,我想在孩子身上多花点精力、多动脑筋,总比不管要好,记得有一次跟一位家长闲聊,她告诉我她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管孩子,辅导孩子学习更是花了不少精力,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这位家长的情况跟我很像,但我不这么认为,假设我们不去管自己的孩子,结果会怎么样呢?那情况可能比现在更糟。我不指望我的孩子能成名成家,只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的身心,能把他教育成一个自食其力、不为社会所累、对社会有用的人。好在孩子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的基本的力量——良好的习惯、胸襟与眼光;孩子始终还是孩子,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我想只要坚持了就会胜利。

亲子沟通读后感【第三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亲子沟通读后感【第四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我国有一句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人生之路,起于孩提。”这就是说,人的教育起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古往今来,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给孩子。但是,子女是不是都教得很好了呢?这可难说了。有的孩子在父母、老师等人的教育下成人成才;也有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有的走向了人民的反面,与父母的希望相反,甚至遗臭万年。做家长的都强烈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要使孩子成才,教育方法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一般都较高,但是,孩子的情况往往并不那么理想。当看到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后,急躁情绪产生了,也不讲究什么教育方法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女儿落地,虽然我也希望将来她能出人头地,但我更明白,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性格更是她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长辈对晚辈的爱,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使子女成人的。有的家长竟出现教子偷盗,教子赌博的现象,甚至是痴迷邪教带孩子自焚,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正确的爱。我认为家长要用高尚的情操去爱孩子。女儿一直很乖,不闯祸。有一次,和同学在小操坪里玩,玩到开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女儿找到我,低着头,从嗓子眼里挤出话来:“妈妈,我不小心打碎玻璃了。”我听了,没有马上责备她,而是问她:“你说该怎么办呢?”她望着我说:“赔……”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其实我自己是学校的老师,打个招呼也就没事了,但考虑到这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我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她量尺寸,配玻璃,并亲手将玻璃装上。虽然花了钱,花费了时间,但我知道,我给了孩子真正的爱。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应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表现在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上、学习习惯上,不应简单地流露在表情和行为上,也就是说心疼在心里。现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如果不注重自己爱的表达方式,孩子要么目中无人、自私、固执,要么没有自理能力,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别人帮忙。我不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这样的孩子。从她刚会迈步开始,我就放手让她自己走,她摔过,哭过,我没有扶她,大声对她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当她要求我抱时,我告诉她要自己走。旁人指责我:“你真够狠心。”其实,作为母亲的我,何尝不想扶女儿一把,抱女儿一段,但我忍住内心的冲动,我知道女儿是要自己走路的。到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女儿一直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会反过来照顾我。看着自理能力强、独立的女儿,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对孩子的教育要严。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是一种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可能因为自己的妈妈是学校的老师,女儿的心里总有点莫名的优越感。有什么话想告诉老师,总想通过我去转告;和同学发生冲突,也推到我这儿来解决。有一次,女儿和同桌产生冲突,哭着来找我。当时我又是心疼又是气,我完全可以凭自己是老师,叫来那个男孩子臭骂一顿,我没那么做。我对女儿说:“去找班主任,班主任会解决的。”事后,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批评了女儿,虽然她有理,但我还是要求她宽容待人。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严,而且要严得适当。作为家长,应对孩子有明确的原则要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应有限度,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管得过死。如果要求过高,孩子难以达到,父母可能由望子成龙变成“逼子成龙”,使孩子在思想上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结果只能有悖于父母的初衷。如果管得过死,他就会感到在家里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因而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孩子任性。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度”,只要孩子不做危害他人或不安全的事,让孩子有自由思考、自由活动、自由发泄其不满情绪的余地。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如果能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平等待人,和蔼可亲,以理服人,那么,在子女心目中,就可以树立起一个可敬可信的学习榜样。这样无声的教育,就会大大优于那些只说教的教育。

我教育女儿不能说粗痞话,我自己就做到这一点,从不说一句粗痞话;我教育女儿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我就善待自己的父母,善待公公婆婆,和公婆和睦相处;要求女儿不挑食,我就首先什么都吃……

除此之外,我平时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询问女儿学了什么课程,上了什么课,今天发生了什么趣事,耐心地听孩子讲;当着众人表扬她,当她有错时,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她,总是私下找她谈心,低声调地、心平气和地和她谈话。当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没有一味地指责她,而是鼓励她,找原因,争取进步。女儿心地善良,天真可爱,懂事,独立,有爱心。我会继续不懈地努力,用自己爱的力量支持、帮助女儿走得更远,更好。

69 619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