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观后感集聚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南昌起义观后感集聚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南昌起义观后感【第一篇】

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

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南昌起义观后感【第二篇】

20xx年3月24日,我与单位同事一起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追忆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烈士艰苦奋斗、勇敢拼搏的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进入馆内,印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张张老照片,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发展的各个重要时间点,1921年中共一大,1922年中共二大,1923年中共三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探索,从确立纲领到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多番的曲折始终没有击垮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的决心。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将领,如我们大家熟知的叶挺、贺龙、毛主席等等。在危难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行,坚守革命初衷,这让我们新一辈肩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屈不饶,学习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1927年8月1日是改变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打响了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天凌晨点,起义部队2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的指挥下,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四个小时激战,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南昌城,歼灭南昌守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4000余枝,子弹70余万发。在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通过文字、老照片、文物、多媒体场景等多种形式,让我们对南昌起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感受这段弥足珍贵的红色历史。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革命事业。这些伟大英雄的革命事迹深深感动了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更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好好工作,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昌起义观后感【第三篇】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起义之所以能成功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一批政治过硬、严守纪律、品德高尚的共产党员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坚定执着,听党指挥,为起义将士树立了光辉榜样,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些共产党员,犹如一束束光芒,为起义将士照亮了冲锋的方向。南昌起义中共产党员的风采,充分彰显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可以说,我军军魂正是由此开始生发,并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熠熠生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的伟大创举。它爆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和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彼时,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将屠刀砍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短短不到1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员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锐减至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异常艰难,中国革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要不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在这个时候动摇、逃离甚至是背叛。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绝不会因为反动派的屠刀而屈服。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在革命最低潮时,一批革命志士依然坚定执着追寻理想,无畏牺牲。他们决定武装反抗,用生命捍卫共产党人的尊严和信仰。

南昌起义部队有2万多人。其中,直接由共产党领导的,只有叶挺率领的部队,约4500人。其他大部分,都不是由我党独立掌握的军队。但是,为什么党一声令下,起义将士都能冲破重重阻力、云集南昌举行起义?他们后来为何又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坚持革命?

核心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产党员的感召下,起义将士坚信共产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坚信共产党能够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

代总指挥贺龙,在南昌起义前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的军长。他虽不是共产党员,却决意追随共产党。他经过反复思考后作出理性选择,决定在危险的时刻参加南昌起义。王震将军在回忆贺龙元帅时提到,早在大革命初期,贺龙就曾邀请共产党和国民党员赴宴,请他们各自发表对时局和国家前途的见解。听了双方意见后,贺龙同志说,还是共产党的理论正确。贺龙深深感受到共产党理论的先进、道路的先进,自觉地以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南昌起义时,他虽然还未入党,却毫不犹豫抛弃荣华富贵,与士兵同甘共苦,并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话语虽朴实,道理却深刻。在南昌起义期间,这不仅是贺龙一人的诺言,更是众多共产党人用行动践行的铿锵誓言。

南昌起义,是中共中央根据时局的突变决定的。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临危受命,牢牢把握起义部队的政治方向。1927年7月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南昌,参加前委扩大会议,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在会上,他个人极力主张拉拢当时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张发奎,称“必须得到张之同意,方可起义,否则不可动”。周恩来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甚至拍案而起。他回击道:“起义不能推迟,更不能取消!”“这次南昌暴动必须依靠共产党自己的力量。党应该站在领导地位,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中央派我来,就是来组织起义的。必须坚决执行!”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两天一夜。周恩来坚持听党指挥,没有丝毫动摇立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南昌起义的顺利举行排除了重重阻力。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我党一贯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纪律。共产党人在南昌起义前后展现出严明的纪律性,不仅保证了南昌起义的成功实行,更埋下了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坚强基石。

非常时期,保密就是保胜利。当时的起义队伍里,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各种立场、身份的人混杂在一起。起义时,部队里的共产党组织是秘密的,起义消息也是保密的。当时担任警卫队班长的粟裕回忆说,7月31日下午,警卫队才接到“擦洗武器、补充弹药、待命行动”的命令。对于非作战人员,很多人则是在战斗打响后才知南昌起义了。

不仅是战友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保守秘密也一直是共产党人的规矩和要求。起义前夕,周恩来离开妻子邓颖超时,守口如瓶。邓颖超还是通过国民党报纸的报道,才知南昌起义爆发了。国民革命军第11军70团团长董朗,自从参加革命就与妻子两地离别,时间长达6年。起义前他约妻儿武汉见面。妻子尚不知丈夫已经加入共产党,她满心欢喜地带着儿子赶往武汉。然而,就在全家要团聚时,董朗接到任务,要立即率部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准备起义。他只给妻子留下寥寥数言:形势已变化,不能相会,请速返乡。

南昌起义时期,共产党人的严以自律、自觉担当,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他们用一言一行感染起义将士,从而让共产党在起义部队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因此,在起义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共产党、拥护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建立自己的军队。

南昌起义后的三河坝一战,极其惨烈,部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朱德率2500余人,苦战三天三夜,最后保留了800多人。为保存力量,朱德决定率部转入粤闽赣边开展游击战争,边走边打。当时,这支部队与主力部队和党中央都失去了联系,孤立无援,缺衣少药,困难重重。很多人开始动摇:革命的道路还能走多远?起义军已是濒临溃散。

危难时刻,朱德清醒地意识到,南昌起义这支武装力量决不能垮掉。他果断召开天心圩军人大会。会上,他说,“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用俄国革命作类比,劝说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但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1917年。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会有办法,你们要相信这一点!”

朱德坚定的话语像火炬一样点燃了大家的斗志,使这800多人团结凝聚在革命的旗帜下,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宝贵的“火种”。当年粟裕也在这支部队中,他称朱德是“真正的英雄”。虽大敌当前,但朱德神态镇静、无所畏惧。他和士兵一样吃大锅饭、一样穿灰色粗布军装。他有马不骑,自己扛枪,一路给大家讲革命的道理,指出革命的光明前程,对稳定军心起到极大的作用。

从明确提出准备举行起义的第一次九江谈话会,到井冈山胜利会师,270多天的时间,南昌起义部队经历了从胜利到挫折,又从挫折走向成功的“苦难辉煌”。起义部队败而不溃,在艰难时刻依然坚持革命,正是因为当时部队中有一批像周恩来、朱德这样的共产党员,有贺龙这样相信党、追随党的人。在他们的坚强领导和感召下,起义将士心中始终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挫折,最终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南昌起义观后感【第四篇】

翻阅着历史的画卷,望着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心潮澎湃。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20世纪20年代——这个不平凡的时期,革命的暴风雨猛烈地打击了中国的反动势力,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21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光荣诞生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这本红色经典《南昌起义》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不久,霹雳乍起,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照耀着中国大地。它以真实的历史﹑生动的细节﹑雄健的文笔再现了革命起义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一个个详细生动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激情倍增。

这本红色经典将我卷入了这场革命的暴风雨中……

“第4篇:甘棠湖上大决策”使我记忆犹新。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这两支部队激烈的革命情绪,引起了反动派的严重关注。在他们离开九江的前一天吗,汪精卫和几个新军阀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妄图借此机会解除他们的兵权。就在这危急关头,当时正在九江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果断地拉上叶挺﹑贺龙,以及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党员高语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紧急决定。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在夜色中,他们以游玩的名义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条小船,并共同决定了三条行动对策。这就是着名的“小船会议”,此次会议对促成叶﹑贺部队去南昌发动暴动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磨刀霍霍﹑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员与敌人们斗智斗勇,并不畏艰难万险,将南昌起义进行到底。这种大无畏﹑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所缺少的。人们处处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顾自己的安危,从未替别人考虑。人与人之间时常像埋了颗定时炸弹,一触即发。我想我们更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拥有一颗关爱他人﹑支持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心!

“第18篇:血战会昌城”让我激动不已。起义军经过广昌之后,分两路前进,约定在壬田会合入瑞金,向会昌城进发。当时,敌军在会昌重兵部署。于是,便将起义军分成三路进攻: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两个师为主力,经洛口乡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指挥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和六团向会场东北面助攻;由贺龙率邻第二十军的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附近,策应支援各方。经过一夜急行军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先到了会昌城附近的山头上。连绵不绝的高地上,敌人派重兵扼守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里发起进攻。会场战役很快就开始打响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在山头上开展着。由于部队还没有完全到达,右翼第十一军也没有加入战斗,敌人便依仗人多势众,整连整营地向起义军的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打垮一批,又上来一批。据说那时的起义军队伍里,有两个娃娃兵,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他们俩格外勇敢,一边不断地追着冲锋号,一边挺着胸,勇敢地往前冲……敌人太多了,部队的装备也不齐全,只得在平地上卧倒射击,所以伤亡很大,把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拿了上去,就连团部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眼看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向指挥所猛扑来,朱德从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牺牲的战士身边,捡起一枝步枪,镇定地拉开枪栓向弹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发子弹,举枪就向敌人射击起来……敌人渐渐逼近,大家已做好拼刺刀的准备,但愚蠢的敌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为是自家人,便离开了。后来随着第十一军加入战斗,部队向敌军阵地展开全面反击,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并占领会昌城。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持久战。为了占领消灭敌军阵地的最佳位置,为援兵争取时间,朱德率领第二十军三师与敌人展开了一番激战,虽然战士们都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他们依旧为援军取得了时间,挺到了最后。尤其是那两位娃娃兵,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对革命的理解却认识得很深,他们奋不顾身,冒着子弹和炮弹的袭击地冲向敌人的阵地,那该有怎样坚定的决心,怎样的胆识与魄力……我想,如果以现代人的懦弱﹑胆怯与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娃娃兵相比,他们真是无地自容啊!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镇定地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好地锻炼,在如烈火般残忍的社会浴火重生,是崭新的自己能为国家带来荣耀,为国家多添一份光彩。

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残酷“考验”下“浴火重生”,踏上了光明之路,不仅解决了名族之间的矛盾,还为处于疾苦的人民排忧解难,()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国家更繁荣昌盛,让人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员们,我向您致意,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份情谊,我将牢记于心,并时时刻刻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热爱他人,坚强不屈,勇敢,乐于助人等好品质,尽量完善自己!

望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坚强的为革命牺牲的人们,他们目视着远方,高举着革命的火炬,昂首挺胸地站在一片火光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神情,更多的是喜悦之情,他们跟着革命火炬的光辉向前走,他们在烈火中永生!

69 559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