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汇总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第一篇】

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这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做到坚定党性修养、敢于担当作为、强化底线思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坚定党性修养,拧紧“总开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根源则是理想信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年轻干部要常修常炼理想信念的终身课,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年轻干部来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始终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积极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坚决摒弃“不想干、不愿干”消极思想,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鸿鹄之志,用热血和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绽放绚丽青春。

敢于担当作为,勇挑“千斤担”。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其位、谋其政,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新时代,新形势下,敢于担当,善用担当,勇于担当,乐于担当,是优秀党员干部必备的思想觉悟;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无偿作为,是优秀党员干部必备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担当意识,在实践中反复演练担当,要严格要求自己,锤炼敢于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当好政策的“传声筒”、当好群众的“活字典”,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强化底线思维,锤炼“钢筋骨”。底线思维的核心效用在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并不意味着只“死守”而不敢“斗争”。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面对困难挑战能够不盲目、不慌乱,既有主动系统全面的谋划,主动出击的勇气,更要有善于斗争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年轻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要坚定党性修养,勇于担当作为,强化底线思维,善于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第二篇】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不仅事关一地一域发展,更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江苏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正确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强党性”的重要要求、“重实践”的重要原则、“建新功”的重要指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正确政绩观引领下奋力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把握科学内涵,增强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政绩观问题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又在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深刻阐释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坚持从政绩观看初心使命,把准“政绩为谁而树”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干部是不是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树牢正确政绩观,就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悟透“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恪守为民情怀,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牵挂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决不做那些“作秀”不“做事”的表面文章、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形象工程、“造势”不“造福”的虚假政绩、“竭泽而渔”不“泽被后人”的寅吃卯粮,努力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

二是坚持从政绩观看发展理念,把准“树什么样的政绩”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新发展理念是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也是检验干部政绩观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标尺。要引导广大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用这一重要理念来看待政绩、创造政绩、衡量政绩,坚决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不顾财力、无视风险、盲目举债的投资冲动,“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卷土重来,“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项目冲动,只追新兴产业风口、不顾传统产业升级的不当倾向和冲动,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事之誉、不计一段之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跑好高质量发展的接力赛。

三是坚持从政绩观看实干担当,把准“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更加需要各级干部拿出“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在党中央顶层设计框架下创造性作为,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科学作为,在守牢底线前提下积极作为,把那些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创实绩的事情抓好做实,以干部敢为引领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汇聚起“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强大合力。

二、深化教育培训,把牢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总开关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政绩观端正,就会坚守党性宗旨、创造发展实绩;反之,就会损害群众利益、贻误党的事业。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把政绩观教育作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真正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突出抓好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一些干部之所以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沾染了杂念。要结合主题教育,把“学思想、强党性”摆在突出位置,用好江苏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恩来干部学院、雨花台干部学院、新四军干部学院等党性教育基地和实境课堂作用,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二是突出抓好理念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现实中,有的干部对新发展阶段的认识不到位,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有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领会不够深,在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上思路转变不及时、方法调整跟不上;有的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不够足,一遇到经济下行、指标波动,就自觉不自觉想走老路。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引导他们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统一,着力校正理念偏差、思维偏差、方法偏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抓好正反典型案例教育,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长江江苏段10年来的“沧桑巨变”和“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开展解剖式调研,引导广大干部从典型案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把正确政绩观根植于心、付诸于行。

三是突出抓好专业培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既是立场问题、认识问题,也是方法问题、能力问题。要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工程,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等内容,精心办好专题研修班,积极探索“小班化、拉练式”培训,优化形式、优选师资、优备课程,帮助各级干部填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行家里手。

三、强化选任管理,锻造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好干部

用好一名干部,往往能推动一方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政绩观端正、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因事择人,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引领广大干部认真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上。

一是干部考察突出正确政绩观标准。知人才能善任,识准干部政绩观是用好干部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完善考察干部政绩观的方法路径、流程机制,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持续深化领导班子“家家到、人人访、个个谈”,通过“四不两直”、蹲点式调研等方式,深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发展一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政绩,重点看干部是否深学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否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否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干部实绩清单、不足清单,把干部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群众认不认可搞清楚、弄明白。注重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平时一贯又看关键时刻,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二是干部选任突出正确政绩观导向。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有好导向才能选出政绩观端正的好干部、形成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好风气。要坚持凭实干实绩用干部,敢于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大力选拔那些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遵循发展规律、注重打基础利长远、做出突出业绩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导向。

三是干部管理突出正确政绩观要求。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结合巡视巡察、考核考察、主题教育督导等方式,做到学习情况必问、谈心谈话必谈、民主测评必测、群众反映必听、落实情况必看,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发敢为、求实善为、担当有为。针对少数干部不顾发展阶段和地方实际盲目蛮干、新官不理旧账、重当前轻长远等问题,按照党中央部署,扎实开展违反客观规律大干快上、举债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统计造假等问题专项整治,结合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政绩观有偏差的干部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对政绩观不正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推动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情实意惠民生的良好氛围。

四、优化综合考核,树好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从2018年起,江苏以创新开展年度综合考核为总抓手,着力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用发展高质量、党建高质量、社会满意度评价“三张考卷”组成一个“大统考”,持续检验各地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作风、实绩实效。迈上新征程,发展要求与日俱新,考核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必须更加突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综合考核之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力,让“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一是以精准的考核内容引领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党中央部署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以及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首提地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优化指标设置,更好发挥考核的牵引性、撬动性作用。设置负面清单,将超越承受能力盲目举债、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及数据造假、盲目发展“两高一低”项目等作为减分项,把“指挥棒”高高举起来,让“红绿灯”始终亮起来,引导各地各部门防风险、守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上行稳致远。

二是以科学的考核方式推动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定性与定量兼顾、平时与年终对接、考事与考人结合,综合运用现场考、大数据、分析研判、群众评议等方法手段,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看量的增长又看质的提升,既看实际产出又看成本代价,给出全面客观评价。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知情人说,从实事、实情、实绩中看能力,从要事、急事、难事中看担当,做到多元识别、多方印证,不断增强考核的区分度、精准度、识别度。

三是以鲜明的结果运用激励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认真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坚持“奖优”与“罚劣”双向发力,选树高质量发展先进典型,用好领导干部“担当指数”这个重要抓手,把考核成绩与单位等次、班子等次、干部等次挂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表彰评优的重要依据,既奖“全能冠军”也奖“单项冠军”,既奖“一直领先”也奖“进步最快”,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对考核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引导广大干部更加自觉地遵循科学规律办事、依靠制度规范履职、脚踏实地推动发展,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第三篇】

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 组织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 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 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 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 化之路,完善“三个机制”。

一、完善选拔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完善选拔 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 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 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 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 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 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 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 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 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情地予以帮 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 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 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 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 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 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 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 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 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 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完善考评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 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 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 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 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 未建立好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 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 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 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 成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 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 片面追求 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 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 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 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 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 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 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 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 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 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测评的做法值得借 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 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1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 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 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 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 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 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 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 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 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 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 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 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 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 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 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化改革。一方面规 范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 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 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 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 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 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评议、测评、推荐 (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 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 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选拔 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 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和人民,使党 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 权。

二、完善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决策。透析安徽 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 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 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 “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 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 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 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 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认为领 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 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 地方“让位: 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 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 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出名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 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 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 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 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 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 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 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的工作,充分调 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 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 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性,关键要健全 的决策机制。一要营造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 策中要充分发扬,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 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 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 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 使政府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 二要畅通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 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 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 参加,制定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 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三要实现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 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 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 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 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建 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 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四要健 全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 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界定应 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 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都无权不经会 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 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 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 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 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

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 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 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 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 要检验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 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 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 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 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资 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 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 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 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 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 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 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 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 紧紧抓住当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 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 在的政绩。

三、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 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 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 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

1、把握一个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 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 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加强 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 要有很强的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是能否落实的关 键。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 注意倾听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 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 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 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 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真正做到 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 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 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集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 开好领导干部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 评,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 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第四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勉励大家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培树,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既讲原则、谈观点,又提要求、教方法,为各级领导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树立正确政绩观,关键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坚持“无私奉献”,展现积极作为。功成不必在我,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不能为了出政绩而自己去另搞一套。正确政绩观意味着,胸中要有大局,眼中要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正确作为。凡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不管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开花结果,不管能不能在自己任期内出成绩,都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抓未成之事,真正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

坚持“为民造福”,强化责任担当。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人民群众,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认识问题,也不是一个党性原则的问题。为民造福的前提是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民方能为民。首先要始终对人民群众有尊重之心、谦恭之态,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在行为上走近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板凳、同坐一炕头。同时要以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为契机,引导干部始终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坚持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另外,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干部强化宗旨观念和责任担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切实增强为民造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实干兴邦”,秉承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强调,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树立“造福人民才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秉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工作态度。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决不能让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综合考评体系,多关注贴近群众的“微建设”“微服务”“微治理”,更加科学地评价干部政绩,促进干部更好担当作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不务虚名、兢兢业业,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第五篇】

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感谢xx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这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更感谢市教研室领导xx老师等对47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肯定;同时,我也感谢xx中校领导一直对我们数学组的关心和支持;还有我们高三数学组的各位同仁,正是大家辛勤的劳动和团结一心,让我们在去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代表备课组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加强两纲研究,紧扣课本复习,注意新课程与大纲之间的关系

备课组认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仔细琢磨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与要求,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首先放在中档及其以下题目上,要在“会、熟、快、准”上下功夫。

通过研析每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源于课本的考题总在100分左右.那么怎样研究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呢?

1、钻研教材,追根溯源.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话不断在重复。事实上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延伸与交错、再生与裂变,在教材中早有它的脉络和雏形。这些课本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就像散落的珍珠,只要经过老师的发现、打磨、提炼,它们就会变成学生所需要的项链。

2、就地取材,锐意开发。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是考查教师的研题水平。研题一类是对他人试题的鉴赏,另一类是改题编题。不懂得鉴赏,教数学就丢失了味道;不学会创新,教数学就失去了活力。

紧扣课本复习问题上,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点:

(1)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让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

(2)在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3)关于答题表述,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标准,通过课本来规范。

(4)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复习中同时要注意对新课程中与大纲教材有结合点,有变化点的知识,以更好在把握复习的要点。认真研究全国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试卷特点,揣摩新课程卷的设计意图,深刻领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新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内容的新的考查方式,有其独特的复习功能。它既可作为复习课的例题、练习题、测试题,更可用作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加以开发。因此我们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应研究新课程高考和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尽量帮助学生纵横梳理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利于提取的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的前提。狠抓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这就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也在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1)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位: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2)要注意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怎样灵活运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怎样选择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等逻辑学中的方法:是否熟练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具体数学的数学方法。做自我诊断,会什么?你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成功、失败)怎样把新题转化成为你熟悉的知识方法?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成一种能力,在高考时就能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3)掌握中学数学贯通的观点,如在立体几何中用平面图形合成表现立体图形的观点;将立体图形分解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观点;用关于形的逻辑思维统帅识图,做图的技能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观点,学生运用好这些观点,就比较容易驾驭立体几何的解题。

三、使学生从“模仿型”向“领悟型”的方向转化

(1)注重双基,突出重点。真正理解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的来龙去脉,不死记硬背。

(2)提炼和运用数学思想,常能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知识内涵,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尝试发现方式、自主探索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亲历发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4)倡导研究交流。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过程就是加强理解的过程。

(5)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学会阅读,学会正确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正确运用信息,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科学加以观察现实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加以、判断,并将其解决。

四、注意强调学生书写规范,合理运用答题策略

在平时考试阅卷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为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感到可惜,高考阅卷也不例外。因此,在解答题的答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解答既要简单又要准确,要紧扣关键步骤,当然也要思路清晰明了,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要重视和加强解题策略的训练与研究,在平时要多给学生应试策略指导。如:

(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效率);先小题后大题;先点后面(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

(2)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3)确保运算、推理的准确性,立足一次成功,但也不放过检查得分这一环节。要善于不断积蓄解题经验,回顾反思,不断完善。

有人说高分是学生学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其实我们认为老师对高分学生所起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经过规范训练。学生要考出高分,老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要求:适时调控“桃子”的高度,培养学生追求完美,不断超越的学习品质。要想考150分就得用高于150分的水准要求自己.

2、规范表达:不同题型和不同内容的题目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数学语言要严谨、准确、简洁,卷面要整洁。因此我们在批改作业、评析试卷和上课板书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细节与表述细节。

3、挖掘潜力:与学生交流,给尖子生心里暗示;及时肯定,适时鼓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适当加压,另开小灶,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开启和释放。

4、探求最优:一般的难题都有多条路径,都是值得欣赏、比较、玩味的。让尖子生在不同解法中PK,寻找最简最优的解法是件很有趣的智力活;也是让尖子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挑战的游戏。应该说这与我们的充分备课、经验积累、学养沉淀有很大的关系。

5、杜绝低级错误:因为低级错误是导致失去高分的尴尬情景想必大家都熟悉。扼腕叹息还是因为功力不够,因为防范低级错误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考生的注意品质、兴奋点把握、追求完美的意识等方面都有上乘的发挥。这些都要来自于平时规范化的训练.

69 1271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