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初心和使命认识范例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对党的初心和使命认识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对党的初心和使命认识1

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突破,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

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彰显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实现这样的崇高使命必定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划分若干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目标作出顶层设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围绕共同的、明确的发展目标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深刻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相较于西方政党轮流执政的显著优势之一。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团结带领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强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根据我国发展实际将党的奋斗目标凝练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集中而鲜明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范畴,既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探索和创新,也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顺应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新的特征。例如,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文明体系内部的协调和均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成果。又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成果。这一系列新特征,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鲜明时代内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促进共同富裕,深刻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独立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民族应从自己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出发进行选择,而不能将某一种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标准定于一尊、奉为圭臬,更不能以霸权手段将某种现代化模式强加于人。不同国家和民族现代化道路不同,文明形态也存在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对党的初心和使命认识2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提出,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则是由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信、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强烈的忧患意识,领导全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的思想和原则作出了新总结、新概括、新创造和新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总结提炼了党的政治建设历史经验与新鲜经验,又深化了我们对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

注重从政治上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建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活动中,科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理想、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品格。

在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列宁立足俄国所处时代背景,领导制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理论、政治纲领、战略策略以及组织形式等基本原则,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政治上建设党的思想和原则。其中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创建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树立无产阶级领袖权威提供了根本的组织原则和制度保障。列宁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列宁还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鼓动功能,主张必须对工人阶级进行“灌输”,并把“最广泛的政治鼓动”作为加强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迫切任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先进性政党,继承了无产阶级政党注重从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传统。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一部党的建设学说就是一部探索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崭新实践和全新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将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首位,明确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上建设党这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从政治上建党的思想精髓、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重要原则、基本路径和着力点,并在实践中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聚焦和解决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管党治党理论。“根本目的”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两个大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要求,抓准了这把从严管党治党的金钥匙。

阐述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权威理论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突出强调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在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更是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一条根本性的组织原则,写进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章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维护权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提出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两个维护”更加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对党的初心和使命认识3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那么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答这个问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去思考。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但各式各样的探索和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给正在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从此,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郑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求得人民解放。这一时期,在艰辛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迎来了站起来的伟大成就,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此,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建立新中国到巩固新中国、再到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经历了艰难曲折,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新的财富,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继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理论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升华。它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已在新时代“四个伟大”实践中,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得到充分证明,也必将在指引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继续得到证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回望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下,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并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历史已经并终将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坚定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69 1204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