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例【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例【范例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但近年来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职称结构较稳定,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关键词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湖南长沙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2-0309-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开发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这直接有赖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而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基层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由县到乡镇再到各个村以及各个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终也是最关键环节,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的实地调研和访谈,试图了解其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典型的城郊型县,交通便利。长沙县总面积为,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万,城市化率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年无霜期300d左右,不存在永久冻土。耕地面积为,园地面积为,林地面积为,草地面积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活立木总蓄积371万m3。长沙县既是省级农业创新示范区,也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2]。

1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及人才队伍结构数据分析

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

长沙县现有3所省级农校,4所市级农校和8个市级示范农科教中心。自2008年以来,县农广校(县农科教办)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科教办)为龙头,涵盖省、市、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全县有省级示范农校3所,市级示范农校4所。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5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22个,村级274个,组级3个,龙头企业5个)。讲师团教师46名(其中专家型的教师14人,基层技术员及专业教师系列20人,农民行家系列12人)[3-4]。

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

笔者通过对长沙县农业局进行实地访谈,结合长沙县近3年的农业科技人才相关数据做如下整理分析。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2012―2014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波动较小,2013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人数稍有下浮;2014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有所回升。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虽有增长,但仍为个位数,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35~45岁和45~55岁的2个年龄阶段的农业科技人员是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中坚力量;55岁以上在岗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各年份和各年龄分层中占比最高,反映出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事农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当前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中高中和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半数;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总和整体低于高中/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但高学历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但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2012―2014年人数总和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本科及以上人数2012―2014占比分别为%、%、%,增幅明显。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2012―2014年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各职称层次人员数量比例稳定,2013年高级职称人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2013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重组以及部分高级职称人员退休带来变化。总体而言,2012―2014年高级职称的人员百分比分别为%、%、%,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2014年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数分别为41、39、41人,总体没有变化;而2012―2014年助理级和技术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数分别为21、19、21人,总体没有变化。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再次是初级人员数,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12―2014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2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访谈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笔者对长沙县部分农业科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主要涉及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情况、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考评与奖励政策等相关问题。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湖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为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三农”的关键。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当前,农业科技人员的选拔参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者才能上任工作;长沙县农业局及其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农业科技人员1年工作的业绩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和其他部门工作借调的现象。

长沙县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情况

省政府每年为各区县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提供财政支持,长沙县农业局根据年初各乡镇上报的农业相关学习需求进行汇总和统计,统一由县政府安排培训事宜。但因为实际条件的限制,培训时间一般较短,培训学习提供的实践型学习较少。长沙县农业局组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课程,政府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每人1000~3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出现的问题在于培训人员多针对于农村合作社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对培训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高,对农民群体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长沙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高,普通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较低,很多普通农民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多数是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时才会愿意寻求相应的帮助,所以使定时定点的培训所起到的作用和实效有所限制。因此,农业科技人才在技术推广方面要更多为农民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工作,技术要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这是对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尤其是技术推广类人才的重要素质要求。

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而且具体到个别乡镇农业科技人才紧缺,时常出现各乡镇之间的借调,同时年龄上出现断层现象,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堪忧。长沙县涉农企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居于首位,而农业主管部门认为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急需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可见,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目前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学术型而缺乏应用推广型,尤其是能吃苦耐劳,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可以与农民进行良好沟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与农业科技应用人才。而农科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上出现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现象,值得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反思与改进。

3结论

首先,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完善,但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拥有省、市2级农校7所,形成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的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其中以村级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274所,培训基地农业科技人才为农户提供的是固定时间、地点的培训,但是农户需要的是田间地头遇到问题时及时的“咨询”服务,这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服务的方式与农户本身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方式上的不匹配现象,所以需要探寻及时提供技术咨询的方式、方法,比如电话、网络、书籍,针对年轻农民的微信公众号服务以及入户进田间的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农科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学习提升机会、加强与高校沟通资源共享,建立“产学研”一体模式,形成双赢多赢格局。

其次,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这需要政策调整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否则会形成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匮乏的局面。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以高中、中专学历占人数的50%以上,2012―2014年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这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12―2014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最后,从中央到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这为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条件,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功能,为农科科技人才发展提供更良好的发展、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等现象,引起资源浪费和不良影响。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需要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做出调整,重视技术的发明、应用、推广和人才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4参考文献

[1]赵泽洪,全薇.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应与基本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304-307.

[2]宋华明,余柳,单正丰.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人才分层培养:问题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0-125.

[3]罗鹏,杨学德,张为,等.浅析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13:91-93.

[4]陈新忠,李忠云,李芳芳,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35-139.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带动了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但是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改进。

一、目前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据对区-20家重点民营企业的调查,民营企业近年来迅速做大做强,对人才特别是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需求十分强烈。但企业内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市场配置供给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也反映十分集中。截至20-年底,20家民营企业拥有职工1991人,从职称结构看,拥有各种职称的270人,其中高级职称为37人,中级职称121人,初级职称为112人,高级人才比例明显偏少。二是民营企业吸纳、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用人理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相当多的企业家在观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只重产出,不求投入,表现在人才的使用上″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人才教育培训投人不足,使人才的自我发展、提升空间受到限制。人才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在人才选拔任用上存在不重业绩,而看与企业主的亲缘关系的现象。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薪酬方面,据调查,我区民营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年均薪酬2—4万元。在保障方面,与外地相比差距较大,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区的民营企业人才普遍存在″打工″的思想,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三是党委政府在推动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区委、区政府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引导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民营企业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党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目标明确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与指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2、创新人才政策,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人才成长环境。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人才政策。在经济收入、技术入股、物质精神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人才″洼地效应″。要健全民营企业人才保障体系。要关心民营企业人才家属就业等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加强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要完善民营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指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积极推进和规范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机制,保证企业内部公平。

3、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人才服务社会化。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集中精力创新行政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使政府职能、政府行政行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加快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应用现代化人才管理手段,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贯通全国的统一开放的人才信息网,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要分门别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专家信息库,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服务。

4、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构筑民营企业教育培训新体系。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要通过各部门,邀请国内外专家,定期组织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形成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负担的教育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要面向市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鼓励企业创办重点行业实验室,解决我区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吸引培养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中高级人才。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提高人才应对政策,促进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我局组织人员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走马乡卫生院等六个单位,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另有乡村医生367人。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二、近年在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走人才兴昭、强昭之路,是发展壮大昭平卫生事业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硬件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提高卫生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我们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加卫生人才数量和提高卫生人才素质。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重点培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

二是采取了县、乡镇内调济、人才流动中心招聘、外出进修、岗位自学、上级对口支援免费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传、帮、带等形式为乡镇级卫生院、分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3年,送出区内外培训人员30余人次,在职培训254余人次。

三是有计划地组织了25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三下乡”活动。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技术骨干”和“中医农村适宜技术”培训项目。逐步使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

五是利用卫生厅科技培训项目,对各乡镇的每个村一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急诊急救技术、农村合理用药知识和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水平。

六是各卫生单位每年有计划的选派无学历或低学历医务人员脱产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梧州市人民医院响应万名医师下基层服务的号召,派出各科医疗骨干对昭平县人民医院对口服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工作。

七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专科专病服务人才,促进了人才成长。拓宽了服务范围。

八是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措施不断强化。有效的支撑了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保障。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管理者对医疗卫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对人才工作缺乏规划,缺乏主动性,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人才工作相对落后滞后;

二是人才严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进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不强;

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

五是人才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高,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继无人。

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引进人才困难,主要是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无法解决,医疗条件差,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处地域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体制的影响,人员编制身份不能确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中级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学历

人员较少,研究生以上人员没有,接受普招毕业的医学类大中专生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属成人、自考等毕业生,大部分属工人身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尤为突出。

4、各单位的编制配备不规范,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所调研五个的单位普遍存在借调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工作的普遍现象。借调人员由于编制及待遇多年无法妥善解决,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均受到直接的影响。

5、调研的几个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制定。目前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从20xx年至今,部分机构的中层干部除增加了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进行任何转岗、换岗,也没有对外进行流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导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意见和建议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一要放手让高层次人才干事业。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岗位上,在科研经费、设施等条件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给他们压担子,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

四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对选中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要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才华;

五是建议县人民政府对高层次人才推行优惠政策,不受编制限制享受现正式职工同等身份待遇;

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动人,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人才兴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编制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签订协议回来效力等形式,培养“永久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方式,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持本地经济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4、积极发挥县医学会的作用,通过县医学会组织全县卫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技术,开阔视野,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1、引进人才不易。

一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

二是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没有资金用在引进人才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说已事业有成的在岗优秀卫生技术人员。

三是有的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基层卫生院服务,但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各种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出现严重不足。

2、培养人才困难。

一是人员紧张。一人多职,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往往会打乱卫生院的全盘工作;若派出学习人员过多,碰到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人员紧张,往往使卫生院管理者放弃或压缩进修人数。

二是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基层卫生院亏损现象异常普遍,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在职工工资都无法完全落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经费来保证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

三是定位困难。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外出进修不学疑难病诊疗方法,就学常用诊疗方法,倒不如不去进修。再说,高新技术在乡镇没条件开展,一般技术也就这些。”因此,进修定位非常困难,定得过于普遍,职工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且进修时工资奖金比在单位正常上班少,职工都不愿去;定得过高,则学不致用。

四是内部传授困难。目前活跃在基层卫生院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中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的是子承父业,擅长于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拥有家传的秘方、验方,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传授医术方面还远远不够。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梯队建设严重脱节,中青年业务骨干极其缺乏。

3、留住人才更难。

一是技术留不住人。卫生院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水平普遍较低,有技术有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想在卫生院有所作为非常困难。因此,一旦有大医院召唤,很少有人能抵得诱惑。

二是待遇留不住人。一直以来,卫生院生存艰难,财力有限,入不敷出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提高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是不可能的。虽然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卫生院退休人员工资、防保经费、发展经费都得自行筹措,卫生院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经费无疑成了最大障碍。

三是感情留不住人。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绝佳的氛围,但卫生院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既缺少医院文化建设,也缺少团队协作氛围。目前基层卫生院职工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参差不齐,但工资资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建议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才的引、培、留机制,加快人才的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层来创业、来发展。同时要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虽然目前财务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工夫、投经费,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级培训,每年乡镇卫生院都要负责对所管村医进行培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到市、县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期间派出单位要保证参培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规范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卫生院还存在大量的作为职工子弟顶替进入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既没专业学历,也无技术职称。上述人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因此,尽快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能者进、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围,进一步精简人员,提高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3、积极争取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农村培养适宜性人才,使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捷、廉”的医疗服务。

4、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待遇无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打造卫生院内部文化特色,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人才愿意留下来。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四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采取走访座谈、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我县现状,就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苏石县地处苏东部,距市城20公里,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与安徽省铁乡和固县方镇、段集乡相邻,黄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154个居民组,农村人口万人,耕地面积7847亩。

二、我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人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层人才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人才流失,大量农村基层人才外流,造成我县基层人才短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县农村基层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基层人才流失问题的客观原因

1、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部分人才外流,造成人才流失。我县平均每乡每年有1500人常年在外务工,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近2000人掌握一至二项专业技术,他们怀揣过硬技术到沿海城市或内地较发达城市务工经商,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却给家乡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2、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刻苦钻研,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些人有可能带着技术和方法回乡发展。因家乡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交通、场地、劳力、税费等,不愿回乡创业,回归工程十分艰难。

3、一些学有所成的大中专毕业生,追求大中城市的优越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不愿回乡搞家乡建设。家乡的住房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生活单调、小孩入学难等诸多因素,对其没有吸引力。再者公务员身份难以解决,凡进必考,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4、由于费税改革,县乡村两级收入较少,特别是村级“三提五统”取消后,每村仅靠25000多元的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发放困难,部分40岁以下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难以坚守清贫,辞职外出经商或务工,不同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5、乡镇七所八站工作人员,他们各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工资难维持\家属下岗,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较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市场的配置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将人才纳入竞争之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相对较好人才,包括部分干部、职工、农民,往往以此为资本,居功自傲,与政府讲条件,要位置,稍不如意,便以此相要挟,炒了政府的鱿鱼。其二,别的单位,如上级单位或其他的企事来单位,当其内部人才出现空缺时,便对我单位人才虎视端端,以高薪厚禄等手段,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挖走。第三,县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局委,经常招收公务人员,人往高处走,一些符合条件的拔尖人才,勇跃报考,一考就成,谁也不敢阻拦,无可奈何被上级钓走。

2、用人机制的弊端影响人才队伍的健全。

政府的用人机制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明朗的阳光也有其阴暗的一面,用人唯亲或用人失察时而有之。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往往不被重用,千里马无缘伯乐。相反,一部分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人,利用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不良优点,往往赢得上级的青睐,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挫伤了真才实学者的积极性,愤而走之,二来贻误了工作,给县乡村两级组织带来不利后果,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下一步打算

1、以情感人,留住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县村两级组织,应扑下身子,拿出一颗真诚的心,留住人才。一是实事求是告知人才对象,家乡条件虽苦,但要以艰苦朴素的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舍弃他乡他单位优厚的条件,留下来一块共同奋斗。二是尽最大努力改善现有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留住人才。三是给现有在乡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能力空间,解决其身份,给其适当位子,人尽其才,配套其工作环境、工作所需资金、器材等,发挥其最大潜能。四是提供平等竞争平台,能者上,庸者下。上者给以相关位子和待遇,下者给以重新竞争机会,让其感动,为我效力。

2、利用政策,招来人才。

一是利用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涉农人才政策,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发挥优势,协助村“两委”发展村域经济,搞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优化环境,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吸才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吃亏,敢于让利,谋求“双赢”,树立安才、亲才、护才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别人图利益,我们图发展。三是多措并举,让现有人才招来人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边远穷地区,条件虽苦,但苦中有乐,扎根山区,也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有些现有人才已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让这些思想已认识到位的人才,多方联络,跟踪追击,让他们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3、改善条件,稳住人才。

人才来了,如何让其安下心来,扑下身子为我服务,就需要政府改善各方的条件,稳住人才。一是改善其发展环境,由政府出面协调,在征地、劳动力、税费、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二是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解决其公务员身份,提高工资待遇,让其享受与大中城市同样或基本一样的待遇。三是提供其发展保障,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发展的和谐空间,减少干扰,变换政府领导者为服务者的角色。对影响或干扰投资者的利益的人或事,轻者批评教育改变方式,重者打击处分重新决策,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

69 1074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