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材料范例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大学生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材料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材料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坐在这里我很荣幸也很忐忑。

我觉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一个很崇高也很棘手的角色。因为任重而道远,所以这份工作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殷厚的期望,热切的关注和拳拳的情意。社会、外界对班主任总是苛求很多,当初汶川地震各界对范跑跑老师的峻词辱骂就是例证,仿佛老师就不应该有肉体凡胎的怯懦卑下,生来就是神人圣人的道成肉身一样。尤其是高中班主任,因为高中是一个人思想急剧成熟、价值观迅猛变化的阶段,又是备战高考最正面最直接的战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就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么崇高而神圣的一件事,我没有资格坐在这里对它指手画脚大放厥词,只是很幸运地,我高中三年碰到了三个非常好的班主任,分别是周莉英周老师、潘勤潘老师和程代军程老师,所以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把他们带给我的教益和启发与大家做个分享。

首先第一个在高中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关系。我很自豪素质教育在我们学校不是一句浮夸空洞的口号,不是一面粉饰太平的旗帜,而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领导扎扎实实为之付出实践付出热血的教育理想。的确,教育的成果是一个个鲜活灵动有血有肉,思想、灵魂健全的人。正是这样一群人将来要走上社会,担当起世界的脊梁,决定一个时代的心跳和脉搏。这样的重任不可能一群由麻木不仁的做题机器来完成,也不应该交给一群投机倒把的功利之徒。所以如果今天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有良心,明天的社会就会稳定更正义更光明,如果今天走出去的学生有信仰,明天的社会就会更纯净更稳定,如果今天走出去的学生有思想,明天的社会就会更自由更健全。我觉得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之处正在于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信而自豪地说:明天会更好。但是在当今体制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高中,绕不过去的是考试。那我觉得既然如此,我们不要去摭拾那些陈旧的偏见,譬如什么应试就是罪恶就是洪水猛兽,或者反过来,应试就是王道就是高中生的全部啊这样的。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去引导学生对待考试的积极情绪,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迷信。这个制度创造出来的初衷是美好的,是为了尊重知识,选拔人才,科教兴国。尤其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环,旨在让学生成为常识完备,基础扎实,具备多领域发展潜质的复合型人才。只是因为竞争的过于激烈和投机的日益猖獗,导致这样美好的初衷被扭曲,体制的弱点被放大,缺陷被极端化,造成了如今有些无奈的教育现状。而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大背景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小情绪小心态。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掘应试过程中积极的部分,潘老师曾经说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在通往这个驿站的路上,我们习得知识,培养习惯,磨砺心性,享受一起奋斗的快乐,过程的收获超越了单纯的结果。

高中是一个很特别的年龄段,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常常会被热血冲昏了头,会理直气壮地做些很荒唐的事,再挥毫泼墨地为自己的幼稚辩护。这让很多人觉得,高中生有些时候无可理喻,很难教很难管。那在这个问题上,我的三位班主任的做法也许值得借鉴。

第一是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很多时候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欣然接受。周老师是个非常善良非常热心的人,把学生的事看做是头等大事,全心全意来解决,这是很难得的。我有一次上午上完课肚子痛,去周老师办公室请假,本来打算请完假忍着疼痛哼哼唧唧地把自己拖到校门口等家长,周老师却饭也顾不得吃,非常着急地安排我在办公室先躺下来,并迅速找来枕头被子把我裹了起来,直到我妈来接我才放心地离开。为了制止同学们和有色饮料,她索性自己买来果珍,放在饮水机旁,这就让我们体会到原来学校这样规定不是形式上的野蛮苛求,而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的贴心提醒。潘老师和程老师也都是高山景行,潘老师本身是一个淡泊致远的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因物喜不因己悲,就像一方温润沉静的玉,光华内敛却长明不熄,让我们一点一点地褪去内心的骄傲不安、浮夸虚荣。而程老师几乎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人格完整独立,思想深邃精微,为人师表无懈可击。作为班主任,他几乎把自己整个人都奉献了出去,常常深夜家访,因为找不到路问这问那跑得满头大汗而毫无怨言。假期里同学想找他辅导作文,他几乎是随叫随到。他家的房子很小,布置简陋,却藏书很多,真真正正有《陋室铭》的气节。就是在这样细微的感动中,我们建立起对班主任的信任,同时也被美德自身的高贵力量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想靠近想吸纳,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第二是班主任的教育要温柔而严苛。班主任应该用一种平等的眼光,人性的视角去看待学生,肯定学生身上合理积极的部分,而对于学生思想上的误区,理解上的死角,应该犀利地戳穿,使得浪子回头。潘老师从来不简单粗暴地指责学生,她会静静地听你讲完你的做法和道理,这样一种倾听和尊重的态度让我们很易于接受。程老师呢,会相对犀利些,火眼金睛洞穿本质。他曾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披衣而起,写长文章《为什么我们自习课上不能说话》,文章直指自习课讲话这种行为背后丑恶自私的本质,并提出了严格要求和美好祝愿。程老师擅长把道理说得直白而深刻,不仅规范我们的行为,也提高了我们的思想境界。

第三是班主任可以多鼓励阅读。我长这么大觉得最窝火的事情就是有理说不清。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人,明明幼稚得可笑,还要手舞足蹈地赘述自己根本不值一驳的理论,并且一副舍我其谁的傲慢姿态。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热血往上流,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气急败坏到说不出话来。我想诸位肯定比我有耐心有涵养,但是可能限于场合,很难条分缕析慢条斯理地把问题说清楚。这个时候你让他去看书,譬如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梁文道《常识》等等,这些作家都在苦口婆心地试图去阐述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道德与价值,理性而温和,同时蕴藏着强大的情感能量。书有这样的力量,让你摆脱激愤的情绪平静下来,接受它缜密的推理情感的陶冶,从而远距离地观照自己反省自己,然后在整理自己混乱的思绪时,恍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幼稚愚昧,狂妄脆弱的理论瞬间不攻自破,并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改变并提升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省去了班主任很多的口舌,而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们自身可能也要多读一些书。我的后两任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所以这样的人文类书籍读得多一些。其实理科老师也自己的天然优势,很多的理科读本科学读本不仅锻炼思维激发智慧,也蕴含了作者的哲学思考,体现了真善美的至高追求。

第四是充分挖掘同学资源,发挥同学的力量。在省常中这么好的学校,学生资源非常珍贵,同学间完全具备互补互足的潜力。所以班主任呢也许可以在座位安排上费些心思,潘老师一般会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先排一稿出来,在此基础上做修改做调整。更加重要的是,要让沟通交流的风气在班级流行。我们班同学就有相互交换摘抄本的习惯,喜欢分享智慧,然后在分享的过程中探讨、认同、提升,所以我们班是有全民偶像的,像龙应台、扎西拉姆多多等,这就说明我们班有共识有信仰,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个体素质,整个班的凝聚力也得到加强。

第五是,班主任既然身为一班之主,要有基于全班又高于全班的战略眼光和宏观把握力。做班主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要让学生走好当下的路,过好眼前的关,又要能满足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长远利益做谋划,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四五十个不同的个体碰到一起组成一个班,怎么让这个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形成良好的风气,创建独特的文化,这是需要精心谋划量身定做的。这也是班级之所以为班级的根基,是持续发展爆发潜力的保证。所以尽管很多老师做了很多届班主任,但面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组合,每一次做都会是新鲜的,这或许很伤脑筋,但同时也魅力无穷。

我还想说的是,我觉得高中班主任还有很多特殊的细节需要关注。首先是学生的身体健康。高中也是生理快速发育的时期。生理的变化会带来心理的困惑与焦躁。潘老师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她曾用心地召开女生班会和男生班会,温柔而科学地向我们介绍相关的生理知识,还有很多贴心而实用的攻略。潘老师鼓励我们去享受运动,点燃激情,释放青春活力,拥有健康生命,这让我们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受益匪浅。

其次是高中连接着大学,大学存在于社会。所以高中生就应该要走出纯净的象牙塔,走向热闹的十字路口。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展望社会的窗口。比如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节,就可以有意识地去灌输去指导。潘老师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她会抓住时机对我们进行社会教育。比如春节回来,她谈起餐桌上的礼仪,会告诉我们与人敬酒,杯口要低于被敬酒的人等等。这些成人世界中心照不宣的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摸不着的,却是社会切切实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这一点上,我们非常需要班主任的帮助。

因为班主任培养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以教会学生生活或许也是我们的课题之一。生活需要品位和眼光,我觉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大小活动,很多活动直接与艺术关联,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美学教益,哪怕是像坚韧行、拓展这样看起来很朴素很接地气的活动,我们也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去修饰它润泽它审视它。艺术与科学在山麓分手,在山顶会合,我相信艺术是人生的巅峰智慧,点亮创意,提升境界,最大程度地开拓人之为人的尊严与荣光。

最后我想说,高中班主任所做的就是去唤醒一颗颗沉睡的心灵,点亮一双双朦胧的眼睛,打磨一件件粗糙的璞玉,塑造一个个灼热的灵魂,这真的是一件非常荣耀非常伟大的工作,所以请允许我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我最衷心的祝愿!

大学生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材料2

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科技创新动员大会,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点看法,与同志们作些交流。

一、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的背景

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我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的发展形势需求。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第十次党代会上,学校已经确立了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下一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举措、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目标。底,在学校第四届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大家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普遍认为,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需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提升教育质量;第二个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四个是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这些措施和举措都可以作为加快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抓手,学校经研究决定,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本学期工作重点是科技创新大讨论。

回顾“十一五”以来,、学校的重点工作是人才培养,特别是从到上半年,学校集中力量抓本科人才培养,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期间,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尤其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底,学校又召开了第三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如果把-作为学校的人才质量年,那从开始,学校将做些什么呢?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来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学校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二是,科技创新队伍和条件建设,尤其要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要靠人,依靠教师,要建设一支符合研究型大学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三是,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总之,这些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增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增强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能力。本学期作为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第一个阶段,重点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基本内容包括:总结回顾过去五年的科技工作;分析找出科技工作的不足;明确今后科技工作该怎么做,如何把科技创新工作做的更好。总的目标是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资源、提升能力。

二、“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工作回顾

第一,科技平台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创新条件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平台和基地28个,其中“十五”以来,新建的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江苏省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7个。在过去的7年,学校的科技平台和基地有了明显的改善,为我们引进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校内外综合基地和科研基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如珠江校区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其中农学站得到明显改善,园艺站和畜牧站重新建设,同时进一步建设和改善了公共服务站,大大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学校还加强了牌楼温网室的基地建设,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土桥的水稻实验站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先后培育了一大批新品种;另外,海南水稻南繁基地扩建和溧水农药残留降解试验基地建设等都取得了良好进展。学校还与省内外的部分地区合作建设了一大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学校科技成果的研究、展示、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二,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十五”以来,广大教师投入科研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十五”以来,学校科技立项1472项,立项总经费亿元。科研经费从的4300万元增长到的亿元。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在科研立项经费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达到亿元,占被资助总经费的70%,显示了学校科研在国家级项目中的竞争力。

第三,科技产出增长势头迅速。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和成果。“十五”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项。其中国家级成果6项,而且集中在到,连续产出了6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展示了近年学校培育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另一项指标是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从的36篇增长到的437篇,7年来,学校三大检索论文的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这也表明了教师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水平的提升。总体上讲,科技产出数量快速增长,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第四,科技服务不断取得新实效。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科技大篷车”和“双百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教兴农工作,不断探索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创建了多种科教兴农新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近几年和连云港合作开展的“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得到了江苏、省政府、农业部、教育部的好评,为连云港的农业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正在进行新一轮“双百工程”。

第五,建设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研究型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建设一流大学,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的水平。有一支较强竞争力的科研队伍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目前,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教师队伍。过去的几年,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教师晋升条件、导师增列条件、科技奖励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对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形成了正确的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来说,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比较高。科研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十五”以来学校建设了一大批教学科研用房,科研空间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另外全校设备总值从“九五”末的7000万元左右增加到“十五”末的亿元,设备的量和装备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教师的科研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三、科技创新大讨论的目的

这次大讨论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内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序幕,目的是集思广益,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明确我们今后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再次强调一下,目标就是十六个字: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资源、提升能力。

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科技创新是造就学术大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起点,也是提供强有力社会服务的基本保证。通过这次科技创新大讨论,要在全校树立科技强校的思想,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研究型大学建设做贡献。

第二,要完善制度。逐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研究型大学建设制度先行,科技创新要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完善和创新学校的政策导向机制,并将它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要完善教师绩效评估的政策和办法,注重培养人才的实效、科研的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成效。要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科技产出的制度环境,形成有利于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人文、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三,要优化资源。积极探索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协作机制,整合优化学校科技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要提升能力。要提出打造学术大师、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明确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的措施和办法,搭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几点要求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做出的判断与选择。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助于大力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抓手和有力的手段,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带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改革,符合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全校上下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进行科技大讨论的过程中,希望学院、部门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多谈那些我们能做的,能够做得好的。对一些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也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各单位和各学院的领导要了解学校的科技工作,了解本单位的科技工作,了解科技创新工作。否则不但形成不了正确的导向,反而形成误导。同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加强学习,了解国家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外部的发展形势是什么,努力将大讨论引向深入。

第二,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希望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教授、学术骨干都能参与大讨论,提意见,提建议,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希望大家在讨论过程中,不仅提出问题,还要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讨论中发挥智慧,体现价值,做出贡献。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学习兄弟单位、兄弟学科、实验室的好经验。

第三,重在落实,务求实效。这次科技创新大讨论旨在为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思路、举措和目标,要务虚和务实相结合,以务实为主。找出不足,明确目标,提出举措,而且要形成固化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和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对学科点、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基地平台等,该培育的要培育,该扶持的要扶持,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最后要形成一套有助于加速推进学校向研究型大学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

大学生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材料3

一、善用材料结构,找准小组实验的切入点

小组实验离不开材料。教师在课前需做好对材料的提前预测,在课中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适度安排小组实验活动。可是有些科学课中的材料比较复杂,令教师在准备上存在着各种困难。

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教师主要为学生准备三份材料:第一份是一组生活材料:泡沫塑料、胡萝卜、石块、蜡烛、橡皮、回形针、空瓶子等物体,主要引发学生与原认知的冲突,形成物体的沉浮似乎与它的大小、轻重有关的意识;第二份和第三份均是控制变量的材料:工具箱中提供的轻重一样、大小不同的塑料圆柱体和大小一样、轻重不同的塑料球,使学生发现,质量相等时,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相等时,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再如《做一个钟摆》一课,教材中建议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根粗细大小一样的直木条,并利用易拉罐底制作一个金属圆片,要求圆片能够在木条上自由移动,让学生通过这种材料来研究重物位置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面对像《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类课中比较繁琐的材料,像《做一个钟摆》这一类课中需要教师动手制作的材料,很多教师由于资源、时间、精力等原因,通常会在课中用演示实验代替小组实验展开教学。分析这样的课,我们发现,关键是材料的结构没有与教师现有的资源条件很好地统一。其实在《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中,材料选择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材料,乒乓球、橡皮、笔、小刀、铅笔、小瓶子等等,让学生自主准备,教师再准备两组材料:工具箱中提供的轻重一样、大小不同的塑料圆柱体和大小一样、轻重不同的塑料球,我们的切入点是“比较老师准备的材料与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的不同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材料到实验用的材料,从不控制变量到控制变量,在结构材料的有序引领下根据一系列事实证据不断修正自己对物体沉浮的初始认识,最终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在《做一个钟摆》一课中,材料准备其实很容易,因为在教学工具箱中有一个制作一分钟计时器的材料,其中的摆锤是一根铁丝和一个能在铁丝上移动的圆形重物,我们可以以这个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实验。

有些材料是学生容易准备的,我们可以向学生征集并进行必要的筛选,教师只要准备一些学生难办到的材料即可,这样既可以让教师腾出准备繁琐材料的时间来用心琢磨学生和教材,又能让学生从材料准备中增强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建立持久探究的热情。有些材料在科学教学工具箱里、在学生学具袋里、在学校仪器室中现成有,我们可以以这些材料为切入点,适度安排小组实验活动。

二、巧挖学生经验,寻找小组实验的平衡点

小组实验的内容应该是在多数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是学生能够探究的,应该遵守“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如果我们违反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任意拔高或降低实验的要求,不仅不利于学生有效探究,而且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做一个钟摆》一课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得到了重物的位置与摆的快慢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任务:小组合作制作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钟摆。任务布置下去没过1分钟,一些小组就完成了,因为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的经验是当重物在中部的时候1秒差不多摆动1次,只要稍微调整重物位置即可。这样的任务过于简单,思维含量太低,是不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

在第二次教学时,教师把制作30秒摆动30次的钟摆改成了制作1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而且在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思考对于这个任务,我们手中的材料能不能挑战成功。学生马上陷入了沉思,发现手中的这套材料已经无法达到目的,有学生认为要加长线,有学生认为要加长铁丝。此时教师出示一根栓了一颗螺帽的长线,让学生用这种材料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由于1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的摆长在107厘米左右,但学生并不知情,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变摆长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摆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并为下节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做好铺垫。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一无所有的白纸,他们对眼前的客观世界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解释,这是他们理解新事物的基础。教师应尊重并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想法,了解他们的前概念水平,并以它们为基础,适度安排小组实验活动。如《用橡皮筋作动力小车》一课,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中重力小车的经验,安装橡皮筋动力小车正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在布置任务后,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中的提示并制作,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时不失时机地巧妙点拨,鼓励学生。

三、读深教材内容,摸清小组实验的落脚点

现行的科学教材是集广大科学教育专家的智慧编写而成的,教师应该在“教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一线教师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条件,应该读透教材内容,适度安排小组实验活动。

69 1146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