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范文范例【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范文范例【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第一篇】

岁末年初,空闲之余,利用漫漫长夜的闲暇时光,再次品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发表的《之江新语》短论。232篇,贯穿了经济,文化,政治,领导各个方面,篇篇精彩,让人受益匪浅。文风朴实、短小精悍是该书的最大特点,每篇虽只有三五百字,但篇篇可谓:“有的放矢,直截了当”。文章从具体的事情、工作或问题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触人心弦,发人深思,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去细细品味。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心无百姓莫为“官”》《要“干事”更要“干净”》……通过品读,以前很多迷惑自己的问题,逐渐豁然开朗,让笔者进一步明白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基层干部,从书中笔者找到了为官的基点,“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也为笔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域。”鉴于此,笔者知晓了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干部,什么是该为的,什么是不该为的。

每每有思想滑坡的时候,每每有徘徊迷茫的时候,每每有放松警惕的时候,笔者都会看一看《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这篇文章。“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笔者从心里明白了共产党的干部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政甘于清贫,为民不遗余力,工作不存私心,办事不图回报,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应当时时坚守的底线。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中也曾提到,“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笔者十分赞同。在笔者看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方能走得进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方能读得透彻,读得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才能读到自己的东西,领悟到作者所要阐述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232篇文章,虽短小,却精炼,见解深邃,语言朴实,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基层干部,更应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将《之江新语》作为案牍上的必备之书,作为无言的导师,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满怀期望地勉励党员干部:“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的传承,也是对我们青年干部正能量的引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竭诚服务于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笔者是从“四类人员”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基层干部,在《之江新语》中汲取着成长成才的营养,从书中我深刻体悟到了,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要能做到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精神状态,要做到狠抓落实,要能放下“架子”、做好“样子”,要能管好自己,等等。这些都将伴随着我的一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籍此,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为民族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第二篇】

再品《之江新语》,正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杯清茶,沁人心脾,虽篇幅不长却耐人寻味。全书共收集232篇短论,是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文章。这些短论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做人、做事、为民的方方面面,思考深刻透彻,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党员干部坚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

学习重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一是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二是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三是要学有所悟,领悟真谛。

学习要讲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永无止境,既要苦学,也要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学习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之思之、闻之见之。

学习贵在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之江新语》中,谈学习的文章有不少。书中指出: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经常读书,但死读书,读死书,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华而不实。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真实,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尽心尽力地干工作,而不是热衷于追求热闹,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

品读鉴赏之余,深感愧疚,自己还需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自身修养,勤读书,苦钻研,求知善读,知行合一。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断实干,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推进中华文化自信发展。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把“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工作,他在《之江新语》里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不忘初心,突出群众所需。纵观全书,涉及群众、人民主题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善于同群众说话”等。

作为文化战线的一名干部,更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要积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注重关注群众的心灵以及精神层面,研究分析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文化给养,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为提升文化自信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不忘初心,讲好文化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讲好文化故事,一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成为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二要结合新技术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形成异彩纷呈的文化繁荣景象。三要以内容为王,坚持立足地方特色,突出地方风格,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四要注重媒体作用,做好文化的宣传工作;按照新兴媒体的特点,加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场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文化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五要精准调研,做好文化精准扶贫,使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不忘初心,继续文化育人。习近平在文中特别强调,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文化建设也要“从娃娃抓起”。面对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综合素质和未来文化建设的水平。改进学校教材、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等,已成为培养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努力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化理论素养,深入基层进行文化方面调研,了解文化一线的真实状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队伍。

引进外来优秀文化人才,流入新鲜血液,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国内国际交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劲的创新人才队伍。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忘记录,善于总结经验,坚持朴实文风成风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风体现作风》一文中提到,文章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之江新语》言之有物、言之精炼,即为范本。一是短小精炼。《之江新语》232篇短评朴实、凝练、深邃,232篇文章仅20万字,平均每篇800余字,短小精炼,一字一句功效尽显,让人耳目一新。二是引经据典。既有警句,又有俗语,展现出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及良好的知识素养,彰显出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入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百态的独到见解与态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倍感亲切。三是朴实自然。观点论点独到,言辞实际客观,句句铿锵有力,字字落地有声,对如何做好实际工作及为官从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四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针对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具体事件、现象、问题,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结合自身感触、观点展开一事一议,如“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做人与做官”“文化育和谐”等,主旨明确,旗帜鲜明,具体实在,句句深入人心,使人信服。

“一山一水,一步一履总关情。”一年前,当习近平总书记再踏上杭州那片热土,心中依然对这座秀美的江南城市怀有一份眷恋和情感。此刻再品《之江新语》,对人生又有新的启迪和感悟,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第三篇】

重读《之江新语》,“求实”“求是”是我感受特别深的两个词。“求实”就是要尊重事实,“求是”就是要尊重规律。这“两个尊重”既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领导艺术,也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工作作风。《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文中指出:“我们必须把中央的精神同浙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在吃透上情、把握省情、熟悉下情、了解外情基础上,坚持上下结合、融会贯通、开拓创新,适时提出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我省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决策部署。”这体现出作者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一定要立足实际、关照现实、体现规律的求实求是精神。还有《求真务实要出实招》《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领导干部下访必须注重实效》等,也体现出“实”字为要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

敢于担当,从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鲜明品格。通读全书,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作者守土有责、责任在肩的使命担当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文中指出:“何其为领导干部?说得直白一点,组织上让我们当领导干部,就是派我们在这里站岗放哨,这叫守土有责。”《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文中指出:“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抓细》《要甘于做铺垫之事》《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等文,都体现出作者“保一方平安,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真正做到守土有责”的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守土有责”是本分,党员领导干部“守土有责”是职能所需使命所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天职。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之江新语》这本书无一不体现出作者亲民爱民为民的质朴情怀。《心无百姓莫为官》文中指出:“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天下大事心作于细’的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怀化市开展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争当“四有三为”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改革不止步,发展无穷期。全书体现了作者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拼搏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向前进》文中指出:“浙江之所以能够由一个陆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正是由于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正是由于历届党委、政府高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放手发展。”《困难之中见精神》文中亦指出:“我们就是要发扬‘螺丝钉精神’,在现实基础上点燃自己最亮丽的火光,‘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在本职岗位上奏响人生最优美的乐章。”前进的道路没有坦途,发展的事业常遇困难。

清廉乃党员干部之魂,清正是为官从政之要。《要“干事”,更要“干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更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激浊扬清正字当头》文中指出:“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只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褒扬正气、贬抑邪气,尊崇廉洁、鄙弃腐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这些字里行间可以读到作者那股率先清正的公仆之心、治腐抑邪的为官之志。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敢为善为有为,以“夸父追日”的韧劲,排除名缰利锁的干扰,清除私心杂念的诱扰,破除思想束缚的侵扰,全身心投入改革发展的宏伟事业,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第四篇】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日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全书简短精练,又生动活泼;思想深刻,又富有新意。短短三五百字,谈为政,谈为官,谈为人,篇篇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有的放矢、直截了当。

品读《之江新语》,其中有1篇《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说到:“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个什么”的命题,深刻问出了党员干部既为党员、既为公仆,其应当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三问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问一问内心,入党究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因如此,入党不能是有些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能是有些人为了寻求向上爬的阶梯,不能是有些人为了面子好看、名声好听,而应当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了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应当牢牢记住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觉悟,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从政甘于清贫,为民不遗余力,工作不存私心,办事不图回报,争取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所必须具有的入党初心。

问一问大脑,当官究竟要做什么。古有俗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语言虽通俗浅显,却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人为官,目的几何?是围着百姓转还是百姓围着转;是总找百姓坐炕头、唠家常还是百姓进不去、自己不出来;是把百姓挂在嘴上、记在心里、干在行动上还是把百姓挂在嘴上、把自己和家人记在心里、干在行动上;是大公无私、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是损公肥私、长坐深宫四十年?道理人人都懂,说起来都知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为官者,要端正为官动机,认清为官责任,履行为官义务,要明白权从哪来,为谁掌权,为谁用权,要认清“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干部,要做自己职责应该做的事,做人民群众希望做的事,做职业道德要求做的事;真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才是能官、好官,而不是庸官、贪官。

问一问良知,身后究竟能留什么。习近平同志曾说:“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一个县,大则人口百余万,小则数十万,领导干部的职责不可谓不大,担子不可谓不重。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后留什么,是领导干部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有的干部,不是立志做大事,而是把升官发财当作人生目标,把“乌纱帽”看成通向私欲天堂的敲门砖;有的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庸俗哲学,办事不公,滥用权力,挖空心思谋取私利;还有的干部觉得当官就是要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这样才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可光宗耀祖,荫及子孙。所以,这些人不是盯着问题抓工作,而是瞄着位子捞私利;不是靠真抓实干求进步,而是靠歪门邪道谋职位;更有甚者,跑官、要官、重金买官,到任以后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样的官,身后除了骂名和锒铛入狱,什么也不会有。古时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作为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应当留下的,不仅是干实事,出实绩,有益当前,惠及后代;还要以高尚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垂范世间,长留人心。一曰:留精神美德;二曰:留功劳政绩;三曰:留民心民意。此三者,也可大致算作“三不朽”了。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什么”这一重要命题,深刻剖析,砥砺自身,多问问内心、大脑和良知,明白究竟要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争取“留得生前身后名”,不要“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才好。

69 78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