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范文【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范文【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第一篇】
《小脑袋,大问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高水平提问》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进行阐述,对教育工作者思维、理解和学习进行分类,提供测量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
这种分类法由六个认知级别组成,从简单到复杂分别为:
2.理解(包括描述、讨论、解释、总结的技能);
3.应用(包括解释原因、表演、建立联系的技能);
5.评价(表达观点、做出判断、争辩/评论的技能);
6.创造(制作、建构、设计、创作的技能)。
教师或家长应当将教育目标放在心中,依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要提的问题;不要惧怕使用专有名词等“高端大气”的词汇,当幼儿将词语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时,他们的词汇量就会有所飙升;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思考;及时补充问题或评论,引导孩子发散思维;注意积极地聆听,通过眼神交流或鼓励、概括等语言回应并肯定幼儿的表述。
尽管幼儿不一定按照认知级别有序地发展,但是布鲁姆分类法表明,幼儿要想在更高的水平应用知识,必须要以基本的事实和信息做基础。也就是说,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多元表征的基础上,通过高水平的提问引导幼儿从具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良好的施展平台。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场面,当孩子画了一个杯子时,将布鲁姆分类法的思想运用到实际中,我们可以怎样提问呢?
记忆:你想把这个杯子送给谁呢?你设 计这个杯子,用到了哪些材料?
理解:这个杯子为什么有耳朵?
应用:你还见过哪些很特别的杯子吗?
分析:这个杯子跟老师喝水的杯子有什 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评价:用这个杯子喝水会烫到手吗?为 什么?
创造:也许你可以用黏土把这个杯子生 产出来!去试试吧!
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幼儿的经验,同时通过问题支持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发展,让活动能够更加深入。
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第二篇】
我们都知道,有效地提问能够激发幼儿深入地学习与思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重要的互动方式。那如何与幼儿互动,向幼儿有效提问呢?在拜读了《小脑袋,大问题》这本书之后,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同时,这本书也帮助老师们一起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学习如何提问,帮助老师们解决因为幼儿一直问“为什么”而苦恼。
高水平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产生更高水平的思维,从而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那什么是高水平提问呢?简单的来说,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来回答,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更没有唯一的答案。在《小脑袋,大问题》中提到了布鲁姆分类法,这是一种对思维、理解和学习进行分类的方法,从简单到负载主要分为六个级别,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帮助老师们运用高水平问题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思考并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想法,从而使得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在书的第二部分中讲到了一日常规活动,那如何建立良好的常规呢?我们要综合而又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好的常规。
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通过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示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
二、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三、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商讨、制定,让幼儿参与管理班集体,做自己班级的小主人。
四、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班级里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强化放大,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
良好的班级常规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需要老师们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从而才能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第三篇】
本书的理论模型是布鲁姆的分类法,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一线老师去理解记忆的六个认知级别组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本书的目的是老师们能够运用高水平问题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思考并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想法,从而使得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书的第二部分内容是一日常规活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一日常规?这对于实际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二、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三、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四、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五、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六、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第四篇】
本书详细介绍了在教师的区角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等出现的学习的机会中,教师如何使用高水平的问题,这些高水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幼儿产生更高水平的思维的。其中还讲到了布鲁姆的分类法,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一线老师去理解记忆的六个认知级别组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本书的目的是老师们能够运用高水平问题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思考并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想法,从而使得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我现在带的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年纪小,能力弱,在游戏中的思维方式以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有些幼儿他们的游戏是无目的的,随意和偶然性颇多,这时候教师就要从记忆这个级别的提问开始,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学习。但是对于重大班的幼儿来说,针对能力强的幼儿提问时,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采用不同层次的提问来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思考,如:“我看到你在将积木堆起来。你搭的这是什么?你用到了几根长积木?几根短积木?(记忆)跟我说说这个积木作品吧。(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搭呢?(应用)你搭的这个作品和另一个有什么不同?(分析)如果把长积木换成短积木会怎么样呢?(评价)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这个?(创造)通过递进的不同层次的提问让幼儿对他的一次偶然的或者无目的的游戏结果进行思考,从而促进他能力的提升。有可能有的问题幼儿回答不出,但就像书中说到的,提出高水平问题更富有挑战性,这种尝试是值得的!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提问方式也有所不同,另外我们在向幼儿提问时,不要吝啬一些专业、难懂、“高端大气”的词汇,虽然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儿童,固有的思维让我们在跟小孩子说话的时候用词会直白、简单、幼稚,但是其实孩子们他们能根据你说话的语境、前后语句的含义来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也能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做为教师首先自身要使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回答以及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我觉得教师就是应该在不主导幼儿游戏的前提下,启发幼儿深入游戏和探索的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批判性思维、想象、评价及创造的问题,是在适当的时机与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这样才能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上一篇:骨干教师申报事迹材料(精选4篇)
下一篇:模范班主任事迹材料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