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聚【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聚【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书心得体会【第一篇】

其实最开始看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扉页上面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给吸引住了。他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会怎样的一本预见畅想之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阐述了更有效的种种方法。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己所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所以起初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阅读这本书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是互联网加教育。它是从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站在未来的视角上看待教育这个宏观问题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新奇的观点,在未来成为现实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作者朱永新作为一名经验独到的著名教育学家,跟随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浪潮,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作者畅言:未来的教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在书中提到未来的某个时候,未来的人们会觉得现在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的顺利成章。我们会告别寒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的传统模式。在未来学习中,没有年龄和时间的限制,甚至你可以让一个15岁的孙子和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打破了年级,班级,学校固定统一的组织形式设计,你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上课学习,也可以礼拜天寒暑假进行任意时间的学习;研发出新生命,新人文,新科学,新公民,新艺术的课程体系。定位于为中国教育探路的实践,并能为世界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设想.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者提倡应该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学生。此外,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带给我的感悟十分深刻:

未来,学力将代替学历

现在已经有无形的,很多新的教育力量在形成。无论是《樊登读书会》、罗辑思维还是好未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在未来都会衍生为学习中心。学历这一纸文凭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和门槛。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古人说学力,都会提到学力深这个概念。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古代学堂并未十分普及。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强,也就是能够自主完成对文字书目的学习。在我看来,《未来教育》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原了古代的学习模式,是对古代自主学习的总结和升华。

未来,能者为师

在《未来学校》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到的就是未来会进入一个叫“能者为师”的时代。也就是请在不同方面社会影响力最大能力最强的精英来做将讲师。比如未来最顶尖的艺术家会讲述艺术课程,最顶尖的运动员会开设体育课程,所以,再这样的一个大的教育框架中,它极大地消除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国家会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人学习。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收获都不相同,仍旧能够维持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未来,游戏化教学盛行

这也就解释了《游戏让学习成瘾》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觉得荒谬。但是它就是成功让教学内容、游戏机制和游戏思维做到了成功匹配。针对于游戏软件来讲述如何让学习、思维能力受益于这些科技成果,随着数字游戏和游戏式界面的日趋流行,游戏化成为学习专家十八般兵器中的一员变得越发必要。未来学校也将会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更有深度有意义的教学。

其实这个设想是有很大发展前景和合理性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教育正向我们走来。社会将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互联网社区化,线上线下学习是相互结合的。资源共享将成为流行趋势。作者一直秉持的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观念,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将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出把生活的时间转变为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时间。我也坚信,未来的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两千年前孔子的梦想——有教无类。

读书心得体会【第二篇】

《梁家河》这本书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

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感受有四点:

一是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是习总书记、知青们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他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四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读书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认真阅读《梁家河》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中表现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感染。

通过阅读,我认真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梁家河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被这其中蕴含的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所触动。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岁月里一言一行,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进取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意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初心。

总书记的初心就是在梁家河形成的,而且始终如一,历久弥新。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村就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的挑战;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不放弃自我学习,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为老百姓谋实事,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正是我们扎根在基层农村青年干部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养分,强筋健骨,能更好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有益贡献。

正是这七年艰苦而又生动的时间磨练,使习总书记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铸就了人民领袖的人生格局。从梁家河的一点一滴中,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有浓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人民之福,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第一站,是习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和逻辑原点、实践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起点就在梁家河。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练,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的魄力,是我们所有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优秀学习榜样。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在学习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高度清醒、感情上高度切近、行动上高度同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学习中要突出融会贯通,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所展现的优秀品质精神能传承和发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看齐追随,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践行“梁家河”精神热潮,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同时,还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盯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深入贯彻省市新发展理念,推动沙河营镇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读书心得体会【第四篇】

最近我读了这样一本书,名字叫做《未来学校》,作者是朱永新教授。我是抱着一种怀疑且好奇的心态去阅读的,读完后觉得这有可能是我们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书中主题鲜明,指出: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这是一个大胆的预测,我迫不及待的带着无数个疑问走进了这本书……

想了解教育那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现在我们所盛行的教育模式叫做普鲁士式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和我们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是为了给工业化输送人才,培养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在那个时代,知识还不像现在是一种泛在化的形式,它只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都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它需要快速地制造出拥有基本读写算的能力,所以它就把社会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个称之为学校的地方,从此学校诞生了!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人的演讲视频,他说200年前的交通和今天的交通大不一样;200年前的通信和今天也是大不一样;20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和今天更是不一样;但唯独200年前的教室和今天的教室几乎是一模一样。人们是怎么有效地教学呢?那么教育者就要制定一个教育标准,这个标准它主要是为适应生产,为适应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它不是针对每个人的需要去产生的。因此,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失去了创造力,弊端显露无疑。

作者认为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也会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虽然书中很多次的强调未来教育是全民当教师,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未来教学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聚集性的学习,但教师这个职业仍是必要性的存在,而且是高质量的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我们教育者敲上了一个警钟,随着未来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和广泛化,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固话的教学,我们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我们会成为知识的筛选者和提炼者,教师不再是固话某类知识,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69 943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