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1
作为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的一部分,我们观看了《复兴之路》这一电视政论片,令我破有感触。该片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浓缩了民族复兴历程的系列节目。在使我更加完整的了解了这令人心潮澎湃的160多年历史同时,也使我坚信只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肯定可以变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复兴之路》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与其他题材的纪录片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是一味的在叙述那一百多年来的辛酸屈辱史,也不是在对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进行歌功颂德。而是在对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在中国复兴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引发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真正做到了“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既坚持历史,有给人以启示,看完该片的我和同学们无不热血沸腾,也着实感受到复兴之路之艰难,今天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让我们对眼前的和平和美好倍加珍惜。
这160多年来我们祖国经历的磨难实在是太多了。这每一个痛我们都应该铭记,因为每一个痛都会给我们留下教训,我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确保未来不犯同样的错误。鸦片战争的惨败和八国入侵给我们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我们明白了“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拯救中国”;文革和大跃进所造成的停滞和混乱让我们得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科学理论;而03年的非典肆虐则让我们领悟到了“珍爱野生动物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的真谛;面对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和火炬传递过程中遭遇到的阻挠,曾被贴上个人主义标签的八零后也开始向世人展现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各族人民更加的团结在一起。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 可以不经峥嵘而至繁荣的,正是这些历经磨难之后的珍贵经验教训形成了成功道路上的一块块基石,保证着祖国在复兴之路上越走越远。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自强不息,顽强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后的领土沦丧、丧权辱国,到今天的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从闭关锁国、满目疮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小康生活;从被人称为“东亚病夫”到如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金牌榜第一……..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就在这样的曲折道路上不断变化演进的。
从华夏儿女反抗封建统治、摆脱殖民压迫、抗击法西斯侵略、打到反动势力,最终一步步站起来的过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富强,各式各样的民族复兴救国方案被提出: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局面。在革命年代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发起“北伐战争”,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全中国;而在和平年代抗击非典和汶川大地震时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只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旧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和实践,如今的中国正走在复兴道路上,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加入世贸组织,神舟飞船的连续发射成功,嫦娥飞天探月,长江三峡工程,GDP总量世界第三等等不胜枚举。人民生活也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进行历史性跨越,我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和汉语感兴趣。充满自信的中国人正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满怀热情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历史已经证明了要走复兴之路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南,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的提出也将保证我们在复兴之路上越走越远。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具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复兴之路是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在这条艰难求索道路上, 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仁人志士们用不断探索换来了今天的新局面。“少年强则中国强”,正如梁启超所说的,作为现代中国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先辈们的梦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2
筑梦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1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起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每天一集,7月6日将播出最后一集。该片共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从该纪录片的总、分标题中,不难看出,这正是近代以降,直至当今,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历史的真实回望与写照。
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法,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历史,或并未走远,但终将成为过去。过去,是现在的阶梯,也是未来永恒的根基。因此,时时回望历史,铭记历史的脚步,那里有我们曾有的努力、奋斗、牺牲、沉思与追求,我们的前行这路,就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就会更加坚定我们永不退缩、快马加鞭的信心,让我们“筑梦中国”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稳、坚定、有力。
从风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国共产党中流击水从南湖红船中驶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道沧桑中兴起,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实现历史弯道超车;从“三个代表”带领中国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新境的美景如画,让我们登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高度;从同志坚强有力地宣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到如今,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正在走向圆梦终有时的伟大理想之路……观众们从这样一部七集纪录片中,再一次将近现代民族史、党史历历在目,对筑梦中国的道路,有了更为形象、清晰和坚定的理解与坚守。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从民族、国家与党的发展高度,通过历史真实的再现,利用历史大事件与历史小细节的交相辉映,通过以大领小、以小映大,以对历史深刻的认知与反思,用完全真实的影像,并配之以生动、深刻的解说词,将近现代及当下中国发展史和党的进步史,以形象生动、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纪录影像方法,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于人们面前与心中。它由此带给人们的回顾与回想、深思与激发,都是中国人民走向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与动力源泉。
记入史册的宏大叙事与分秒闪过的昔日细节,终将成历史不灭的记忆。回顾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让我们今天追逐中国梦的脚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弯路,不走错路。同时,历史也在告诉我们、告诉未来,实现梦想之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因此,当下的踏实前行、努力奋斗,就是创造历史必不可少的步骤与过程,这是筑梦中国的的基石与根本。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回望与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由此,筑梦中国的理想,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中国人,都应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走得更为坚定有力,向着人生目标与理想不懈前行;并让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并向同行,互相拱卫、相互扶行。则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之路,就会留下分分秒少可资回忆的美好记忆;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能筑梦理想,走向未来!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3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的梦;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近,我观看了《复兴之路》的影片,看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1840年爆发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那时候,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已日趋衰弱。与此同时,世界上英、法、美等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英国人发现,一种特殊商品——鸦片,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就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走私,赚走了中国大量白银。朝廷中,一位名叫林则徐的大臣,看到鸦片走私的严重情况,决定禁止鸦片。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上贴着一张大布告“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鸦片销毁。”经过了23天焚烧,鸦片终于全部被销毁了。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创立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沿着这条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邓小平说过,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国家、别的国家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2012年11月21日,中南海国务院第一次会议迎来11个改革试点、省市的负责人,参加了在这里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在会上主要强调了两个字,那就是“改革”只有进行了改革,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复兴梦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为了这一梦想的实现,我们将会不断努力,奋勇向前!
【第2】
我看了《复兴之路》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站起来,努力奋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为古代中国有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和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而自豪;我们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我们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们更为现在中国的崛起而感奋……
祖国的辉煌要从四大发明说起: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发现天然磁石有吸铁和指南北的特征。他们利用磁石的特征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材料来造纸,并不断改进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活字印刷:它不但比手工重复抄写要快捷,而且还不容易出错。但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缺点,费工费时。到了北宋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有使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火药:早在秦汉时代时期,人们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炼丹,在偶然发生的爆炸得到启示,再经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火药的配方。
我国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给农民耕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政策,深受农民欢迎。辽宁大连河县光明山公社一位农民承包了一块农田,当年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都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老百姓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还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这片辽阔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继续努力,让我们的新中国更加繁荣多彩吧!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4
民族复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作为党的十七大召开的献礼篇章,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一经播出,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片遵循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和巧妙严谨的结构,实现着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替;以多元丰富的传播意蕴和独具匠心的声画表现手法,凸显电视政论片的迷人魅力,契合了受众的收视期待与审美需求,收到了极佳的传播效果,留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迪。
一、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编织严谨结构
《复兴之路》共6集,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2007年,上下167年,纵横百年历史。文史浩瀚,大浪淘沙,选题谋篇、素材配置、结构布局、逻辑推进无不需要编导具有过人的睿智。《复兴之路》的编导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遵循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巧妙结构,将这段历史分为六段,纵横裨阖,不愧为大手笔、体现出大气魄。第一集《千年局变》,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标志着两千余年封建专制制度的被推翻。第二集((峥嵘岁月》,从1911年民-主革命的发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本法西斯宣告破灭,国民政府在大陆38年的历史彻底结束,中国从此进人一个新纪元。第三集《中国新生》,从1949年共和国诞生到1976年“文-革”结束,讲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然而,这又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中国为此付出了“十年文-革”的惨痛代价。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何去何从?自然引出第四集《伟大转折》。从1976年到1989年,中国经历了20世纪第三次伟大的变革,挽救了处在危难之中的社会主义。第五集《世纪跨越》,从1989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中国在世纪之交延续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第六集《继往开来》,历史从2002年行驶到2007年,这5年是当今受众最熟悉也是最亲切的S年,是奋斗的5年。人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复兴之路》如此谋篇布局,不仅严整有序,符合史实,而且也真实地再现出中华民族百年探索的艰辛和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艰难曲折。
二、“探索”贯穿全片,时空交替讲述历史
《复兴之路》以“探索”贯穿全片,用客观、积极、欣赏的目光看待特定时期下爱国志士们在复兴民族道路上所做出的贡献,讲述了不同时期的进步人士为民族复兴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艰苦历程。林则徐、魏源等人对振兴国家的探索,洋务运动的实业救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一呈现。但是,这些探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才焕然一新,并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纵观全片,以“探索”为主线,在历史发展规律中评判历史创造者的先进与落后,用大量的史实进行佐证: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值得首肯的是,《复兴之路》进入历史的视点非常巧妙。它是站在今天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从新时代环境穿梭到具体的历史年代和事件之中,实现现实与历史的时空交替。如第一集从现在福建的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回溯到清末的洋务运动;从现在的虎门炮台回忆到鸦片战争;从南京中山陵到孙中山;从今天的北京大学到蔡元培;从如今的延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延安、西北坡的真实生活图景……站在今天的时空讲述过往的历史事件,这种设身处地的追溯,更能让人感慨于历史的沧桑巨变,惊醒于睡梦中的无知与愚昧。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种讲述更贴近受众,令受众产生情感认同。在穿梭于历史的走廊中,受众对于历史的发展有r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未来历史的走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受众与历史的发展、祖国的命运亦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三、多元嘉宾热论历史,观点权威意蕴丰厚
对于一部成功的电视政论片,旗帜鲜明,多元丰富的论点是不可或缺的。《复兴之路》编导邀请了多元领域的嘉宾热论时代变迁、历史兴衰。嘉宾们或口述历史细说往昔,或以学术视角客观评价,在全景俯瞰中华民族百年探索中起着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客观地说,《复兴之路》每集时长45分钟,多为史料的静态再现。来自各领域嘉宾的现身说法,往往起到观点的动态串联和点睛之效用。据统计,6集《复兴之路》嘉宾共出现131人次,平均每集采访人数约达22人次。在众多的嘉宾中,“专家学者嘉宾”一枝独秀,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达到92人,且涵盖海内外,占总人数的%。正所谓国内外学者共济一堂,各领域专家坐而论道。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既规避了一家之言,也使得节目具备了全球化的视野和全景式的高-瞻性。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5
观看了纪录片《复兴之路》,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党的艰辛历史。
这部纪录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奋起战争,艰辛争取自由,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巨变,使我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这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正资产阶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稳前进,中国却在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统治下趋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压迫严重。
一时间,中国的前途与出路令人担忧。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变化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经多次经受过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从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重重难关,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激动地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难道有一个国家遭受过中国这样的耻辱吗?看到现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中国能够在国际上保持高速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经过许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希望明天的祖国会更美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2
前天晚上,我们在嘉兴大剧院观看了《复兴之路》大型音乐会。
这个音乐会讲述并演绎了中国的复兴,从火烧圆明园开始说起,一共分了五章,依时间顺序,讲了许多中国近代发生的大事情:辛亥革命、日寇侵华、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将历史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通大陆,国人百年的心愿终于圆了,一声声欢呼声、叫喊声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传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一大步。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遇到了不止一次的自然灾害:1998年特大洪水,“”汶川大地震……但我们没有向灾难低头。
洪水来了,挡住!一个个大大的沙袋,垒成一堵堵结实的墙,解放军战士与人民群众,手拉着手,心连着心,铸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大地震来了,我们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不顾危险,深入废墟,寻找幸存者,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组织捐款,一个个帐篷、一袋袋食物,一瓶瓶水从四面八方飞向灾区……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大爱无疆。
从衰弱到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凝聚了几代人的血与汗,凝成了中国,这个世界的大国。
上一篇:职级晋升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