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牢牢把握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深刻意义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党课:牢牢把握“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深刻意义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反复强调、多次号召全党同志要崇尚学习、深化学习,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把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到推进治国理政的高度和位置,要求全党同志要加强学习和学习本领养成。具体来看,“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一重要且充满深刻意蕴的命题,传承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融汇新时代实际情况的变化,不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也体现了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未来蓝图已经绘就,“两步走”战略目标愈加明晰,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锋力量和中坚力量,学习认不认真、见识广不广泛、具备的本领强不强,关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借此机会,围绕“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一主题,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在本质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

在中国古代语境中,“学”与“习”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学”指积极主动去了解不熟悉的事物,“习”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以便适应现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习的含义有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习是人或动物获取知识而引发的行为变化过程,狭义上的学习是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掌握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的来看,学习主要指从观察、阅读、听讲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观是对学习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立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就是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一系列基本问题而展开的系列思想观念构成的科学概念。

(一)学习目的:回答“为何学习”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活动,把学习的目的定位为实现社会美好发展和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继承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强调加强学习的目的在于把学习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解决好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引导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前进,推动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回答“为什么学习”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有了明确目标。具体来说,一是完成中心任务。由于时代特点和主要矛盾不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特定的中心任务,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习目的必然是完成这一中心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思想核心呈现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图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发努力,我们胜利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正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形成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二是破解本领恐慌问题。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学习运动的必要性时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紧学习,增强学习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提出当前我们党也面临本领不够的危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学习使命意识,积极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弥补党员自身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从而在知识快速更新的当下赢得优势、赢得主动。三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大有大的难处”困境,对此,A总书记强调,“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克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也是解决如何增强执政本领和提升领导能力这一大难题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更好应对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

(二)学习立场:回答“为谁学习”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明确规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站在中国工人阶级这一先进阶级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学习,即将人民作为学习的参与主体,始终以人民群众作为学习的出发点,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学习,在学习探索中尊重和依靠人民,明确回答了“为谁学习”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有了正确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一是把人民作为学习的对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了最丰富最实际的经验,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只有牢固树立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意识,恭敬老实、诚心诚意地拜人民为师,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总结群众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把人民作为学习的动力。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不是为了少数人去学习,而是以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为己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使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富足和幸福的生活。三是把人民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A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故而,应把人民群众作为党学习评价的“阅卷人”,把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评价标准。四是把人民作为学习成果的享受主体。人民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成果的享有主体,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增强执政本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满足人民对多样化多层次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依靠学习创造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学习内容:回答“学习什么”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从未停下学习探索的脚步,所创设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正是因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独特品格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更是在学习一切优秀成果中发展和壮大的。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其成熟定型的学习观不是盲目碎片化的学习,而是有着系统严谨的学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新中国史及现代化所需的知识等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和经验,科学回答了“学习什么”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有了丰富的内容。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在近代形形色色的各种主义中,早期革命党人在学习前人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和对照,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中诞生,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全党学习的核心内容,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谋求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在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其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二是学习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善于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方向,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开辟未来。A总书记把学习党史看作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强调党员干部“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和党的历史,在鉴往知来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三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代表着这个民族发展的基本方向,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基本思想理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使之成为加强共产党人修养的重要源泉。四是学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的知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潮流,也是当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重点学习和转化先发现代化国家的先进经验、管理方法、科学技术知识等,更好地适应中心任务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

(四)学习方法:回答“怎样学习”的问题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在党的学习观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学习方法,科学回答“怎样学习”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建立在科学实施的基础之上。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只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曾出现脱离基本国情、生搬硬套,以教条、僵化的观点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现象,产生的李立三冒险主义、王明教条主义,一度使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损失,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是学习个别词句和结构,而是要求把学习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风。进入新时代,A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想结合起来,反复要求全体党员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理论学习同推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批判与自我批判。进入“知识爆炸裂变”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品格,在学习发展中不拘泥于现有的认识,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既要肯定事物发展的内容,继承和借鉴原有理论的优秀成分,又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姿态和自我审视的态度面对新的发展、新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创新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强化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责任意识。

二、在价值上依靠学习创造了不朽的历史伟业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不仅把学习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以审视,推动学习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也依靠学习领导全党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人类学习思想史和实践上留下了辉煌的学习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学习,毛泽东不仅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党员干部的主要学习内容,也为党员干部推荐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邓小平强调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江泽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全党同志要“认真、刻苦、全面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要求“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要求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辩证思维、综合决策、驾驭全局的能力。A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分别在第十一次、第二十次、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学习,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之后,A总书记继续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集中体现为创立了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系统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各阶层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如何实现小康孜孜以求,有的希望在学习中国古代典籍中创造理想生活,有的希望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文化以改变任人宰割的国家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了各自对小康社会的实践构建,并赋予传统小康概念强烈的现实意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最后均未能实现小康社会美好图景和彻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各种先进知识,深入研究中国具体国情,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过去不熟悉的东西,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起到奠基作用。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号召全党重新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构想来描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此后,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作为战略目标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党的十三大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六大真正把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适时提出,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进行了补充和深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A总书记非常重视对小康社会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分别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大会主题,要求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小康始终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通过自觉主动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同时,提倡全体党员向书本、实践、人民学习,并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显著增强了全党的群众意识,极大地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的实现、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宏阔条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发端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人类文明从封建社会带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完成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此,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推动人类社会迈进现代文明进程中所作的贡献,但同时也指出因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制度性弊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根本缺陷,其最终会被社会主义这一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所取代。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学习探索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经过长期学习奋斗和矢志不渝的学习“赶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就现代化的生成方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同于对内压榨、对外掠夺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依附西方、丧失主权自主性和独立性,被动或主动采用西方发展模式的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在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中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方面,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基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亦注重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摒弃依靠战争和殖民掠夺方式,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学习探索和艰辛实践,不断克服各种复杂形势局面,以和平方式逐步探索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向国际社会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现代化经验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学习自主和学习自觉,既不照抄照搬、盲目依赖西方固有的现代化理论范式和发展路径,又不丧失学习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就具体内容而言,中国共产党全面而系统地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创造出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克服和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中阶级对立、信仰缺失、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极大地创新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不仅坚定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和实现现代化的信心,也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了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四)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构想变为现实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此后,马克思的继承者继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向多国发展。然而,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回看过去,尽管当时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学习西方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原则和立场,不加批判地全面引进西方的东西甚至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念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共产党结合长期以来发扬的优良学习传统和作风,在积极汲取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科学总结我们学习西方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方面,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的学习观指导下,在学习方向上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逐步实现共产主义。在宏大目标指引下,我们党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组织全党围绕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开展学习、增强本领,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坚定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本领。同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自主学习探索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力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面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顺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武器对要学习的西方优秀文明成果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既在批判资本主义糟粕时以强大的学习判断力避免发生“左”的错误,又在吸取资本主义合理精华时以雄厚的学习战略定力,警惕和抵制“和平演变”的阴谋,真正做到学习借鉴与本土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扭转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有力回击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和“历史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篇章。

三、在实践上依靠学习走向美好未来

在对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就加以肯定的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唯有积极主动学习、坚持不懈学习、持续深化学习,“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自觉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在解决学习立场、学习态度、学习方向、学习方法等问题中坚定信仰、勇担使命,才能确保党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六个必须坚持”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实践要求。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学习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的历史,不论时代主题如何转换,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立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党的学习观也就是党的主张和人民要求的统一,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第一,自觉拜人民为师,紧紧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学习立场,要尊重人民创造,加强调查研究,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永怀谦虚之心积极主动向人民学习,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第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当前,我们要始终聚焦民生难题,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尽心尽力为人民谋福祉的实际能力,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牢植根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总体上能够积极学习理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然而个别党员深受金钱至上的蛊惑,崇尚各种脱离群众的圈子主义、作秀主义、应付主义、任务主义等错误思想,导致学用脱节,学习效果不佳,给党的执政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当前,党面临的脱离群众危险仍长期存在,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增强能力,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而,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坚决打击和批判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学习信心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当前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不是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复制粘贴,更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削足适履,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版,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是在对马克思主义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由中国人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和吸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反对强行推行单一模式的做法。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的内在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两个结合”,不断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而,我们既不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妄自菲薄、数典忘祖,也不能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而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二是坚持充满自信的自立,决不闭门造车或照搬照抄任何国家的建设理念。新时代,我们强调的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夜郎自大、排斥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而是在当代中国与世界更加频繁紧密的互动下,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前提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学习世界范围内的一切先进知识,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同时也要注意我们的学习不是食洋不化、照搬照抄,而是要依靠自信自立,将学习的先进文化知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加以吸收和借鉴。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学习方向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各种思想观念在网络平台上相互碰撞和交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渗透进来,企图借用文化渗透的方式扰乱党员干部的学习方向,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学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守住科学社会主义大业。“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党的学习就能蓬勃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什么时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上出现偏差或失误,党的学习方向就会迷失,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以苏联为例,戈尔巴乔夫时期在政治的多元主义上承认多党制,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最终付出了政权解体、亡党亡国的惨痛代价。因而,要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确保党的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进一步强化对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其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有效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须常学常用常新。因而,我们必须要敢于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摒弃经验主义的积习、破除思想僵化的沉疴,在整顿学风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党风,既要破除对党的学习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克服党内学习中停滞不前的保守倾向,又要反对各种歪曲或丑化党的学习立场、方向的错误倾向,更要在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始终忠诚于实现人民利益的学习立场的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自觉主动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观点、实践要求,切实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化为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习重点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解决党和国家的现实问题,党的学习观也在不断回应和解决问题中孕育形成、巩固和丰富深化。A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概言之,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善于发现和认真研究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存在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才能聚焦党的学习重点和要点,增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学习本领,更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方面,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但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也明显加大,甚至一些本该历时性出现的问题被共时性地堆砌到同一时空中,面临复合交叉式影响,既有市场经济诱发的功利主义的负面侵蚀,也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敢于正视、深入分析和研究,自觉主动通过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聚焦问题本身。A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对问题本身进行分门别类,分清楚新问题、深层次问题、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的问题预警来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针对式学习,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一刀切,从而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掌握学习方法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而是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现代化,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是宏伟的、波澜壮阔的,学习也应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一是联系地学。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课题,因历史传统、具体国情、发展条件的不同,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与世界各国现代化有共同特征的现代化,又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继续。故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主要特色进行阐述时,应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以及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建设思想联系起来学。二是系统地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如果没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就会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目标要求。因而,全体共产党人的学习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应该不断拓展学习领域,除了学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治国理政的方针策略,“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等方面的核心内容外,也要学习经济理论、国际政治、法律法规、文学、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在纷繁复杂、门类众多的学习发展中抓学习重点,即注重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使自己适应时代的前进。三是树立发展变化的眼光。身处万物互联的时代,党员干部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灌输方式学习,而应保持与时俱进,广泛运用“线上+线下”方式推进学习,如在线下通过集中教育、专题教育、邀请专家讲授的同时,线上利用微信、学习强国、钉钉等载体,实现党员平台学习实时化、精细化,或结合本地新闻媒体在线理论学习阵地或第三方直播平台组织党员进行学习讨论,调动党员学习新理念新事物的积极性,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宽学习广度

A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以宽广的世界胸怀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融合创新为自己的东西,使之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我们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外来理论后,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关键在于把握学习的时代脉搏,拓展世界眼光,紧跟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稳定提出严峻挑战,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不竭动力。故而,在形势多变、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从中国国情出发,拓宽学习广度,努力增长才干,推进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是学习对象和内容要广泛,包括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消亡的,在两种制度并存的当下,社会主义还必须同资本主义进行长期的斗争与合作,因而,不能割裂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要通过认真学习和积极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创造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管理经验来促进本国发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越南、老挝、古巴等,在追求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供中国学习和借鉴。二是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态度。人类发展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学习外来知识方面,不论是封闭僵化、故步自封,还是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最终都只能以失败告终或成为他人的附庸。故而,我们应扎根本国土壤,坚持为我所用的方针,既虚心学习、认真鉴别外国的东西,也要结合本国实际进行消化,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69 3037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