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经典咏流传观后感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600字]经典咏流传观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600字1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600字2

看完《经典咏流传》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做人当如松!

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这首诗,我初一就背过了,如今听着二十七岁的孙杨引吭高歌,才觉得品出了诗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距离今天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节目把这首诗选出来传唱,尤其是让孙杨来唱,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因为,这首诗,似乎就是孙杨的写照啊!

仍记得20xx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进入到最后一天。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名将孙杨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夺得冠军后,孙杨突发感冒,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在预赛中被淘汰。这样,孙杨也失去了卫冕的机会,他以1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里约奥的运会之旅。我想那时候的孙杨,已经够难过了,可媒体不放过他,铺天盖地的评论向这个大小孩砸过来。他如果没有松柏一样的毅力,如何挺得过来。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坚持训练,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不言放弃!

唱这首歌的孙杨,在经历了人生的无数风雨后,看起来更成熟了,他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强不息,其实,这种松柏精神,应该是中国人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因为做人当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传承。所以我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和无穷的正能量!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600字3

观看了《经典永流传》,使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感受到诗词的危机感。

《经典永流传》是诗词类说唱节目,演唱基本上都是由古代诗词改编的,我感叹:《经典永流传》,不仅是一档节目,还是一个中国古代诗词的舞台。

诗词之所以被人千年传颂,是因为他们优美的曲调和委婉清晰的旋律。但是在今天的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因为忙于工作而缺少了欣赏美,我想: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加大传播诗词的力度,做一个怀揣历史经典的中国人。今天的《经典永流传》正是适应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的风格,把每首诗词都变成一道开胃菜,以诗词为主体,变成以流行歌曲的形式说和唱,《经典永流传》也正是适应了现代社会文化主流,才被众多年轻人观看和传颂。

每一首诗词都饱含诗人的思想感情。诵读诗词,你可以体验世人的悲欢离合,诵读诗词,你可以让你的文化水平提高,诵读诗词,你可以受到免费洗礼。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600字4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情。优美的词,动人的旋律,听着听着就潸然泪下。

在语文课上,老师曾讲过,离别诗是古人诗作的一大主题,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称送别诗的“压轴之作”,原先我的认识是肤浅的,经过这样的演绎,我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作为一个陕西人,我第一次感觉到陕西方言的大气磅礴,感悟到诗人的愁肠百结。我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不舍、无奈、祝愿,如此哀伤,如此动人,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以歌和诗,给观众们带来极具画面感的想象和无限回味的余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600字5

《经典咏流传》将音乐和诗词相结合,用歌曲展现诗词之美;将故事、人与诗词相结合,寻找中华之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领悟美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梦;“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让我们知道美是一曲乘风而来的歌;“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让我们明白美是一种明丽风致的洒脱;“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让我们感悟到美是对生命的无尽探索。诗词经典传唱至今,是因为其中的共情。将诗词和音乐相结合,通过“唱”的形式,将诗词故事和传唱人的故事相融合,让今人和古人穿梭时空,产生共情,进行对话,让诗词与时俱进,使其更有活力与生命力。在喧嚣浮躁的今天,回归诗词,以这样一种“怀旧”的方式,在诗词里找到自己,感悟生活,抒情表意,寻找力量。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文化力量。

在诗词美、音乐美的背后,是中华之美,“马兰花”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无私奉献之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不仅是莲花的特性,更是中华儿女的特性,是一种廉洁美、高洁美。李白于六朝古都南京写下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在这背后是一种古典之美、历史之美。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不仅仅是因为代代相传,更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诗意中国,源远流长,走进经典,传唱经典,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中华文化展现魅力,诗词唱响时代殿堂。

69 673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