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党课讲课稿2024专题党课(通用4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关于微党课讲课稿2024专题党课(通用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关于微党课讲稿2024专题党课【第一篇】
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大家好,我是____市____镇____村党支部书记____。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个赓续红色血脉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的岳祖父____每每对我讲起那段抗美援朝的革命岁月总是无比自豪。1950年10月,岳祖父____年仅16岁,他跟随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跨过鸭绿江,徒步进入朝鲜。敌机像蚊群一样在头顶盘旋,炮弹像雨点一样遍地开花,四处硝烟弥漫,但岳祖父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多次击毙敌军。荣获朝鲜二等军功章。
岳祖父的英雄故事,常让我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一直希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做点实事。
2019年,我加入____村委工作,那时的____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委干部只剩下我和妇女委员2个人,3000多人的大村,各种杂七杂八事务让我应接不暇,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向我涌来。每当我撑不下去的时候,革命先辈们的事迹常常给我力量,我想,岳祖父在战场上连死都不怕,我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就这样我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再后面,村里的事务慢慢理顺了,两委班子也逐步配齐了,____村重新走上了正轨。
我想____村革命先辈们的革命故事要让更多人知晓,给到更多人精神力量。
2021年,我带领村“两委”干部埋头苦干,变压力为动力,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我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统一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在共同缔造建设过程中,我们挨家挨户上门沟通,与村民们一起动手拆除各家门前的违建建筑,让更多村民参与到共同缔造的行动中来。当年,我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了村民们期盼已久的10多处断头路,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
后来,我们____村又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先后投资150万元修建了村口公园、中心广场;投资30万元实施197盏太阳能路灯照明改造工程;投入120余万元翻新了____村红色革命印记馆……一系列的改造,让____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如今,____村围绕红色文化大做文章,创新“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两步走发展模式,把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集缅怀学习、参观游览、情景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主题路线,吸引更多党员干部、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同时建立了____村蕲艾基地、红火虾稻连作合作社、惠和农庭农场等绿色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红色研学基地,充分把____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接续奋斗,勇往直前,真正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关于微党课讲稿2024专题党课【第二篇】
共存薪火建党丰碑
大家好!我叫____,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党组织诞生地——八斗湾。
一百年前,这里波澜壮阔,诞生了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党组织,并随后衍生出鄂东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19年秋,21岁的林育南回到家乡,在恽代英和林姓族人的帮助下,在此创办“浚新学校”和通俗演讲社,招收附近贫苦家庭孩子读书。他们采用新教材,实施新式教育,在学生和农民当中倡导新式生活风气,传播进步思想,为回龙山早期革命萌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第二年,林育南、陈潭秋等人在这里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921年7月15日至21日,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易礼容等24名进步青年在八斗湾浚新学校召开“共存社”成立大会,公开宣布拥护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改造社会,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他们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八斗湾成为见证恽代英、林育南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折点的实物代表。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将共存社的成立会议称之为“独立开展建党活动”。1921年11月,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八斗湾党小组在一大代表陈潭秋的指导下成立,小组长胡亮寅,成员有林育英、卢斌、卢春山、林洛浦、陈学渭、罗四维、殷鉴等八人。
在此后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从八斗湾走出的林育南在党的领导下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赴国难,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1篇篇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
1931年因叛徒告密,林育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面对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的多次劝降与威逼利诱,林育南拖着20斤重的铁镣,两眼闪闪发光,如同射出的怒火与利箭,怒斥敌人痴心妄想,让陈立夫感到奇耻大辱,愤怒的叫嚣:“对这样的共党首领分子,只有用子弹对付!”连蒋介石也气愤地骂道:“对这类顽固不化的家伙,杀!”
1931年2月7日的深夜,上海龙华附近的一条小河,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在林育南等24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高亢激越的《国际歌》声和“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声怒吼下,架在背后的机枪射出了罪恶的子弹。一代英杰林育南和他的二十多位战友壮烈牺牲……留下的不仅仅是题写在监狱墙壁的纪念诗: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外血,一般鲜艳一样红。
这里是一个革命的策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在农村传播的地方。100年前,面对兵连祸结、满目疮痍,回龙山下的仁人志士站在历史潮头,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因全湾只有八斗地而得名的八斗湾也迎来新机,村民陆续迁往山下的林家大湾村,每家每户都分到良田,几千年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夙愿得以实现。如今,回龙山下的八斗湾只剩下了共存社的旧址在山林间熠熠生辉,可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却依然铭刻,共存社的百年薪火却永远存续,建党丰碑也将永久矗立。回龙山下的百年巨变更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微党课讲稿2024专题党课【第三篇】
初心·爱心·红心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____县实验中学____校区执行校长卢诚的故事。
十四年来,尽管卢诚任教过多个学科,获得多个奖项、荣誉称号,但当被问起为何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还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时,卢诚说,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这就是他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____教师队伍面临青黄不接、后备力量不足的局面。2006年7月,卢诚在参加中考后,毅然放弃读高中考大学深造的机会,选择就读中师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乡大崎镇工作,履行“立志扎根家乡、教书育人”的铮铮诺言。
2023年8月,全县融合型教联体改革如火如荼,卢诚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最偏远、最艰苦的____去教书。虽然很多人认为,卢诚多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是同龄人中的翘楚,对照政策,调入县城工作,毫无悬念。可是,十四年教书育人,他初心不改,那就是到教育工作最需要的地方,为更多的山乡孩子点燃希望的火种。
2023年8月,卢诚带着年近花甲的母亲,带着妻子和双胞胎孩子,来县实验中学____校区上任。妻子姚玲娣从实验小学交流到县实验小学胜利三校区,为支持他的工作,这是她第二次到农村支教。两个可爱的孩子放弃县城优质的幼儿园,跟父母一起来____的山村幼儿园读书。
十年前,卢诚在县城购买了一套房,欠债二三十万,债务像秤砣一样压在他的心头。很多次,有人劝他通过补课班、辅导班等门路挣钱还债。但是,卢诚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就不能做违背原则的事。越是困难,越要讲正气,越要有骨气。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不忘初心,还要有爱心,特别是乡村教师更要把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扛在肩上。
一天中午,正是自习时间,一位老奶奶走进卢诚的办公室,说她的孙子拿了家里的钱,买手机玩游戏。儿媳是外地人,生下他就走了,儿子一直在外打工,留下孙子和她相依为命,希望他管管孩子。
面对老人的请求,卢诚辗转反侧,陷入深思:对于____校区来说,当务之急是把“留守儿童”的问题当作重中之重。
于是,他在学校制定计划,采取一系列关注“留守儿童”的措施:要求全体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并通过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开展爱心妈妈、爱心爸爸陪伴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有包保任务,他本人也包保了八名留守儿童。
周末,卢诚赶到____最边远的甘家冲村,陪伴留守儿童明亮。十二岁的明亮一直寄养在亲戚家,缺少亲情陪伴,不愿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明亮已从最初的躲避、抵触变得开朗很多,能主动迎接卢诚,只是对着卢诚的询问,他还是不愿意开口说话。
卢诚就带明亮去河沟里钓虾,陪了他整整一个上午,给他讲述山外世界里有趣的事。突然,明亮问:“爱心爸爸,如果我开口讲话,你会永远陪着我吗?”望着明亮期待的眼神,卢诚眼含热泪,用力点头:“我会的!”
此时,一只苍鹰飞过,直上云端,卢诚在想:“追求真理的翅膀,一定会从群山里起飞!”
秋季开学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走进课堂,如何让《读本》进学生头脑,扣好他们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也是难题。
在学校筹办秋季运动会的时候,全校六百多人,可报名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多。
有的喊“比赛太累了!”,有的说“我不擅长体育!”,还有的人认为“比赛又不给我考试加分!”。面对这些情况,卢诚就想到,这时将《读本》引进课堂,用内涵丰富的精神食粮给他们补钙,迫在眉睫。
第二天,他就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大课,主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一讲“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与学生们分享了中国奥运会第一人刘长春和00后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他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的精神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一代代人去奋斗”“我们的家乡胜利镇是革命圣地,要向先烈们学习,做时代的英雄”。
初心不悔,爱心浓浓,红心向党。在____教育系统有一大批像卢诚这样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老师,他们正在践行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山村的孩子点亮一束、一束、一束束光!
关于微党课讲稿2024专题党课【第四篇】
以博爱食堂“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服务”
我是____,2017年4月来到村委会工作,今年是我在村里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这6年来,我既见证了____的变化,也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今年,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感觉到压力山大,但这既是对我工作上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
____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一任又一任村干部的坚守与努力,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把党员紧紧团结在支部周围,遇到问题共同协商,碰到难题共同解决,坚持党建带群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群团组织网络和服务向下延伸,确保问题有人听、事情有人管、难处能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基层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博爱食堂的小故事,分享那些朴实而又温暖的时刻。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我们以“共同缔造”为抓手,通过办好一件又一件群众关心的小事,来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自去年“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前后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塆组会、户主会,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有8成以上的村民提议在村里创办公益化、便民化食堂。因为____村常住人口700多人,而60岁以上的老人就近300人,而且大部分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工作,绝大多数老人称自己吃饭全靠凑合,“吃一顿管三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村两委便将建设村级食堂纳入“共同缔造”为民服务事项清单,我们决心从“让老人吃上一口热饭”起步,让老年人“食”有所依。
村里的事大家一起干。去年10月,由村党支部牵头,发动农家乐协会、乡贤理事会、爱心人士等,募得近10万元,作为食堂建设的启动资金。龙头企业乌山春无偿提供闲置仓库,作为食堂建设场所,同时发挥群团组织共建作用,县红十字会主动承担食堂装修,县工会为食堂提供室内各项硬件设施,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指导各类组织在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爱心帮助等方面凝聚力量,形成了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12月,博爱食堂正式开业,为村里老人提供午餐,荤素搭配,三菜一汤,60岁至70岁老人每餐收3元,7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单次可服务约30人次。听说村里建起了博爱食堂,村民们纷纷送来油、米、熟食、青菜等食物,用实际行动支持食堂的发展。食堂的黑板上记满了大家的爱心:陈云金四季豆6斤、县红十字会大米320斤、程新文蔬菜90斤、周云英萝卜5斤……
村民的账建群共同管。“博爱食堂”是民生实事,既要建好,更要管好。借助组织管,更要做到自己管。通过村党组织主管、农家乐协会协管、乡贤理事会监管的方式,我们将管理组织和共同缔造基金会设置单独微信群,把每天用餐图片,捐赠的菜品进行公示,并做好财务收支账、捐赠账、志愿账等“三本账”,让大家看得到、信得过,实现阳光运营。
在博爱食堂里总有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在上演,有一股股暖流在传递。85岁高龄的高桂华住在村部旁边,老伴多年前去世了,一个人在家。她告诉我,“之前是不好意思去,后来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才去试了一下,现在是天天都想去。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开心得很。”饭后,有的老人则在休闲区下棋,有的在看电视,还有的在巾帼志愿理发师的帮助下免费理发、剪指甲。70多岁的陈云金时不时送些蔬菜到食堂,但从来不来吃饭。他笑着说:“建食堂是好事,我自己还能做饭,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
通过办起博爱食堂,我欣喜地发现,____村的老人更开心了,青年人也更放心了。村里的矛盾纠纷更少了,乡风也更文明了。可以说,通过建设博爱食堂这个“小支点”,我们撬动了基层治理的“大服务”。
上一篇:酒店销售员工辞职申请书通用5篇
下一篇:上课迟到的通报批评【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