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一篇】

【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人物事迹】

1997年11月,张定宇同志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张定宇同志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于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2011年除夕,张定宇同志作为湖北省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张定宇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台剖腹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又一个新生命诞生。

2017年,张定宇同志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

2018年10月,张定宇被确诊患有渐冻症、双腿日渐萎缩。

2019年11月,武汉市发生比较严重的流感,感染科病床已满,在做好消杀工作后,结核科等其他科室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这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战打了“前站。"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二篇】

人物介绍

陈__,1963年10月出生,现任__县科协科普部部长,兼任县农函大办公室副主任,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者和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活动管理员,也是科普中国和省市科协信息通讯员。先后获得“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进个人”“中国科协优秀信息员(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在__县,有一位科普达人,人们习惯于称呼他为“老陈”,无论是在乡野田间还是在社区礼堂前,总能看到“老陈”忙碌的身影。这位“老陈”名叫陈__,1963年10月出生,现任__县科协科普部部长,是一位有三十年科普“工龄”的老同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热爱,无怨无悔。三十年来,他在基层科普事业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岗位上默默坚守、在拼搏中奋进,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荣誉。日前,在中国科协和人民日报公布的“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中,陈__同志获得“基层科普人物”提名。

三十年如一日

科普事业的“传播人”

他热爱科普事业,坚持工作创新,努力打造“__科普品牌”。他深知科普事业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工作,科学传播的受众不再单纯是无知无识者或是知识拥有的弱势者,如青少年、体力劳动者等,而是所有的公民。于是他为打造党政领导、科协主导、乡镇部门协作大科普品牌出谋划策,通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打造__科普品牌。

在他的紧抓落实下,“科普节”“全国科普日”已然成为了__科普的重要标杆。在2013年至2020年间,__县科协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1年,__县更是以省内考核第一名佳绩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并作为全国六个创建单位代表之一在中国科技会堂作典型交流发言。在当年的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电视电话会议上,__又作为唯一县级代表作交流发言。

__县于2019年3月,成立中国科协__县科技志愿服务总队,“老陈”又主动请缨,成为“__县科普讲师团”和35支__县学会(乡镇、街道)科技(科普)服务志愿队的管理员,与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文化礼堂积极对接,将科普传播到基层、企业和学校中去。

三十年如一日

同事口中的“大忙人”

他身兼数职,是__县科协科普部部长,兼任县农函大办公室副主任,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者和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活动管理员,也是科普中国和省市科协信息通讯员。

作为县农函大日常工作负责人,他始终坚持科教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为推广先进适用种养技术,他多次组织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来培训授课、建立示范基地,加大种植养殖专业人员致富技术培训,助力种植业养殖业农民科技致富,自2004年以来,共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844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者和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活动管理员,他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积极落实“你点单、我送服务”项目,先后获得“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科协系统的信息员和通讯员,他坚持不懈撰写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及其志愿者活动信息,在各级媒体上发表信息动态1100余,获得“中国科协优秀信息员(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如一日

朋友口中的“热心人”

面对基层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工作量大面广,人手少,经费少的问题,他内联外引,始终坚持借助外部科普资源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他主动争取互联网媒体为__县科普活动直播联动,科普时效和科学普及覆盖面大大提升。2020年10月18日,争取利用腾讯网平台为“__金钉子”地质博物馆“云上科技馆”直播30分钟,收看网民达43万人;2020年9月,__县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争取__传媒集团现场直播19分钟,在线观众达18万人。

面对基层科普资源少的问题,他积极对上争取科普资源下沉。主动争取浙江省科协流动科技馆巡展5次,历时14个月,让90000多名青少年零距离体验到科技展品的乐趣,激发科技好奇心;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50多名专家到__作科普报告100多场次;争取浙江省科协“科学+”品牌活动到__开展活动5次;争取浙江省科协“博士生科技志愿服务”科技服务9次等,让全县青少年和群众能够足不出县就能接触到高端的科普资源。

面对基层科普活动场地有限,科普工作难度大的问题,他借力县内各类科普场馆、各级科普教育基地丰富的资源开展专题科普活动。他精挑细选各类科普场馆,悉心指导基地创建工作,增强了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科普场馆的服务能力,目前全县累计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家和省科普教育基地8家。

同时,他重视新型传播,让科普“流行”起来。推广应用“科普中国”和“移动科普中国APP”网络科普资源,推广“乡村科普e站”“社区科普e站”“校园科普e站”,指导吕山乡中心小学建设“校园科普e站”,被中国科协认定为首批科普中国校园e站服务示范点(全省共3家),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赋予科普传播的新机遇,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说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老陈”,在这份平凡中,将一直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责任书写__科普新篇章,无愧于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三篇】

于双立——从事电工工作15年,创新设计制作、研制了三角高空作业平台、电工巡检工具车等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使卖场灯具更换和检修巡查便捷化。2010年研制的消防喷淋头专用“堵漏钳”,能迅速将消防喷淋意外喷发堵住,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提出的“配电室变压器合理经济运行方法”,实现了商装照明和普通照明分时分段控制,年节约电量万余度。曾荣获北京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王存斌——从事复合材料胶接成型工作24年,在缩短型号研制周期、提高碳纤维原材料利用率、实现太阳翼基板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先后攻克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成型操作中纤维起毛、断线和含胶量控制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并形成操作规程;解决了大型薄壁碳纤维管件成型和Kelvar纤维绳绷弦操作难题;独创桁架结构装配胶接新技术,使得大型绷弦式刚性太阳翼基板各项性能满足大平台太阳翼技术要求,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乔文革——从事装配钳工工作26年,在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弹上产品“伺服机构”、“天馈系统”和地面设备“汇流环”、“随动机构”为代表的高精密结构件加工与总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精密微波器件装配及调试的生产工艺中,创新了某型号天线一体化装配方法,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新二等奖。制作发明的专用抛光定位工装,较好地解决了和差器盖板平面抛光质量难题。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郭剑英——从事金相工工作41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晶间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晶间腐蚀微沸问题;开发钢管内壁研磨轮,提高制样速度十几倍;开发低倍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手动控温不便问题等。曾多次在国家物理测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验,脱碳层式样制备;测定脱碳层深度划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编写金相分析相关培训教材,在全国培训120多名金相检验人员。作为技术专家,为17家冶金企业提供实验室咨询服务,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建国——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刘海花——从事餐厅服务员工作29年,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大堂经理,为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总结编写了《餐饮员工上岗技能知识培训教案》,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加强业务培训,先后培养了高级以上服务员50名、中级服务员500余名;完成各种大型宴会接待任务100余次,并多次参加企业委派的新店餐饮输出管理培训任务,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50余万元,多次被企业评为“先进个人”,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四篇】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69 745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