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当新时代表率集聚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学习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当新时代表率集聚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当新时代表率1

今天40期入党培训班的同学们完成了《学习和弘扬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这一专题的学习,并认真的做好了笔记记录。

本次专题讲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见贤思齐,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对于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党课使我们意识到中共老一辈革命家,以群体性的人格风范,给全党以巨大影响。他们的一生,与我们党的历史紧密相连;他们的思想,凝炼了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精华;他们的风范,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求真务实的革命作风、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为我们今天塑造人格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我们要认真去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信仰。周恩来、毛泽东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真理的崇高理想,是属于当年那一代有志青年的共同志向。我们要继承这种志向,追求真理一往无前,懂得爱国矢志不渝而终身奋斗。

党性和党性修养虽然很难测评,历史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复杂性导致很难去准确的测评,但是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持党的章程,认真的去体会老一代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就能开拓进取实践。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论是作为一名入党培训的成员,还是一名大一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学习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当新时代表率2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的精神风范,追寻和弘扬红色基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触摸“严”的风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个“严”字,蕴含着理想信念、道德涵养、执政操守和清廉准则。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触摸到“三严”的风骨。

在严以修身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信仰至上的风骨。

信仰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老一辈革命家用毕生的追求,在对三个历久弥新的问号,作了精彩而完美的诠释。

第一个问号——信仰什么?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初,毛主席在新民学会年会上,发出了“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的时代强音。他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他始终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刘少奇、任弼时、蔡和森、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中,都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了营养。他们与毛主席一样,从确立信仰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第二个问号——为了信仰能付出什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为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信仰作出了最好的注释。

1927年5月,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田波扬和他身怀有孕的妻子陈昌甫不幸被捕。敌人将陈昌甫左手五个指头钉上竹签,想让她用右手代替田波扬在自悔书上签字,陈昌甫在纸上毅然写下:“我宁可替丈夫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1930年,军阀何键向关在牢狱里的杨开慧提出,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坚守信仰到了不惜生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

第三个问号——坚定信仰要常补什么?答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常补精神之“钙”。老一辈革命家早就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坚定理想信念不会一劳永逸的深刻道理。

林伯渠是我们党内在20世纪初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在延安时他就讲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在60寿辰时,他还专门就学习马列主义的问题请教毛主席。1965年,党中央、毛主席派彭德怀到三线工作。不管走到哪里,彭德怀都把毛选四卷带在身边。

毛主席讲:“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正如地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与毛主席的教导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在严以用权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公而忘私的风骨。

回望峥嵘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严以用权,是因为他们有“三个最懂得”:

一是最懂得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为民造福,也能以权谋私;权力还是易碎品,既要谨慎使用,又要小心呵护。

二是最懂得权力是谁给的。毛主席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

新中国刚成立,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信,就一亲属“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惭愧”,并解释说:“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这封信不仅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权力观作了准确而透彻的诠释,更为共产党人如何在私情面前正确行使权力给出了答案。

三是最懂得权力如何行使。老一辈革命家在行使权力时,至少坚持做到以下“三用三不用”——

——公用而不私用。老一辈革命家用权,总是出以公心,永远都是和人民心连心。1952年4月5日,在党中央、毛主席决策下,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动工。毛主席亲笔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毛主席急百姓所需,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苦用而非乐用。真正的重大科学决策都是极其痛苦的过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围绕中国出不出兵,党中央决策非常艰难。连续几天,毛主席彻夜难眠。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考量,最后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并把儿子毛岸英派到朝鲜战场。

——慎用而不滥用。1933年5月,时任湘赣边区省委书记的任弼时,了解到当地肃反扩大化的情况后,决定成立肃反裁判部,严格核实肃反抓捕情况,并在省委会议上严肃指出:不能随便抓人,更不能随便乱杀人,抓人杀人都要有确凿的证据。1939年10月,罗荣桓率部向鲁南转移时,接到电报,说微山湖西地区的苏鲁豫区正在搞“肃托”,杀了许多人,立即命令苏鲁豫支队立刻停止捕人杀人。

在严以律己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刚直挺拔的风骨。

老一辈革命家注重严于律己,就像青松那样,植根于泥土,顶风冒雪,依然挺拔、刚直、纯洁而豪迈。

在西柏坡,毛主席提出“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他自己率先垂范。身边的管理员吴连登说:“毛主席进城以后一般都盖毛巾被,夏天盖一条,春秋盖两条,冬天盖三条,叠到一起。毛巾被破了用旧洗脸毛巾补,毛巾被最多补了83个补丁。”

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粟裕有“三让”:一让华中军区司令员,二让华野司令员,三让元帅军衔。这些佳话都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老一辈革命家的良好家风有口皆碑。贺龙元帅对家人要求很严,经常教育子女,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决不能丢。老一辈革命家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1956年3月,刘振德被调到刘少奇办公室当秘书。到任那天,刘少奇便与他“约法三章”。老一辈革命家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领略“实”的担当

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建设与改革的和平岁月,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典范。

从深入调查研究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谋事之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5个县,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年中总是要用很多时间到各地调研。据铁道部专列处统计,至1975年为止,毛主席乘专列走了345万公里,人们形象地称他的专列是“流动的中南海”。

1961年刘少奇在湖南进行为期44天的调研。在调查猪肉的产量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直接在王家湾生产队养猪场落脚。一位国家主席,在猪场的一间破房里,一住就是6天6夜。

从奋力开辟道路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创业之实。最大的创业,莫过于开辟正确的中国道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对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睿智,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道路,又奋力地探索了一条道路。

开辟一条道路,就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探索一条道路,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最复杂、最困难、最深刻、最伟大的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革命的征程中,老一辈革命家还留下了许多务实创业的红色经典。1942年初,359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忘我劳动、艰苦创业,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巩固和壮大,奉献智慧和力量。

从忠诚坦荡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做人之实。老一辈革命家始终恪守忠诚,胸怀坦荡,讲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年1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从敢于负责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担当精神。求真务实,不仅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担当。

在党的历史上,毛主席经历过几上几下的磨难。特别是从赣南会议到长征开始,整整3年内,毛主席的处境十分艰难。然而,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密切关注着红军的反“围剿”,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当红军遭受湘江惨败后,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胡耀邦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纠正冤假错案的责任担当,让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作为当时的中组部部长,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

感悟“情”的崇高

老一辈革命家“严”与“实”的崇高风范来自哪里?追根溯源,主要来自于一个“情”字。

首先,感悟他们“心忧天下”的救国情。

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湖湘文化,是湘籍革命家成长的精神基因。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从小就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化熏陶和浸润,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历经劫难而不息奋斗,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坚。他们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离家誓言,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征程,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和情感的升华。

其次,感悟他们痴心为党的革命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一起的烈士书信,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女儿的遗嘱。写信人就是陈觉和赵云霄。1928年4月,他们分别被捕。反动当局多次审讯,残酷折磨,他们始终宁死不屈。陈觉就义前写下遗书:“云霄,我的爱妻!我先走一步了……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妻子赵云霄强忍悲痛,目睹丈夫走向刑场,而自己拖着受刑之躯在狱中生下了女儿。女儿满月后,她留下遗嘱:“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养你长大,但望你好好长大成人…永别了,小宝宝!”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兑现了自己“永不叛党”的誓言。

再次,感悟他们竭诚为民的公仆情。

毛主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执政后,毛主席谈论最多的是人民。缔造的新中国叫“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构、政治协商机构、政府、法院、检察院、军队等都在前面冠上了“人民”的称号。当群众欢呼“毛主席万岁”时,他总是脱帽挥手回敬,高呼“人民万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真情热爱人民。他们心中始终都装着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的精神风范,永远是党和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当新时代表率3

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见贤思齐,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对于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共产党人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老一代革命家以自己的光荣一生坚守理想信念,证明了信仰的力量。

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压迫、军阀混战,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深重。苦闷彷徨中的中国人在各种“主义”中寻找信仰,共产主义成为老一代革命家共同的选择。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数次谈话中提到,他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周恩来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选择理想不易,坚守信念更难。在坚守信仰的征途上,不仅布满了荆棘,而且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全国有31万余人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有26000余名共产党员,包括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夏明翰、张太雷等革命家在内。这期间,有不少人退党,但有更多人入党。叶剑英等人就是这个时候加入党组织的。

在坚守信仰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信仰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老一代革命家从国家民族命运出发,舍弃“小我”,实现“大我”。为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一家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50人。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具有神奇的力量。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反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其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丧失。

敢于担当的使命意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敢于担当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种传统,老一代革命家自觉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在重大关头敢于承担重任。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几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党内一些同志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不同意他去,但毛泽东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义无反顾去了重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当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重要问题上敢于建言献策。1948年初,针对当时土改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3次致信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张尽快纠正土改中的“左”倾错误,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在党史上被传为佳话。1948年,中央3次命令粟裕率部过长江,粟裕鉴于当时的形势,经慎重考虑,向中央进言延缓过长江,并亲赴城南庄面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最后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调整战略部署,粟裕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了“第一功”。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1977年,邓小平再次复出时已是73岁高龄。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做点工作。“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邓小平坚决纠正“文革”错误,大胆推进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领导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扬老一代革命家敢于担当的精神,切实担当起应有的政治责任。

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念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老一代革命家都是严守纪律的模范。

对中央作出的决定或决议,要坚决遵守。在长征途中,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无视党的纪律,背着中央搞分裂活动,险些断送党和红军。红军中的广大党员,包括红四方面军的绝大部分同志,都能抵制张国焘的错误。当张国焘逼迫朱德公开反对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决议时,朱德坚定地回答:“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

对中央作出的决定或决议,即使存在问题或个人受到委屈仍要服从。在井冈山、瑞金时期,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推行,毛泽东多次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每次都能做到服从组织决定。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剥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他尊重集体决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表示“什么时候需要我回来,我就回来”。与此同时,他通过组织程序,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说服教育了一部分受“左”倾错误影响的同志。后来,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强调和健全党的各项纪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制定了加强党的纪律的文件,重申了“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指出:“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央把反对宗派主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为整风的主要内容之一。1941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强调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批判了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组织上的山头主义、思想上的个人主义等错误倾向。

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团结一切忠诚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必须请示汇报;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

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本色和风格。在这方面,老一代革命家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正确对待名利。李大钊提倡“简易生活”,许光达不受“镜匾”,罗荣桓高风让贤,刘伯承坚持撤换“标语”等,都是正确对待名利的典范。他们摆正名利、地位与事业的关系,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把自己的一切与国家的命运、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

不收不当之礼。周恩来拒礼附《通知》,陶铸“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黄克诚“来者必拒”等,都反映了他们在此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和“拒礼”艺术。尽管这些都是小事,但小事中包含大道理,体现大风范,展示了共产党人面对不当之利时的崇高境界。

管好亲属和“身边人”。毛泽东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属亲友谋取私利。新中国成立后,有亲戚故旧以为毛泽东是国家主席了,求他安排工作,或给个一官半职,都被毛泽东婉言相劝予以拒绝。还有亲戚给他写信,反映生活困难,要求政府照顾,他从自己工资或稿费中拨款予以接济,还劝告对方不能以毛泽东的亲戚为由要求特殊。

严格要求干部廉政。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反腐败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严惩贪官刘青山、张子善,老一代革命家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大的障碍也是自己。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任干部的标准。老一代革命家身上体现出的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证明,有德才有得,有诚才有成;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

慎独自省,自我解剖。周恩来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邓小平说:“自我评论,我不是完人,也犯过很多错误,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但是我问心无愧,其中一点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

虚怀若谷,平等待人。毛泽东和张澜、陈叔通、黄炎培、许德珩、沈钧儒、程潜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同赛福鼎·艾则孜、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民族宗教界人士真诚交往,留下许多佳话。周恩来真诚地同各界人士交往的事迹也广为传颂,如在同原国民党战犯座谈时,杜聿明等人都非常惭愧,周恩来却说怪自己当年在黄埔军校没有教育好他们;在同末代皇帝溥仪会见时,他真心实意地为溥仪家族解决实际困难;在与知识青年交谈时,周恩来十分关心青年一代的生活和成长。

坦荡无私,顾全大局。刘少奇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文革”结束后,面对一些人否定毛泽东的倾向,黄克诚态度鲜明地指出:虽然我自庐山会议以来一直蒙冤,但我们这代人对毛泽东的感情是超越一切个人恩怨的。“如何认识和评价毛主席,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注重加强党性修养。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的命题,随后,张闻天、陈云先后发表《论青年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1939年7月,刘少奇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对加强共产党员修养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一经典文献,成为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读书籍。

老一代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来自自身的修身和自省,更来自中国革命的锤炼,必将激励党员领导干部体悟崇高的力量,在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之中,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先辈和时代的业绩。毛泽东指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老一代革命家以其杰出的人格风范,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为广大共产党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

学习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当新时代表率4

什么是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为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成立的题词中讲到过一段非常有情怀的话。毛泽东说:我们“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是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毛泽东的这段情真意切的教诲,既是他对革命干部应有素质的明确要求,也是他对自己人格风范的真实表露。

一、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的鲜明特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他们给我们树立的人格风范,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敢于担当的使命情怀;二是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念;三是廉洁奉公的公仆意识;四是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一)敢于担当的使命情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敢于担当的传统。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其实正诠释和记录了中华民族敢于担当的精神内涵。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敢于担当的使命情怀。

重要历史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当时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还为此专门去到延安。党内一些同志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不同意他去。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说:可以去,必须去。这样一句简单,但却坚决的话,正体现了一个领袖应有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一个领袖在重大历史关头挺身而出的生命担当。

面对艰险毫不畏惧——刘少奇重返白区

刘少奇说:“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挺起腰杆前进。”充分体现了他的担当精神。在革命紧急关头,他总是不避艰险,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担子。1936年初,党中央派刘少奇去北方局工作,有同志对他说:你这次去白区,是重返虎穴,任务艰巨呐!他果断回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刘少奇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担当者的气魄。

危机时刻勇挑重担——彭德怀赴朝作战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当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铁的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使党自成立以来便一贯重视纪律建设。早在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作出关于纪律方面的规定,老一代革命家也都是严守纪律的模范。

坚决遵守中央决定——毛泽东被剥夺职务,朱德驳斥张国焘

严守纪律首先就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遵守中央作出的决定,即使存在问题或个人受到委屈仍要服从。在井冈山、瑞金时期,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毛泽东多次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每次都能做到服从组织决定。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剥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他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党中央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走的时候,还掷地有声地留下了一句承诺: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与此同时,他通过组织程序,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说服教育了一部分受“左”倾错误影响的同志。后来,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在长征途中,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无视党的纪律,背着中央搞分裂活动,险些断送党和红军。红军中的广大党员,包括红四方面军的绝大部分同志,都能抵制张国焘的错误。当张国焘逼迫朱德公开反对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决议时,朱德坚定地回答:“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

严守组织纪律——邓小平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一项重要的政治组织制度。194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以下简称《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书记(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除向中央作临时的报告和请示外,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政策性综合报告;要求各野战军首长和军区首长,除作战方针必须随时请示报告外,每两个月向军委主席作一次政策性综合报告。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战争因素),《指示》还规定,“写报告时间(逢单月的上旬)恰在作战紧张的时候,则可提前或推迟若干天,但须申明原因。”

在这方面,时任中原局书记的邓小平,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区刚站住脚、战斗环境紧张而艰险的时刻,仍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指示,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毛泽东曾说:“书记在前线亦是可以作报告的,邓小平同志在大别山那样紧张的环境亦作了几次很好的报告。”从那时起直到1952年调中央工作,除特殊情况向中央申明原因外,邓小平坚持约两个月向中央写一次书面报告。[2]

严守保密纪律——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保密意识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参加革命斗争初期起,就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他们入党的时间不同,地点各异,建党初期也没在一起工作,所以相互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入党的。恋爱期间,他们在通信中也从不涉及党的机密,只谈理想和情感。直到1924年9月,周恩来自欧洲回国后,经过组织沟通,他们才知道对方都是共产党员。1925年8月,两个人结婚后经常相互提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1927年周恩来参加南昌起义,邓颖超事前毫不知情,直到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据秘书回忆,周总理平时和邓颖超聊天范围很广,从一般老百姓关心的国家大事、书画戏剧到熟人朋友,家常话题无不涉及。但却从不会谈到一些没公开的机密事件,尤其是那些周总理认为邓颖超不该知道的事情。很多重要的事情,周总理可以和有关秘书谈,但是绝不会对邓颖超说。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的会议室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请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就在张爱萍站起身来,刚准备离去时,周总理突然站了起来,关切地说:“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在得到张爱萍没有带的回答后,他仍指指张爱萍的口袋说,再搜一搜,看看里边有没有字条。最后,张爱萍将自己几个衣兜都掏了一遍,周总理才如释重负地说:“保密无小事啊。你邓大姐是老党员、中央委员,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3]

(三)廉洁奉公的公仆意识

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本色和风格。在这方面,老一代革命家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公私分明——周恩来三付饭费

周恩来是廉洁奉公的杰出楷模,他毕生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大家可能听过他三付饭费的故事。有一次,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即将离开那天,周总理请随行人员去楼外楼吃饭。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忙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客,当然我付钱啰!”饭店员工知道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就只收了10元钱。周总理说:“这许多菜,10元钱怎么够?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多收了5元钱,不料总理有些生气地说:“我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最终,饭店又加收5元。谁知事情还没结束。1小时后,机场来电话通知饭店,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又留下一些钱付饭费。后来,餐厅决定还是听从总理按价收钱的吩咐,并给总理写了份详细报告,并将清单和多余的钱寄回了北京。周恩来三付饭费彰显了他不搞特殊化、公私分明、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4]

艰苦朴素——朱德的信

朱德也是人民公仆的典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我虽老已52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80多岁,生活非常困苦,他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在信中说:“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两百元中币。”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5]

心系群众——习仲勋一心为民

习仲勋一生保持着热爱人民、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毛泽东曾称赞他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牢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一以贯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调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担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时,习仲勋就注重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推动大生产运动,解决南下移民生产生活困难,解决当地儿童常见疾病治疗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期间,习仲勋高度重视畅通信访这一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要求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权利,还安排秘书直接参与信访办理工作,亲自布置起草信访情况报告,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真实事例和真实语言写进去。[6]

(四)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品德教育比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做人的第一守则——道德品质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老一代革命家同样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证明,有德才有得,有诚才有成;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

慎独自省,自我解剖——周恩来自我检查

周恩来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写下《我的修养要则》,在延安整风期间,他严格审查了自己的全部历史,检查了自己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的某些失误,并认真地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建国以后,他身居高位,一刻也不放松思想改造,带头过好“五关”。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一言一行都考虑到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力求不使党和国家受到丝毫损害。他所领导的工作出现问题,首先自己承担责任,决不委过于人,而且还帮助同志尽快弥补损失。[7]周恩来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与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密不可分的。

坦荡无私,顾全大局——邓小平正确评价毛泽东

邓小平有着不计个人恩怨得失的博大胸襟。在一生的三落三起中,后两次痛苦经历都是在毛泽东所犯“左”的错误下发生的,如果在一般常人看来,他对毛泽东有意见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毛泽东逝世后,社会上刮起一股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歪风时,首先站出来维护毛泽东在党内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权威的正是邓小平。这是多么豁达大度的胸襟!后来他又多次反复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要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正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才稳定了中国的大局,才使中国比较快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谈他个人退休问题时,邓小平坦荡无私的风格足以使所有的听者都深深感动。他多次主动提出,在自己身体还比较好的情况下,退出党、政、军的中央领导岗位,让比较年轻的同志上来,以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又是多么高尚的情操![8]

二、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形成的原因探析

老一代革命家崇高人格风范的形成是他们生活经历、教育经历、当时时代背景及个人政治信仰等诸多原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矢志不渝为国为民的人生价值追求,并在这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

(一)老一代革命家崇高人格风范的形成,在于他们都有着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老一代革命家以自己的光荣一生坚守理想信念,证明了信仰的力量。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压迫、军阀混战,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深重,中国政局风雨飘摇,广大贫苦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苦闷彷徨中的中国人在各种“主义”中寻找信仰,共产主义成为老一代革命家共同的选择。在青年时代,他们就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所以,他们立志救国救民,变革社会。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曾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当年,他父亲想让他经商,但他却执意要出去求学。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毛泽东改写了一首诗《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9]离开老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毛泽东对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进行了反复的比较,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毛泽东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做到了不忘初心,所以,他才可以这么自信地向世界宣示,我的信仰是如此之坚定。

朱德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旧的道路走不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越是危难关头,他越是信念坚定。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所部孤立无援,他挺身而出,稳住军心,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年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

陈云入党时就认识到:“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他对自己选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笃信终生。他说:“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要“终其一生,为他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他在解释什么叫做“奋斗到底”时说,就是奋斗到死。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陈云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他反对“共产主义遥遥无期”的观点,明确指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应当说,共产主义遥遥有期,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他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加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10]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残酷的革命年代,在坚守信仰的征途上,不仅布满了荆棘,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还为革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全国有31万余人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有26000余名共产党员,包括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夏明翰、张太雷等革命家在内。这期间,有不少人退党,但有更多人入党。叶剑英等人就是这个时候加入党组织的。老一代革命家从国家民族命运出发,舍弃“小我”,实现“大我”。为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一家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50人。[11]据统计,仅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共产党员就有近40万;全国解放前夕,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就有370万。[12]

(二)老一代革命家崇高人格风范的形成,在于他们都有着矢志不渝为国为民的人生价值追求

生于理想,死于信念的事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太多。我们老一代革命家,其实,不少出身比较富裕的家庭,很多也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有的在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社会职业。在那个时候,他们完全可以过上中上等的生活,但他们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之后,能始终如一,而有的人却中途退出,有的人甚至背离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现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实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党内确实出现过叛徒的,而他们的叛变,也确实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相反,长征途中,我们很多普普通通的红军小战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却能坚定地跟党走。其实,他们这些人,并不指望革命胜利后,他们能做到一个什么样的官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完长征全程。为什么会有这样鲜明的反差?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

这其中,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很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观问题。老一代革命家入党、参加革命,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是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为了拯救百姓脱离苦海。

毛泽东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的人生追求。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舞台上,功利主义的政治家或者说政客比比皆是,但理想主义的政治家却是非常的少,而像毛泽东这样,执掌政权之后,仍然对建构理想社会矢志不移的政治家,真的是绝世少有。起初,毛泽东梦想,我们能过一种新社会的生活,后来他说,我们要“改造中国与世界”,再到未来,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他成功地完成了思想和理论的升华。1945年4月24日,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庄严宣布:“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为了这个美好的、善良的、共同的初衷,老一代革命家,凝心聚力,斗志昂扬,毕其一生,不懈追求。

周恩来一生勇肩重任,勇挑重担,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他说:“为着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不能不暂时把许多困难担当起来。”“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新中国成立后,他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辛苦,夜以继日,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即便是得了重病之后也是如此。周恩来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他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生命最后时期,还抱病操劳国事,心忧百姓。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周恩来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3]

(三)老一代革命家崇高人格风范的形成,在于他们都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

人格风范的根本是信仰,是理想。而理想信仰的背后,折射的是作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4]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宣言》我读了至少100遍,但是,这些书上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也就是说,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应该说,毛泽东的确是最早认识到,并在实践中切实推进这个“相结合”的领导人。当年,为了做好这个相结合,毛泽东做了大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才那么的懂农民,懂农村,懂中国,所以,才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从而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党和老百姓的关系也很能说明问题。延安时期,著名摄影家吴印咸说,他到延安之后,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看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人身穿粗布制服出现在延安街头,和战士、老乡唠家常,谈笑风生。”这就是领袖与老百姓之间的良性互动。如果我们党没有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这种“一家亲”的关系是不可能出现的。

毛泽东一生光明磊落,他是有过失误,但是,他可以率先垂范,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作为领袖,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毛泽东曾说:凡中央犯的错,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所以,在延安整风过程中,针对审干扩大化,毛泽东在公开场合就主动作了三次自我批评;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也主动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作了自我批评。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看到,每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我们党反而更加团结了,所以,毛泽东总结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三、在学习和继承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

我想老一代革命家崇高的人格风范正是我们对照的先进典型、学习的优秀榜样。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主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努力当好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表率,使自己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坚定理想信念,做对党忠诚的表率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具有神奇的力量。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反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其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丧失。

69 805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