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汇聚【汇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汇聚【汇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一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讲话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

马俊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完整阐述,即“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实质是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因此,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由之路。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专业性、精细化、可操作性、刚性等问题上下功夫,更要在重点领域的立法取得突破,例如反腐立法。要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落实关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精神,重大改革须谋定而后动即先立法、后行动。

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是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国家法律有80%是靠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所以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严格执法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错位,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职能定位应该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其次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揽权诿责、有责无权等困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多年的顽症痼疾。第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尽快推动《行政程序法》出台,通过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促进行政民主。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为此,须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个核心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法院和检察院要摆脱受地方因素干扰办案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破解司法权地方化的困境,广东省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尽快出台操作细则。其次,司法权的运行要遵循司法规律,法官和检察官要独立办案,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困境就是有法律,无法治信仰,我国在结束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之后进入到了有法难依的时代,因此,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全民守法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守法,以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但是我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全民守法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官员提拔晋升这个指挥棒的作用。

刘恒:设立行政法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我国未来的“依法治国”之路构建了一幅蓝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即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里”。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核心、最直接的是设立行政法院。

设立行政法院具有现实必要性。

首先,设立行政法院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需要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合力的过程。而设立行政法院无疑是这一过程当中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从近20多年法治建设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可看出,对政府权力最佳的监督途径是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遭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犯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实质上也是对行政主体、行政权力的一种监督与制约。因此,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也需要进一步确保、保障行政诉讼的权力监督与制约价值。另一方面,权力滋生的源头往往在于权力的不受监督、不受控制。而抑制滋生,也需要从其产生的源头出发——监督与制约权力。行政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监督机制,也是制度化反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破除行政诉讼当前遭遇的地方化、行政化困境,是未来司法改革的重点。而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则从根本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二篇】

通过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学习,了解为内容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下面是本站网友为大家收集分享的“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汇聚【汇编8篇】”,欢迎大家阅读。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座右铭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敬爱的党组织;

一,思想方面。近期自己思想上比较稳定,能够端正服役态度,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支部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执行和落实上级的各种指示精神。存在的不足:对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工作做的还不够,平时考虑个人问题较多。

二,工作方面。作为一名班长骨干、日常工作中能够带领本班人员积极完成好连队赋予的各项任务,切实按照自身的工作职责来抓管理,认真对照自身职责,抓好班内的各项建设。使班排建设稳步发展。参加各类大型活动积极。对各类大型活动做到积极参加主动请缨,在抗震,抗雪等活动中,都能积极带领本班人员完成,存在的不足:工作标准把握还不够好,存在标准不高的现象,自己的工作方法及思路不够清晰,有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

四·作风方面。在作风方面,能够坚持好军容风纪,树立工作作风,坚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来参加日常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一些细节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到位,比如边走路边抽烟,不注意自身形象等,时有一些与自己身份和形象不符的现象发生。

1、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进一步对党的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做好宣传工作,带动身边人。

2、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学习请教工作中的方法技巧,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较高的工作标准完成好上级赋予我的各项工作。

3、增强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干好工作,提高工作标准,做到让首长放心,让同志满意。

4、加强自身作风养成,改进自身不足,切实以一名班长骨干,党员的身份来要求约束自己,为下面的同志树立好榜样,发挥好模范作用。

以上是我个人近期的思想情况汇报及下步努力的方向。如有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三篇】

备受公众瞩目的当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下文为大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根据五中全会的“剧透”我们可以看出,此次会议将重点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后冲刺和决胜的五年。所以,全党上下乃至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拿出百分百的信心和决心,将这五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路走向更美丽的春天。

此前,在多次调研讲话中已为“十三五”定调。x月xx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就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这10个方面,无疑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我国的经济总产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才能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通过中国近代历史这部屈辱的历史,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所以,我们必须要变得更强大。这就需要我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并以经济的发展来带动政治、文化的繁荣富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因此,针对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聚焦“十三五发展规划”。因为从时间来看,未来五年对于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让这次会议的关键性得以凸显。一方面,“十三五”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另一方面,“十三五”结束之际,又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在“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备受关注。在谈及2020年gdp目标时,指出,我们不会片面追求gdp,但没有一定速度就难以全面实现小康。“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跃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重要经济决策,通过不懈努力带动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让我们共同期待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丰硕成果。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四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就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他指出,回顾历次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民生改善。可以预见,“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

杨宜勇谈到,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对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规划意义的“五年规划”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将更加密不可分。因此,“十三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杨宜勇分析,“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民生将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本届规划的最终目标,必须全面实现,虽然任务比较艰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不折不扣地实现目标”,杨宜勇说。

谈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宜勇认为,落实“十三五”规划,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与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的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振奋全民精神,一起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劲。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备受公众关注的义务教育、延迟退休、生育政策、房产税等问题,都将成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新罗区紧密结合实际,突出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十八精神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精神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突出创新性,增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吸引力。依托全省首创的"周学月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品牌,组织开展"周学月讲"下基层活动,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走访调研,宣传党的十八大和新《党章》精神,收集群众对党的十八大精神感悟,切实把十八大精神传达到基层。同时,针对部分企业党员流动性大,难以集中学习的情况,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组建企业学习"十八大精神"qq群,开通"十八大精神·手机学堂"短信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学习,发送宣传中央、省、市、区十七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十八大精神的短信,营造学习十八大精神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本人坚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宣传十八大精神的关键。组建基层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挑选市、区委党校教师,区直单位业务骨干和部分退休干部开展十八大精神专题宣讲,发放十八大精神宣传材料,邀请基层致富带头人谈创业经历和体会,传授致富经验。

在此基础上,组建全市首支大学生村官"农村文化采风团",挑选一批思想觉悟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民间艺人一道,通过采茶灯、山歌、快板、饶平吹等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让普通党员群众当"专家",让群众讲给群众听,增强宣讲内容的吸引力。

坚持把提高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能力作为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特色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富民政策宣传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落实十八大精神带来的实惠,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六篇】

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航域,身后是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备,脚下是发展的新阶段,周边是上下打量的目光。社会精神层面,法治日渐成为共同的核心价值;人民物质层面,法治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乃是热切期盼。从发展阶段和实际看,这一期盼已经成为一个痛点与焦点。

这两年,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一批大贪小蛀们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些蛀虫们在吞噬人民的血汗财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权力都在染指;有资源的地方,权力都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大贪大吞,肆无忌惮。因此,打掉分子的嚣张气焰,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才会确保人民的果实落到人民的手里。

也必须看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路障不少。一个关键方面就是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障碍,并不仅是因为滋生,更可能是因其制约而导致社会失去活力,导致发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须推进的主旨。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红利效应开始显现。要把改革顺利推进下去,就需要法治划定保障轨道、堵住各种吞噬改革成果的跑冒滴漏。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让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让人们期待五中全会在改革方面烹饪的法治大餐。

法治的最终呈现,应当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当出现违法现象时,依法治之成为共识和行动。当人们解决问题办事情时,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诚然,我们知道这样的状态还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必须把法治导入良性循环,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向上攀升。五中全会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导入机制,它将使我们的法治更有质量,使我们的法治更有力量。如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必定拥有健全的、刚性的法治轨道,就谁也夺不走,哪里也漏不掉。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七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讲话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

马俊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完整阐述,即“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实质是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因此,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由之路。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专业性、精细化、可操作性、刚性等问题上下功夫,更要在重点领域的立法取得突破,例如反腐立法。要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落实关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精神,重大改革须谋定而后动即先立法、后行动。

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是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国家法律有80%是靠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所以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严格执法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错位,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职能定位应该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其次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揽权诿责、有责无权等困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多年的顽症痼疾。第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尽快推动《行政程序法》出台,通过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促进行政民主。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为此,须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个核心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法院和检察院要摆脱受地方因素干扰办案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破解司法权2权地方化的困境,广东省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尽快出台操作细则。其次,司法权的运行要遵循司法规律,法官和检察官要独立办案,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困境就是有法律,无法治信仰,我国在结束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之后进入到了有法难依的时代,因此,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全民守法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守法,以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但是我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全民守法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官员提拔晋升这个指挥棒的作用。

刘恒:设立行政法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我国未来的“依法治国”之路构建了一幅蓝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即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里”。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核心、最直接的是设立行政法院。

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第八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讲话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

马俊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完整阐述,即“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实质是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因此,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由之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专业性、精细化、可操作性、刚性等问题上下功夫,更要在重点领域的立法取得突破,例如反腐立法。要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落实关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精神,重大改革须谋定而后动即先立法、后行动。

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是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国家法律有80%是靠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所以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严格执法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错位,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职能定位应该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其次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揽权诿责、有责无权等困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多年的顽症痼疾。第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尽快推动《行政程序法》出台,通过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促进行政民主。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为此,须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个核心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法院和检察院要摆脱受地方因素干扰办案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破解司法权地方化的困境,广东省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尽快出台操作细则。其次,司法权的运行要遵循司法规律,法官和检察官要独立办案,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困境就是有法律,无法治信仰,我国在结束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之后进入到了有法难依的时代,因此,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全民守法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守法,以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但是我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全民守法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官员提拔晋升这个指挥棒的作用。

刘恒:设立行政法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我国未来的“依法治国”之路构建了一幅蓝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即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里”。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核心、最直接的是设立行政法院。

设立行政法院具有现实必要性。

首先,设立行政法院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需要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合力的过程。而设立行政法院无疑是这一过程当中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从近20多年法治建设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可看出,对政府权力最佳的监督途径是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遭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犯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实质上也是对行政主体、行政权力的一种监督与制约。因此,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也需要进一步确保、保障行政诉讼的权力监督与制约价值。另一方面,权力滋生的源头往往在于权力的不受监督、不受控制。而抑制滋生,也需要从其产生的源头出发——监督与制约权力。行政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监督机制,也是制度化反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破除行政诉讼当前遭遇的地方化、行政化困境,是未来司法改革的重点。而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则从根本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69 1884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