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例精彩8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例精彩8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第一篇】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总结一: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把前后四个同学划定为一个小组,由老师指定组长,不论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能遵从老师的意愿,其实这样不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自己动手做小车》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探究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学效果比预期要好。同时通过双向选择可以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更易发挥,组员更能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学生在小组中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是小组合作学习能良性运行的核心所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明确动手前要先动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组长主持,一个同学记录,一个同学负责器材与操作,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一个一个地发表意见,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小组共同研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时,小组成员就要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轻重,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特别是实验器材中的圆柱体,在操作时不一定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出现“不公正”的假数据,就会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属于个别差异。
三、及时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碰撞、对接、融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老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把握好评价时机。当小组内发生意外的问题时,教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的这种敢于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再以一个公正人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分析;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及操作程序。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实践证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总结二: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加强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指示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4、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祝愿每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辛勤的努力下,都拥有这么一批可爱、乐观、上进的学生吧。
总结三: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合作学习究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我们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其次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笔者试着谈一谈合作学习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讲清一个知识,教师往往掰开了,揉碎了,使尽浑身解数讲解,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难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广泛地参与,通过讨论式、表现式(游戏、表演等等)、探究式,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组内的合作中,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通过组内互助,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互之间共同研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大家研究、共同完成的好处是:一是集思广益,人多注意多;二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三是不让一个人掉队。全体参与,能者多做,能力弱者少作,共同把一件事情做好。
总结四:《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对课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对该课题进行一个阶段总结。
如今,对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日益关注起来。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但在实施小组合作中,我们不能留于形式,要处理好各环节,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的更多知识,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合作交流前是否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时常可发现小组成员参与上是很不均衡,差生参与量明显就少。如果我们在合作前给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合作内容有自己的一点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法,再与同组合作,这样合作的质量有可能更好,参与就有可能会均衡些。
2、合作讨论前教师所提的要求是否需要可操作性?是否需要记录讨论结果?
从这些课看,有部分教师在讨论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步骤,学生就很难把握,讨论就成了“沙龙”,说到哪儿就滑到哪儿?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有一定难度或有多种解法或有一定规律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最好能把所得的结果或方法进行记录并整理,这有利于汇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如邓雪萍老师《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将已知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并写成两类问题,一类是想考考同学的,另一类是想请教同学的,就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
3、合作讨论中教师该怎样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到小组中去听学生的讨论,并加以指导。以前的我,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总是急于在小组讨论时找到自己想要的结论,甚至有时机械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小组中,这是不可取的,而要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适当地加以引导,把自己融入学生的讨论中。
4、讨论交流结束后,学生的汇报该怎样组织?
学生的汇报是学生讨论有效性的最佳表现,是学生展示本组实力时候,是学生表现自己口才的时候。在此,教师就要组织好学生的汇报,在学生汇报结果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讨论结果更充分,更科学。
5、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怎样完善?
良好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为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向对学生提出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如:
1周到、耐心而又和蔼地对待同组的成员;
2做一个好的参与者;
3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
4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
5只谈关于合作讨论交流的内容,用轻微的“内部谈话”的语调。
以上就是我对课题研究以来的一点认识,也算是经验总结吧!
总结五: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班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习小组按座位组建,固定不变,难免影响整体的有效性,影响其有效发展;二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讲究实效,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时间匆匆,优秀生主宰小组的现象,看来热闹而效果不佳。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
这个学期以来,我参加了学校的开展的“青蓝工程”活动,在展青老师的指导下,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时机不当、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几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条件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大致有三个环节:一、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进行预习,上课开始时让四人小组进行预习检查。二、在解读课文内容时,如有让学生感悟的地方,在给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里交流感受。三、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以训练口才。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构建小组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男女生人数要搭配均衡。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我班的四人小组中,我都选派一位能力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每次由他安排其他几位成员的任务,并及时进行反馈。
2培养良好的合理的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的现象。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的参与到交流中去,并对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快乐。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将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期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第二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内容简介;
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 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 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由爱师范文整理 详见范文 一、基本设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 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 我们应该有意识 、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 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 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 督促,共同提高。
二、问题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 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 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 越来越注重充分的 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 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 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 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 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 或冷场,或好 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 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 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 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 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三、实验做法 3、 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 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4、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 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 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四、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 性、复杂性和 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 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 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
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2、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 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 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 堂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3、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 4 人,每组成员在性 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 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 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 从学习 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 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四、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 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 法更多得多。教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 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 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3,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 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 ,后进生“吃得 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 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这仅是起点,我们决不就此止步。
当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 不是很高;
实验人员不足,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 又要赶教学进度;
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可面对这些困难, 我们下 决心克服,相信下一阶段的实验有区、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效果更加显著,一定 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爱师范文整理 编辑 工作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第三篇】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总结一: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把前后四个同学划定为一个小组,由老师指定组长,不论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能遵从老师的意愿,其实这样不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自己动手做小车》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探究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学效果比预期要好。同时通过双向选择可以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更易发挥,组员更能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学生在小组中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是小组合作学习能良性运行的核心所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明确动手前要先动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组长主持,一个同学记录,一个同学负责器材与操作,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一个一个地发表意见,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小组共同研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时,小组成员就要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轻重,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特别是实验器材中的圆柱体,在操作时不一定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出现“不公正”的假数据,就会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属于个别差异。
三、及时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碰撞、对接、融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老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把握好评价时机。当小组内发生意外的问题时,教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的这种敢于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再以一个公正人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分析;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及操作程序。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实践证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总结二: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第四篇】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总结一: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我班近期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通过近两个月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一、分组原因: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班学生年纪小,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二、分组方法: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进行分配,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三、小组学习的好处:1、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2、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就得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快,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4、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小组管理。对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路队、两操、活动等常规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合作评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又荣辱与共,达到生生互助、互察、共同进步的目的。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胆量增大了。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发言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总结二: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总结随着导学案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很乱,不敢放手,其实,一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合作学习。你看下课后,几个小伙伴往往在一起玩游戏,玩得很开心,这说明他们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我就想: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还会和旁边同学说悄悄话,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不太爱听,不如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适当选择合理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说个够。大胆试一试,就算失败也就无所谓,不就是一节课吗,而且可以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于是,在学习“打电话”时,我就组织学生2人一组讨论,同时向学生讲明合作要求,一人说,另一人听,然后换位进行,最后表演,结果小组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绘声绘色地表演着,轻松愉悦地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没想到尝试之后,发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挺高的,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比起老师的知识讲解效率更高,于是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自己竭尽全力地去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过,我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导致课堂很乱。但是我从失败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让每个孩子了解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按怎样的程序去做。其次,合作时间要短,问题一解决,马上停止。如果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转移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正确评价,教师不能只为了鼓励学生,就只说“好”或“很好”“真棒”“真厉害”等。一年级学生刚学习讨论,为了争强好胜一说到讨论就乱讲、乱喊、一片忙乱。此时,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以小组为标准,,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互动,有了学习的榜样,讨论效果就好多了,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组加分、发红花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总结三: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近几周县局提出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周的实践探究,我感觉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不是趋于形式化,而是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小组合作的建立不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而是对学生纪律、卫生、学习,品德等为了共同的集体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共同体。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仅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也要重视小组的成员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获得的发展,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第五篇】
关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一、 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
合作学习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一策略目前已广泛的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各个国家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侧重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
二、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必然促使学生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培养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
第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三,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学生通过外部的表述与交流,也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做出比较,因为合作为学生提供的范例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范例来自学生自身,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了。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七个有利于
有利于形成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有利于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
第五,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分小组学习讨论,以其勃勃生命力频繁地出现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或同桌、或四人、六人为一个小组,或在共同兴趣引导下自由组合成小组来学习、讨论,气氛很是热烈。无庸质疑,好的合作学习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但也不乏流于形式,为小组学习而小组学习。纷乱嘈杂,看似热烈隆重,实则收效甚微。因此,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小组学习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有的放矢,为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服务。
⒈适应性原则
如前所述,小组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它是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的一种。它的运用应该适文、适时、适人、适量。
⑴“适文”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学习。小组的构成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调整小组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从体裁上还是情感都各有侧重。那么不同的文章性质、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方式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读、演、议,可以角色代换,可以情景模拟……这些方式,即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整合。学习《田忌赛马》、《将相和》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小组内可以学一学、演一演,《荷花》、《青泽湖,梦幻般的湖》等优美的散文,小组学习方式可以是如痴如醉的诵读比赛,含精咀华的推敲吟咏,彩笔涂抹的情景再现。《海底世界》、《新型玻璃》、《五彩池》等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小组学习可以是课外资料的交流,个人角色的代换,如开展览会扮推销员、做小导游、当小记者等等。
⑵“适时”是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它的出现是以突破课堂重难点为准则。即是在必须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如需交换信息处、疑问难解处、个性张扬处以及复习巩固处等。就一节阅读指导课来说,有情节重点,也有情感重点。有语言文字的关键,也有表达方法的精妙。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充分发挥其既可体现个性体验,又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难忘的一课》,揭题时的重点把握,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课指的是哪一课?谁难忘?为什么难忘?分析理解时的难点突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的反复出现,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巩固处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演一演,从而更深刻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
⑶“适人”即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来安排“小组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注意区分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因人制宜,有的放矢进行。其次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为原则进行。可安排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热情相对较弱的学生。再次是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其在小组中大胆发言,消除大集体活动给能力较差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⑷“适量”就是在一节语文课上,不宜频繁使用“小组合作”。因为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学习方式转换过多,且多以听、说为主要表现手段,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⒉合作、探究与竞争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内,针对同一问题进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其他成员的见解和想法,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同一问题的思维水平必然有高有低。如果教师一概而论,同一标准,统一要求,势必挫伤优生的积极性,而困难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合作学习共同要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求新求异。展开竞争,比一比谁说得更好、更全面,谁的见解更独特。这样,才能发挥小组中每位成员的优势,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⒊时效性原则
注重实效是每一个有目的活动的基本要素。“实效”和“时效”有所不同。小组学习的时效性是指在提供了充足学习、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的实效。课堂教学中,给小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以完成感知、认知、整理、反馈等学习目标。一般来说,识字要经过感知、比较、分析、记忆等环节,阅读理解要经过接受、阅读、整理条理、重点圈住、形成观点、反馈信息等环节。要落实这些环节,没有充足的时间是不行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以偏概全,必须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共性、分析个性后才能下结论,才能确认学习的效果。
⒋鼓励性原则
前面已经提过,教师对于学生汇报的学习成果,必须明确而中肯地给予评价。既要有效鼓舞学生信心,又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达到学习时效的同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应作好课堂调控,变“不利”为“有利”,教师要善于正向鼓励,让学生敢于问难、乐于解疑,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成功的愉悦。还要善于存疑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难以判断正误,教师决不能含糊其辞,应实事求是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一时也说不清楚”,并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⒌多元性原则
合作学习本身具备开放而有活力的特征,合作的对象除去一般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外,还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教师是引导者,但不应该游离于活动之外,也应蹲下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共同质疑、共同解惑、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思考,感悟他们的见解,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共同讨论的兴趣,又能有效调控活动的角度、方向和效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学生小组,在组成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学困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人员数目上,小组规模不大,由4~6人组成。成立小组后,选定小组长。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带领、协调、疏通的作用。小组长选定后,将小组内成员分编号码。
(二)合作学习策略
1、协商法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见抢先说出来,使得其他程度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协商法是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再从中选优。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打靶子
在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同时,也可以以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全班同学对本小组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3、互相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期望能提出难住对方的问题,学生们阅读得比以往更认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已知的,有的问题甚至可延伸到课外,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讨论的兴趣。
4、动态分组法
在课堂讨论中,还可采用小组成员动态编充。如让女生固定在小组的座位上,而让男生流动。比如第一小组男生到第二组,第二组男生到第三组……,也可单数或双数组互换女生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有的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的“态势”,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5、切块拼接法
习题教学在理科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解题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习题教学中采用切块拼接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每个小组的成员编号,将1号成员组成一组合作讨论第一组题目,2号成员组成一组,合作讨论第二组题目,依此类推。这样,每一位小组成员回到原小组中就可以讲解自己学会的一组题,将习题切块再通过不同编号的成员拼接起来,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使每位成员具有了责任感,自己必须把学会的题讲解给其他成员,而且使理科的习题课化难为易,由枯燥变有趣,强调每一位成员的参与。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启示
小组合作学习开创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也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合作学习明显优于独立学习情形,在对复杂任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明显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学困生的参与度也明显提高,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了情意功能。 合作学习的确能够在推动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重要。
王兆军
学习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一、小组的构建 一个班的学生,必须合理分配,尽量使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活动,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我们先按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情况把班级里的学生按六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组员推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小组长并给每个孩子编上1、2、3、4、5、6的序号。每个学科选出一位学科组长。在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位置:一般采取就近原则,这样便干学生讨论问题。位置按“两横两纵”排列。 2数量:六人制,这样合作学习容易操作,并且有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 3行政组长的选择:采用竞聘制,而不是采用成绩好坏作为标准。因为大家都是小组成员,是平等、协作的关系,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能够体现合作的民主性.培养每个学生全面发展。4成员构成:六人中基础好中差搭配均匀,这也是克服“两极分化”、促进人人提高的有效方式。5成员分工:分工明确,每人都是学科组长,分别负责一到两个学科。学科组长负责检查前置性作业(导学案)、收作业(导学案)、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分配学习任务(小展示);行政组长负责监督课堂秩序,包括坐姿、发言、倾听等;负责小组卫生;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组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组长都是小组合作计划的制定者,也是小组合作计划的执行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主动走进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杜绝小组中出现“一人垄断”现象,而应养成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
三、小组活动过程 活动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个体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展示)——全班交流(大展示) 小组活动的过程比活动的结果重要,因此,要防止学生为了获得结果而缩短甚至忽略过程的做法 A(巧学) C(勤学) B(乐学)
四、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中教师不仅仅是倾听者,也是小组合作的引导者。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同时,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建议要给予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对知识探求的欲望,永远具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合作中寻求快乐,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五、小组活动的评价 小组评价由课评——日评——周评——月评构成,评价情况及时上墙,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 每月由班级推选出以下人员进行表彰: 进步之星:根据月考的成绩,进步最大报年级组表彰。 勤奋之星: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评选产生。 守纪之星:根据学生平时的违纪扣分情况评选.。. 质疑之星(点评之星):根据学生上课质疑的表现由教师评选产生。 优秀学习小组:根据小组违纪扣分、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教师的课堂评价等方面评选产生。 优秀行政组长:优秀学习小组的行政组长当然成为优秀行政组长。 优秀学科组长: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推选。
六、小组合作常用语 A、下面由XXX小组汇报(或交流) B、我来补充 C、我有新的看法(或观点) D、我反驳他 E、他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 F、我有同感
王兆军
上一篇:拓展心得体会范文集聚【实用4篇】
下一篇:尘埃落定读后感集聚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