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百年维新观后感范例精编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100字]百年维新观后感范例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百年维新观后感100字1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寻道图强》观后感
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真正做到了“放眼世界,胸怀祖国”。他们先求知于世界,尔后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国人总喜欢叫“小日本”,很看不起日本这个岛国,如此莞尔小国何以与我泱泱大国相提并论?可就是这样一个莞尔小国,在同样面对列强时,开拓进取,通过明治维新一越成为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产生负效果,导致其急剧扩张,二战几乎毁灭一个国家。半世纪之后,这个战争废墟上满目疮痍的国家如凤凰般浴火重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小日本”?!日本真的“小”吗?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的是一代为伟人的领导,同时需要本民族的坚持不懈和求变的信念。明治天皇为了国家能强盛每天从自己的宫廷费用中省钱为了发展联合舰队买船,全国上下节衣缩食,相比之下中国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挪用海军造舰资金给慈禧太后卖胭脂,而国民呢有钱的忙着吸食鸦片,穷的麻木不仁。
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1871年12月,日本新政权对外派遣“欧美使节团”。他们考察研究了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把对自己国家有益的都进行研究。岩仓使节团的出访出动了当时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共51人,而这些人都是掌管具体实务的新政权骨干,可以说,这次出访相当于日本行政部门的全体出动。日本政府对“求知识于世界”的重视可见一斑。岩仓一行的出访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前所未见的知识。这次出访对日本政府的主要成员作了一次有效的“洗脑”,认识到当时自己国家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并开始准备想欧美国家学习。岩仓使节团的出访让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大大地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历时良久的考察中,学校教育是最使岩仓一行感到惊叹的。所以,日本新政权在明治初年就把“重视教育”作为大课题。伊藤博文最先提出兴办近代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文化落后的民族,民智未开的国家,都是难以进入近代社会的。这种积极主张兴办近代教育的思想,为近代日本教育的兴起拉开了战略性的序幕。
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建成,明治天皇亲自前来参加通车典礼。七年之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新干线”。与新干线一起延伸的,还有一大批在战后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正是它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原因,可以说是得力于教育。日本把教育作为国家之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一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是一个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要谋求中国的繁荣昌盛,也应学习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沈钧儒在《家庭新论》中说道,“要把十年以后的中国变成什么样子,就看十年前的青年和儿童受的是什么教训。“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教育。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没有发言权,落后就得任人宰割,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我想:第一点,国家有英明的领导人。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历史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国外,有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第二点,国人要有一种责任感,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但是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科技人员却纷纷回国,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有尊严的中国人。他们也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他们是: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师昌绪,梁思礼„„ 第三点,国民要有坚强的毅力。二战后,五十年代的日本被悲观的“贫困论”所笼罩,但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并没有退缩,他们出访英,法,德,荷。他们钦佩德国人,荷兰人勤奋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科学技术,他们赞叹美国人的工作效率,他们鄙视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他们说:“荷兰只有日本九州人那么多,人口不足一千万,资源匮乏,却出现了一个遍及世界市场的菲利浦电机公司。”他们相信荷兰人做得到日本人也做的到。于是日本在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建国63周年来,这六十年是风雨飘摇的六十年,探索前进的六十年,飞速发展的六十年。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已经从当初那个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处处受人掣肘的国家发展为一个经济飞速进步,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且再也不容任何国家忽视的工业强国。六十年间,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创出了辉煌成就,打破了外国人“中国人不可能独自弄出来”的狂语以及不友好势力的技术垄断,让那些质疑中国能力的人无话可说。两弹一星的成功爆破与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从外太空传来的福音,“嫦娥”的奔月,几千米高原上青藏铁路的创举„„许许多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中国办到了,而且办得漂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永远不可估量的。一次又一次,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着,中国这只沉睡的巨龙已经苏醒,它正在腾飞,而且还会继续越飞越高。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即征服世界不能单凭武力;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日本和中国,只有一水之隔,它从封建、落后的“蕞尔小国”变成了现今令人瞩目的“经济大国”,其过人之处让人佩服。惊叹之余,不仅感慨我们中国也应该放眼世界,汲取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谋求国家的强盛。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面对并存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把国内事情作为第一要务,发展生产力,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创建小康社会,推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缩短贫富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并培养全民健全的大国心态。中国崛起已经冲击并改变着国际实力格局、利益格局;如今,随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性国际机制的全面参与者,而且积极参与并主导区域性国际机制的创立,这些无一不证明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水平,保持大国风范,为维护国际秩序,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百年维新观后感100字2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曾经我一度奇怪于日本这个蕞尔小国的惊人崛起,尤其当一百年前我们遭遇相同困境之时,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先于我们跳出泥潭,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切疑问,从百年维新的纪录片中得到了解答。同样是维新变法,为什么他们获得了成功?这些固然有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法令措施,国际环境等等方面的原因,我主要挑令我感受最深的几方面来论述。
一、日本思想文化的开放性 “放眼世界,心怀祖国”
被西方的炮火轰开国门后,日本惊觉自己国家的封闭性落后性,立即派出欧美使节团仔细考察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出动了近一半日本新政权的骨干成员,日本政府对于“求知于世界”的重视可见一斑。这也显示了日本政府令人叹服的洞察力。日本民族向来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他们先后学习过中国、荷兰、德国等等。尤其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统治者由于尝到了苦头,并从残酷的现实中醒悟到,必须从科学文化和政治经济上向西方学习,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竭力向西方学习,成为朝野上下的大潮流、大风气。日本人对外来文化既不一概排斥,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对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合理吸收经过创造性的再熔炼,使其具有新的性质而逐步成为日本传统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然而在中国,这样的“开放性”很难实现。我们有着深深的民族自豪心理,这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我们以大国自居,所以一向排斥外来文化,紧紧关闭我们的国门,不屑于眼观世界。闭关自守带来的社会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如果说,经济上的闭关自守,是中国近代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的话,那么,思想文化上的闭关自守则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频频受到西方的欺凌而腐朽的政府仍然未意识到西方世界势力的强大,固执地守旧,不肯改变“祖制”的原因。这一点我们的确要借鉴日本的方式,虚心学习,不盲目,不急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领导力量的悬殊 “枪杆子里出政权”
同样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为什么日本“依靠”天皇取得了成功,而中国依靠光绪却遭到了惨痛的失败呢?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然而,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实际上等于傀儡。维新志士们更是一群手无寸铁的书生。即使他们对此作出了艰苦卓绝地努力,甚至是流血牺牲,他们手中没有刀,没有任何武装力量,面对如此强大的保守势力,他们也只能无能为力。毕竟,这是一场严酷的政治斗争,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军权。这就是毛泽东所谓的 “枪杆子里出政权”。话糙理不糙。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这次戊戌变法缺失的:依靠人民群众的的力量。中国维新派主要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少数官僚,士大夫。中国下层的知识分子只给予了舆论上的支持,且维新派对农民的力量关注较少。总之,维新派没有军政实权,也没有广大人民作后盾,只有一个连自己地位也朝夕难保的傀儡皇帝,所以,当决战关头逼近,变革与反变革力量短刀相向时,他们找不到一只救生之筏,而只能把袁世凯当作“诺亚方舟”。而当袁世凯把他们出卖以后,从光绪皇帝到康、梁,到所谓“六君子”,也就只能或则瀛台被禁,或则亡命天涯,或则京华喋血,而决不能镇慑强敌、笑傲江湖。反观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属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以天皇为旗帜,与反政府的强藩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与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 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三、其他一些内心感性想法
关于中日维新变法的不同这两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这集纪录片中还有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也是我所期待的社会: 日本人将本国传统与现在文明完美地融合。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作为最华丽和最具民族特征的服饰流传下来并流行着。西方的酒吧流行起来,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和能剧、歌舞伎同时走向繁荣。在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同时,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我本人十分心醉中国古典文化,听着古风歌,穿古装汉服,欣赏亭台楼阁。可是中国现在严重西化,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一小批人守着那小小的一方古风天地。我十分期待中国能实现本国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那样的中国一定很美很有东方底蕴。
百年维新观后感100字3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这个纪录片仅有45分钟,但是全面客观的向我们展示了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的近代史从横须贺开始,纪录片也是从介绍横须贺开始的。横须贺是美国人打开日本国门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佩里公园,纪念的是率领舰队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人马修·佩里。1853年,佩里率船队来到横须贺,用坚船利炮逼迫日本人打开国门。但日本人却把侵略者佩里当成一个恩人来纪念,2003年,横须贺举行了盛大的活动来纪念佩里。
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但是仔细想一下,却不得不佩服日本民众那种开放并且理智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沦为殖民地。佩里因此也成为横须贺的骄傲。
从此以后,“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辱和刚强的历史”。
当佩里将军的军队开进横须贺港,要求日本开放港口同上时,日本用的近似欢迎的态度答应开放港口的行为,再次显示出了日本的明智。他们没有一味的抵制,而是努力的权衡利弊,做出最好的抉择。尽管日本在这之前已经闭关自守两百多年,但是他们并没有蒙住自己看世界的双眼。通过唯一的窗口长崎,日本兴起“兰学”,研究欧洲的天文、地理、医学等,了解到了西方国家的房展状况。鸦片战争中的中国的惨败更是让他们感到西方国家的强大。要知道,日本在此之前一直以中国为师。
当日本官员看到佩里带来的西方世界的新鲜事物时,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差距,而没有像大清王朝的官员那样不屑一顾。正是这种态度上的差别,造成了后来发展上的差距。
其次日本的学习精神是一种绝对不能忽视的力量。学习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日本的发展历史中,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日本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清醒意识,唐朝强大时,虔诚派来僧人求经学佛;当炮轰清王时,日本人从崇拜中苏醒;当美国舰炮打开日本时,日本踏上了强国之路的征程。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文明的思想,成熟的发展模式,日本在学习中自我创新,不断强大。
当然,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英明的个人也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也是如此。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的过程中,涩泽荣
一、大久保利通等。他们都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日本在 1871 年派遣使团出事欧美各国,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远航,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
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使节团在欧美历时两年,但其结果却影响了“日本的近现代史。”这次的远航是此后日本腾飞的重要保证。其次就是它的官商资本结合政策:日本根植了资本主义后,为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官产按照极低的价格和无息长期分期付款的方法,出售给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和新兴资本家,这为今天日本大“财阀”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煤炭、矿山、船舶等资源统统让位给企业经营管理。著名的三菱、三井、芙蓉财阀都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为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再说战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所打好的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具有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
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日本对于邻国的侵略事件不谈,但是它能够在几十年时间内从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国家,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反思。
百年维新观后感100字4
150年前,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下,日本的国门被打开。面对生存危机,日本将其作为其弃旧图新的机遇,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现在,它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日本是如何崛起的呢?日本的发展对我们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吸取的教训呢?
首先,日本能够推翻腐朽的旧制度。1868年,日本将其外部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动力,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200多年的统治,重新回到了国家权力的中心。这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而中国内忧外患之时,多少爱国志士的救亡图存运动都因为没有推翻中国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惨遭失败。
日本的求学精神无疑也对日本的崛起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871年,日本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持岩仓使节团队欧美12个国家的出访学习。其官员级别之高、政府投入之大、出访时间之长,都是历史罕见,这也足以说明日本对向西方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人用“始惊、次醉、终狂”来形容日本出访时的反应。一个“狂”字,将日本人发疯似的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从向唐朝学习时的奈良城,到向美国学习时的美国街,无一不透露出日本强烈的学习精神。
但是,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好多问题,而且它们日益暴露出来。
日本政府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的冲击下,日本又该何去何从?显然,全面西化的日本已弊病缠身,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导致问题重重。对比我国在向西方学习中,尤其是马列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刚开始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导致党内左倾错误严重。但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道路日渐光明,最终取得了革命改革的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明智的、必然的。
此外,改革的不公平激化了社会矛盾。日本对外扩张、对内高压,最终走向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从以改革促发展转变为以战争促发展。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日益膨胀,直到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粉碎了日本以武力扩张的梦。
战后,日本又凭借美国的扶植以及保留下来的科技、人才等软实力,实现了经济的复兴和飞跃发展。日本自此真正崛起。
明治维新后,强有力的政府、正确的决策、有力的改革,造就了一个崛起的日本。正如片尾所说,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百年维新观后感100字5
——观《大国崛起▪百年维新》有感
世间大国,不胜枚举。日本东列,英法西陈,俄国北踞,澳洲南盘,近有中印之属,远有美加之列。有人会问:“何谓大国?”大国者,条件有三:经济强盛、军备先进、文化鼎新。而如何跻身大国之列?简单来说可以分为“自强”和“助强”两个类型,自强者,多有思想觉醒,技术革新或通过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进行本国发展,如英、法、葡、西、荷、俄等国;助强者,多为羸弱夷国,经受他国压迫,之后或凭借独立战争,或通过积极学习,跻身大国行列,如日、美、德等国。《大国崛起》这个系列纪录片,选取了以上提到的这九个国家做为“大国模板”进行讲述。反观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最多,军备实力全球第三却并未入流,这显然匪夷所思,而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却位列期中便使人更加不能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配合纪录片,浅析一下日本如何拥有“技高”中国一头的本事。
1853年7月8日,日本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随之而来的是佩里率领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登陆。这些军舰是奉美国总统菲尔莫尔之命前往远东,与日本、琉球等国商谈开国问题的舰队。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像怪兽一样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被岸上那些震惊的日本人称作“黑船”。外国军队首次踏上了日本领土,并从此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的幕府制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如同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旦接触到外面的新鲜空气,马上便分崩离析了。
之后在不断地考察与学习中,日本逐渐涌现了一批如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一批又一批的改良家,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下,他们从工业发展、文化学习,再到对改良道路的不断探索,兢兢业业地寻求一条适合本国的发展之路,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随之而来的军国主义思潮泛滥,也造成了下一个时期日本的经济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日本则又在美国的扶植下,痛定思痛,从二战的阴云中摆脱出来,积极恢复工业生产,鼓励私人企业创办。在每年9%—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中,一个新的日本又重新回归,在明治维新100周年的时候,日本超越苏联,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一直以来,中国人每每谈到日本,总会想到两个字:仇恨。对于日本,我们的印象、了解总是愈发的妖魔化,更不要说向日本学习。的确,日本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是不该忘记,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应该一直沉浸在过去悲伤的记忆里,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我们不能一直带着有色眼镜看日本,一直不去了解他们,我们也应该慢慢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日本,看到他们的长处,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他们的例子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发展,这样,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从本纪录片中,我总结了一下应当向日本学习的三个方面:
一、对于新事物的不断追求与学习。我们就拿鲁迅的话做一个简要概括“外国人用火药制子弹御敌,中国却用作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日本和中国再被打开国门时,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之后依旧歌舞升平;日本则在签订条约之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
后为自己所用,进行科技发展,最终才能和英法共图瓜分中国。
二、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二战之后,在日本和经济一起飞速发展的就是教育,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福田赳夫曾说过:“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我相信这也是日本的强盛根本。
三、对于优秀文化的吸收。蔡元培在北大办学的宗旨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如何能够做到兼容并包呢?用我们常常说的话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伊藤博文在改革中能够让日益强大的西方文化和意味浓重的本土文化巧妙结合,相生共处,并且开出新的花朵,也证明了日本对于文化吸收方面的长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理应从各国的强国之路中汲取教训,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强国之路。同时,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外来文化,应当采用“扬弃”且兼容并包的观念,不断革新自己,发展自己,强大自己。相信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国将重新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下一篇:四史学习心得【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