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实用【精编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实用【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一篇】
15岁那年,马宝祥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走上了搞副业的道路。1993年他购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常年奔波在青藏、川藏公路上。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运输车辆也从当初的一辆增加到三辆,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1998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了神州大地,青海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也给马宝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年他又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路桥建设生涯,在施工过程中他严把质量、重视安全,良好的信誉使他得到了更多的工程。“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施工理念多次受到有关单位的赞扬。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马宝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众乡亲。他努力打拼奋斗,决心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取收获,回报社会。1996年以来,他在汽车运输、路桥施工中为乡亲们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增加了乡亲们的经济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宝祥深深懂得,要想摆脱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强教育事业,让孩子们上得起学。201x年,他为大才乡小学捐款6000元,201x年捐款6600元,201x年捐款8000元,201x年捐款万元。201x年11月,他捐款万元,成立了“宝祥”奖学基金。201x年7月,马宝祥拿出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奖励的万元奖金,为大才乡中心学校购买3000元的教学设备,其余9000元全部捐赠给了“宝祥”奖学基金。在他的影响下,前沟村好几个个体老板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他坚信“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世界必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湟中县人民政府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捐资助学先进人士、大才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二篇】
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
周永开,男,汉族,四川巴中人,1928年3月出生,1945年8月参加工作,同年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1991年6月离休。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顶着压力查办案件,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践行“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万余元,连续10余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用品。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三篇】
记永不凋零的红叶:王瑛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正文: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有感记永不凋零的红叶:王瑛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王瑛同志先进事迹的纪录片向我们讲述了一桩桩王瑛同志的感人事迹,从王瑛生前的点点滴滴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名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意识:视党和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忠实履行职责,始终忘我工作,直至最后倒在抗震救灾的岗位上。我被她那种执着向上、舍身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卑鄙庸俗而羞愧,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话正是我们这们的优秀纪检干部王瑛同志的真实写照!红叶的风骨,不惧霜打,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防线上傲然挺立。她办案只讲原则,不讲交情。她倡导制定了“案件检查六不准工作纪律”以及说情登记等制度并带头执行。纪委书记的职责,就像一方砺剑石,将她的锋芒越磨越锐。几年来,她直接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记着“作为一个纪委书记,必须做到公道、正派、无私、无畏”。红叶的眼界,天高地阔,以超前的工作为党凝聚起万千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这样才能全方位体现纪检监察的职责”。她和县纪委常委们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建设的新途径,提出了纪检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五个零工作方法。“五个零”的工作方法实行3年间,南江县招商引资亿元,56家外地客商相继安家落户。她就像一位勤劳的拓荒者,在纪委工作的领域,以忠诚与智慧奋力开辟出一片片理想的绿洲。“纪检监察工作不仅仅是查处案件,更重要的是教育和爱护干部”。几年来,她教育帮助的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有50多人,其中5名成绩突出者又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此我想引用南江“”案件当事人之一柳昆的一句话:“回首六年,在王瑛书记身上看到的是我们党博大的胸怀和坚强的凝聚力。”红叶的操守,风尘不染,认定自己只是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她曾这样对在巴中市机关工作的丈夫张勇说:“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我们只是一个保管员。如果用权力谋私利,就是对人民的背叛!”拒绝一切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王瑛,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也让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我想是因为她秉记这样一个准则:“‘红四门’是一种洗礼与鞭策,在这片土地上做纪委书记,一步脚印也不能歪!”红叶的深情,俯首朝下,人民的冷暖疾苦是她不舍的牵挂。她说:“尽中国大学网()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四篇】
四川达州。一排斑嘴鸭,掠过天际。每年春夏,它们离开南亚次大陆,飞越喜马拉雅山,在四川境内停留。斑嘴鸭羽翼之下,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峦叠嶂、绿树葱茏,呈现一派盎然生机——一位老纪检监察干部种下的“清风林”和整片森林融为一体,共同守护着长江上游重要的水系。
这位老人叫周永开,今年91岁。曾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他,离休后28年不改为民本色,在花萼山带领乡亲们植树护林。
7月4日,有着74年党龄的周永开,站在达州市纪委监委小礼堂鲜红的党旗下,再次举起右手,与百名纪检监察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岁月深刻的鱼尾纹下,是老人激动的泪花和坚定的目光。在建党98周年前夕,周永开拿出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向党组织交了一笔党费。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忠诚——青山常在,初心不改,信仰永存。
“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特殊环境下,尽管宣誓者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那澎湃着的激情萦绕在周永开的日后岁月。“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
“要做群众的模范”,这个朴素的初心让周永开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坦然面对,信念不变。
上世纪50年代末,滥砍滥伐造成原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县委决定大栽生长期短的巴茅草作燃料,由时任县委副书记周永开负责落实。
到各乡发动群众,走的都是土路,下雨天只有穿草鞋才不会滑倒。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当农家护院的狗见到他都不叫时,巴中群众最大的困难解决了。“因为田坎跑得多,老百姓都喊我‘草鞋书记’,哈哈……”回忆起和群众在一起的往事,周永开开怀大笑。
“那时生活困难,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舍不得自己吃,却要喊我们吃。”周永开说,“你给群众一碗水,他们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1984年,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主办了轰动全国的要案“扳倒李作乾”。“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拿的奖状有50多张。”周永开回忆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后,原达县地委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我们顶着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在对李作乾的处理上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为案情召开的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看得很透,“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离休后,周永开家住达州,但每年都要到机关、乡下,到村委会、学校讲授党课。“一两个小时不歇气,语言活泼生动,几乎没一句重复的话,大家都听得来劲。”化成小学校长邓多清说。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要把绿色还给大山”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书记任上离休。
如何再为老百姓做点事?他把目光投向万源市花萼山。
花萼山是川东北最高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大巴山动植物基因库。花萼山项家坪村原党支部书记马大得依然记得,1993年11月的一天,大雪封山,晚上11时,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传来呼喊声,黑夜中5个人艰难跋涉,一人一拐,为首的老者满头雪花。
“那是我首次上山,花了整整一天。”周永开告诉记者,上山前,他想的是能否在山上搞旅游。结果,山里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因为穷,当地人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
“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永开植树护林的想法日益强烈。第二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在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职工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1995年初,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他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等险要之地,不小心深陷在积雪中动弹不得,被发现送医后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我找拐杖准备下床时,感觉杖底与以前不一样,提起一看,多了一颗防滑铁钉。”谈起这件事,周永开依然激动,“那些年,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钉上的防滑钉。这是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群众的目光,是周永开不竭的动力。从此,他便常年在山林间穿行,播撒绿色的希望。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周永开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宣传。山上条件艰苦,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虽然时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但周永开仍然坚持着。在他的带领下,项能奎等5位村民加入护林行列,成为义务护林员。
20,年近八旬的周永开仍然坚持拄着拐杖上山巡护。“一天清晨,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头部触地动弹不得,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周永开说,因为他长期在山上居住,与村民蒋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感情,“正是大白狗发现我倒地后不停嚎叫,引起村民警觉,大家才找到了我。”
伤情危重,村民将周永开紧急送医,并转往达州市中心医院救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才基本康复。“住院时,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们。”老伴吴应明说,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硬撑着身子又上山了。
周永开的苦心有了回报,保护山林逐渐成为大多数村民的习惯,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这些山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清风林”。,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你们有空了也去看看花萼山,青山绿树,很好。”周永开说,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他影响很大。
“植树护林是为什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能让他们现实利益受损。”堵住一条路,必须为群众开辟新路。“1995年有一阵,周书记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调结构发展山木药材。”时任官渡镇项家坪村文书的项尔方回忆。
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能否人工种植?周永开买来萼贝种子,找到村民李如银,“老李,你先试种。我联系了陕西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你去学,费用不用操心。”
几年后,初见成效。当听说小小一颗萼贝能卖近10元,周永开有了信心,“要帮村民把萼贝发展成挂帅的药材。”如今的项家坪村,成立了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萼贝年产值数百万元。
7月4日,记者登上花萼山,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太阳落坡石山阴咯,石山凉水就冷浸浸咯……”尽管年事渐高,周永开上山的次数少了。但在村民记忆里,周永开察看药苗园后哼着当地山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做人要像腊梅,把清香留在天地间”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接济,早已数不清次数。每次上山前,他还要动员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
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小学、奇章中学,周永开还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万余元。,他再次捐赠奖学金10万元。
对群众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多年来,周永开生活俭朴、省吃俭用,没给老伴买过一件首饰,没给儿女送过一件礼物。家里人都知道,这个看似没有人情味儿的老革命,几乎将他的全部家当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
至今,周永开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是仅有的一部小电视和一台挂机空调,才使房间里有了点现代感。屋里最多的是书,老两口从不给自己添置家具。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孙女周婧回忆,,市里搞政策性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爷爷可以第一个选,但他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
几十年来,周永开以身作则,树立优良家风,不为家人谋私利。上世纪80年代,组织部门拟提拔他的老伴吴应明为副县级干部。时任达县地委副书记的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影响党的形象。”
对周永开的严格治家深有体会的孙女周婧介绍说:“每到年终,爷爷都要问我,‘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
“每年初,周永开都要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作总结表彰。”市纪委退休干部杨祚德同周永开在一个退休支部,他告诉记者,“周永开在会上提要求讲纪律,表现好的,颁奖,这个奖叫‘家魂奖’。”
如今,周永开还不时梦回花萼山。“那里野生腊梅连片成林,隆冬季节傲霜斗雪,在悬崖、峡谷怒放。”酷爱腊梅的周永开说,“做人要像腊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五篇】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组委会于卢老的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卢老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他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一定以卢老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3月8日傍晚,一名国家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书记,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位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的百姓父母官,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又是一位为党献身的伟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担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神明,热爱着岗位,几回会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组委会给予杨科璋烈士的颁奖词。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护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这就是祖国的战士,党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依旧会像他一样履行对党,对团的承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六篇】
201x年4月14日,从格尔木赶往西宁途中的马宝祥从收音机中听到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在征得青海省红十字会同意后,他立即召集儿子、女婿、弟弟、妹夫等7位亲友组成了一支应急救援队,带着矿泉水、方便面等价值5000多元的救灾物资,于14日晚上8时许从西宁出发,连夜驱车赶路驰援震区,于15日早晨8点多赶到灾区,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他便及时与灾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申请到了搭建帐篷的任务,立即组织救援队投入到紧张的搭建工作当中。随后,他带领亲朋好友争分夺秒,紧张施工,目的就是争取早点让灾民住进帐篷。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终于在16日凌晨1点完成了24顶帐篷的搭建任务。满身疲惫的他们用方便面、矿泉水充饥后便和衣而睡,准备投入第二天紧张的救援任务。16日早上6点左右,强烈的余震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他们按照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当地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再次投入到了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寻找失踪人员等工作中。16日至17日,装卸运送救灾帐篷500顶、棉被1000床、大衣1000件,并将这些急需物资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白天他们认真负责地做好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找失踪人员等工作,晚上又顾不上休整,连夜为附近临时居住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棉被、送衣物200多件。为方便救灾工作,他将自己的两台运输车辆无偿提供给灾区红十字会作为工作用车,他本人担任“临时司机”驾车奔波于各救灾点。他说:“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出一点力,尽可能多为灾区群众做点事。”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七篇】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但总有人能将自己的平凡贡献给国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无法预知自己未来能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才能向卢永根院士这样伟大的人靠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历史责任,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青春的路上,向卢永根院士孜孜不倦的学术态度看齐,学习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卢永根院士的职业是科学家,而他一生的事业,是那让我们洒下热泪的、永恒发挥作用的探索和奉献。他的一生,都有关选择。在战乱纷扰,国仇家恨中,他选择就读中文学校,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向往共产主义。在公派留学,亲人挽留时,他选择勇担责任,报效国家。他选择捐出毕生积蓄,选择捐赠遗体,选择在重病中开展组织生活会。伟大根源于平凡。卢永根院士做出这些选择时所思所想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上穿了多年的旧毛衣,家里破旧的老物件,亲笔签下的志愿书都在无声诉说“布衣院士”何以感动中国。这是华农之幸,因为华农亲眼见证了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一位平凡的教授,平凡的科学家。这是华农学子之幸,因为新时代扬帆起航,灯塔更高更亮。卢永根院士,还在那里,卢永根精神,一直在那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八篇】
今年疫情期间,九旬老地下党员、四川达州纪委干部周永开、吴应明夫妇,颤颤巍巍地将10万元积蓄捐给武汉抗疫一线。
入党75年来,他们忘我奉献早就习以为常。
1945年,面对杀头的白色恐怖,周永开夫妇加入中共地下党,反抗国民党暴政,亲率武装起义迎来解放。
1984年,四川达州办成反腐大案“扳倒李作乾”。李是罐头厂厂长,光环无数却欺男霸女,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拍案而起:“处理不了,我不当这个官!”李作乾被逮捕时,鞭炮声响彻云天。
1994年,离休后的周永开带着两名老干部上山护林,志气不减当年:“护林不成功就跳崖!”
他上的花萼山是红军血战万源的主战场,生态破坏严重。他们上山要走两天,晚上打地铺,极其清苦。他曾昏迷摔伤,伤愈后仍然坚持。
周永开带头一干就是20来年,护林上万亩,手植千亩“清风林”,推动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作“四川的杨善洲”。
他关心青少年走正路,带头捐资在多个红色学校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已颁发17届。他再次捐资10万元。
周永开夫妇对自己却格外苛刻,局级离休却只住50平方米的旧房子,用旧家具旧衣服。誓言身后把房子、财产、遗体全捐出。
“作为共产党员,一切都应交给党和人民。”他的心里,丝毫没有自己。
王正谱强调,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全省广大共产党员的优秀榜样。正是有一批批如周永开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才使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向周永开同志学习、向榜样看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有为、砥砺前行,为推动治蜀兴川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九篇】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但总有人能将自己的平凡贡献给国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无法预知自己未来能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才能向卢永根院士这样伟大的人靠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历史责任,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青春的路上,向卢永根院士孜孜不倦的学术态度看齐,学习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卢永根院士的职业是科学家,而他一生的事业,是那让我们洒下热泪的、永恒发挥作用的探索和奉献。他的一生,都有关选择。在战乱纷扰,国仇家恨中,他选择就读中文学校,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向往共产主义。在公派留学,亲人挽留时,他选择勇担责任,报效国家。他选择捐出毕生积蓄,选择捐赠遗体,选择在重病中开展组织生活会。伟大根源于平凡。卢永根院士做出这些选择时所思所想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上穿了多年的旧毛衣,家里破旧的老物件,亲笔签下的志愿书都在无声诉说“布衣院士”何以感动中国。这是华农之幸,因为华农亲眼见证了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一位平凡的教授,平凡的科学家。这是华农学子之幸,因为新时代扬帆起航,灯塔更高更亮。卢永根院士,还在那里,卢永根精神,一直在那里。
2024年国优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第十篇】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卢永根院士一生非常节俭,80多岁的老两口依然像寻常百姓一样,从来不用车接车送,而是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忍不住提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其实,早在,他就和老伴回到家乡,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当地的罗洞小学。别人都认为他傻,自己的东西干嘛往外捐啊!
大家说是“捐”,可卢永根不这么认为,他却说是“还”,他说:“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老伴徐雪宾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她不仅仅是还钱,把自己的身体都还了出去,他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者必须要还回去。。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了无遗憾的离开了我们。
他不留财产、不留遗体、不留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
这就是布衣院士的高风亮节,他把祖国和党的利益看做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国家和党给予的,所以,他也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钱财也好,生命也罢,活着为人民做贡献,死后还要捐献遗体,真是倾其所有,为国为民。
想到社会上那些有一点点本事就骄傲的不行的所谓知识分子,想到那些,有一点点能耐就到处大肆宣扬的“饱学之士”,想到那些为了金钱走穴捞金的明星,再看看我们的布衣院士卢永根,你们有没有感到汗颜。
祖国需要卢永根这样的院士,也需要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学习他的精神,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像卢永根教授一样,我们伟大的祖国何愁不繁荣富强,何愁不傲立于世界之林。
下一篇:儿童节节日快乐致辞范例精编8篇